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他们来到巴格达 -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维多利亚-琼斯闷闷不乐地坐在费茨詹姆斯公园里的一条长凳上,全神贯注地回忆着——或者,可以说是全神贯注地反省着——一个人的特殊才能用在错误的时刻所必然带来的损害。
  维多利亚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是个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姑娘。她的优点是大方,热心,有胆量。她生来喜欢冒险活动,这一特点在当代也许会被认为是个优点,也许是其反面,因为人们认为安全是最重要的事情。她最大的缺点是,不论在需要或是不需要的时候,都爱说谎。随意捏造事实,对维多利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使她难以抗拒。她说起谎来,流利,坦然,具有艺术家的热情。假如维多利亚在某种场合迟到了(她经常迟到),她如果编造个借口,咕咕哝哝地说什么她的表停了(事实上,她的表的确经常停),或是公共汽车不知为什么原因误了点,那就显得大不够味了。对维多利亚来说更可取的是,她可以煞有介事地陈述她编造的事实,如从动物园里逃出来的一只大象横躺在公共汽车干线上,挡住了她的去路;或是碰到一群暴徒正在令人毛骨悚然地抢劫,而她本人还帮了警察的忙。在维多利亚看来,理想的世界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世界:那里,老虎在斯特兰裕大街上潜藏活动,危险的歹徒在徒亭大街上出没。
  尽管维多利亚是个苗条的姑娘,体态匀称,双腿长短粗细适中,但她的面貌却很可能被认为十分平庸。她的面孔小巧,五官端正。但是一个追求者曾经调皮地说她长了一副“小橡皮脸”,它能千变万化,模仿任何人的面孔,令人感到吃惊。
  就是因为最后提到的这个本事,导致她处于目前的困境。她是格雷霍姆大街上格林霍尔茨、西门子和莱德伯特公司的打字员。这天上午,她感到十分乏味,就给另外三位打字员和办公室的勤杂员模仿起格林霍尔茨太太来她丈夫办事处时的样子,借此消磨光阴。因为她确信格林霍尔茨先生去拜访他的律师去了,便毫无顾忌地表演起来。
  “你为什么说我们不需要诺尔出的长条沙发,亲爱的?”她大声地哀求,“狄夫泰克斯太太有一个铁蓝色缎子面的沙发。你说手头很紧,可是你到带上那个金发女郎出去吃饭、跳舞。好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要是再带上那个姑娘,我就买沙发,要梅花颜色的面,金黄色的垫子。你要说是因公事吃饭,你就是个大混蛋。哼,回来衬衣上全是口红。所以我偏要买诺尔出的长条沙发,还要皮披肩,要好的,象水貂一样,噢,不是真水貂的,我要让他卖便宜点,这是一笔好交易——”
  观众突然消失了,她们开头看得出了神,可是现在却突然,一齐回到自己桌前工作,使得维多利亚停住了表演,回头一看,格林霍尔茨正站在门口看着她呢。
  继多利亚一时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话题,只是叫了声,“哎哟!”
  格林霍尔茨先生哼了一声。
  他把大衣一扔,进了自己的私人办公室,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几乎同时,他按响了电铃,两短一长。这是召唤维多利亚的信号。
  “这是叫你的,琼斯,”一个同事多嘴说,眼睛里流露出幸灾乐祸的神情。其他几个打字员也怀着同样的恶意,喊道:“琼斯,你要倒霉啦,”
  “琼斯,他会狠狠地训你的。”办公室的勤杂工是个令人讨厌的孩子,这时他满意地用食指在脖子上划了一下,可怕地叫了一声。
  维多利亚拿起笔记本和铅笔,仪态大方,努力装出自信的样子,走进了格林霍尔茨先生的办公室。
  “格林霍尔茨先生,是叫我吗?”她小声地问,神情自若地望着格林霍尔茨先生。
  格林霍尔茨先生一只手捻着三张一镑的钞票,另一只手在口袋里摸来摸去,想找几个硬币。
  “噢,你来了,”他说,“我对你烦透了,年轻的小姐。我现在准备付给你一个星期的薪水,立刻打发你走,你有什么特殊理由认为我不该这样做吗?”
  维多利亚是个孤儿,刚想张嘴解释,说正在动大手术的母亲的处境如何攸她情绪低落,以至如此轻率失礼,她母亲的生活全靠她这点微薄的薪水来维持,可是,她一看到格林霍尔茨先生那副令人讨厌的面孔,就闭上了口,并且改变了主意。
  “再好不过啦,”她精神饱满、高高兴兴地说,“我想你百分之百地正确,如果你知道我真正的含义的话。”
  格林霍尔茨先生看来有点吃惊。以前解雇人时,从来没有人这样表示赞同和祝贺。为了遮掩自己的尴尬心情,他把摆在面前桌上的一堆儿硬币数了数,然后又在口袋里摸了摸。

  “还少九个便士,”他闷闷不乐地小声嘟哝着。
  “没关系,”维多利亚和善地说,“拿去看电影,或是买糖吃吧!”
  “看来也没有邮票。”
  “不要紧,我从来不写信。”
  “我随后就给你寄去。”格林霍尔茨先生说道,但他自己也没有把握会这样去做。
  “别麻烦了。写封解雇证明信怎么样?”维多利亚问道。
  格林霍尔茨恢复了常态。
  “我为什么要给你开解雇证明信?”他气冲冲地质问。
  “这是很自然的事,”维多利亚回答。
  格林霍尔茨先生拿了一张纸摆在眼前,草草地写了几行字,随手扔在她面前。
  “这样行了吧?”
  琼斯小姐在我处任速记打字员,为时两个月。她的速记很不准确,而且拼写错误很多。由于在上班时间不做工作而被解雇。
  维多利亚作了个怪相。
  “简直不能称其为证明。”她说。
  “我也没把它当作证明写,”格林霍尔茨先生说。
  “我想,”维多利亚说,“至少你应该说我为人正直,严肃认真,作风正派。我就是这样的人,你应该清楚。或许你会补充上我谨慎周到。”
  “谨慎周到?!”格林霍尔茨大叫起来。
  继多利亚那天真无邪的目光正好和他的视线相遇。
  “谨慎周到,”她温和地说。
  回想起维多利亚速记下来又打印出来的各种信件,格林霍尔茨先生决定,与其积怨,不如慎重为好。
  他把那张纸抓过来撕了,又重新写了一份。
  “琼斯小蛆在我处任速记打字员,为时两个月,她之所以离职系由于办公室人员过剩之故。”
  “这回怎么样啊?”
  “本来可以写得好一些,”维多利亚说,“不过,就这样吧。”
  所以,就这样,维多利亚口袋里装着一个星期的薪水(还差九个便士),坐在费茨詹姆斯公园的一条长凳上沉思着。这个公园是个三角形的种植园,长着很不景气的灌木,中间是座教堂,旁边是个高大的仓库,从仓库顶上可以俯瞰全景。
  不论哪一天,只要不下雨,维多利亚都到卖冷饮的柜台那儿买上一份奶酪、一个蒿芭和西红柿夹心面包,在这个人工设置的乡村环境中吃一顿简单的午餐,这已成为习惯了。
  今天,她一边沉思着,大口地嚼着,一边告诫着自己——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时间和地点,办公室显然不是模仿老板太太的地方。今后,她必须克制自己易于感情冲动的天性,就是因为这个,她才把老板太太来办公室这桩不值一提的小事大加渲染的。眼下,她是摆脱了格林霍尔茨、西门子和莱德勃特公司。不过,她充满了乐观的信念,认为能在别的地方再找到一个工作。每当她快要找到一个新的职业的时候,她总是非常高兴的。她总认为,谁也不会知道将来可能发生什么事。
  她把剩下的一点面包渣儿扔给三只早就等在一旁的麻雀,它们立刻不顾一切地争着吃了起来。这时她突然觉察到有个青年男子坐在长凳的另一头。她刚才已经恍恍惚惚地觉得旁边有人,但是因为她脑海中对将来充满了美好的打算,直到现在她才好好地看了看他。她所看到的这个人(实际上是从眼角斜着看的),很讨她喜欢。这个年轻人面貌俊秀,象天使一般可爱,但是他的下巴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那双眼睛蓝得出奇。维多利亚心中暗想:他可能已经怀着含而不露的爱慕之情,打量她半天了。
  继多利亚向来不怕在公共场合与陌生的男子交朋友,她那认为自己是个具有高超判断能力的人,而且能很好地制止单身男子的任何过分的举动。
  维多利亚大大方方地朝他笑了笑,这位年轻人的反应就象牵线木偶一般。
  “喂,”这位年轻人说,“这是个好地方,你经常到这儿来吗?”
  “差不多每天都来。”
  “真遗憾,我以前没来过这儿,你刚才是吃午饭吗?”
  “是的。”
  “我想你肯定还没吃饱。我要是只吃两块夹心面包,准得饿坏的。咱们一块到陶顿厄姆柯特大街那个店里吃点香肠怎么样?”
  “谢谢,不必了,我现在吃不下了。”
  她倒是期待着他会说:“改日再去吧。”可是他并没有说,只是叹了口气,然后说:
  “我叫爱德华,你呢?”
  “维多利亚。”
  “为什么你们家的人给你起个车站的名字?”

  “维多利亚不光是车站的名字,”琼斯小姐指出,“有个女皇,也叫维多利亚。”
  “嗯,是的,你姓什么?”
  “琼斯。”
  “维多利亚-琼斯,”爱德华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
  “你的姓和名字合不到一块儿。”
  “你说对了,”维多利亚挺有感情地说,“若是我叫珍妮,那就好多了——珍妮-琼斯。可是维多利亚需要加点什么字,使它更有风度,比方说,维多利亚-赛克维尔──韦斯特。一个人就是需要诸如此类的名字,念起来顺口。”
  “你可以在琼斯前面加个什么字,”他用赞成的口吻说。
  “贝德福德-琼斯。”
  “凯里斯布鲁克-琼斯。”
  “伦斯戴尔-琼斯。”
  这时,爱德华看了一下表,突然吃惊地叫了起来,这一和谐的游戏便中断了。
  “我得立即赶回我那个该死的老板那儿去——噢——你呢?”
  “我失业了,今天早晨被解雇的。”
  “噢,真遗憾,”爱德华十分关心地说。
  “嗯,用不着同情,我一点儿都不遗憾。因为一方面我可以很容易地另找工作:此外,这也是件很可笑的事儿。”
  她给爱德华活灵活现地表演了一番今天早晨的那场戏,重新模仿了格林霍尔茨太太,这引起了爱德华的极大兴趣,以致更耽误了他返回老板那儿的时间。
  “维多利亚,你太了不起了,”他说,“你应该登台表演。”
  维多利亚满意地微笑了一下,接受了他的称赞,又说,若是他自己不想遭到解雇的恬,最好马上离开这里。
  “是的——我不会象你那么容易找到其他工作。当个出色的速记打字员那太好了,”从爱德华的声音中可以听出是在羡慕她。
  “实际上我并不是个出色的速记打字员,”维多利亚坦率地承认,“可是,很幸运的是,即使是最差劲的速记打字员现在都可以找到这样或那样的工作——至少可以找到个教育机构的,或是慈善机构的工作——他们付不起高工资,所以愿意雇我这样的人。我最喜欢学术方面的工作。那些科学名称和术语太可怕了,如果你拼错了,也不会太丢人,因为谁也不能全都拼对。你做什么工作?我估计,你是刚从军队里退伍的。是皇家空军吗?”
  “猜得好。”
  “战斗机驾驶员?”
  “又猜对了,他们给我们找个工作,就算够意思的啦。但是你知道,问题在于我们不是什-么智慧过人的人。我的意思是,皇家空军的人不需要智慧过人,他们把我安置在一个办公室里,天天搞一大堆资料、数字,还得做其它伤脑筋的工作,我对此真是一筹莫展,全部工作看来没有一点目的性,可是事情就是如此。发现自己一无是处,心情难免有点难受”
  维多利亚同情地点了点头,爱德华又痛苦地说了下去:“接不上碴儿,一点也摸不着头绪。战时还可以,你可以以高昂的热情去战斗。比方说,我获得了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可是现在,哼,我可以把自己从地图上勾销了。”
  “可是,应该──”
  维多利亚突然停住了。她感到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这样一种想法,即一个人具备获得飞行优异十字勋章的优秀品质,在二十世纪的第五十个年头应该有个适当的位置。
  “这使我情绪相当低沉,”爱德华说,“我是说一无是处。啊,我最好还是赶快走吧。我想说,你如果不介意……也许这是很不礼貌的……如果我只是……”
  正当维多利亚吃惊地睁大眼睛,红着脸结结巴巴想说什么的时候,爱德华拿出了个小照相机。
  “我想给你照张快相。我明天就要到巴格达去了。”
  “到巴格达去?”维多利亚非常扫兴地叫了起来。
  “是的。我是说我希望现在……不去。今天一大早我是高高兴兴地想去。我想离开这个国家,所以才接受了这个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
  “说起来,可真够人干的。文化一一诗,都是这方面的事情。我的上司是个叫赖斯波恩的博士,他的名字后面有一大串头衔。他跟你说话的时候,总是两眼透过夹鼻眼镜深情地盯着你。他极其热衷于改革社会的活动,为此四处宣传。他在边远的地方开了几个书店一在巴格达也要开一个。他让人把莎士比亚、弥尔顿的著作分别译成阿拉伯文、库尔德文、波斯文和亚美尼亚文,这些书可以随时买到。我想他这样子太傻了,你可以看到英国文化协会也在各处干着类似的事。不过,他还是要这么干。他总算给了我工作干,所以我不该埋怨。”

  “你到底做什么工作呢?”维多利亚问道。
  “噢,归结起来说,就是作那个老家伙手下,一个唯唯诺诺的人,一个打杂的;买票,预定座位,填写护照表格,把他所有那些令人讨厌的诗稿整理装箱,东跑西颠,什么地方都得去。我猜想我们到那儿是去搞亲善运动的──那是一个受到称赞的青年运动——各民族的青年人都聚集到一起,共同努力来改革社会。”爱德华的语调越来越低沉,“坦白讲,这个工作够人呛吧?”
  维多利亚没法说出什么鼓励的话。
  “现在,”爱德华说,“如果你不十分介意的话,一次是侧着身子,一次是正面看我。嘿,太好了——”
  照相机咔嚓、咔嚓响了两下,维多利亚显得十分愉快,而且有些自鸣得意,一个年轻的女子使富于吸引力的男子对她产生了好感时,都是如此,
  “可是太不是时候了,我刚刚遇到了你,就得离开了,”爱德华说,“我现在是三心二意的,又想去,又想放弃这个机会——可是我又想,临走了这样做不怎么合适——而且,那些令人讨厌的表格、签证什么的都办好了。那儿的工作不太会令人感到愉快,你说是吗?”
  “也许不会象你想象的那么糟糕,”维多利亚安慰他说。“很难说,”爱德华表示怀疑。“奇怪的是,”他又补充说,“我有一种感觉,其中有什么事情有些可疑。”
  “可疑?”
  “是的,不真实。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没有什么理由。一个人有时候会有这种感觉的。有一次关于机油的事儿,我就有这样的感觉。折腾了半天,果然发现,在备用齿轮泵中插进去了一个垫圈。”
  爱德华用的这些技术术语使得维多利亚难以理解,但是大概意思她还是明白了。
  “你认为赖斯波恩他是个冒牌货吗?”
  “看不出他是什么样的人。我是说他非常值得人尊敬,很有学问,是好几个协会的成员——一经常跟大主教们、大学校长们聚会。不,这只是一种感觉——时间会证实的。再见,希望你也能来。”
  “我也希望去,”维多利亚说。
  “你现在打算干什么?”
  “到高尔大街的圣-吉尔德里克办事处去找个工作,”维多利亚抑郁不欢地说。
  “再见吧,维多利亚。分离,就意味着死亡。”①爱德华用地道的英国口音补充说。“那些法国佬懂得这一套。我们英国人只知道唠唠叨叨,说分手的时候,既甜蜜又痛苦——真是蠢蛋。”——
  ①此句是用法语讲的——译者注
  “再见,爱德华,祝你走运。”
  “我估计你不会想念我的。”
  “我会的。”
  “你跟我从前见到过的所有的姑娘们都是截然不同的……但愿……”这时,大钟走到一刻钟的地方敲响了,爱德华说:“噢,见鬼!我得赶紧飞跑……”他的身影立刻消逝,被伦敦这个巨大的城市吞没了。维多利亚仍然坐在凳子上,陷入了沉思。她意识到头脑中有两条鲜明的思路。
  一条是联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她觉得,她和爱德华有点处于这不幸的一对的地位,虽然罗密欧和朱丽叶也许曾用上等人的语言表达过爱慕之情。可是,维多利亚想,他们的处境是相同的。初次相遇,一见倾心——遭到严重挫折——两颗相爱的心各奔一方。这时她的老保姆过去经常背诵的一首童谣却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朱姆勃对爱丽丝说我爱你,
  爱丽丝对朱姆勃说我不相信你,
  如果你真地象你说得那样爱我,
  你就不会到美国去,把我留在伦敦动物园里。
  把美国换成巴格达再确切不过了!
  最后,维多利亚站了起来,把腿上的面包渣儿掸掉,飞快地走出费茨詹姆斯公园,朝着高尔大街走去,维多利亚做出了两个决定:第一个决定是,她(象朱丽叶一样)爱上了这个年轻人,并打算和他结婚。
  维多利亚做出的第二个决定是,鉴于爱德华很快就会到达巴格达,她唯一的出路就是也到巴格达去,这时,她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个愿望。这个愿望,不论通过这种方式,或是那种方式,都能够得到实现,关于这一点,维多利亚毫不怀疑。她是个性格乐观、而又有魄力的年轻姑娘。
  分离是这样的甜蜜,又是这样的悲伤,她的这种感情和爱德华一样强烈。
  “不管怎么样,”维多利亚自言自语地说,“我必须到巴格达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惊魂过山车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惊魂过山车───1我从来没有把这个故事告诉任何人,也从未想过要告诉别人,倒不是因为我怕别人不相信,而是感到惭愧。因为它是我的秘密,说出来就贬低了自己及故事本身,显得更渺小,更平淡,还不如野营辅导员在熄灯前给孩子们讲的鬼故事。我也害怕如果讲出来,亲耳听见,可能会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但自从我母亲过世后,我一直无法安睡。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星期集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我深知你已经属于我,我从未想到应该确定你赠予的价值。你也不提这样的要求。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你倒空你的花篮,我瞟一眼,随手扔进库房,次日没有一点儿印象。你的赠予融和着新春枝叶的嫩绿和秋夜圆月的清辉。你以黑发的水浪淹没我的双足,你说:“我的赠予不足以纳你王国的赋税,贫女子我再无可赠的东西。”说话间,泪水模糊了你的明眸。 [点击阅读]
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电车离开绫濑车站时才开始下的雨,半是冰冻的寒雨。怪不得一早起来左膝盖就疼得难受。本间俊介走到第一节车厢中间,右手抓着扶手,左手撑着收起来的雨伞,站在靠门的位置上。尖锐的伞头抵着地板,权充拐杖。他眺望着车窗外。平常日子的下午三点,常磐线的车厢内很空,若想坐下,空位倒是很多。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