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邵燕祥散文集 - 不安的灵魂归宿何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读高莽《灵魂的归宿·俄罗斯墓园文化》高莽的这本书,同蓝英年的《寻墓者说》,都主要写了俄苏文艺界的一些"旧人旧事"。不同之处,蓝英年是虚写其"墓",高莽则大多是曾亲去墓前凭吊,在文边配了这些墓前纪念碑、雕塑像的照片。高莽把他的书题名《灵魂的归宿》,然而我以为,他写到的许多死于非命或受尽苦难的不安的灵魂,生不安枕,死不瞑目,"应有未招魂",怕未必能算在公墓一角就找到了归宿。女诗人安娜·阿赫马托娃,年轻时丈夫就遭镇压,后来本人又被日丹诺夫点名批判,坎坷终身。她的土坟上覆盖着石片,坟前有一堵石块垒成的墙,据说象征着监狱,坟头上树着黑色铁铸的巨大十字架。高莽说他面对这苦难铸成的十字架陷入沉思:"她来到世间,接受了苦难,又背负着苦难而去。她是母亲中最可怜的母亲,她是妻子中最可怜的妻子。"高莽说:"那个时代对她太残酷了!""那个时代对她太残酷了!"这句话也适用于这本书里写到的大部分墓主。书中涉及的二十二位文学家,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高莽还写到了十五位艺术家,五位汉学家,八位其他各界人士。如在20-30年代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齐名的大导演梅耶荷德(1874-1940)。他提倡现代艺术,追求创新,深得国内外一部分舞台艺术家钦佩,但为苏联当局所不容。下面是高莽为他和他的妻子、话剧演员赖赫(1894-1939)开的一份时间表:1937年12月17日,联共(布)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刊出《异己的戏剧》一文,辱骂梅耶荷德的艺术探索。二十天以后,1938年1月7日,苏联政府艺术事业委员会通过决议:查封以梅耶荷德为名的国家剧院。那一天,赖赫在舞台上第725次,也是最后一次,扮演《茶花女》中的主角玛格丽特。她在梅耶荷德剧院工作十三年,创造了十几个使人铭记在心的角色。1939年6月20日,梅耶荷德出差到列宁格勒,突然被捕。同一天,他在莫斯科的寓所遭到搜查。赖赫在搜查证明上签了字,同时附了一句:搜查人员"蛮横无理"。二十四天以后,1939年7月14日凌晨1时,赖赫在家中遭人杀害,身上留下十七处伤口。寓中没有遗失任何东西。当局通知赖赫的子女:四十八小时之内腾出寓所。搬进去的是贝利亚的司机和贝利亚手下的一名女郎。1940年2月2日,根据苏联内务部人民(!)委员会主席贝利亚的批示,梅耶荷德被处决。斯大林治下的苏联,是贝利亚们的乐园。而像梅耶荷德夫妇这样的遭遇,"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竟是千百万正直敬业有思想有个性有创造性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命运。**主义的极权统治是一切思想者、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天敌,是人类进步的天敌。高莽写到的汉学家中最年轻的一位,维克托·彼得罗夫(1929-1987),对中国十分友好,他研究鲁迅、瞿秋白、巴金、老舍、郁达夫……著述等身,受同行们尊重,受同学们爱戴,但一直是大学里没有任何职称的老师。原来,50年代初,他在大学读书时便爱上了艾青的诗,他的学位论文选题为《论艾青》。为此,他对艾青的诗歌创作及生平事迹做了全面研究。谁料在准备论文答辩时,校方忽然通知他,艾青在中国被宣布为一个"反党小集团"成员,因此要求他改换题目。彼得罗夫经过一番思考,决意不改。他向校方表示:我可以不要学位,但我不能背叛学术良心。--这就是为什么在事隔二十多年后,高莽与他重逢,听说他身体不好,关心地问他病情,他没细说,却殷殷打听中国老一辈作家在文革后的情况,特别是艾青。可惜彼得罗夫已经在1987年,以五十九岁过早地逝世,然而他不肯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惜牺牲"功名"的士节,值得我们永远纪念。高莽书里还介绍了风格不俗、很有特色的赫鲁晓夫墓。那墓碑由黑白两色花岗石交叉组合,两者中间托着完全写实主义的赫鲁晓夫头像。这一墓碑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现代派雕刻家涅伊兹韦斯内。在这位雕刻家和赫鲁晓夫之间还有一段"官司"。1962年,赫鲁晓夫率领党政领导全班人马参观莫斯科美协成立三十周年的画展,看到一些非现实主义的作品(其主要作者是涅伊兹韦斯内),就以粗野的话训斥他,而他也毫不示弱,跟这个大人物顶撞。赫鲁晓夫骂他吃的是人民的血汗钱,拉出来的是狗屎;涅伊兹韦斯内反驳赫鲁晓夫,说他根本不懂艺术,是外行,是美学领域的文盲。赫鲁晓夫下台以后,想和文艺界缓和关系,邀请挨过他批评的文艺界人士到家中做客。他三次邀请涅伊兹韦斯内,涅伊兹韦斯内都没有去。赫鲁晓夫去世后,赫鲁晓夫的儿子找到涅伊兹韦斯内,请他为父亲设计墓碑。雕刻家表示同意,但提出条件:按他自己的想法做,别人不得干涉。他后来才知道,请他设计墓碑是赫鲁晓夫的意愿。按照赫鲁晓夫的遗嘱,请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墓碑,最后成为一件吸引广泛注意的作品。墓碑的构图费人疑猜,诱人思考,而雕刻家与赫鲁晓夫的关系,也给人以深长的启发。2000年7月25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采桑子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主要人物简介金载源:有清廷授予的镇国将军头衔,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生有七子七女,20世纪50年代初期逝世于北京。大福晋:瓜尔佳氏,清廷责任内阁大巨裕成之女。生有长子舜铻、五子舜锫,长女舜锦、三女舜钰。二夫人:张氏,安徽桐城人,康熙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后裔。生有二子舜镈、三子舜錤、四子舜镗、六子舜针、七子舜铨,二女舜镅、四女舜镡。三夫人:陈氏,北京市人,贫民出身。 [点击阅读]
金拇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当被我经历过一万七千五百多次的清晨又一次光临我时,我着实感到厌倦。我睁开眼睛,预看上帝分配给我的属于我的这一天,我不知道怎打发它。前些年的某天,当我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雷同”这个词时,我马上想到了人生的每一天。世上还有比人生的每一天更雷同的事吗?那张报纸上说,雷同是杀害艺术品的刽子手。照此推论.雷同的生活就成了杀害人生的刽子手。 [点击阅读]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第1节:序(1)序【一】送给亲爱的小茧结束之后写在开始之前是个爱做梦的人幼儿园的时候梦见日本鬼子成群结队的翻过我们家大院的大铁门在深夜放火抢夺小学时候梦见天空忽然暗下来然后远处天边刹那出现耀眼的火焰天好像打开了一样然后看到宇宙星系以及异常绚丽的极光尽管那时我还不清楚极光是个什么东西似乎第三次看罗马假日的那个晚上梦见我和大臣们站在罗马宫殿里众多记者围住我们有个记者问我吃过那么多蔬菜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然 [点击阅读]
韩寒《三重门》
作者:韩寒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全给了它,那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那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 [点击阅读]
韩寒《零下一度》
作者:韩寒
章节:43 人气:0
摘要:我1982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广阔天地造就了我以后一向的无拘无束。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6岁那年我去镇上念小学。小学的我,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那时起,我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一到晚上,我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的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向来绝佳。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麻辣女兵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汤小米,你已经十八岁了,但是我给你写这封信并不是要祝福你,而是要质问你,你准备如何开启你的成人礼?是继续街舞跑酷混日子?准备这么混到什么时候呢?对啊,无忧无虑的年纪里,日子总是很好混,可是你终于十八岁了,总要为自己做些什么吧?总要有些什么不一样吧?再过十年,不,哪怕只是再过一年,一年后的你,如果和现在的我毫无差别,你对得起我现在给你写这封信吗?汤小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