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石油战争 - 第十一章 不惜血本 建立“世界新秩序” 布什涉险过关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87年10月19日,泡沫破灭了。那天,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道·琼斯指数下跌幅度达到了历史最高记录,下跌了508点,已经跌破了里根的“经济复苏”政策底线。但是,还没有跌破英美权势集团中撒切尔-布什派系的战略预期。他们决定,继续确保提供足够的资金维持经济泡沫,直到新的布什总统就职推行世纪末大战略之前。
  大量的文章论述了1987年10月的经济崩溃。这些文章证明,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萧条已经成为过去。但这一次的经济崩溃却是一个信号,标志着解除金融投机管制的政策即将终结,正是这一解除管制的政策维持着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英美经济的运转。
  面临1988年11月总统选举的乔治·布什,招集了他的前任竞选班子负责人和亲密朋友——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加上美国研究机构的强势集团的支持,确保外资继续流入美国的债券和股票市场,让投票人对里根-布什的经济复兴政策心存幻想,尽管有1987年10月崩溃的影响。
  华盛顿直接向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呼吁,认为像格普哈特一样的民主党领导人将会破坏日本的对美贸易,华盛顿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中曾根康弘向日本银行和财政部施加压力,要求它们配合。1987年10月之后,日本利率下降得越来越快,比较之下,使得美国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看起来“更划算”。于是数十亿美元从东京流入了美国。在1988年,美元保持坚挺,布什可以确保他在选举中击败民主党对手杜卡基斯。为了确保这样的支持,布什私下向日本高级官员保证,在布什任期内将改善美日关系。

  东海岸有钱的权势集团内部人士打算把布什的总统任职当成对白宫的直接控制,这是自20世纪4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的第一次。布什的任务是帮助美国渡过1919年以来最危险的时期。在当选的前几周,在处理国家面临的一些紧急问题时,他给人的印象是果断。他建议对国家几近崩溃的银行储蓄贷款体系进行根本重组,并且在埃克森石油公司瓦尔迪兹号油轮奇怪的泄漏事故后,顺应民众的呼声,把环境保护问题作为任期内的优先目标,批准制定了一系列激进的惩罚性法律,这是自吉米·卡特以来的第一次。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两项措施都是灾难性的,但是,在最初的几个月里,透露给人们的所有信息都显示,与年老体衰的里根总统相比,这位新总统具有驾驭国际局势的个人魅力和魄力。
  布什新政府的计划是,为了对付美国巨额的债务负担,对某些同盟国施加压力,让她们增加“分摊负担的比例”。还有人提出,苏联正在解体,其结果是,只剩下一个拥有压倒性军事力量和规模的超级大国——美国。这种情况下,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其他主要经济和军事同盟国应该多承担一些财政义务,维持这个超级大国。这是一次欲盖弥彰的敲诈。

  事情很快变得明朗起来,布什提倡的“更亲切和更温和的美国”除了采用夸张的手法迎合老年人的胃口,争取选票之外,什么新鲜玩意儿也没有。入主白宫后,布什很快调整了政策,转向强硬。就在1989年12月,布什成为总统的第一个圣诞节期间,美国对中美洲小国巴拿马进行了军事入侵,并通过媒体大肆制造借口。据目击人估计,美国以逮捕被控为毒品集团的首脑人物——实际上的统治者曼纽尔·诺列加将军为借口,派遣特种部队和美国轰炸机侵略这个小国,超过6000巴拿马人被杀,其中绝大多数是贫穷的平民。
  政府的司法部长理查德·索恩伯勒,此人在三哩岛核事件发生时任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在处理突发核事件过程中曾引起过广泛争议。他制定了难以置信的美国新条令。索恩伯勒条令规定,“在跨国界实施法律的过程中”,如果有必要的话,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有权在外国领土上采取行动。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只要有行政命令,利用跟踪国际毒品或者恐怖犯罪分子的借口,美国政府有权单方面进入德国、法国、巴拿马或者任何她认为有必要的地方,而不用考虑有关主权国家的法律。当美国入侵巴拿马时,文明世界对此表现出无情的沉默,认为这是“美国的私事”,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1989年9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给美国情报机构公开宣布了一条大胆的新情报命令。他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渴望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特别是美国达成裁军协议,这一迹象日益明显。针对这一迹象,当年9月19日,韦伯斯特在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的一次精英分子聚会上讲道,为了冷战后期的新任务,中央情报局正在进行重组。韦伯斯特告诉他的听众:“我提到的经济问题——贸易不平衡和科技发展说明了一点,这一点已变得越来越明确:我们的政治和军事盟国同时也是我们的经济竞争对手。”美国情报机构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新任务是成为经济间谍,以及针对关键工业“同盟”国的其他行动,而不是搜寻共产主义者的军事行动和颠覆活动。
或许您还会喜欢: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塔木德智慧全书
作者:佚名
章节:451 人气:2
摘要: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就其自身而言,是不分贵贱的。在犹太人的赚钱观念中,他们从来就不把蹬三轮、扛麻袋看成是低贱的事,也不认为做老板、经理就高人一等,钱不管在谁身上都一样是钱,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点击阅读]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2005年7月30日星期六阴我30岁。我没房子,住在岳父母家。每天,我睡到上午十点钟起床,煮一大碗面条,狠狠地填饱肚子,然后出门“上班”。白天就不再吃东西了,到了晚上七点,我“下班”回家吃晚饭。一天吃两顿,从不例外。我“上班”就是找一个网吧上网。 [点击阅读]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使“富爸爸”系列丛书在中国获得如此成功。我们美国富爸爸公司为能与伟大的中国人民合作而感到骄傲。我们从未想到,这些最初仅仅为《现金流》游戏而撰写的小册子会使我们在世界各地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富爸爸”系列丛书被译成35种语言,在67个国家发行了1300万册。中国是我们最成功的市场之一。同时,还要感谢你们在我们访问中国期间对我们的热烈欢迎。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 [点击阅读]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
哈佛家训
作者:佚名
章节:197 人气:2
摘要:《哈佛家训》是我送给儿子和女儿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点击阅读]
痴将军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3
摘要:第一章长安城外,炮竹、锣鼓喧闹之声绵延数里,不绝于耳。人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扶老携幼,大街上形成长长的人墙,站前方的个个欢欣期待,后方的便伸长了脖子,就怕晚那么一眨眼,就要错过亲眼目睹大英雄伟岸英姿的好时机。“爹爹,恬儿也要看大英雄。”五、六岁的女孩儿拉拉父亲裤管,细声细气地说。“好、好、好。”那当父亲的庄稼汉一把抱高了女儿,放上肩头。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2005年,深圳华灯初上的街道,比白天多了几分妩媚温柔,张小文身着浅蓝套装,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刚进楼门却想起浴室的灯泡坏了,忙转身向楼旁的便利店走去。开门,打灯,踢鞋,扔包,一气呵成。张小文从阳台上把沉重的梯子一点点挪到浴室,试了试平衡,小心翼翼上了梯子,突然脚一滑,“啊”的一声惊叫,身子后仰重重摔倒在瓷砖地上,一动不动。清、康熙43年,北京湖边景亭的走道,面对面站着两位十三四岁的姑娘。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文/朱旭东认识尹建莉缘于她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那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刚为他们这一批教育硕士确定了导师。她当时很明确地选择了教育作为其研究方向,而我的研究方向之一刚好是教师教育这个领域,这样我们自然就有缘认识了。第一次读到尹建莉的作品是她的诗歌。她初次和我见面时,送了一本自己的诗集给我。她的诗写得很好,我读了后觉得她很细腻,文字功夫很好,但也让我有微微的担心。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