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石油战争 - 第十三章 独步天下 新世纪的石油地缘政治 终极大奖之所在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001年4月,切尼工作组向总统提交了国家能源政策报告,该报告的基础就是贝克研究所的能源战略报告。无论是贝克的报告还是切尼的报告,都预测说,未来20年,美国将严重依赖石油进口。贝克研究所明确指出:世界石油将日益短缺,必须高度重视伊拉克。贝克研究所的研究宣称:“伊拉克是中东石油流向国际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他们并没有对此作出解释。他们只是简单地呼吁华盛顿要重视对伊拉克的政策,重新定位目标。
  贝克研究所的研究还建议,切尼的能源政策工作组应当包括国防部的代表。美国军事和能源战略始终是一致的。贝克报告的结论是,未来是不可预知的,“除非美国在未来的游戏新规则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否则美国企业、消费者和美国政府将处于弱势地位”。切尼和新政府应毫不犹豫地承担起领导者的角色,尽管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制定游戏新规则。
  切尼的报告强调,美国经济将日益依赖进口石油,使得美国必须着眼于未来。报告并没有对国内石油替代问题给予过多关注,其核心是如何保证美国的境外新油源的安全。在这点上,报告指出了一个问题。在世界的许多地区,最大的石油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它们的利益并不是帮助美国解决能源问题。切尼的报告说,这些国家的政府并不把美国利益放在心上。他的意思是说:这些民粹主义政府控制着石油资源,有它们自己的想法,它们无意和埃克森美孚公司、雪佛龙-德士古石油公司或者切尼分享这些。

  切尼、贝克和华盛顿的其他决策者,都有长远的考虑。他们很少公开讨论石油供应问题,但私下对世界能源供应的现状却是十二分地关注。他们也在考虑如何把手伸到未被控制的石油地区。
  追溯到1999年秋,在伦敦石油学会的一次小型会议上,当时还是哈尼伯顿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切尼,告诉那些国际石油行业的巨头们说,在未来几十年里,中东将是石油资源储备中最重要的战略核心区。在2001年能源报告的预测中,切尼告诉石油巨头说:到2010年,我们每天的石油需求将增加5000万桶。这些石油从何而来呢?很明显各国政府和国家石油公司控制着90%的石油资产。石油仍然是政府最根本的要务。
  每天5000万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比沙特阿拉伯石油总产量的六倍还多,几乎是当时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石油资源实际控制在政府手中,切尼对这一事实的理解和判断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萨达姆·侯赛因及其他石油生产国领导人很快就明白了这点。
  全世界从哪里才能再找到六个沙特阿拉伯?切尼回答说:“尽管世界许多地区都提供了机会,但是,中东具有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和最低的成本,仍然是最终大奖所在地。”一年前,在得克萨斯的一次石油会议上,切尼暗示,布什政府将把石油地缘政治作为重点。在谈到哈萨克斯坦的危险和不稳定时,当时还是哈尼伯顿首席执行官的切尼反驳道:“你已经知道石油在哪里了,我再也没有更多的担心了。”他已经把问题想得很清楚。

  伊拉克未开发的石油储备比沙特还要多,伊拉克在很早就成为切尼和布什政府具有强烈兴趣的观注点。保尔·奥尼尔,布什内阁的成员,因为团队合作问题从2002年末一直处于退休状态,他后来披露,早在9.11恐怖袭击之前,布什总统就已经把伊拉克的政权更替作为最高目标。
  2004年1月11日,在接受美国非常受欢迎的电视节目《60分钟》采访时,布什政府的前财政部长指出,早在2001年,布什开始集中力量考虑如何推翻伊拉克政府。“从最开始,萨达姆·侯赛因就被认为有罪,他是一个坏人,他必须滚蛋”,奥尼尔回忆说。“对我来说,先发制人的概念,就是美国可以独断专行地做她决定要做的事,这是一个真正的巨大变化。”在布什入主白宫之前十天,这个以固执而诚实著名的奥尼尔声称,伊拉克是当务之急。在奥萨马·本·拉登和反恐战争提到议事日程前八个月,布什和切尼以及内阁一直在考虑采用军事手段解决萨达姆·侯赛因。

  贝克研究所绝不是第一个提出更替伊拉克政体的。“9.11”袭击发生时,美国的工业、军事、能源和政治精英们也不是第一次讨论如何维持美国霸权。2001年4月,在公共政策研究所和对外关系委员会上詹姆斯·贝克主持的“能源战略政策:21世纪的挑战”,wwwrileedu;报告强调,世界已经进入到“新的能源时代……今后20年,对具有不确定性的中东石油资源的依赖会急剧增加……”。报告还进一步强调,就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之前,“伊拉克已经变成了一个主要的不稳定的生产者,使美国政府陷入困难境地”。高层建议切尼和布什政府制定一项“综合性的能源政策……”。
  关于科威特石油大臣的女儿和她作证的情况,详见汤姆·里根发表在2002年9月6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的文章“当思考战争时,婴儿正在长大”。迪克·切尼1999年在伦敦石油学会的“秋季午餐会上的讲话”见wwwpetroleuncouk;奥尼尔的声明在2004年1月10日华盛顿的“中东现实”中有报告,见wwwMieldleEashorg;一天后,布什政府威胁奥尼尔,说他泄露机密文件要逮捕他,“萨达姆之后的伊拉克计划”详细说明了对战后伊拉克石油工业进行控制的细节。布什的白宫很显然对奥尼尔的讲话不满。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冬日最灿烂的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好象是为了增加圣诞节前夜的气氛,所以一大早便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这场雪越下越大,傍晚明晓溪和牧野流冰来到东寺家的时候,雪已经厚厚地覆盖了整个大地。明晓溪用手不停搓着冻得绯红的脸蛋,她从小在台湾长大,对这么冷的天气还真有些不适应。不过当她的脚刚踏进东寺家主屋的大门,一股暖洋洋的热流就把她包围了。好,好温暖啊,明晓溪幸福地叹息。 [点击阅读]
凤舞翩翩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幕暗暗沉沉的夜,宛如泼洒开来的浓墨,深沉得几乎将人吞噬。又或者,不是黑夜的关系,而是她昏蒙的意识,已无法接收更多的光亮--四周传来阵阵狼嗥,为这阴寒的夜,更添诡谲。她知道自己的神智与生命,都在一点一滴急遽的流失当中,再这么下去,等不到明日的晨曦初绽,她便会先气绝于这片荒山林野之中。 [点击阅读]
卡尔洛斯:求战之心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你让我失望了,卡尔洛斯。不论他再怎么努力,这句话就是无法从他的心头消散。不论在经过阿格玛之锤的时候听到多少声激昂热情的“欢迎霸主!”都没用,不论在愤怒之门前方的废墟里站上多久,对着依然熊熊燃烧的魔法烈焰凝视多久也都没用。就连挥斧砍杀胆敢与他为敌的猛兽与天谴军魔物也只能暂且令他分神,就连热辣辣地喷溅在脸上的鲜血也无法淹没那句话。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叛逆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夜半,惊醒!一身的酸痛,直觉摸索身侧的棉被,只触到一掌的冰冷与坚硬。她茫然睁开眼,身下是大理石地板,而不是她温暖柔软的大床。又跌下来了吗?她苦笑。明天,要记得叫人来铺上长毛地毯。室内空调似乎没有发挥它的效用,冷,是唯一的感觉。功能再强有什么用?一点都不暖的暖气,明天要顺便换掉它!她坐起身,赤脚下楼。打开冰箱,里头塞得满满,应有尽有。 [点击阅读]
唤醒心中的巨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醒来吧!控制你的生活!安东尼·罗宾斯是世界顶级激励大师。你将在本书中与这位大师共享那独到而又强大的课程,用来唤醒你心中蛰伏的巨人。他是公认的控制心理变化的专家,在本书中,他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使你通过富于灵感和乐趣的轶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实的策略,组成一个控制情绪和财政困难并获得巨人般灿烂生活的程序,用来帮助你发现你的真实目的,并控制你的生活,激发你控制命运的能力。 [点击阅读]
喃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第1章妄语(1)扎西拉姆·多多自幼便是个孤单的孩子,我习惯一个人想象自己的虚妄世界。少年时开始多思虑,满心满怀的念头与言语,挤得肚肠都酸痛了,只好写下来,变成酸词句。又到青年离家求学去,便总算因了这千山万水,可以将千言万语都寄予书信,借了问候友人的名分,自个儿滔滔不绝,也不管不顾别人是否有心听闻,是否有丝毫兴趣。直到网络互联,博客兴起,便一掷纸笔,十指开始于键盘上,翻飞不已。 [点击阅读]
大设计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章存在之谜我们个人存在的时间都极为短暂,其间只能探索整个宇宙的小部分。但人类是好奇的族类。我们惊讶,我们寻求答案。生活在这一广阔的时而亲切时而残酷的世界中,人们仰望浩渺的星空,不断地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能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什么是实在的本性?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宇宙需要一个造物主吗?我们中的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为这些问题烦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有时会为这些问题困扰。 [点击阅读]
天崩地裂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第一节时间之龙诺兹多姆在时间的漩涡里痛苦挣扎,他看到了隐藏在燃耗军团和死亡之翼耐萨里奥背后、在那黑黝黝湖水下面的更为强大的邪恶力量,暗夜精灵、兽人和人类的命运就只能靠他们自己来争取。伊利丹在归顺萨格拉斯的过程中失去了他的双眼,但这双已经失去视觉的眼窝却具有了可以探知魔法的强大力量,而他接受的第一个人物就是寻找意欲破坏传送门并且夺取“恶魔之魂”的玛法里奥、克拉苏斯和他们的同伴们。 [点击阅读]
奇特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作者想着怎样吸引读者,读者寻思值不值得看下去谈这个人的事,很想做到实事求是,又想写得生动些。这两个要求很难捏到一块儿。只有在不一定要实事求是的时候,事实才会叫人感兴趣。本来嘛,可以想办法发明一种新颖的手法,用它把事实地制成引人入胜的情节。又有秘密,又有斗争,又有险风恶浪。同时又翔实可靠。比方说,满容易把这个人写成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孤胆战士,单枪匹马对付强大的对手。独个儿对着大伙儿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