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邵燕祥散文集 - 诗人黄秋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听到秋耘的噩耗,我无言。逡巡久之,捧起他的《旧梦吟草》,默读再三。这是秋耘倩人打印在宣纸上,亲手改错并装订的,只有三十几面的薄薄小册。再对照花城版四卷本文集中的诗词一辑,增加了新作四首,共三十题三十四首,也只占薄薄的三十页。回想四十多年前,初读秋耘文章,留下不灭印象的是他《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刺在哪里?》、《锈损了灵魂的悲剧》以及《犬儒的刺》等短论,随后在反右派时看到他和秦兆阳、韦君宜一起受到批判的报道;60年代他以《杜子美还家》、《鲁亮侪摘印》昙花一现,又在文革中受到更激烈的批判。直到80年代他发表的《丁香花下》一组情文并茂的忆旧散文,"血泪文章战士心",在当代散文中独树一帜;特别是以"欲语惟真,非真不语"的态度写下的《风雨年华》,不仅是生平实录,而且是对历史的反思(因触忌讳,初版删夷不全,数年后始获增订出版),在回忆录写作中率先冲击了作伪和文饰的恶劣文风,表现了作者的人格和勇气。秋耘说他最喜爱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在他全部文字遗产中,诗的数量似乎太小了,尽管如此,反复斟酌的结果,我以为盖棺论定,他首先是个诗人。不仅因为他毕生所执著的追求,以及由此而来的爱与憎,悲哀和愤怒,都与他几近天赋的诗人气质分不开,而且,他最擅长的散文写作,也流贯着诗的气韵,都是以诗人之眼,诗人之心,诗人之笔,发而为文的。早在1933年夏秋,十五岁的秋耘随叔父登八达岭长城,领略北地风光的同时,也为日本帝国主义的长驱直入忧心如焚,咏了一首七律:长城万里复何如,难阻临洮牧马胡。掘井讵能临渴日,补牢应在失羊初。关山到处连烽火,春燕何年巢舍庐。休怪嬴秦亡太速,祖龙长策在焚书。秋耘的叔父看到这首诗,寄给了南社诗人廖�⑩郑ㄆ阶樱┫壬�,廖先生的评语是:"诗的对仗虽不甚工整,但令侄髫年作此,亦可见其感时忧国之心也!"从这时起,经过整个的抗日战争时期,秋耘投笔从戎,又一度系狱,留下的诗虽不多,但都是感时忧国的心迹:"安能楚囚相对泣,潇潇泪洒新亭边"(《访翠亨村孙中山故宅》),"拼将骸骨埋夷地,留得心魂为国殇"(《狱中作》),"敢有歌吟伤小别,愿为牛马报苍生"(《赠苏牧》),想见作者反法西斯不惜牺牲的壮心豪气。读他这些少作,不能不令人记起陆游感慨系之的"少年许国空衰老",为之三叹!聂绀弩曾说旧体诗似乎格外宜于表现某种特定的感情状态。在文革结束后秋耘曾引用司马迁"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来注解"愤怒出诗人",说"无爱无憎,就没有诗",我们也在他的诗作里,看到了一代投身革命的知识者的血泪情怀。《四十》以下几首未注明确切的写作年月,但诗稿编年为序,与他的忆旧和自述文相印证,可知大都为反右派后所作。如《四十》:四十方知卅九非,何期事与愿俱违。反思自悔迷途远,毁誉宁惭举世知。事有难言愁似海,情无诉处恨成丝。感君扶病犹相忆,愧我临风涕泗垂。这五六两句的情境,它所包皮涵的心路,是同代人心中或有,却未经人道的,古人虽亦有忠而见疑,或忧谗畏讥,但大环境和小环境都有不同,很难类比。又如《无题》:七月凉飙九月霜,无端秋草满池塘。为丛驱雀谁登垄,�”饲E2环�箱。深院忍听桐叶落,残阳欲尽百花黄。廿年苦斗身名裂,留得丹心荐彼苍。十几年前,秋耘曾抄此首题为《七月》,同另一首《四月》,以诗代柬寄我,而将第七句改作"卌年斗志坚如铁",由二十年而四十年,其间多少沧桑之感啊。秋耘的《自叹》写尽了因言获罪、陷身笔祸的困惑和无奈:误尽平生是一言,文章尔我各辛酸。冤禽无力填东海,涸鲋犹知恋逝川。执手相看惟泪眼,同心空自惜华年。孔融杨恽终缧绁,敢怨明时只自怜。在这里,"误尽平生是一言"乃从吴梅村"误尽平生是一官"脱胎,"文章尔我各辛酸"则是直接从黄节诗取来。秋耘是极喜"吾乡诗人黄晦闻"的,对他的《岁暮示秋枚》尤其别有会心。1967年大年夜,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囚室里,秋耘把这首诗抄给难友陈白尘看:来日云何亦大难,文章尔我各辛酸。强年岂分心先死,倦客相依岁又寒。试挈壶觞饮江水,不辞风露入脾肝。何如且复看花去,蓑笠人归雪未残。陈白尘看后,凄然良久,一本正经地说:"'文章尔我各辛酸'、'倦客相依岁又寒',这两句倒很贴合咱们当前的处境。不过,'强年岂分心先死'这一句我不赞成,心不能死,心一死,就什么都完了,连辛酸的文章也作不出来了,哀莫大于心死嘛!"秋耘在《大年夜》一文里追忆了这件往事,说他当时对陈白尘这一番"一本正经"的话"只好报以苦笑"。二十多年后,1990年新年将届时,他把黄节的这首诗又抄了一遍寄我,也还"一本正经"地写道:"呈雁翔方家粲正,并贺新年",我却连"报以苦笑"亦不得矣。秋耘当时的诗,如果说《芦台道中》"廿载辛劳空自矢,一身功罪总难堪","北望都门倍惆怅,文章身世总阑珊"似乎还囿于失落之感,《遣怀》"明时原不容清议,盛世何人重胆肝……风雅宜从王者颂,文章空令士心寒",便于世情反复间自作青白眼了。秋耘惟一一阕词《踏莎行·悲怀》(1957年秋)则完整地写出了既是个人的又是一代知识者的命运:乍暖还寒,忽风忽雨,最难耐此时天气。哪堪春尽又秋残,落红万点天如醉。一代英才,四方名士,可怜都作黄钟弃。忍将冰炭置君肠,枕边终夜无干处。枕边终夜无干处,那该就是"范滂孤愤灵均泪"(《寒灯》)了。打印本的《旧梦吟草》附录了两位故人退之和陈实的题赠,知己之言,秋耘是十分珍视的;其中陈实的《踏莎行》二阕,参照阅读,当有助于我们更贴近地感受秋耘其诗和秋耘其人:其一尘世蹉跎,泥涂曳尾,少年豪气随流水。邯郸道上已忘年,却难忘我兼忘世。宠辱无端,死生无悔,任他人事交相累。乘车戴笠旧时情,丁香花下从头记。其二无怨何忧,无求何愧,浮沉成败寻常事。此心清浊有天知,等闲莫揾英雄泪。看昔非今,看山非水,桑田沧海难如意。逍遥斗室载琴书,人间便是蓬莱地。一个有良知的人,生丁斯世,不能不是在各种矛盾之间忍受着精神的煎熬的痛苦的人。作为诗人,"不窃王侯不窃钩",但难免与忧患相伴一生,"老去杞忧无可寄,不从今日始伤情"。秋耘说,"对于和社会正义相对立的'丑'和'非'无动于中、不感到义愤填膺的人,决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不管他有多高的才华和智慧!""'温柔敦厚',决不可能是我们这一代的诗风!"(《"义愤出诗人"》)但当时当地,"吟罢低眉无写处",未容他以诗词成篇的,后来他悉数写为散文了。黄秋耘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诗人。2001年11月4日〔附记〕《黄秋耘文集》第三卷中的"旧梦吟草"一辑,有几处误排失校。如《故居》第一句"楼迟"应为"栖迟";《北行》第一句"乍高"应为"乍离";《狱中作》第一首第二句"刁头"应为"刁斗",又"起看"一句为第一首末句,误为第二首起句了;《芦台道中》诗题"台"误为"苔"。恐一时难以重版,特注出供读者参考。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