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十字军骑士 - 第十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威托特本人毁掉的科夫诺东边约一英里左右的一座树林里驻扎着斯寇伏罗的主力部队,以备必要时在附近一带转移调动。他们一会儿向普鲁土的占领地作突击式的攻击,一会儿攻打一些还在十字军骑士团手里的城堡和小据点,使得这个国家烽火连天。玛茨科到达那里两天之后,这个忠实的侍从就在那里找到了他和兹皮希科。捷克人问候过兹皮希科以后,足足实实地睡了一整夜,第二天晚上才去向老骑士问好,玛茨科显得很疲乏,脾气很不好,一看见他,就怒气冲冲地责问他为什么不遵命留在斯比荷夫。哈拉伐忍住了性子,直到兹皮希科离开了帐篷,他才说明是雅金卡命令他到这里来的。
  哈拉伐还说,他这次来,除了因为奉她的命令和由于他自己好战的本性以外,还因为迫切希望来看看有没有什么紧急的消息、让他立即送到斯比荷夫去。他说:“小姐有着天使般的心肠,她并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为尤仑德小姐祈祷。但这一切事情都必须有个结局。如果达奴莎已不在人间,那就让天主赐给她永恒的光荣,因为她是一头无辜的羔羊。但如果找到了尤仑德小姐,那就必须立即通知她一声,好让她马上离开斯比荷夫,而不要等到尤仑德小姐真个回来了,那时候小姐就会觉得是受了侮辱,不体面地给人家撵走的。”
  玛茨科不乐意地听着捷克人的话,一再说道:“这不干你的事。”但哈拉伐决定要坦率地说出来;在这件事情上,他不完全同意玛茨科的看法;最后他说:
  “当初让小姐留在兹戈萃里崔也许更好些。这趟路算是白走了。我们那时候却对这个可怜的小姐说,尤仑德小姐死了,也许会有其他的变化。”
  “都是你一个人说达奴斯卡死了,”这骑士怒气冲冲地嚷道。“你早就不该胡言乱语。我所以带她一起走,不过是因为我怕契当和维尔克会找她麻烦。”
  “这只是个借口,”侍从回答。“她留在兹戈萃里崔倒会太平无事,契当和维尔克两个家伙会互相辅制。而您阁下怕的是,万一尤仑德小姐死了,兹皮希科爵爷会失掉雅金卡。因此您才带她一起走。”
  “你怎么敢这么说?你难道是个束腰带的骑士,不是一个仆人了么?”
  “我是一个仆人,但我只是为我的小姐操心;因此我才时刻留心不让她遭受祸害。”

  玛茨科阴郁地沉思了,因为他自己也不满意自己,他不止一次责怪自己,不该把雅金卡从兹戈萃里崔带出来,因为他觉得不管怎样,在这种情况下,多少总是有损她的尊严的。他也觉得,捷克人这番大胆的话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他之所以带雅金卡一起来,是为了给兹皮希科留下后步。
  可是他还是这样欺骗捷克人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点,是她自己一心想出来的。”
  “她所以坚持要出来,是因为我们说过,尤仑德的女儿已经不在人世了,为她兄弟着想,她不同他在一起反而会使他更安全;这样她才要出来。”
  “是你劝她出来的,”玛茨科喊道。
  “不错,我劝过她,我承认我的过错。可是现在,必须想些办法才好,否则我们就完了。”
  “在这里有什么办法呢?”玛茨科不耐烦地说,“这么一些士兵,这样的一场战争?……以后也许会好些,但决不会在七月以前好转,因为日耳曼人有两个打仗的好季节,一个是冰封的冬季,一个是干燥的夏季。现在的形势好比还只是在冒烟,还没有烧起来。看来威托特公爵是到克拉科夫去谒见国王,向他去请示和求援了。”
  “但这里邻近就有十字军骑士团的城堡。只要拿下两个来,我们就可以在那里找到尤仑德小姐,或者可以打听到她的死讯。”
  “或者一无所获。”
  “但齐格菲里特已经把她带到这里来了。他们在息特诺这样告诉过我们,到处都这么说,连我们自己也都是这样想。”
  “但是你看见这些士兵没有?你走出帐篷去看看吧。他们有些人只是拿了一根木棍,还有一些人却拿的是古旧的铜剑。”
  “但是我听说,时母德人都是些好战士。”
  “可他们不能赤膊上阵,去攻克城堡,特别是十字军骑士团的那些城堡。”
  这时候兹皮希科和时母德人的统帅斯寇伏罗进来了,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斯寇伏罗个子小,像个孩子,不过肩膀宽阔,身体十分结实,胸口高高突起,好像是个畸形的人,两手很长,几乎垂到膝盖。一般说来,他很像玛茨科和兹皮希科以前在克拉科夫认识的那个著名骑士,亦即玛希科维支的盛特拉姆,因为那人也是脑袋很大,罗圈腿。据说斯寇伏罗也精通战争艺术。他的一生都在罗斯同鞑靼人战斗,还同那些他恨之人骨的日耳曼人战斗。在那些战争中,他学会了俄罗斯话,以后在威托特的朝廷中,他又学会了一点波兰话。他懂得日耳曼话,至少他总是一再说这样三个字:“火、血、死。”他那只大脑袋里始终装满了用兵作战的谋略和计策,这种谋略计策是十字军骑士团不能预见也不能防止的。因此边界那一边城堡的守军都怕他。

  “我们正在谈远征,”兹皮希科特别兴奋地向玛茨科说,“我们是特地为此到这里来听听您的意见的。”
  玛茨科请斯寇伏罗坐在一棵铺着熊皮的松树桩上,然后吩咐仆人拿几小桶蜂蜜酒来,这几个骑士就拿起锡杯盛了酒喝起来。吃了些点心之后,玛茨科问道:
  “您要去远征么?”
  “去烧日耳曼人的城堡。
  “哪一个城堡?”
  “拉格纳蒂,或者新科夫诺。”
  “攻拉格纳蒂吧,”兹皮希科说。“四天前在新科夫诺附近,日耳曼人打败了我们。”
  “正是这样,”斯寇伏罗说。
  “怎么会这样?”
  “就是这样。”
  “且慢,”玛茨科说,“我刚刚到这里,不知道新科大诺和拉格纳蒂在哪里。”
  “从这地方到老科夫诺还不到一英里,”兹皮希科回答,“从老科夫诺到新科夫诺,路程也是一样。城堡坐落在一个岛上。四天前我们想要渡过去。但我们刚一试就被日耳曼人打败了;他们追了我们半天,我们只得躲到树林里去。士兵们都跑散了,今天早晨才有一些战士回来。”
  “那么拉格纳蒂呢?”
  斯寇伏罗伸出两条长臂,指向北方,说道:
  “很远!很远……”
  “正是因为它很远,”兹皮希科回答,“那里四周很平静,那边所有的士兵都集中到这里来了。那里的日耳曼人没有防备;因此我们可以去袭击那些自以为万无一失的人。”
  “他说得有理,”斯寇伏罗说。
  于是玛茨科问道:
  “您看这个城堡也能够强攻么?”
  斯寇伏罗摇摇头,兹皮希科答道:
  “城堡很牢固,只有强攻才能拿下来。但是我们将要摧毁那地方,烧掉村镇,搞掉粮草,最要紧的是去俘虏他们的人,我们当然可以俘虏到他们的一些大人物,十字军骑士团少不得急于付出赎金来赎,或者提出交换条件……”
  于是他转向斯寇伏罗说道:
  “公爵,您本人承认我说得对,现在再请考虑一下:新科夫诺是在一个岛上,我们在那里既不能煽动起村民,又不能把畜群赶过来,也捉不到俘虏,再加上他们不久前在那里打败了我们。唉!我们还是到他们那些没有提防我们的地方去吧。”

  “最没有防备的是打胜仗的人,”斯寇伏罗喃喃地说。
  这时候玛茨科插嘴了,他支持兹皮希科的计划,因为他知道,这年轻人认为在拉格纳蒂附近比在老科夫诺附近更有希望听到他妻子的消息,而且在拉格纳蒂更有机会俘获重要人质,作为交换俘虏之用。他也认为,无论如何深入腹地去攻打没有防备的地方总比攻打一个岛好,因为岛屿本身就是一个天然要塞,何况还有一个坚固的城堡和常驻的卫戍队防卫着。
  他讲得头头是道,列举了许多令人信服的、动听的理由,真不愧为一个富有战争经验的人。他们都听得全神贯注。斯寇伏罗不时扬一扬眉头表示赞同,偶尔还要喃喃地说:“讲得对。”最后他的大脑袋在宽阔的双肩中间摇来摇去,看起来活像个驼背人。他在凝神思索。
  过了一会儿,他站起身来,什么话也不说,就告别了。
  “那末该怎么样呢,公爵?”玛茨科问。“我们向哪里进军好呢?”
  斯寇伏罗简单地答道:
  “到新科夫诺去。”
  于是他走出了帐篷。
  玛茨科和捷克人吃惊地望着兹皮希科;接着,老骑士双手拍了一下大腿,嚷道:
  “呸!多么倔强的家伙!……他只顾听人家说,自己却从来不开口。”
  “我以前听说过,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兹皮希科回答。“说真的,这里所有的人都是很顽固的;他们都像这个小个子一样,好像在仔细听你说话,到后来……你的话就像耳边风似的。”
  “那他为什么要同我们商量呢?”
  “因为我们都是束腰带的骑士,而且他也要听听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他可不是个笨蛋。”
  “也许在新科夫诺附近袭击他们,也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捷克人讲道,“因为他们刚刚打败过我们,这一点他说得对。”
  “走吧,去看看我指挥的人吧,”兹皮希科说,“帐篷里的空气太问了。我要去叫他们准备妥当。”
  他们走了出去。这是一个多云而黑暗的夜晚,只有在时母德人围坐着的火堆的照耀下,才看得见周围的景色。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