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死亡区域 - 第20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纽约时报》1975年12月19日报道
  缅因州的通灵者在勘查了犯罪现场后领着警长来到杀手家(本报专电)
  波奈尔的约翰·史密斯可能并不是一位通灵者,但谁也无法说服缅因州罗克堡的乔治·伯曼警长相信这一点。在六次谋杀案后,伯曼警长感到绝望,打电话给史密斯先生,请他到罗克堡来帮帮忙。今年早些时候,史密斯先生在昏迷了五十五个月后醒来时曾受到广泛的关注,《内幕》周刊指责他是个骗子,但在昨天的记者招待会上,伯曼警长只肯说:“在缅因州,我们对那些纽约记者的看法不很感兴趣。”
  伯曼警长说,第六次谋杀案的犯罪现场在镇公园,史密斯先生手脚着地在那里爬了一圈。他站起来后,手脚轻度冻伤,知道了杀手的名字——警长的助手弗兰克·杜德,五年来,他的工资一直由警长本人支付。
  今年早些时候,史密斯先生在本地引起争论,那时他在意念中感到他的医生的房子着火了。后来证明这意念是真的。在随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向他挑战……
  在1975年12月24日《新闻周刊》的第41页上:
  新胡尔可斯
  自从彼得·胡尔柯斯之后,这可能是第一个真正的通灵者,胡尔柯斯出生在德国,他摸摸别人的手、银器或手袋里的东西后,就能回答有关他们私生活的所有问题。约翰·史密斯是一个羞怯随和的年轻人;出生在缅因州中南部的波奈尔镇。今年早些时候,他从四年多的昏迷中醒来,那是一次车祸导致的(见照片)。据负责治疗的山姆·魏泽克医生说,史密斯“恢复得非常快”,今天,他正从轻度冻伤和四小时的昏迷中恢复过来,在破了一桩长期末破的谋杀案后
  12月27日,1975
  亲爱的莎拉:
  今天下午刚收到你的来信,我和爸爸都非常高兴。我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了,好吗?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关心。报纸夸大了“冻伤”。其实只不过是我左手三个手指头上的一点儿小伤。至于昏迷,只不过是因为“情绪太激动了”,魏泽克这么说。是的,他亲自赶来,一定要开车送我去波特兰德的医院。看着他在医院的所作所为,真是非常有意思〕他逼着他们给我一间诊室和一台脑电图仪,以及操作仪器的技术员。他说没有发现脑损伤的迹象。他想要做一系列的检验,有的听上去像宗教残破所似的——异教徒,快皈依吧,否则我们要再进行一次心肺透视!(哈哈,你还在吸可卡因吗、宝贝?)但是,我还是拒绝了再做检查。爸爸对此非常生气,认为这和我母亲拒绝治疗高血压是一样性质的。爸爸不明白,如果魏泽克真的发现了什么,他对此将无能为力。

  是的,我读了新闻周刊上的文章,我的那张照片是在招待会上拍的,只是做了些技术处理。我那样子可不敢恭维,是吗?哈哈!天哪,我希望他们没有登那篇报道,包皮裹,明信片和信又开始寄来了。我一概不看,原封不动地寄回去,他们太可怜了,充满了太多的希望和仇恨,信仰和不信,使我想起我母亲。
  我不想显得郁郁寡欢,这一切并不那么糟,但我不想靠特异功能为生,我不想四处旅行或上电视(NBC的记者不知怎么搞到我的电话号,问我愿不愿上“卡尔逊表演节目”(这主意很不错,是吗?唐。里克勒斯可以侮辱某些人,某些小明星可以给我看她们的夜壶,我可以做出一些预言),我不想做这类愚蠢的事情。我只希望重回克利维斯·米尔斯中学,成为一位默默无闻的英语教师,把我的特异功能留着为橄榄球运动员鼓气用。
  就这些事了。希望你、瓦尔特和丹尼圣诞节快乐,并在明年的大选中好运气,很高兴听说你丈夫明年竞选州议员,但是莎拉,祝你好运一1976年看来对共和党并不太妙。
  我爸爸要我向你问好,并感谢你寄来的丹尼的照片,丹尼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要向你问好。感谢你的来信和你误置的关心(误置,但很欢迎)。我很好,盼望着重过正常的生活。

  爱你的约翰尼
  又,宝贝,最后一次劝告你,别吸可卡因了。
  12月29日,1975
  亲爱的约翰尼:
  我认为这是我十六年管理学校以来最难写,最痛苦的一封信——不仅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而且因为你是一个好教师。没有必要拐弯抹角,所以我就直说吧。
  昨天晚上,校董事会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这是应两个董事会成员的要求而举行的,我不说他们的名字,但你在这里教书时他们就在董事会里了,我想你能猜出他们的名字),他们进行了投票,五票赞成,两票反对,决定撤销跟你的合同。理由是:你太容易引起争议了,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我非常愤怒,差,点儿辞职了。如果不是因为莫琳和孩子们的缘故,我真会辞职的。这么违约真是太肮脏卑鄙了。
  我这么跟他们说了,但毫无作用。他们只看到你的照片上了《新闻周刊》。《纽约时报》以及全国新闻广播网。大有争议引五个保守的老人,他们更关心头发的长度而不是课本,更关心谁在抽烟而不是改良学校的设备。
  我向全体董事会成员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抗议书,通过努力,我相信能说服欧文·芬格德。但是,要让那五个老人改变主意,这是不可能的。
  我最真诚的忠告就是你去找个律师,约翰尼。你签了合同,我相信你能让他们付你全部工资,不管你进没进克利维斯·米尔斯中学的教室。当你想说话时,请给我打电话。
  我真心地向你道歉。
  你的朋友戴维·皮尔森
  约翰尼站在信箱边,难以置信地看着手里的戴维的信。这是1975年最后一天,天气晴朗而寒冷。他鼻子呼出的气都成了白雾。
  “臭狗屎,”他低声说,“噢,人哪,都是臭狗屎。”
  他还没有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麻木地俯身过去看看还有什么信件。像往常一样,信箱塞得满满的,戴维的信被塞在最外面,真是运气。有一张白色纸条,通知他去邮局领包皮裹,那些包皮裹里的东西可想而知。我丈夫在1969年抛弃了我,这里是一双他的袜子。告诉我他在哪里,这样我就能跟那狗东西要儿童赡养费。去年我的婴儿窒息而死,这是他的玩具,请告诉我他和天使一起快乐吗。我没有给他施洗过,因为他父亲不同意,现在我非常难过。无穷无尽地祈祷……

  上帝赋予了你多么奇异的才能啊,约翰尼。
  在一阵愤怒的冲动之下,他开始从信箱里往外掏信,有的信落到雪地上。他的太阳穴又开始疼起来,就像两片乌云慢慢合拢起来、把他淹没在疼痛之中,眼泪突然从他脸上流下来,几乎立即冻结在那里。
  他弯下腰,拣起掉在地上的信,他泪眼膝陇地看到一封信上写着,预言家约翰·史密斯。
  预言家,那就是我。他的双手剧烈抖动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掉到地上,包皮括戴维的信,它像一片树叶一样飘落在别的信上他泪眼模糊地看到信上印在火炬标志下的格言:
  教书,学习,了解,服务。
  “服务个屁,你门这些狗杂种。”约翰已说。他跪下来,用戴着手套的手把那些信一把抱起来。他的手指很疼,让他想起冻伤,想起弗兰克·杜德靠着抽水马桶死去,金色的头发上全是鲜血:我坦白。
  他把信归拢起来,像一个出了毛病的录音机一样一遍又一遍他说:“杀死我,你们在杀死我,别折腾我,你们不知道你们在杀死我吗?”
  他停下来,这样很不好,生活会继续。不管怎么样,生活总会继续下去。
  约翰已向回走去,考虑他现在该干什么。也许会有什么事。不管怎么样。他已经实现了他母亲的预言,如果上帝要他去完成一个使命,那么他已经完成了。即使它是一个自我毁灭的使命,他也完成了。
  他已经了结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0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