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双城记 - 《双城记》读后感——关于爱与救赎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尽管摆脱不了古典小说的大段说教,也无法避免英伦式的亲密又略显疏离的对话,没有现代小说繁杂的叙事手法,小说仍旧靠单纯讲故事取胜。
  恩怨情仇,故事很简单。亚历山大•曼奈德医生囚于巴士底狱中十七年,出狱之后,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徘徊,幸而在女儿露西照顾关爱之下得以开始新 的生活。露西与主动放弃继承权的法国贵族达尔南结婚,一家人幸福生活在一起。然而,一封法国革命之后送到达尔南手中的信,将一切打乱。为了使那位法国前仆 人免予牢狱之灾,达尔南只身回到法国,却被当作出奔者关在狱中。在医生和劳雷先生的奔走努力之下,达尔南终于在两年后被释放。但故事并没有结束,幸福还未 展开,刚刚出狱的达尔南又被重新投入狱中。在审判时,医生在狱中的记录被当众读出来:原来那使医生身陷囹圄的贵族,正是达尔南的父亲与叔叔。愤怒的狂躁的 法国“公民们”,在审判大会上判处达尔南死刑。医生一家陷入痛苦之中,而一直深爱着露西的卡尔登先生,利用探访达尔南的最后机会将他换出监狱,替他死去。 医生一家直到达尔南被送回才明了卡尔登的打算,才明白卡尔登那句“无论为了什么而改变方针或稍稍延宕,绝不能救出什么人的性*命来的,那必然将牺牲掉许多条 的性*命”的真实意思。无奈中一家人匆匆逃离法国,回到英国。故事结束。
  故事里许多描写革命前两个国家两个城市的剥夺与不公的场景,许多法国大革命的狂躁暴乱段落,常常让我觉得可怖。而夹杂在这革命中的深情浓仇,也是可叹的。
  爱与救赎之一: 曼奈德医生
  囚于巴士底狱十七年之后,医生已经忘记自己的名姓,只会终日茫然地做鞋。只是在女儿的悉心照料之下,才渐渐好转。但在女儿结婚去蜜月之后又重 新发作了一次。但无论在何种情形之下,他在狱中的生活却只字不提。我猜他在达尔南向他坦白自己的真实姓名时已经能够想起些事情,所以才要求达尔南保证绝不 会把自己的姓氏向任何人透露出去。也许,那次短暂的九天的发作,正是医生最痛苦矛盾的时刻,他亟需借着做鞋的方式,来使自己平静或者说来逃避回忆。无论怎 么告诉自己,过去的那些与后辈无关,也无法原谅达尔南父辈所做的那些恶行吧?

  但为了爱,为了对女儿的爱,对这个家庭的爱,他可以回到法国,重新面对过去的一切,为营救自己的女婿尽一切努力。最明白真相的人,永远是最痛 苦的吧,那么辛苦,那么努力,仍旧不能影响“公民们”无常的心意,甚至还因为那尘封多年本该在瓦砾碎屑之下腐烂的记录,使女婿最终被判死刑。他甚至希望自 己从没有写过那些东西,他也不愿在乎所谓的恩怨,他只求家人平安,一家团圆。
  这份爱,能够使医生放下仇恨,是关于家庭,关于往昔的自我救赎。毕竟,一切都已过去,有什么事情能比相亲相爱更重要?
  爱与救赎之二:德法奇夫人
  小女孩在幼年便被哥哥送到远方,失去音讯。直到多年之后,偶然的机会,才使她明白自己的父亲、哥哥、姐姐、姐夫是怎样被那些暴戾的贵族们害 死。最深的爱化为最深的恨。要报仇。凭借自己的权利,迁怒于贵族无辜的后辈,甚至一定要他家破人亡才能罢手。她没有理由不痛苦,没有理由不去恨。只是当权 力成为仇恨的工具,暴虐便是太简单的事情。失去理智的恣意报复只能让人觉得她又可悲又可恶。
  恨太狭窄。爱与救赎,太需要被指引,如若不是上帝的指引,那么至少我们心中还该有一个良善的尺度。但生性*偏执的人,也许永远不能想到这一点。
  生性*偏执的人,如果不能审视反省自己的内心,很容易被自己的心念驱使,做自己认定的事且至死不渝。最怕就是这心念太没道理,他却偏偏认为此为无上真理,要使用强权普渡众人,迫使大家一起来执行,共同走上幸福之路。这种人才真是太可怕。

  爱与救赎之三:卡尔登
  我甚至差点找不到他第一次出场时的描写,是在审判达尔南的伦敦的老培雷。“另一位戴假发的先生,双手插在袋里,其注意力……似乎都集中在法院 里的天花板上。”“他的情态上含着一种毫无顾忌的色*彩,这不仅使他显得容貌不端正,而且大大地减低了他跟那囚犯相似的程度。”而这不羁的男子,却有细腻的 心,是他第一个看到露西要晕倒,忙喊着让人扶她透透气。也正是他,替达尔南转达了对露西的谢意。
  男二号注定就是悲情人物。从来都不会把那份感情流露一丝,甚至在告白之前,也明白自己必然会遭到拒绝,只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偶尔地拜访她和他的 家人,只要能看到她幸福,也是好的。仍旧爱她不悔,向她许诺:“为了你,以及你所亲爱的任何人,我什么事都愿意做的。”甚至是性*命也是可以的。也许只有如 此,她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可以被怀念的人吧?
  在医生的营救没有希望之后,他冷静地安排着一切。一如以往守护着她时,默默站在她曾经无数次驻足的街口,轻轻抚摸她曾经无数次碰触到的石墙、院门,代她所爱去死。
  “主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仰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活着;凡活着信仰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他必然没有消失,在天上静静看着她和她的 所爱幸福安宁生活;看到她将为他哭泣,给自己的孩子以他的名字命名;看到那孩子用自己的名字带来新的荣光;看到他们卓越不凡;看到他们缅怀他,甚至来到这 断头台,但此地必将不会是现时当下的丑态。于是可以闭上眼睛,告诉自己“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比我曾经做过的无论什么事都好得多。我现在将要得到安息,比我 曾经得到过的任何安息都好的多。”
  对于这样的爱的牺牲,常常会引人唏嘘不已。这样的人,常常是孤僻的,不合于群的,但感情却深厚,认定了就很难放手。也许,他也是自卑的,经由 这牺牲,为自己所认为不堪的生命,增添最后的华彩。我不愿意将他的牺牲,做任何过多的猜想,猜想有时会把单纯的事情变复杂。我敬佩着他。

  爱与救赎之四:双城
  我最近常常在想,如果我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会是怎么样的人?我是否是从众的?是否能有坚持自己主张的决心和勇气?
  想起一个心理学上挺有名的实验:研究者为了研究民众对权威、专家的服从程度,请来几位被试。并没有告诉他们实验的目的,只是说要研究惩罚在学 生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要被试担任老师,教学生们学习单词。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后的考查中出现遗忘,可以电击以示惩罚。由工作人员假扮的学生们成绩不理想, 老师就在专家即实验者的授意之下,开始电击,并且按专家指示不断加大电压。(当然是没有通电流的)。尽管隔壁那些学生们尖叫着哀号着,甚至说自己心脏病复 发,希望停止。那些老师们也紧张难过地向专家询问是否还要继续,但在得到专家指令之后,他们仍旧颤抖着把电压加到了最大即450伏。而只有很少有人能抵抗 专家的命令。这是在二战之后做的实验,让人觉得心寒,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那些良善的国民会在战争中有如此多的暴行。
  在写到大革命时,隐约记得作者提到,所有人都得了“热症”。良善之心被那些领袖专家们加以利用,那些穷苦的人们在革命的狂热中迷失自己,仅仅 在享受着杀戮所带来的快感。没有时间没有勇气没有能力反思自己,将暴力推上圣坛进行膜拜。然而,他们获得的,难道就真的是好的生活么?
  双城人民所进行的自我救赎,所用的方法不同,但本意都该是相同的: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只是此时此刻我仍旧不知道如果没有宽容、良善及理性*,如何才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获得幸福。须知,罗素先生说的好:只有参差多变才是幸福的本源。
或许您还会喜欢: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呼啸山庄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 [点击阅读]
哭泣的遗骨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初、高中的同班同学——现在长门市市政府下属的社会教育科工作的古川麻里那儿得知了这一消息。麻里在电话里说:“哎,我是昨天在赤崎神社的南条舞蹈节上突然遇到她的,她好像在白谷宾馆上班呢。”关于南条舞蹈的来历,有这么一段典故,据说战国时期,吉川元春将军在伯老的羽衣石城攻打南条元续时,吉川让手下的土兵数十人装扮成跳舞的混进城,顺利击败了南条军。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
嘉利妹妹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当嘉洛林.米贝登上下午开往芝加哥的火车时,她的全部行装包皮括一个小箱子,一个廉价的仿鳄鱼皮挎包皮,一小纸盒午餐和一个黄皮弹簧钱包皮,里面装着她的车票,一张写有她姐姐在凡.布仑街地址的小纸条,还有四块现钱.那是!”889年8月.她才!”8岁,聪明,胆怯,由于无知和年轻,充满着种种幻想.尽管她在离家时依依不舍,家乡可没有什么好处让她难以割舍. [点击阅读]
四签名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从壁炉台的角上拿下一瓶药水,再从一只整洁的山羊皮皮匣里取出皮下注射器来。他用白而有劲的长手指装好了精细的针头,卷起了他左臂的衬衫袖口。他沉思地对自己的肌肉发达、留有很多针孔痕迹的胳臂注视了一会儿,终于把针尖刺入肉中,推动小小的针心,然后躺在绒面的安乐椅里,满足地喘了一大口气。他这样的动作每天三次,几个月来我已经看惯了,但是心中总是不以为然。 [点击阅读]
园丁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仆人请对您的仆人开恩吧,我的女王!女王集会已经开过,我的仆人们都走了。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仆人您同别人谈过以后,就是我的时间了。我来问有什么剩余的工作,好让您的最末一个仆人去做。女王在这么晚的时间你还想做什么呢?仆人让我做您花园里的园丁吧。女王这是什么傻想头呢?仆人我要搁下别的工作。我把我的剑矛扔在尘土里。不要差遣我去遥远的宫廷;不要命令我做新的征讨。只求您让我做花园里的园丁。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地狱镇魂歌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没有人知道创世之神是谁,但他(她)创造了整个世界,创造了神族和魔族,还有同时拥有两个种族力量但是却都没有两个种族强大的人族,也同时创造出了无数互相具有不同形态的异类族群,在把这些族群放置在他的力量所创造的领地中之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创世之神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下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