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手机 - 第24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他们在巴拉德维尔这个只有两个红绿灯的小镇上找到了一张公路地图,是在一家卖书和卡片的小商店里。接着他们重新朝正北方前进。他们早就决定在这个93号和95号州际公路交会处的田园风光如画的小镇停留一下,现在看来是个明智的决定。他们在路上碰到的行人——大多数都往西走,远离95号公路——告诉他们前面发生了恐怖的交通事故,全部堵死了。还有几个向东去的人说93号公路靠近威克菲尔德出口处有辆坦克撞毁了,大火引发了一连串的爆炸,把向北行驶的将近一英里的车流都烧焦了。那气味,那人说,简直就像“地狱里的炸鱼排”。
  他们在安多弗近郊一路跋涉,碰到了越来越多的手电筒部落,也听到了太多人都在重复那一条流言,几乎已然成为现实:新罕布什尔州的边界被关闭了。新罕布什尔州的警方和特种部队采取先开枪再问话原则。他们才不管你是疯子还是正常人呢。
  “警察牌照上一直刻着的他妈的警训现在换了新版本了,”一位跟他们一起走了一段路的哭丧着脸的老头生气地说。这人穿着一件价格不菲的大衣,背着一个小小的背包,手里还拿着一支长杆手电筒,大衣口袋里露出了手枪的柄。“如果你在新罕布什尔,你就自由了。如果你想到新罕布什尔去,那就是找死。”
  “这简直……令人难以相信,”爱丽丝说。
  “相信你想相信的吧,小姐,”他们那位临时旅伴回答。“我也遇到过像你们这样想到北方去的人,当他们目睹了那些在邓斯特博尔想穿越州界到达新罕布什尔的人被立即一枪毙命的时候,他们连忙掉头往南方跑。”
  “什么时候的事?”克雷问。
  “昨天晚上。”
  克雷还有几个问题要问,但最终还是憋在了肚子里。到了安多弗市,这个哭丧着脸的老头以及大部分刚才和他们一起穿梭于机动车之间的同伴们都拐上了133号高速公路,向正西面的洛威尔走去,只剩下克雷、汤姆和爱丽丝站在安多弗市的大街上。这里除了几个挥舞着手电筒的路人,空空如也。他们正在想办法尽早做出决定。

  “你相信吗?”克雷问爱丽丝。
  “不相信,”她看着汤姆说。
  汤姆摇了摇头。“我也不相信。我觉得刚才那个人说的故事就和‘下水道里有鳄鱼’一样可疑。”
  1即新罕布什尔州,在英文中该州名与“仓鼠”一词的发音相似。
  爱丽丝点了点头。“而且消息也不会传得这么快,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
  “对啊,”汤姆说。“这绝对是新一代的‘都市讹传’。那么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下‘新仓鼠州’1吧,我的一个朋友喜欢这么叫。我想我们应该尽可能找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地点穿越州界。”
  “听上去这计划不错,”爱丽丝说,然后他们马上就开路了,在城镇里有人行道的地方就沿着人行道一直走。
  在安多弗郊外,一个男人头上戴了自制的绳套,然后紧贴两边太阳穴各固定了一支手电筒,正从IGA1那砸破了的展示橱窗里走出来。他十分友善地向他们挥手,然后从两排购物车中间选了一条道直奔他们而来,一边把手里拿着的罐头食品塞进身上背着的报童口袋里。他跑到一辆侧翻的货运卡车旁就停了下来,自我介绍说他叫罗斯科·汉特,来自美图恩市,然后问他们要往哪里去。听到克雷回答说去缅因州时,他摇摇头。
  1中小零售企业自愿连锁店。
  “新罕布什尔州界关闭了,半小时不到以前我碰到两个掉头走的人。其中一个说他们尽力区分手机疯子和我们这样的正常人,但他们似乎不是太努力。”
  “那两个人他们真的亲眼看见州界关闭了吗?”汤姆问。
  罗斯科·汉特看了看汤姆,仿佛他有可能是疯子一样。“伙计,相信别人的话好不好,”他说。“我的意思是你又不能打电话给谁确认一下,对吧?”他停了一小会儿,继续说:“在塞勒姆市和纳舒厄市都有人烧尸体,这也是那两个人告诉我的。他们还说,那气味简直就像烤全猪。我准备朝西走,前面有五个同伴,我们在天亮前想多赶赶路,朝西的路是开放的。”
  “这都是你听说的,是吗?”克雷问。

  汉特有点轻蔑地看了他一眼。“对,是听说的。我妈妈曾经说过,聪明人听一句话就够了。如果你们真的想往北走,一定要在午夜时分穿越州界。那些疯子们晚上不出来。”
  “这个我们知道,”汤姆说。
  这个头上两边各插了一支手电筒的男人没有理睬汤姆,而是继续跟克雷说话,明显是把克雷当成他们三人的领袖了。“疯子们都没有手电筒。把手电筒来回挥动,说话,大叫。这些事情疯子也都不会做。我怀疑守州界的人会不会让你们过去,但是如果你们走运的话,他们也不会朝你们开枪。”
  “他们越来越聪明了,”爱丽丝说。“你知道吧,是不是,汉特先生?”
  汉特“哼”了一声。“他们开始拉帮结伙,停止自相残杀了。我不知道这个算是说明他们更聪明了还是别的什么。可是他们还在残杀我们,我知道这一点。”
  汉特一定是看到了克雷脸上的怀疑表情,因为他笑了起来,但是笑容在手电筒灯光的照耀下让人害怕。
  “今天早上我看到他们抓住了一个女人,”他说。“亲眼所见,行了吧?”
  克雷点点头。“行了。”
  “我知道她当时为什么在街上。那是在陶普斯菲尔德,这儿以东十英里吧?
  我和我的同伴当时躲在6号汽车旅馆。那个女人就朝我们的方向走过来了。
  其实并不是走,而是急迫地向前冲,差不多跑起来了,一边还回头看。我因为睡不着觉所以就看见她了。“他摇摇头。”要习惯于白天睡大觉真是令人难受的一件事。“克雷本来想告诉汉特,他们三个已经习惯了黑白颠倒的生活,但还是忍住没说。他看见爱丽丝又在握住她的护身符——那只小鞋子了。他一点都不想让爱丽丝听到接下去发生的事,可是又没有办法把她隔离开来。也许是因为这就是有关求生的重要信息吧(和有关新罕布什尔州州界的信息不一样,克雷几乎能肯定这信息完全真实);还有就是因为再过一会儿,整个世界都将会被这样的故事所塞满。如果他们听得足够多,或许最终就能从这些故事中找出规律。

  “可能她就是想找个更好的地方休息吧,也没什么别的目的。可能她看见了6号汽车旅馆,然后想:‘嘿,这儿的房间里有床,旁边就是埃克森加油站,就在下一个路口。’可是还没等她走到一半,有几个疯子就从街角转了过来。他们走……你们知道他们怎么走路的吗?”
  罗斯科·汉特僵直地朝他们走了过来,像锡制的玩偶士兵,身上背的袋子晃来晃去。其实手机疯子们并不是这么走路的,但是他们三个都明白他想要传达的意思,点了点头。
  “接着,她……”他斜靠在身后那翻倒的卡车上,用双手擦了下脸。“我希望你们能理解,好吗?这就是为什么你们不被他们抓住的原因,绝不能被他们的假象迷惑,认为他们在恢复正常,因为偶尔会有一两个疯子很幸运地碰响了音响的开关或者按下了CD播放键——”
  “你还看到过这个?”汤姆问。“听到过这个?”
  “是啊,有两次。我看见的第二个人怀里抱着音响在走路,两只胳膊左右使劲地来回甩动,音响就在他怀里拼命跳着。但是,音响仍然放着音乐。所以我想他们喜欢音乐,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有些人似乎正在恢复理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得更加小心了,对吧?”
  “那女人到底怎么样了?”爱丽丝问。“那个被他们抓住的?”
  “她一开始想装成他们那样,”汉特说。“我站在房间的窗前,想着:‘对,坚持住,这位女士,再坚持一小会儿就有可能找到机会冲进某个房子里’。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疯子们不喜欢到室内去?”
  克雷、汤姆和爱丽丝都摇了摇头。
  汉特点了点头。“他们会进入室内,我也亲眼看到过,但是他们不喜欢。”
  “他们是怎么袭击她的呢?”爱丽丝又发问了。
  “到底怎么样我也不清楚。他们嗅到了她的气味,或者是通过别的什么方式。”
  “或者是感知到了她的想法,”汤姆插嘴了。
  “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感觉到她的想法,”爱丽丝针锋相对。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2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尤物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渡边伸出不隐约的双手捧住她的脸,动作温柔得教她感到难以承受。她是没指望或许该说不敢指望会更贴切一些,他的温柔对待,以及他此刻凝视她的眼神,他把她拉进自己怀里,抱着她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什么话也没有说。终于,他开始吻她,整个晚上,因为过度渴望而凝聚成的硬结,此刻开始化解为缓缓的甜蜜,流过她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颗细胞,就象一条遗忘的溪流。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野蒿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3
摘要:在站台上穿梭着的人们,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年仅二十四岁、体态娇孝显得郁郁寡欢的年轻女入,正在为一个小时后将要和下车的男子偷救而浑身燥热……一傍晚,有泽迪子从紫野的家里赶到新干线的京都车站时,时间是七点十分。虽说快过了四月中旬,白昼日渐延长,但一过七点,毕竟天色昏暗,车站前已开始闪烁着霓虹灯那光怪陆离的灯光。迪子沿左边笔直地穿过站台,在检票口抬头望着列车的时刻表。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