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死光 - 尾声 噩梦的终结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
  一个盛夏的中午。
  比尔光着身子站在麦克。汉伦的卧室里,看着镜子里自己瘦削的身体。他光秃秃的头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阳光在他面前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想着:这仍然是一个成年人的躯体。可是岁月无情。皱纹已经悄悄地爬上了额头——17岁的时候可没有这个东西。现在你太老了,做不到你想做的那些事情了。你会送了你们两个的命。
  他穿上短裤。“如果我们相信那个,我们就不会——不会去做我们曾经做的那些事情。”他想。因为他实在记不清他们曾经做过些什么,或者是什么使奥德拉患上神经紧张症。他只知道现在要做些什么,因为他知道如果现在不做,连这个也会被忘记了。奥德拉坐在楼下麦克的躺椅上,她的秀发技在肩头,全神贯注地看着电视。她从不讲话,只有别人领着她才会四处走动。
  现在不同了。你已经老了。认了吧。
  我不相信。
  那就死在德里吧。有什么了不起。
  他穿上运动袜、刚买来的牛仔裤和昨天才从班戈买回来的橘黄色的圆领衫。胸前写着:“德里到底在什么地方?缅因州?”他坐在床边——这张他与他的温暖却又冷若死尸的妻子共度了最后一周时间的床——穿上运动鞋,也是昨天刚从班戈买回来的。现在他站起来重新审视镜中的自己。他看到了一个虽已人到中年,却是一副小孩装扮的大男人。
  你看上去很滑稽。小孩就不滑稽了吗?可是你不是小孩了。
  “去他的吧。咱们来点摇滚。”比尔轻声说着,离开了房间。
  2
  在那些仍要继续的梦里,他总是在黄昏的时候独自离开德里。
  德里镇一片荒凉;人们都已经远走他乡了。他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鞋子踏在水泥地上的声音在不断回响。除此之外,只有下水道中空洞的流水声。
  3
  他把银箭推上车道,支在那里,再检查一下轮胎。前胎还好,后胎有点瘪。他拿出麦克的气筒打好气,又检查轮子上挂的纸牌。
  还能发出他童年的记忆中的那种机关枪的嗒嗒声。太棒了。
  你疯了。
  也许吧。我们走着瞧。
  他转身回到麦克的车库里,取出那瓶“三合一”,给链条、轮齿都上了些油。他站起身,看着银箭,轻轻地按了按车铃。还能响。他满意地点点头,回到屋里。
  4
  他又看到那些地方,和从前一样完好无损:德里小学、开心桥,那些满怀激情准备在这个精彩的世界上拼搏一番的高中毕业生;他看见了如血的天空的衬托下保罗。班扬的塑像,堪萨斯大街人行道两旁歪歪斜斜的白色围栏。他看见这些景物依然如故,并且永远都是他记忆中的样子……因为爱和恐惧,他的心都要碎了。离开,离开德里,他想。我们要离开德里了。如果这是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就要结束了。夕阳西沉。天地间只有我的脚步声和下水道里的流水声。是时候了。
  5

  奥德拉一动不动地坐在电视机前,眼睛一直盯着屏幕。当比尔关掉电视时,她的表情没有丝毫的变化。“奥德拉。”他走过去,拉住她的手。“来。”她木然没有反应。她的手握在他的手中,像是温暖的蜡像。比尔给她穿好衣服。她本该是个可爱迷人的女子——如果不是那双空洞无神的眼睛。
  “来。”他又说,领着她走进麦克的厨房,又出来。她顺从地跟随着。
  比尔把她领到银箭跟前。奥德拉站在一旁,呆呆地看着麦克的车库。
  “上来,奥德拉。”
  她没有反应。比尔耐心地帮她跨上自行车的后座,轻轻地摸摸她的头顶,她才坐下。
  比尔跨上车座,准备拉过奥德拉的小手,揽住他的腰。就在此时,那双小手自己伸过来,抱住了他。比尔望着那双手,心怦怦地狂跳起来。一个星期以来,这是奥德拉第一个独立完成的动作……
  第一次能够自己行动,自从它碰巧……不管它是什么。
  “奥德拉?”
  没有回答。他想回头看看奥德拉,却无法转过身来。只能看见揽着他的腰的那双小手。“我们出去兜兜风。”比尔说着,慢慢往前骑。“你抱紧我,奥德拉。我想……我想我可以骑快一点。”
  如果我还有当年的那份胆量的话。
  他想起了他刚到德里时遇到的那个孩子,那时他还活着。玩滑板怎么能小心呢,那个孩子说。
  这话太对了,孩子。
  “奥德拉,准备好了吗?”
  没有回答,她的手是不是拖得紧了一点?这可能只是他的良好的愿望吧。
  他加快速度驶出车道,向右看了看。帕默尔巷一直通到梅恩北大街,从那里向左拐有一段下坡路。下坡,速度会加快。想到此,他不禁感到一阵恐惧的颤栗;这个不安的想法在他脑中一闪而过。
  但是……但是也不完全是恐惧,是吗?对。那也是一种渴望……他看着那个孩子夹着滑板走过去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渴望。渴望能飞起来,渴望听到身边呼啸而过的风声。不安与渴望,世界与向往之间——就像一天到晚计较得失的成年人和说做就做、从不考虑后果的孩子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不安与渴望。你的向往和你不敢尝试的一切。
  比尔闭上眼睛,感受着身后死尸一般的妻子的重量,感觉着前面某处的山坡,感觉着自己的心跳。
  要勇敢,现实点,停住。
  他慢慢地往前骑着。“想听听摇滚乐吗,奥德拉?”
  没有回答,但是没关系,他已经准备好了。他开始加快速度。
  起初怎么也骑不动。银箭剧烈摇摆着,奥德拉的重量使他更难保持平衡……但是她肯定在设法保持平衡,虽然是无意识的,不然他们早就摔倒了。比尔站在脚蹬上,双手紧紧握住车把,仰起头,眼睛眯成一条细缝。
  就要摔倒在大街上。摔得我们两个脑浆迸流——他站在脚蹬上,用力蹬车,感觉到自己剧烈的心跳。~阵狂喜使他情不自禁地笑起来。比尔听到纸牌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感到一缕微风拂过他的光秃秃的头顶。他开心地笑了。巷子尽头有“停车”提示。比尔刹住车,又打了点气。然后绕过那块提示牌,向左拐去。奥德拉使车子摇摆不定。有好几次他们都差点被甩下车来。

  风声渐大,吹干了额头的汗珠。比尔听着耳边呼呼的风声,像听海螺壳里大海的声音。
  他骑得更快了,在速度中掌握着平衡。比尔高声喊道:“哈——哟,银箭。走潮!”
  奥德拉的手臂紧紧地揽着他的腰。比尔感觉到她贴在自己的背上。但是现在不用回头去看她……没有必要。他又用力蹬车,大笑起来。人们都回过头来迷惑地看着他。
  前面就是梅恩北大街。他听到心底的一个声音在警告他,快停下来,不然就会把他们两个都摔死。可是比尔不但没有刹车,反而加快了速度。他们就像离弦之箭,朝山下冲去。冲向那个他渴望的地方。
  他骑着银箭冲下山坡,骑得飞快。
  6
  离开。
  你就这么走了,突然有一种渴望,渴望回过头,最后再看一眼夕阳中的新英格兰——尖尖的屋顶、水塔、肩上扯着斧头的保罗。
  但是也许最好不要回头。最好相信走过这段路,前面就是无尽的幸福——这完全是可能的;谁说没有这样的结局?并不是所有驶进黑暗中的船只都再也看不到日出。生活教给我们的就是生活中有许多幸福的故事。
  你离开,在太阳就要落山的时候,飞速地离开。这是你应该做的。不要总是留连于那些天真无邪的童年密友。在你的记忆中,在你的思想中,无论如何会留有一片空间与他们永远在一起,永远爱着他们。所以赶快离开,趁最后一抹光线还未消失,离开德里,离开童年的记忆……但是不要丢掉曾经的渴望。让它时时激励我们。
  即使再黑的夜,再冷的风,我们的眼中也始终充满希望。我们的心始终在一起跳动。我们永远不会迷失自己。
  快离开,永远带着微笑。勇往直前,寻找你的理想,抓住你的信念。无须畏惧,不要退缩。生活会给你力量。
  7
  银箭像在风中行驶。前方就是隔离路墩,他看见大街当中塌陷下去的巨大的黑洞,听见了汩汩洪水奔流着涌向那纠缠不休的黑暗。这声音使他不由得大笑起来。
  他驾驶着银箭,猛地向左拐去,与隔离路墩擦身而过,离大街中央的那个黑洞相距不到3英寸。他几乎失去了控制。眼前是一片汪洋。
  “比尔?”是奥德拉的声音,朦朦胧胧,有些沙哑,像是刚从梦中醒来。“比尔,我们在哪儿?在干什么?”
  此时比尔已经顾不上回答奥德拉的问话。“哈——哟,银箭!”
  比尔高声吆喝着,车子冲着路障直冲过去。“哈——哟,银箭。走嘞!”银箭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撞在路障上,车身几乎撞得粉碎。奥得拉惊叫一声,紧紧地搂住比尔,勒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都站在路边,观望着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银箭飞了出去,落在路基早已被洪水冲垮的人行道上。比尔身体的左侧撞在珠宝店的墙上。比尔感到车子后轮突然下沉,意识到他们身后的人行道正在下陷。但是,银箭很争气。猛地向前冲过去,把他们带到坚实的马路上。比尔猛地转个弯,闪过了一个翻倒在地的垃圾筒,车于又落在大街中央。他看见一辆卡车正向他们驶来,但是还是忍不住大笑起来。就在卡车开过来的前一秒钟,飞车经过那条狭窄的通道。他一边高声吆喝着,泪水夺眶而出。
  “比尔,你会送了我们两个的命!”奥德拉大声叫道。声音里带着恐惧,但是她却在放声大笑。
  比尔将车身向一侧倾斜,这一次他感到奥德拉和他一起侧身,使得自行车更好控制了。“你觉得真是这样吗?”他大声喊道。
  “不是觉得,我知道是这样!”她抱比尔抱得更紧了。“但是请不要停下来!”
  然而,比尔却没说什么。他停下车,转身望着她。她那么苍白,眼睛睁得大大的,显然是充满了恐惧和混乱……但是她是清醒的,而且她在笑。
  “奥德拉。”他也笑了。他把她从自行车上抱下来,热烈地拥抱她,深情地吻她,吻她的光洁的前额、她的眼睛、她的脸颊、她的嘴唇……她也紧紧地拥抱着他。
  “比尔,出了什么事?我只记得我在班戈下了飞机,以后的事情就一点也不记得了。你没事吧?”
  “没事。”
  “我呢?”
  “也没事,现在。”
  她轻轻地推开他,好仔细地看着他。“比尔,你说话还口吃吗?”
  “不了。”比尔轻轻地吻着她。“我的口吃已经好了。”
  “永远好了?”
  “是的,”他说,“我想这一次是永远地好了。”
  “我爱你。”她说。
  比尔微笑着,点点头。他笑起来的时候显得那么年轻。“我也爱你,”他说,“还有什么比你更重要呢?”
  8
  他从梦中醒来,除了记得自己在梦中重回童年之外,别的都忘记了。他抚摩着身旁的妻子,看着她睡得香甜的样子。也许她也在梦着自己的梦想吧。他想,做个孩子真好,但是做个成年人也未尝不好。成年人能够回忆童年、探寻过去的理想和信念。有一天我要把这一切都写下来,他想。他知道这只是猛醒后心血来潮的想法。
  可是在清晨的静滋中这样想一想,想一想童年的甜蜜、理想和渴望,这样的回忆使你相信人类生命的短暂,使你的心中充满勇气和爱心。这样的回忆告诉你,当你义无反顾地向前走的时候也要不时地回头想想过去。生命就是一个旋转的车轮,不断重复着过去的故事。也惟有如此,生命才能成为永恒。
  所以,比尔邦邦经常在梦醒后的清晨回想过去。每当这时,他就会重回童年,与那些亲爱的伙伴们共享温馨的友谊。
  此书于1981年9月9日开始创作,1985年12月28日完成于缅因州班戈城。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