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录(三)
极机密(仅准由军官传送) 12月19日14时35分
副本3份(第3份)
收件人:陆军总参谋长
并请立即转呈元首
由于B集团军群方面的情况发展和它停止任何增援兵力到达的后果,遂使在顿河集团军群方面的现有情况,变得在最近的将来已无把第6集团军救出的希望。
由于天气的原因和兵力的不适当,空运已经丧失了可能性,换言之,根据4个星期的经验,这个集团军已经无法在要塞地区中再维持下去。第57装甲军专凭其自己的力量,已经明显不可能在地面上与第6集团军取得接触,更说不上切开一条走廊,所以我现在认为只有向西南突围,才是唯一可能救出该集团军的大部分人员和剩余的机动部分的最后机会。
这个突破行动的第一目标就是在依里克米希柯伐(Yerik Myshkova)河与第57装甲军取得接触。要达到这个目标,则第6集团军就势必要被迫逐渐向西南移动,并在这个运动前进时,分区放弃其在北面的防区。
当这个作战尚在进行中时,又必须要用适当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来保障空运的安全。
因为现在已有迹象表示敌军正在向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施加压力,所以应赶紧从高加索方面抽调兵力,来保护第57装甲军的深入右侧面。
由于延迟之故,第57装甲军可能在米希柯伐河或其北面发生顿挫,或者为其右侧面的攻击所牵制。同时,第6集团军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来重组兵力和补充燃料,然后才能开始行动。
在包围圈中的粮食可以维持到12月22日为止,部队的体力早已严重的减弱(在过去2周内都只有200克一天)。根据第6集团军的报告,大部分的骡马都已饿毙或宰杀供食用。
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 元帅曼施坦因
附录(四)
极机密(只准由军官传送) 12月19日18时
副本5份(第4份)
收件人: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
一、第4装甲集团军(第57装甲军)已在费尔克尼基门斯基(Verkhoye Kimsky)地区中击退了敌军。并已在尼兹基门斯基(Nizh Kimsky)达到了米希柯伐河。正拟向在卡门卡(Kamenka)地区和其北方集中的强敌进攻。预计将有苦战发生。
在齐尔河正面的情况不允许在顿河西岸的兵力向卡拉赫前进。齐尔斯卡亚仍在敌人手中。
二、第6集团军应尽量提早开始执行“冬季风暴”的攻击。其目的为与第57装甲军取得联系,必要时为了使运输纵队能通过起见,更应越过顿斯卡亚沙里特沙前进。
三、情况的发展可能更要把上节中的任务延伸到米希柯伐河。代字为“雷鸣”。在这种情形下,目的还是与第57装甲军建立接触,以使运输纵队通过,然后掩护着在卡尔波弗卡下游的侧面,使该集团军向米希柯伐河前进,并同时分区撤出要塞地区。
“雷鸣”作战有紧跟着“冬季风暴”攻击之后发动之必要。空中补给仍应继续执行。皮托尼克机场应尽量坚守到最后一分钟为止。
所有的兵器和火炮只要能动的均应带走,尤其是战斗中所需要的火炮以及难于补充的兵器和装备。为了这个目的,它们应在适当时机中移往包围圈的西南部分。
四、对于上节所述的一切行动均应立即作必要的准备,只等“雷鸣”命令一下就开始行动。
五、何时可以开始执行第二节中所规定的攻击,应报告日期与时间。
元帅曼施坦因
副本第1份:通信档案
第2份:第4航空集团军
第3份:军需部门
第4份:战争日记
第5份:草稿
前言(利德尔-哈特)
原序第一篇 波兰战役
第一章···················· 暴风雨的前夕
第二章······················ 战略形势
第三章················· 南面集团军群的作战第二篇 西线战役
第四章··················· 陆军总部的失势
第五章··················· 作战计划的争论
第六章················· 第38军军长:旁观者
第七章···················· 两个战役之间第三篇 东线战役
第八章··················· 装甲军长驱直入
第九章···················· 克里米亚战役
第十章·················列宁格勒-费特布斯克
第十一章··············· 作为最高统帅的希特勒
第十二章···············斯大林格勒的悲剧(上)
第十二章···············斯大林格勒的悲剧(下)
第十三章··············1942年南俄冬季战役(上)
第十三章··············1942年南俄冬季战役(中)
第十三章··············1942年南俄冬季战役(下)
第十四章··················· “卫城”作战
第十五章············· 1943-1944年的防御战(上)
第十五章············· 1943-1944年的防御战(中)
第十五章············· 1943-1944年的防御战(下)附录
附录························· (一)
附录························· (二)
附录························· (三)
附录························· (四)
|
目录 上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