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水知道答案 - 水是人心的镜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作为主宰世界的哺乳动物--人类,我们常常自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从宇宙的起源到微生物的作用,人类所知在动物界堪称无与伦比。然而,自从人类以人工的城镇将自己同大自然逐渐隔离,我们对自然的了解,我们动物本能的感知,都已经越来越弱化了。显著的例证是人类对于水的认识。
  水,这一生命的基本元素;水,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母;水,这一区别于地球与已知所
  有星球的氢氧化合物。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我们对水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我们对水,一知半解,模模糊糊。近来,人们惊讶地发现,我们并不真正认识水。
  《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胜连续数年利用高倍显微镜拍摄各地水结晶。他的方法是将水样放在硕大的冰箱里,温度控制在零下5度,取出后,在冰即将融化之际拍摄水结晶照片。结果,他得出了一个无可置疑的结论:美丽的水结晶来自远离污染的大自然。洛基山脉的水,瑞士日内瓦湖水,富士山顶的雪水以及非洲草原的水结晶都是美丽的。作者同时指出,因为用氯来消毒,日本所有城市的自来水都无法形成美丽的结晶。
  作者进一步的结论则见仁见智了,当播放不同音乐时,水结晶居然会产生不同的形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与藏传佛教音乐,阿根廷的探戈舞曲与印尼巴厘岛的土风乐曲都引起水结晶的变化。甚至在水容器上贴上不同语言的标签,都能引起反应。各国语言的感谢使得水形状发出善意的回应,而恶意的诅咒则使水大惊失色,水结晶丑陋不堪。本书大量篇幅的水结晶照片展示了万花筒般的魔幻效应。
  水对于音乐的反应可以用声波反应原理解释,水对于文字的反应,由于缺乏实证,不敢贸然苟同。对于水产地结晶的不同,我是信其有的。照片显示,受到污染的琵芭湖水成变形虫的模样,甚为可憎。
  由于作者是日本人,所引的例子理所当然的国外居多。不过,我可以证明,中国天山、长白山天池的水结晶是美丽的。记得刚刚看到碧蓝的喀纳斯湖水时,同行的水务专家惊叹道:搞了一辈子水,今天才看到真正美丽的水。今年,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的攀登珠峰的队伍给我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海拔八千米处的雪水,它的结晶当然是美丽的。而受到严重污染、蓝藻布满水面的滇池,肩负诸多城市下水道功能的海河、淮河及珠江水难以结晶,难以成形则是定论。
  《水知道答案》可以说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关于水的“奇妙之书”。中国需要大量像这样的介绍水的科普读物,也需要建立水观察的群众组织,以亿万民众的力量协助政府监督水污染的治理。
  地球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常量。今年世界水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引用了我的一个比喻:如果将地球上的全部水资源比作一口缸,那么,淡水则只有一瓢,除去冰川及难以开采的地下水,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一勺。其实我更认为,地球应该叫水球,因为它是宇宙间唯一已知有水的星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意指水之灵活善变。如果我们将古语为我所用,善意地断章取义,水善则利万民,水善则利万物。
  “民以食为天, 食以水为先” ,许多地方美食一定要用当地特定的水烹制才能成佳肴,好茶也要用山泉水冲泡才能出奇香。水的质量其实与美也有必然的联系,历代君王从苏杭选美其实是选水。因为一方水养一方人,水美出美女,而水污则只能出巫婆吧。
  看完《水知道答案》一书后,我甚至想集资作一个中国各地水结晶的图片大全,却又担心由于污染,出不来结晶,只是各种污水丑态。中国水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是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是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一半。农业水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速度超过治理速度。江河湖水不堪重负。人类在近几十年里制造了大量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无法化解的污染品。沧浪污你,你污沧浪,人们污染了水,污水又反过来污染庄稼,进入我们的食物链,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只有依靠整容才能制造出美女了。
  《水知道答案》书中说:了解水,就等于了解了宇宙,了解了大自然,乃至生命的全部。我不想确认水是否有灵性,古人以水为镜,水实际上也是一面映照人心的镜子,我只希望天下的水与天下的心灵都能像《水知道答案》封面上的水结晶一样清澈透明。
或许您还会喜欢: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
美学散步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李泽厚八十二岁高龄的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结集由我来作序,实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名家就都在学校里。但当时学校没有美学课,解放初年的社会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可能把美学这样的学科提上日程。我记得当时连中国哲学史的课也没上过,教师们都在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学习马列和俄文……。所以,我虽然早对美学有兴趣,却在学校里始终没有见过朱、宗二位。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厚黑学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由此也可看出李宗吾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没有完全消除贻尽。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