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神犬奇兵 - 第36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36
  K9。
  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组合成的大号黑体标志,请清楚楚地印在白正林面前的信纸上。
  与军、警犬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白正林,对这个标志早已烂熟于胸。
  K9,这个标志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近百年的传奇色彩。白正林慢慢整理脑海中有关K9的记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当局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犬在战场上发挥的巨大作用,于是也开始组建自己的拥有2万只军犬的特种部队,用于执行侦察、放哨、探测地雷、警卫等军事任务。在给这支部队编号时,有位军官建议使用犬的英文单词Canine的谐音K9。这个编号深受官方和公众的欢迎,很快就风靡开来。战后,美国的K9军、警犬编制不断扩建,它们多次出现在反恐和局部战争中,赢得无数荣誉,成为世界军警犬的典范。如今在美国,负责各种安全任务的K9警犬身上会被挂上一块臂章,臂章上刻着两段英文,意思分别是:“美国安全紧急事务部门,现役警犬搜救大队。”
  现在美国K9警犬特别行动大队的来访信就放在白正林的办公桌上。信中,这支神秘而悠久的外军警犬部队的大队长约翰.克林上校提出两周后携犬到中国昆明警犬基地参观交流的要求,并一再强调,只是友好参观见学,促进两国警犬发展,并无其他任何目的。
  白正林点上一根“中华”,紧锁眉头,双肘拄桌,陷入沉思。他在收到来信的第一时间内,已经将信笺内容电传给武警总部,K9大队来访首先要有总部的批示才能成行。
  白正林只是在想,倘若K9成行,我们又该做什么呢?他凭借军人的职业敏感性断定,K9来访,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参观见学,而是有更深的内涵贯穿其中。
  电话铃忽然响了,白正林拿起电话,听筒中传来正在北京进修学习的基地政委李长海的声音。
  “美国佬来者不善!老白,你心里有底吗?”李长海在电话里开门见山地说,“这可是名动世界的K9啊!你要是应付不了我就去给你搬救兵!”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我怕什么?”白正林嘴角上扬,微微一笑,“倒是你这个当政委的,可别让美国佬的犬给吓出尿来。”
  电话那端传来李长海一阵爽朗的笑声,“好,好。老白,我说不过你,我投降了!”
  “哪有这么快投降的?当年在边境军事行动中的孤胆英雄只剩耍嘴皮子了?”白正林哈哈一笑,言归正传,“长海,说真的,你什么时候回来?”
  “最快也得年底。”李长海说,“我不在家,辛苦你了。”
  “你多舒服啊,在北京又能学习又能放松。”白正林苦笑着说,“今年总部下达的任务最重,全压我一个人身上了。”
  “能者多劳嘛!”李长海开玩笑说,“等我周末抽空飞回去请你喝酒!”
  “算了吧,没你我还安静几天呢!”白正林说,“K9的事儿我刚向总部汇报过了,看看情况再说吧。”
  “老白,咱们和K9一直没什么来往,这次参观,他们的目的很难确定。”李长海说,“两个星期的时间够不够咱准备的?”
  “咱们时刻都在准备着,就是K9现在来,想看什么,想练什么,绝不含糊!”白正林猛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宽大的手掌拍着桌子,“我绝不会让他们小看了中国警犬!”
  “好,老白,到时候我多派几个精兵强将去,助你一臂之力!”李长海的声音激动起来。“咱们要拿出中国警犬的威风!”
  白正林压低声音,两人在电话中细细商量。
  窗外的夜色茫茫,传来几声犬吠。
或许您还会喜欢: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
美学散步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李泽厚八十二岁高龄的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结集由我来作序,实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名家就都在学校里。但当时学校没有美学课,解放初年的社会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可能把美学这样的学科提上日程。我记得当时连中国哲学史的课也没上过,教师们都在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学习马列和俄文……。所以,我虽然早对美学有兴趣,却在学校里始终没有见过朱、宗二位。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厚黑学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由此也可看出李宗吾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没有完全消除贻尽。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