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十字军骑士 - 第 十 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西拉兹在一三三一年遭到了十字军骑士团的破坏和烧杀之后,卡齐密斯国王重建了这个劫后的城市。可是这个地方并不见得很出色,不能跟王国里的其他城市并驾齐驱。但雅金卡一向生活在兹戈萃里崔和克尔席斯尼阿两个地方,如今一看见这里的房屋、塔楼、市政厅,特别是教堂,不禁大加赞赏,惊奇不已;克尔席斯尼阿的木头建筑物哪能同这些房屋相比。一开头,她甚至失去了惯有的那种大胆作风,不敢大声说话,只是低声向玛茨科询问那些使她眼花缭乱的奇妙事物。但是当老骑士断然告诉她说,西拉兹远不能和克拉科夫同日而语,这就像火把和太阳不可同日而语一样,她听了这话,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她觉得世界上再不。可能找得出一个可以跟西拉兹相比的城市了。
  在修道院里接待他们的仍然是那个干瘪的修道院方丈,他仍然记得他少年时代亲眼目击的十字军骑士团的屠杀情景,不久以前接待过兹皮希科的也是他。他把修道院长的消息告诉他们,他们听了很是忧伤不安;原来修道院长在修道院里住了很久,但在他们到达的十四天以前,他就去拜访他的朋友普洛茨克的主教去了。这个老人一直在生病。白天比较清醒,一到晚上就神志昏乱,从床上跌下来,要披上锁子甲,向拉契鲍的约翰公爵挑战。教堂里的人不得不强制他躺在床上;这就势必引起了很大的麻烦,甚至还要冒很大的险。大约在十四天以前,修道院长已经完全失去理性,尽管病情严重,他还是吩咐人们立刻送他到普洛茨克去。
  “他说他谁也信不过,只信得过普洛茨克的主教,他想到他那里去领受圣餐,把遗嘱交给他。我们费尽力气劝他别出门,因为他非常软弱,我们怕他走不上一英里路就要归天。但是要说服他,可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只得叫随从们备了一辆马车把他送走。愿天主保佑太平无事。”
  “如果老人在西拉兹附近的什么地方死了,你们早就该听到信息了,”玛茨科说。
  “那当然早就听到信息了,”方丈小老头回答。“因此我们认为他没有死,无论如何他到仑契查的时候还没有升天。过了那地方以后,我们就很难断定是个什么情形了。如果你们去赶他,准会在路上得到消息的。”
  玛茨科听到这些消息,心里很不安,他去同雅金卡商议,雅金卡已经从捷克人那里得知修道院长上哪里去的消息了。
  “怎么办呢?”老人问她:“你自己怎样打算呢?”
  “您上普洛茨克去,我索性跟您一起去。”
  “到普洛茨克!”安奴尔卡细声细气地又说了一句。
  “说说倒容易!你们以为上普洛茨克去就跟使镰刀一样容易吗?”
  “难道叫我和安奴尔卡两个人往回走不成?如果我不能同您一起继续走,那当初还不如留在家里。您不以为维尔克和契当对我的阴谋诡计会更加难对付么?”
  “维尔克父子会帮着你抵挡契当的。”
  “我对维尔克父子的保护和契当的袭击都同样害怕。我看您也在反对我。如果只不过口头上反对,我倒不在乎;如果认真反对,那就两样了。”
  玛茨科的反对倒的确并不认真;相反,他宁愿有雅金卡作伴而不愿她回去,所以一听到她这番话,就笑了一笑,说道:
  “她脱下了裙子,就讲起大道理来了。”
  “讲道理只与头脑有关,和裙子不相干。”
  “但是到普洛茨克去并不顺路呀。”
  “捷克人说顺路的,从那里到玛尔堡会只有近。”
  “那末你已经同捷克人商量过了?”
  “当然;他还说如果小爵爷在玛尔堡有了麻烦,我们还可以从阿列克山特拉公爵夫人那里得到许多帮助,因为她是国王的亲姊妹;此外,她和十字军骑士团很有交情,在他们那边很有威信。”
  “这倒是千真万确!”玛茨科喊道。“我们大家都清楚,如果她肯为我们出一封信给大团长,我们就可以在十字军骑士团的境内一路平平安安,通行无阻。他们都爱护她,因为她也爱护他们。这个捷克小伙子不是个傻瓜,他的话很对。”

  “他多么好啊!”安妇尔卡扬起一双天蓝色的小眼睛,热烈地喊道。
  玛茨科突然转身问她:
  “你在这里干什么?”
  这姑娘给问得非常狼狈,连忙垂下眼睛,脸蛋儿红得像朵玫瑰。
  玛茨科很明白,除了带着这两个姑娘继续赶路,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其实他心里又何乐而不为。第二天早晨,他们告别了小老头方丈,便继续赶路。由于积雪融化,大水泛滥,行路更加困难了。一路上打听修道院长的行踪,找了许多贵族和教士的住宅,甚至还去访问了修道院长住宿过的一些客店。其实他的行踪是很容易探听出来的,因为他慷慨施舍,替人出钱做弥撒,捐助钟给教堂,又捐助修理教堂的基金。因此他们所碰到的每个乞丐、教堂司锋,甚至连每个教士,一提起他都感激非凡。人们总是这样说:“他像个天使似的一路走去,”人们都机祷他早日恢复健康,尽管从各地听到的话来看,担心他安息之日已为期不远的多,相信他还有好转希望的少。修道院长路过某些地方,由于身体虚弱,耽搁了两三天之久,因此玛茨科认为大有赶上这个老人的可能。
  然而玛茨科的算盘打错了。由于尼尔河和布祖刺河的泛滥,他们无法到达仑契查镇,不得不在一家荒凉无人的客店里住了四天,客店主人显然是因为怕大水而逃走了。从客店通到镇市的大道有一段淹没在泥浆的洪水里,虽然这条路多少已经打下树桩,算是修理过了。玛茨科的仆人维特是本地人,隐约知道有一条路从树林里通过去,但是他不肯做向导,因为他知道,仑契查的沼地乃是魔鬼聚集之地,尤其是那个魔力高强的包鲁特,最爱把人领到无底的沼泽里去,谁要是遇到他,只有出卖灵魂,才得幸免。这个客店本身的名声也很不好,因此旅客们往往宁可自己带食物充饥。连老玛茨科也有些害怕这个地方。他们在夜里听见客店的屋顶上有混战声,还常常有沉重的敲门声。雅金卡和安奴尔卡睡在大房间旁边的套房里,夜里也听见天花板上和墙上有细碎的脚步声,她们显然都不怕它,因为她们已经在兹戈萃里崔听惯了各种古怪的鸟兽声。老齐赫活着的时候还去喂它们;按照当时流行的风俗,有不少人都拿面包度给它们吃,它们也并不为害作恶。不过有一夜,邻近的丛林里传来了一阵低沉而吓人的咆哮声,第二天早晨,他们就在泥地上发现了巨大的分趾蹄的足迹。那一定是野牛之类的猛兽,但是维特却认为那是包鲁特的足迹,据说他外表跟人一样,甚至像个贵族,但他长的不是人脚,而是分趾蹄。因为他很吝啬,所以他渡过沼泽地的时候把靴子脱了。玛茨科还听说可以用酒来同他结缘;他考虑了一整天,拿不准结交魔鬼是否有罪。他甚至还同雅金卡商量起这件事来。
  “我很想拿一只牛膀胱挂在这篱笆上,里边装满葡萄酒或者蜂蜜酒,”他说,“如果酒在夜里被喝光了,那就证明魔鬼已经来过。”
  “可是,这会开罪天神的,”雅金卡回答,“而我们正需要求天神帮助我们顺顺当当地去救出兹皮希科呢。”
  “我害怕的也是这点,不过我想,给它一点儿蜂蜜酒并不等于出卖灵魂。我决不把我的灵魂出卖给它。一膀胱葡萄酒或者蜂蜜酒,我想在天神的眼里是无关重要的!”
  于是他放低声音,又说了一句:
  “据说它还是个贵族哩,一个贵族款待一个贵族,就算被款待的贵族是个十恶不赦的无赖,也是寻常事儿。”
  “谁呀?”雅金卡问。
  “我不愿意提起这个魔鬼的名字。”
  当天晚上,玛茨科亲手挂了一只通常装酒用的大牛膀胱,到第二天早晨,发现里边全空了。
  可是当他把这件事告诉那个捷克人时,他倒是哈哈大笑,不过谁也没注意这个情况。玛茨科却满心喜悦,因为他指望日后他经过沼地的时候,决不会因此而有灾祸。
  “他们说过,魔鬼也顾面子的,除非他们说谎,”他心里说。
  最要紧的是必须调查一下,能否从树林里走过去。可能是走得过去的,因为有树林的地方,地面坚硬,不容易被雨水冲软;虽然维特是本地人,很可以做这件事,但他不肯去,一提到他的名字,他就叫道:“宰了我也不去。”

  于是他们向他解释,魔鬼在白天是耍不出花招的。玛茨科打算自己去,但最后还是决定由哈拉伐先去冒一下险,因为他是个勇敢的汉子,在什么人面前都很和顺,对姑娘们尤其和顺。于是他在腰上插了一把板斧,手里拿了一把大镰刀,就走了。
  哈拉伐一大早就动身,预定中午回来,却没有回来。大家都惊吓起来了。午后,仆人们都寄望在森林边上;下午,维特挥挥手,表示哈拉伐没有回来,不过如果他回来了,我们的危险就会更大,因为只有天主才知道给狼咬过之后是否保得住不会变成狼人。大家听了这话都很害怕;连玛茨科也有点失常了。雅金卡转过身去对着森林那边画了个十字。安奴尔卡想在裙子和围单里找一件东西来遮遮眼睛,可是找来找去找不到,便用手指来遮眼睛,泪珠马上大颗大颗地从手指缝中滴落下来。
  可是黄昏时分,太阳快要沉落的时候,捷克人出现了,而且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一个人同他一起;他用绳子牵着,把那人赶在前面。大家都欢乐地叫喊着,向他奔跑过去。但是一看见那人,他们都不吱声了;原来是一个矮子,模样儿像猴子,浑身长着毛,肤色墨黑,披着狼皮。
  “圣父和圣子在上,请你告诉我:你拖来的这个是什么怪东西,”玛茨科喊道。
  “我怎么知道?”捷克人回答。“他说他是人,是烧沥青的人,但是我不知道他告诉我的是不是真话。”
  “哦,他不是人,不是人,”维特喊道。
  但是玛茨科吩咐他别做声;然后仔细打量了一下那个人,突然说道:
  “唔,你画个十字!我们同魔鬼在一起的时候,总要在自己身上画十字的……”
  “赞美耶稣基督!”这个俘虏喊道,同时尽快地在身上画了个十字。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非常信赖地望着这群人,说道:
  “赞美耶稣基督。哦,耶稣,我也断不定我是在天主教徒的手里呢,还是落在魔鬼手里了。”
  “别怕,你是在天主教徒中间,我们都望圣弥撒的。你到底是什么人?”
  “我是个烧沥青的,爵爷,住在草棚里。我们有七个人都同家眷一起住在草棚里。”
  “离这里有多远?”
  “不到十个富尔浪。”
  “你们到镇上去走哪条路?”
  “我们有一条沿着‘魔鬼谷’走的秘密路。”
  “沿着什么?叫魔鬼?……你在身上再画一次十字。”
  “圣父、圣于和圣灵在上。阿门!”
  “很好。那条路可以让车马走过么?”
  “现在到处都是泥泞,不过峡谷附近比大路上要泥泞得好一些;因为峡谷中常常刮风,土干得快。但要再往布达去的话路就很坏了。不过那些认得道儿的人可以慢慢地走过去。”
  “给你一两个弗洛林,你愿意给我们领路么?”
  烧沥青的人欣然接受,不过要讨半只面包,据他说,森林里面包很缺乏,他已经有好久没见过面包了。他们打算明天一清早动身,因为烧沥青的人说,“晚上走路不方便。包鲁特在森林里虽然闹腾得很可怕,但并不害人。不过,因为他要保护他的企契查公国,就把别的魔鬼纷纷向丛林里赶。夜里遇见他才是倒霉,特别是喝醉了酒的人;清醒的人倒用不着怕。”
  “可是你却害怕了吧?”玛茨科问、’
  “因为那个骑士突然抓住了我,用力很猛,我还以为他不是个人呢。”
  雅金卡听见他们把这个烧沥青的人当做魔鬼,而这个人又把他们当做魔鬼,禁不住好笑。安奴尔卡听了玛茨科下面几句话,也禁不住笑起来了!
  “你刚刚还在为哈拉伐哭,眼泪还没有干,现在倒笑了?”
  捷克人望了望这姑娘,看到她的眼睫毛还是潮润的,便问道:
  “您为我哭了么?”
  “当然不是为你,”姑娘回答。“我只是害怕。”
  “你应该惭愧。你不是一个贵族妇女么?你的女主人也是个贵族妇女,她可不害怕。光天化日之下,又有这么多人,妖魔鬼怪能拿你怎么样?”

  “我没有关系,而是为您担心。”
  “可是您刚才还在说不是为我哭呀。”
  “我偏要说,不是为你。”
  “那您为什么哭呢?”
  “因为害怕。”
  “现在不害怕了吧?”
  “不害怕了。”
  “为什么?”
  “因为你回来了。”
  捷克人感激地望着她,笑着说:
  “嗨!我们如果这样谈下去,也许一直会谈到天亮。您太狡猾了。”
  “别尽戏弄我吧,”安奴尔卡轻声用气地回答。说实话,她倒真正是个狡猾女人,只有哈拉伐这种机灵汉子最了解这一点。他也知道这姑娘对他的爱慕与日俱增。而他爱的却是雅金卡,不过这只是臣民对公主的一种爱戴,完全从谦恭和尊敬出发,没有别的动机可言。一路上他与安奴尔卡愈来愈亲密。赶路的时候,老玛茨科和雅金卡总是并排骑在前面,哈拉伐和安奴尔卡则一起跟在后面。他像野牛一样强壮,而且血气旺盛;每当他直瞪瞪地望着她那可爱的、明亮的眼睛,望着她那从发网下面露出来的几绺淡黄的鬈发,她整个苗条而美观的身躯,特别是望着她那双紧夹着小黑马的、长得令人赞赏不止的腿的时候,他浑身都在打颤。他再也克制不住了。她那妩媚的体态,他愈看愈要看。他不由得想到,如果那姑娘是魔鬼的化身,也很容易诱惑人。何况她性情柔和,十分驯良,又活泼得像只屋顶上的麻雀。有时候这捷克人竟起了许多奇怪的念头;比如有一次,他和安奴尔卡一起落在后面马驮子附近的时候,他突然转过头来,对她说道:
  “你知不知道,我会在这里一口把你吞下,像狼吞羊一样?”
  她哈哈大笑起来,露出一口又白又美的细牙齿。
  “您要吃掉我?”她问。
  “是的!连那些小骨头一起吃掉。”
  他向她看了一眼,看得她的心都较了。继而他们默默无言,只有两颗心在怦怦地跳个不停,他的心满怀欲望,她的心里则充溢着喜悦的陶醉,略微带点惊恐。
  但是捷克人一开始就让情欲完全胜过了温情。他刚才说他望着安奴尔卡就像一头狼望着一头羊,那倒是说的实话。直到那天晚上,他看到她的眼睛和脸颊都泪痕斑斑,这才心软下来。他觉得她这么好,跟他那么亲近,仿佛她已经是他自己的了。但是因为他天生是个好小伙子,同时又是一个骑士,因此他看到她的含情脉脉的眼泪时,不但不骄傲自得,反而更加勇敢地继续凝望着她。他失去了一向那种谈笑风生的谈吐,虽则晚上有时候还是跟这个羞怯的姑娘打趣,却是另一种性质的打趣了。他按一个骑士侍从对待一个贵族女子的应有规矩对待她。
  老玛茨科一心只在想着旅程,想着明天怎样渡过沼泽地,但他也发觉了这点,并且赞美哈拉伐的高尚礼貌,认为这种礼貌必定是他跟兹皮希科从玛佐夫舍朝廷里学来的。
  于是他转向雅金卡找补了一句:
  “嗨!兹皮希科!……他的举止大可以去觐见国王。”
  晚上做完了事,各自去睡觉。哈拉伐吻过雅金卡的手,又举起安奴尔卡的手送到嘴边,说道:
  “你不但用不着为我担心,而且只要跟我在一起,你就什么也不用担心,因为我决不会让你受任何人欺侮的。”
  男人们都到前边的屋子里去睡,雅金卡和安奴尔卡睡在套房里,两个人—起睡在一张很舒适的大床上。两人都不能立即入睡,安奴尔卡尤其心绪缭乱,辗转反侧。最后雅金卡把头凑着安奴尔卡,低声说道:
  “安奴尔卡!”
  “什么事?”
  “我觉得你给那个捷克人弄得神魂颠倒了。……是么?”
  她这句问话没有得到回答。
  雅金卡又低声说了:
  “我全明白……告诉我吧。”
  安奴尔卡还是不回答,却把嘴唇紧紧地压在她女主人的脸颊上,接连吻个不停。
  可怜的雅金卡让安奴尔卡吻得胸口一起一伏。
  “哦,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她低声说,声音低得安奴尔卡简直听不明白。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