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失落的秘符 - Chapter 50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位于弗吉尼亚州兰利的中央情报局总部一个隐蔽的地下室里,同样的十六个共济会密码在高分辨率电脑屏幕上明亮地闪烁着。安全部高级分析员诺拉·凯独自坐在那儿,研究着她的上司佐藤井上十分钟前用电邮发给她的这个图像。
  这是个玩笑吗?诺拉当然知道不是,佐藤部长压根不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今晚发生的事件绝对不是个玩笑。诺拉在拥有全视目光的中情局安全部享有很高的安全级别,可以查看机密文件,这使她能够看到这个世界上所有权力之下不可告人的隐蔽世界。然而在刚刚过去的二十四小时内,诺拉见证的事情却永久性地改变了她关于有权势的人们究竟掌握了怎样的秘密的想法。
  “是的,夫人。”诺拉把电话听筒挟在肩上对佐藤说,“这组铭文确实是共济会的密码。可是译出来的字母没有意义。像是一组随机字母。”她低头看着自己的译码。
  SOEU
  ATUN
  CSAS
  VUNJ
  “它肯定有什么含义。”佐藤坚持道。
  “除非它还有我不知道的第二层加密术。”
  “能猜一下吗?”佐藤问。
  “这是一个字母矩阵,所以,我可以用常规方法试试看——维吉尼亚密码、栅格密码、网格密码,等等——但不能保证可以解开,尤其如果它是采用一次性编码编写的。”
  “尽你所能吧。要快。X射线图像的事怎么样?”
  诺拉把椅子旋向另一套系统,那里有一个标准的X射线透视的背包皮显影。
  佐藤要知道背包皮里一个方盒内看似小金字塔的信息。一般来说,这个两英寸高的小物件不会和国家安全有关,除非它是用浓缩钚做成的。但这东西不是。不过它的材质也相当令人惊讶。
  “图像密度的分析已经有结论了。”诺拉说,“每立方厘米十九点三克。是纯金的,非常非常贵重。”
  “还有别的吗?”
  “确切来说,是的。密度扫描在金字塔表面触及到一些细小的不规则面。显示金子表匾刻有文字。”
  “真的吗?”佐藤的声音透露着希望。“说些什么?”
  “我还说不上来。铭文相当模糊。我正在尝试用滤镜放大,但是X射线的图像分辨不是很好。”
  “好的,继续。一旦有发现就打电话给我。”
  “好的,夫人。”
  “还有,诺拉,”佐藤转为警告的口气,“你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得到的有关石头金字塔的图像和纯金尖顶石的信息,必须列入最高机密。你不能向任何人咨询这事儿。有情况直接向我报告。这一点必须明确。”
  “没问题,夫人。”
  “很好。有消息请通知我。”佐藤挂断了电话。
  诺拉揉了揉眼睛,视线有些模糊地看回电脑屏幕。她已经三十六个小时没睡觉了,她知道得很清楚,除非这次危机有个了断,否则她就别想休息。
  不管是怎样的了断。
  回到国会大厦访客中心。四名身穿黑野战服的中情局特种兵站在地道入口,虎视眈眈地盯着灯光昏暗的通道深处,像是一群急于追捕的猎狗。
  佐藤走过来,她刚打完一通手机。“先生们,”她说,手里仍拿着建筑师的钥匙,“对这次任务的要求你们清楚了吗?”
  “明白,”那个领头的探员回答。“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那块刻着字符的金字塔,将近一英尺高。第二个是那个方形小包皮,大约两英寸高。两样东西最后被发现是在罗伯特·兰登肩上背着的包皮里。”
  “正确,”佐藤说,“这两个物品必须完好无损地尽快追回。还有什么问题?”
  “允许使用武力吗?”
  佐藤被巴拉米击伤的肩胛骨还在一阵阵作痛。“我说过,追回这两件物品至关重要。”
  “明白。”四个人转身走进地道的黑暗中。
  佐藤点起一支香烟看着他们远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阿甘正传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