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死亡绿皮书 - 序 言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碍…”
  美也子不知不觉地小声叫了起来(这本书,好像在哪里见过!)。
  这是专门陈列古典文学、学术专著之类的书架。进书店的时候,虽说多少带有一线期待,可是会有这样心如雀跃的感觉,却是万万没有想到。
  美也子每次出门旅行的时候,都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地方上的书店,几乎全部都只卖新版的书刊杂志和图书。偶尔遇到一两家旧书店,也只能看到一些无人问津的文学全集,当然和东京神田周围的那些鳞次相比的旧书店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每当美也子满怀信心,希望能够看到与当地风俗、历史等有关的史书一类书籍时,那么,她的失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就在这次旅行即将结束的时候,会在这样的地方偶然遇到自己一直想寻找的书、却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的。虽然那些原先烫金的书脊文字,早已是金箔剥落,露出了略带发黑的底痕,可对她来说仍是那样的熟识,那样的令人激动万分。
  《艺备地方风土记的研究》,美也子默默地念着书名。那些已经失去了的,被酸甜的青春气息所包裹着的记忆的段章片节,似乎被这本书从沉睡中唤醒。
  美也子用尽全身力气,伸长了手臂,取下了书架上的书。
  (啊,就是这样的手感!)
  抚摸着已经褪了色的绿色布质封面时的感觉;拿在手上的沉甸甸的感觉;就是它,一点也不错。虽然记忆不能令人完全相信,但是这些深深印刻在肌肤里的感觉,却也证明了记忆是真实的。美也于是那么的兴奋,以至于脸色苍白起来。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在这本书里会有这样心神不宁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样的“记忆”呢?……)压下满心的兴奋,她深深吸一口气,让头脑慢慢恢复了冷静。美也子打开了封面,看着目录。每一行都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然后……当看到目录中的《后鸟羽法皇传说》字样时,美也子突然间感到头部一阵剧痛。以往也是这样,每当沉睡着的记忆之门被打开时,总是会有这样的感觉。

  美也子慢慢地调匀了呼吸。这次,她试着打开书的最后一页。然而,对于更具有冲击性“事实”的出现,美也子已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最后一页上盖有刻着“正法寺家藏书”的四方形红色的印章。
  “对不起,请问……”
  美也子转向了一直坐在书架堆后面,用怀疑的眼神紧盯着她看的老人。
  “为什么,这本书会在这里?”
  “为什么?……当然是为了卖了。”
  “啊,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是为什么……喂,这本书是从哪儿来的?”
  “这本来就是旧书,自然是我收购来的了。”
  “从哪里?”
  “从哪里?这怎么可以告诉你埃”
  “为什么?”
  “为什么?告诉你从哪里收进来的,不就等于告诉你书的进价了吗?”
  “啊,真抱歉,我不是这个意思。对了,这本书我买了,多少钱?”
  老人确认了一下写在封底上的定价后道:“八千二百日元,算八千吧。”
  美也子拿出一万日元的纸币时,老人好奇地问道:“小姐,对历史很有兴趣吗?”
  “是埃所以打算向这本书的原主人请教一些问题。现在能告诉我它的原主人是谁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告诉你也不妨,只是请千万不要提起书的价钱。”
  “我当然不会做这种蠢事了。”
  美也子的脸上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老人不好意思地边笑边将《艺备地方风土记的研究》装进了纸袋。纸袋上印着大大的“尾道谭海堂”的字样。
  列车好像在专门等着富永一样,富永刚一上车,就关上门发车了。车厢里很空,门边的长椅也好,里面的车厢席也好,空座位要比乘客多。富永将公文箱放在长椅上,自己也在旁边坐了下来。

  车上所有的车窗都敞开着。列车驶出站台时,和着凉风,蝉声从车窗外传了进来。
  连接广岛县的福山和三次的“福盐线”是一条典型的铁路支线。总共只有86.5公里的距离,却要开上三小时。搭新干线到这里转车时,人们都会对它的车速之慢,感到烦躁难忍,惟一可取的是窗外流动着的绝妙景色。虽然,从福山到府中的沿途都是市街住宅地,绵延不绝,可怎么也称不上是可以大饱眼福的美景。过了府中以后,就进入了中部山脉的山脚地带。这里有山有谷,到处都像披着一层厚厚的绿毯,美不胜收。只是,富永到现在还没有搭乘过这条线。以往几次出差都是在府中下的车。
  广岛县的府中市,虽然是一个只有五万人口的小城市,可是证券上市企业却有两家。尤其是其中的R—社,以世界最大的压铸机企业之一而闻名于世。这里还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家具产地,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活力,大家都在忙碌着。这里的人勤劳朴实,天时地利人和,确实是发展轻工业的好场所。
  大阪的IC机企业“D—社”就看中了这点。打算将这里作为从中部地方向西发展的据点,在这里设置工厂。再加上又有优秀的压铸机企业R—社可以就近提供生产部件,真是再好不过了。
  富永是D—社的先头部队,专门负责土地的购买以及恳请当地政府机关协作一类的准备工作。因此,出差的次数也自然比较多,而且每次停留的天数也越来越长。工作上虽然操劳很多,但是对于出差,富永却从不觉得辛苦。一方面还没有到成家立业的年龄,更主要的是,旅行可以满足富永旺盛的好奇心。因此,公司的同事们说他是“喜欢看、喜欢动、喜欢想的人”。对富永这样性格的人来说,担当这份工作是最适合不过了。

  而现在,富永的眼前,刚好就有很好的可以满足好奇心的对象——坐在对面坐席上的姑娘。
  这姑娘大约二十八九岁。戴着粉红色的网球帽,穿着带蓝色细条的运动服,米色的裙裤。给人一种轻松的单人旅行者的印象。身旁放着的大大的旅行袋,整整占领了两个人的坐位。
  姑娘长得很丑,这反而引起了富永的注意。圆圆的额头向前突出,下面是两只小小的眼睛。低低的鼻梁受到两边突起的脸颊的保护,然后是嘴唇。每一部分单独看都还不错,可是放在一起却是那么的不协调,给人一种压迫感。
  这姑娘带着与脸庞不相称的表情,出神地望着车顶的某一点。似乎让思绪在遥远的地方奔驰着一般。不一会儿,她一下子又打开旅行袋,小心翼冀地拿出印有“尾道谭海堂”字样的纸袋。从纸袋里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绿色封面的书。书应该有相当的年份,烫金的文字都掉了。从富永坐的垃子上,无法看到书名。
  姑娘好像是拿着圣书一样,恭恭敬敬地打开书,翻动着书页却并不认真看内容。好像仅仅是为了品味一下翻书本时的感触一样。姑娘翻了几页后,就合起书本,放回纸袋,收进了旅行袋。
  可是,等不到五分钟,姑娘又拿出书,重复着刚才那些没有意义的动作。这次仅仅是抚摸着书的封面,好像是在享受着抚摸它时的手感一般。不管怎样,这本书一定是很有来历的。
  富永一直盯着姑娘看了很久,而姑娘却始终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12点40分,列车停在了富永的目的地府中车站。这趟车的终点是府中。搭车的为数不多的旅客们,也都慢慢下车走了。在上跨线桥时,富永回头看了看姑娘,那姑娘依然站在站台的中央,似乎在等着下一趟车的到来,转车以后再继续她的旅程。
或许您还会喜欢: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马可·波罗描述他旅途上经过的城市的时候,忽必烈汗不一定完全相信他的每一句话,但是鞑靼皇帝听取这个威尼斯青年的报告,的确比听别些使者或考察员的报告更专心而且更有兴趣。在帝王的生活中,征服别人的土地而使版图不断扩大,除了带来骄傲之外,跟着又会感觉寂寞而又松弛,因为觉悟到不久便会放弃认识和了解新领土的念头。 [点击阅读]
科学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你那时还觉得我的探险之旅会凶多吉少,但是现在看来开端良好、一帆风顺,你对此一定会深感宽慰吧。我是昨天抵达这里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写信给你,让我亲爱的姐姐放心,而且请你对我的探险事业增加成功的信心。我现在位于距离伦敦千里之遥的北方,当我漫步在圣彼得堡的街头,微风带着一丝寒气迎面而来,不觉令我精神一振,一种快意不禁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
空幻之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星期五的早晨,六点十三分,露西.安格卡特尔睁开了她那蓝色的大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往常一样,她立刻就完全清醒了,并且开始思考从她那活跃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头脑中冒出来的问题。她感到迫切需要同别人商量,于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表妹米奇.哈德卡斯尔,昨天晚上才来到空幻庄园的年轻人。安格卡特尔夫人迅速地溜下床,往她那依然优雅的肩头披上一件便服后,就来到了米奇的房间。 [点击阅读]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蝴蝶梦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夜里,我又梦回曼陀丽。面对这堆被焚的中世纪建筑废墟,我又想起很多过去……那是从法国开始的。做为'陪伴'的我随范霍夫太太来到蒙特卡洛。一天,在海边我看到一个在陡崖边徘徊的男子。我以为他要投海,就叫出了声。他向我投来愤怒的一瞥。我知道我想错了,他可真是一个怪人。很巧,他竟同我们住在同一个饭店里。 [点击阅读]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