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十字军骑士 - 第五十一章(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克罗蒲科的巴多希神甫刚做完了一次弥撒,卡里斯科的雅罗希神甫就要做第二次了。国王走了出去,在帐篷前面伸伸他那跪得有些发僵的四肢,这时候一个叫做汉科·奥斯多希克的贵族,骑着一匹浑身出汗的马,一阵旋风似地飞驰而来,还没有下马就嚷道:“最仁慈的君主!日耳曼人来了。”听了这话,骑士们都大吃一惊,国王的脸色也变了。他沉默了一会儿,大声说道:“赞美耶稣基督。你是在哪里见到他们的,有多少军旗(军团)?”“我在格隆瓦尔德附近看见一个军团,”汉科气喘吁吁地答道。“但是高地的后面灰尘飞舞,一定还有更多的人要来!”“赞美耶稣基督,”国王又说了一遍。威托特一听见汉科的话,热血就冲到脸上,双眼像是烧红的煤块似的熊熊发光,他转向宫廷侍从们喊道:“取消第二次弥撒,给我牵匹马来。”但是国王把手放在威托特的肩上,说道:“兄弟,你去吧,我要在这里望第二次弥撒。”但是正当威托特公爵和盛特拉姆骑上马、转向营地的时候,又有一个贵族急差弗罗斯托伐的皮奥特尔(彼得)·奥克沙急驰而来,老远就在叫喊。“日耳曼人!日耳曼人!我看见两个军团。”“备马!”有些宫廷侍从和骑士叫道。皮奥特尔的话还未说完,又听见得得的马蹄声,接着就来了第三个急差,接着是第四个、第五个和第六个。他们全都看见日耳曼的军旗向着这边来,数目不断增加。毫无疑问,十字军骑士团的大军正在阻拦国王的军队。骑士们各自分散,到自己所属的军旗那里去了。帐篷礼拜堂里只剩下了几个宫廷侍从、神甫和侍从在侍候国王。这时一只小钟响了;这表明卡里斯科的神甫正在开始做第二次弥撒。因此亚该老举起双臂,然后双手交叉成十字,以示顶礼,眼睛望着天空,缓步走进帐篷。***等到国王做完弥撒,重新走出来站在帐篷前面的时候,他亲眼看到了急差所报都是实情,只见平原边缘远远的高地上,有一种黑黝黝的东西,仿佛荒凉的田野上突然冒出了一片森林,而五颜六色的旗帜像彩虹似的飘展在森林上空的阳光中。再往远看,在格隆瓦尔德和坦能堡的后面,灰尘蔽空。国王一览无遗地看见了这一幅咄咄逼人的景象,便转向副主教米柯拉伊神甫,问道:“今天的守护圣徒是谁?”“今天是耶稣派出众圣徒的日子,”副主教回答。国王叹了一口气。“那末圣徒的日子将成为在这块田野上彼此残杀的成千上万的天主教徒的末日了。”于是他用手指向广漠荒凉的平原,平原中央离坦能堡只有一半路的地方,高耸着一片古老的橡树林。这时候他们为他牵过马来,远处有六十个枪骑兵急驰而来,是玛希科维支的盛特拉姆派给国王的卫队。***卫队由阿列克山德指挥,他是普洛茨克公爵的小儿子,也是那个特别善于指挥战争、现在是军事会议成员的齐叶莫维特的兄弟。卫队的副指挥由立陶宛人齐格门特·考里布特担任,他是国王的侄子,是个有远大前程的青年人,只是生性浮躁。其中最著名的骑士有:陀姆勃罗伐的雅斯柯·孟齐克,一个真正的巨人,身材几乎同比斯古披崔的巴希科不相上下,简直同查维夏·却尔尼一样强壮;左拉伐,一个捷克男爵,又矮又瘦,武艺却很高超,在匈牙利和捷克宫廷中,一场决斗便摔倒了十来个奥地利贵族,从此成名;梭科尔,也是一个捷克骑士,是个最高明的弓箭手;大波兰的平涅什·维鲁什;皮奥特尔·密地奥劳斯基;立陶宛的贵族波荷斯泰的山科,他的父亲皮奥特尔率领着一个斯摩棱斯克军团;菲度希科公爵,国王的一个亲戚和雅蒙脱公爵。最后是“从几千人之中精选出来的”一些波兰骑士,他们发誓要以他们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国王,使他不至于在战争中发生什么意外;随侍在国王身旁的还有副主教米柯拉伊神甫和国王的书记奥列斯尼扎的兹皮希科,这个有学问的年轻人,能读善写,同时又像一头野猪那样力大无穷。三个侍从保管着国王的武器,——他们是:诺维·得瓦尔的却伊尔、摩拉维扎的米柯拉伊和丹尼尔科·鲁逊(他负责保管国王的弓和箭袋)。侍从队里还有十来个宫廷侍从,他们都骑着骏马,负责飞驰各军,传达命令。三个侍从给国王披上金碧辉煌的甲胄,又给他牵来一匹也是“从几千匹马之中精选出来的”栗色战马。马儿从钢制的马街里喷着鼻息;据说这是一个吉兆,空中充满了它的一片嘶鸣;它半蹲半站,像一只准备起飞的鸟儿。国王在马上坐定,手里握上了一支矛,就突然变得判若两人。愁容消失了。深色的小眼睛开始炯炯发光。脸上露出一阵红光,红光一会儿又消失了,因为这时候副主教神甫来为他画着十字祝福了,他又变得严肃起来,还谦恭地垂下了他那戴着银盔的头。***这时候日耳曼大军正在慢慢地从高地上赶下来。大军经过格隆瓦尔德、坦能堡,完全以战斗的队形停驻在田野中。驻扎在下面的波兰军队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一大片密集的披着铁战衣的马匹和骑者。眼光比较锐敏的甚至还可以一直看到飘扬的旗帜上所绣的各种各样的标记,例如十字架、鹰、格列芬、剑、盔、羊、野牛头和熊头。以前曾经同十字军骑士打过仗的老玛茨科和兹皮希科认得他们军队的旗帜和纹章。他们给自己的西拉兹籍的部下指出了大团长的两个由骑士界的精华组成的兵团,也指出了整个骑士团的那面主旗,主旗是由弗里德列克·封·华仑罗德擎着的。又指出了圣杰西的大旗帜,白底上绣有一个红十字,还指出了属于十字军骑士团的各种各样其他的军旗。不过外国客人的各种各样的标志,玛茨科和兹皮希科就不认识了。这几千个外国客人来自世界各地。拉古兹(奥地利)、巴伐利亚、斯华皮阿、瑞士、著名的勃艮第、富饶的弗兰德斯、阳光灿烂的法兰西,到处都有人来。关于法兰西的骑士,玛茨科有一次曾经说过,这些人即使已经趴在地上,还是尽说些瞧不起人的大话;还有来自可怕的弓箭手的摇篮地——隔海的英吉利的骑士,甚至从遥远的西班牙来的骑士,西班牙人因为不断同撒拉逊人战斗,他们的英勇和荣誉都是所有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一想到接着就要同日耳曼人和他们那些赫赫有名的骑士战斗,西拉兹、康涅茨波尔、波格丹涅茨、罗戈伐和勃尔左卓伐以及波兰其他地方的贵族都热血沸腾了。年纪大些的骑士脸上都显得又严肃又冷酷,因为他们知道摆在他们面前的任务是多么的沉重和可怕。可是年轻人的心却像系着皮带的猎狗远远看见一头野兽那样鼓噪起来。他们把矛枪握得更紧,把剑柄和斧柄握得更紧,他们勒住了坐骑,仿佛准备立即就去冲击。其余的人急促地呼吸着,仿佛他们的锁子甲突然变得太紧了。可是他们中间那些有经验的战士要他们安静下来,说:“这场仗是少不了你们的;每个人都有的是斫杀的机会。愿天主别让杀得太多。”十字军骑士从高地上俯视下面的森林地带,只看见树林边缘上的二十来面波兰军旗,他们也不能断定这是否就是全部波兰军队。不错,左面沿湖一带,可以看到一群群穿着灰衣的战士,树丛中间也闪耀着立陶宛人的枪头。但那也许只是一大群波兰侦察兵而已。等到把那十几个从占领区杰尔根堡逃出来的难民带到大团长跟前一查问,他们才证实整个波兰立陶宛的军队都来对付十字军骑士团了。但是那些难民谈到波兰人的力量,他们都不要听。大团长乌尔里西根本不肯相信波兰人的力量,战争一开始就只相信自己的力量,自信必定能够获胜。他既不派侦察兵,也不派间谍;认为无论如何总要有一场大战,反正敌人只有狼狈溃散的份儿。他相信以前任何一个大团长都没有在战场上集结过这么强大的兵力,总之,他过于自信和轻敌。后来格涅夫的“康姆透”私下调查过真相之后,告诉大团长说,亚该老的兵力远远超过他们这方面,大团长回答他道:“你竟把这些人叫做士兵!嗳!我们只要稍稍花些气力来对付波兰人就够了;至于其他的人,虽然人数比我们多,可他们都是劣等人民;他们使起汤匙来倒比使武器高明。”于是大团长一面把大军向前推进,一面满怀喜悦,扬扬得意;如今一发现敌人已经来到他面前,看到黑魆魆的森林赫然映衬出全王国的鲜艳的军旗,他才毫不怀疑地相信对方的主力军确实已经驻扎在他眼前了。但是日耳曼人无法攻击现在处在森林中的波兰人;因为十字军骑士只有在开阔的田野上才能显身手,他们不愿意也不能在丛密的森林中战斗。因此大团长召集军事长官,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商议用一个什么办法把敌人诱出森林。“凭着圣杰西的名字,”大团长喊道。“我们已经马不停蹄地行军行了十来英里路,天又热得要命,我们穿着锁子甲,身上已经汗流如注。我们不能在这里坐视敌人决策上阵。”温达伯爵,这个上了年纪、相当聪明的人说:“我的话的确在这里受到过嘲笑,那些嘲笑我的人,天主知道,恐怕免不了会临阵脱逃,而我却准备在阵地上牺牲(说到这里,他望了威纳·封·戴丁根一眼)。但是,我至少要根据良心和对骑士团的热爱来说话。不,波兰人决不是懦弱的;但就我所知,那个国王直到最后还在盼望和平使者。”威纳·封·戴丁根没有回答,只是轻蔑地打鼻子里冷笑了一下——但是大团长不爱听封·温达伯爵的话,他说道:“现在我们还有时间考虑和平么?我们得商讨别的事情。”“要商讨天主的事总是有时间的,”封·温达回答。那个凶猛的“库姆透”,希鲁霍夫的亨利克,转过他那汗流满脸的胖面孔来(因为他曾经发过誓,要在他面前放两把出鞘的剑,让它们饱浸波兰人的血液),向着大团长怒冲冲地喊道:“我宁愿死而不愿受辱。即使单枪匹马,也要用这对宝剑去攻击整个波兰军队!”乌尔里西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你说这话,是和你的职务不相称的,”他说。然后他又向其余的“康姆透”说道:“大家商议一下,最好用什么办法才能把敌人诱出森林。”因此许多“康姆透”都纷纷献计;最后杰司道夫的提议使“康姆透”们和第一流的外国骑士都满意了。这个提议是:派两个使者到国王那里去,宣称大团长送他两把剑,向波兰人挑战,作一次决死战;如果战场太小,不适合他们打仗的话,那他大团长就把军队向后撤退一点,满足他们的需要。***国王刚刚离开湖畔,到波兰军团的左翼去,他在那里打算把腰带授给一批骑士,突然听说十字军骑士团派来了两个使者。他不禁满怀希望,心房怦怦直跳。“也许,他们终于来提议公道的和平了!”“天主保佑!”神甫说。国王派人去请威托特,这时候两个使者缓缓走近营地。在明亮的阳光下,可以把这两个人看得清清楚楚:他们都骑着披了马衣的高大战马。其中一个的盾上是金底上面画着一只皇帝的黑鹰;另外一个原来是舒金静公爵的传令官,他的盾上是白底,上面画着一只“格列芬”。士兵们给他们让出一条通路。两个使者下了马,在大国王的面前站了一会儿,略微哈腰,表示敬意,便立即陈述此次来的使命。第一个使者说:“君主,大团长乌尔里西,向您陛下,并向威托特公爵挑战;为了激发您所缺乏的丈夫气概,他给您送来这两把出鞘的剑。”说完话,就把两把剑放在国王脚边。陀姆勃罗伐的雅斯柯·孟齐克把他的话翻译给国王听。他的话刚说完,那个盾上画着“格列芬”的使者又走上前来说:“君主!大团长乌尔里西命令我也向您通报,如果您觉得战场太小,不适宜打仗,他和士兵们可以后退,免得您和您的士兵在丛林里游荡。”雅斯柯·孟齐克又把第二个使者的话译了出来。于是一片沉静。但见国王的扈从队里,骑士们听了这样傲慢和侮辱的话,在默默地咬牙切齿。亚该老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烟消云散了。他本来盼望的是和平与亲善的使者,如今来的却是傲慢和战争的使者。因此他抬起潮润的双眼,口答道:“我们有的是宝剑,不过我也把这两口收下,作为胜利的预兆,这是天主本人通过你们的手转交给我的。至于战场的所在地,也还是要由天主来指定。我向天主呼吁正义,向他申诉我所受到的损害,控诉你们的不义和傲慢。阿门!”两颗大泪珠从他那晒黑的脸上流了下来。这时候扈从队里的骑士们喊了起来:“日耳曼人后退了。他们让出战场来了!”两个使者走了;过了一会儿,又看见他们骑着高大的军马在山脚下行走,穿在甲胄外面的丝绸给阳光映照得雪亮。波兰军队以严整的战斗行列从森林和树丛中向前挺进。走在前面的“泽尔尼”(先锋队),大都是由最骠悍的骑士组成的;后面就是主力军,再后面是步兵和雇佣兵。军队排成两行行进,玛希科维支的盛特拉姆和威托特公爵骑着马在其间奔来驰去;威托特公爵披挂着华丽的甲胄,头上没有戴头盔。他好像一颗扫帚星,也像是给风暴卷着向前疾驰的一团火焰。骑士们深深地吸着气,坚定地坐在马鞍上。大战眼看就要开始了。***这时候大团长正在观察从森林里涌现出来的国王的军队。他望着那无尽的行列;望着那像巨鸟张开的翅膀似的左右两翼;望着那飘扬在风中的长虹似的五彩缤纷的军旗;他心里突然被一种不可知的、可怕的预感压得透不过气来。也许他灵魂的眼睛看到了积尸如山、血流成河的景象。他不怕凡人,可是也许会畏惧天主,天主已经在九天之上准备作出胜利属谁的决定了。他第一次想到,行将到来的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日子啊;他还第一次感觉到,他肩负着多么沉重的责任啊。他脸色苍白,嘴唇抖动,泪如雨下。那些“康姆透”都惊讶地望着这位领袖。“您怎么啦,阁下?”封·温达伯爵问。“一点不错,这是该流泪的时候,”凶猛的希鲁霍夫的“康姆透”说。于是,大“康姆透”昆诺·封·里赫顿斯坦噘着嘴说:“大团长,我要为这一点而公开责备您;现在是鼓舞士气的时候,而不是削弱士气的时候。老实说,我们从来没有看见您这样激动过。”
或许您还会喜欢: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