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邵燕祥散文集 - 王葆真的故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北京政协》月刊更名《北京观察》了,我从改版一期的目录看到柳萌一篇文章题为《要敢于听真话》,说得好。文章我还没看,光这一句就值得叫好。我想起前年第二期广州《炎黄世界》月刊上曾有王金凤写反右中一段往事,《含辛负重王葆真》。1957年3月,她以《人民日报》记者身份参加了河北省两个会议,会上传达**在最高国务会议和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欢迎各界人士帮助**整风。报社要她访问一位有声望的民主人士,充分听取其意见,写一篇访问记。**河北省委书记马国瑞介绍了王葆真,说他是国民党的元老,曾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政策,很早参加民革,现在是河北省民革主席,又是省政协副主席,在民主人士中颇有威望。**中央统战部也同意报道王葆真。当时王葆真已是古稀之年,他说要尽其馀生,为国为民,再做一些实事。他说,解放前,历届政府不管人民死活,以致水旱灾害频繁,老百姓真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他看到人民政府积极兴修水利,感到振奋。荆江分洪和治理淮河等大的水利工程,他都去参观过,十分佩服**"救民于水火"的宗旨和魄力。只是,王葆真近几年听到一些水利部门提出,水利建设要"以蓄为主"、"小型为主"和"群众兴办为主",不少地方已经照办;河北广大地方就动员群众挖了许多所谓"平原水库",贯彻"以蓄为主"的方针。他感到很不安。王葆真认为,水利建设还是要因地制宜,该蓄则蓄,该排则排,不能提"以蓄为主";不该蓄水的地方兴修水库,只会使土地盐碱化,糟蹋庄稼,有的根本蓄不住水,有的虽然蓄了些水,但白白浪费了宝贵耕地,得不偿失。他又说,水利还是要"大中小结合",如果主要靠农民群众兴办小型水利,实际上是"劳民伤财",而工程收益甚少。王葆真几次向河北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门建议,水利建设要实事求是,不要强调什么"为主",一有"为主"的,常常形成片面性,有害无利。在采访中,记者金凤问,水利专家们的意见怎么样呢?王葆真苦笑说:"不少专家和我意见差不多,我的意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看法,他们当然比我懂行。可惜的是,水利部门的同志以至这里省委、省政府的负责同志还是抱住几个'为主'不放。听说这是主管农业的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金凤说:"不管是哪一位同志的意见,如果不符合实际情况,或是对工作不利,我想是应当修改的。"王葆真老人忽然客气地问:"王同志,请问你今年多大年纪?"金凤回答二十八周岁。老人微微一笑:"恕我直言。我觉得你说话坦率,不肯护短,这是不容易的。可是,你过于年轻,不大了解世事的复杂。**不是很讲组织纪律性吗?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既然是党中央那位同志的意见,省委、水利部门能不服从吗?"记者金凤带着问题拜访了河北省水利厅的厅长、副厅长和总工程师。厅长毫不含糊地赞成"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群众兴办为主"的方针,说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水利工作上的体现。他说,王葆真的意见反映了少数资产阶级专家、学者的意见,实质上是强调依靠国家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我们国家还很穷,水利经费每年就这么多,光靠国家这点钱能解决问题吗?金凤听了觉得似乎也有些道理。副厅长和总工程师都是党外人士。果然,他们支支吾吾地赞成王葆真的意见。有一点不同的是,他们不赞成"以蓄为主",但赞成依靠群众兴修水利。总工程师说,著名的四川都江堰工程也是集中了群众的智慧修建的。副厅长却吞吞吐吐地说了一句:"这个水利建设方针据说是最高领导同意了的。"金凤听了不由得全身一震,但她又以为**不会过问这么具体的事,一项具体工作的方针应当是可以讨论、商榷的。金凤仔细研究了王葆真写的论证材料,整整一个旅行袋,解放前的资料不说,这里有他解放后跑了十几个省市、行程几万里实际调查的结果。记者金凤看完全部资料,感到王葆真的意见有道理,他的确是为了更好地兴修水利,振兴农业,改善六亿农民的处境;她想尽量避开具体意见,着重写老人的精神,连题目都想好了:《万里奔波为谁忙》。但她因为正赶上五十六天产假,等产假满了,才要动笔,河北的同志告诉她,"王葆真是河北省揪出的第一个大右派,他借水利大事攻击党的领导……你幸亏没写他,写了就麻烦了。"金凤在结束这一回忆的时候说:那个"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群众兴办为主"的水利方针,在1957年以后推行得更起劲,后果是清楚的。"而王葆真老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几亿农民付出了更沉重的代价!"从这个看来已经遥远的故事,是不是可以印证"敢于听真话"是跟"敢于说真话"不可分,如一块银币的两面呢?如果只有敢于说真话的,没有敢于听真话的,结果怕就是闹成这样的悲剧。姑且不说王葆真的意见是否正确,至少他是在调查研究以后说的真话;他的建言属于某种意义上的不同意见,如果意见完全相同,那末举手表示拥护就行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因此,为国为民,要敢于听真话,包皮括听不同意见,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那种听了不同意见就目为敌对,大打棍子的做法,不是不仅有欠民主,而且有欠文明吗?1998年9月30日附注:据金凤文,王葆真老人的"右派"结论业已改正;他逝世时年近百岁,《人民日报》发表了消息(具体年份不详)。
或许您还会喜欢:
深宅活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7
摘要:许开祯的长篇小说《深宅活寡》讲述了在大西北荒原上一个叫菜子沟下河院中发生的家族兴衰的故事。菜子沟下河院是片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院。现时的东家庄地的父亲庄仁礼为了独占财产,假土匪麻五之手“挑”了二弟、三弟,从此这个大院里奇事怪事屡见不鲜,血光之灾不断。小说的故事开始于庄地的独子命旺命悬一线,听了后山半仙刘瞎子神神乎乎的几句话,决定让十五岁的命旺娶后山舅舅、中医刘松柏的二十二岁妥儿灯芯进院“冲喜”。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蒲柳人家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爇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那一年是一九三六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