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邵燕祥散文集 - 只因他的思想变成铅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顾准文集》读后断想一读了《顾准文集》,忽然想起毕朔望1979年为张志新写的《只因》:只因你牺牲于日出之际,监斩官佩戴的勋章显出了斑斑血迹。只因你胸前那朵血色的纸花,几千年御赐的红珊瑚顶子登时变得像坏猪肚一般可鄙可笑。只因夜莺的珠喉戛然断了,她的同伴再也不忍在白昼作清闲的饶舌。只因你的一曲《谁之罪》,使一切有良知的诗人夜半重行审看自己的集子。只因你恬静的夜读图,孩子们认识了勇气的来历。只因你的大苦大难,中华民族其将大彻大悟?!不知道别人的感受怎样,这些诗行贴近我此刻面对顾准遗篇的心情。1972年到1974年,顾准以他孤独病弱之躯拿起笔来,就"娜拉出走以后怎样"的问题写下这些通信和笔记的时候,我却苟安于干校一角,后来又回京在长期待分配中,因而自得于投闲置散,无所事事,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从来没想过休息之后该干什么,更没想到在同一城中,有像顾准这样的人不知疲倦地作着严峻的思考。我这种庸人心态,很像我后来嘲笑过的,口口声声说保存阵地,但在保存着的阵地上始终不放一枪一弹的那种情形。我有什么资格来谈顾准呢?满城争说顾准未必是好事,几乎所有满城争说的人和事,到头来都成过眼云烟,因为赶时髦的人一来随梆唱影,难免热闹一番完事。而沉思的顾准,需要习于沉思、甘于沉思的人的理解,也只有好学深思并勇于探索的人能够接近他,同他对话。二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精神历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他的思想经过身心痛苦的磨炼和淬砺。人们赞许他的胆识。一般地说,人可能有胆而无识,也可能有识而无胆。而在顾准,他的胆离不开他的识,他的识离不开他的胆;胆是先导,识是基础。古人以才、学、识并提。顾准的"识",是把他的"才"和"学"相乘以"胆",即绝不自囿于权威之见的理论勇气,敢于怀疑、敢于否定的科学批判精神。顾准这样说明他对哲学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索的心路:我还发现,当我愈来愈走向经验主义的时候,我面对的是,把理想主义庸俗化了的教条主义。我面对它所需要的勇气,说得再少,也不亚于我年轻时候走上革命道路所需的勇气。这样,我曾经有过的,失却信仰的思想危机也就过去了。只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才谈得到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去升华理论。假如连经验最表层的事实都不敢去揭示甚至不敢去接触,还侈谈什么对真理的探求呢?当然,我在这里还并不是说那些竭力阻挠人们面向残酷的真实的人,因为虚伪和欺骗本来就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对于历史和现实中的问题,我们应该自省的是我们究竟有几分勇气面对事实?两千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普遍奴隶制"的阴影是不是还笼罩着我们: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以至为流氓打手讳;不得罪于巨室,不得罪于上级,不得罪于朋友,以至不得罪于"群众"……一个时期我们听到不少对于"媚俗"的批评,而对源远流长的"媚上"现象(其尤甚者则是古所谓的逢君之恶),却似乎久久听不到什么批评了,莫非这种多年的老毛病已经根治了吗?三不是任何一种见识都堪称智慧的。机智诡巧不等于智慧,小聪明则更等而下之。我说顾准达到了智慧的境界,是因为他有关中国的命运、人类的未来的深沉思考,在当代属于先知先觉之列。不知道什么缘故,我们久久不用先知先觉这个系列概念,也不引用"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的话了。然而在当代中国确还有先知先觉在,顾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几乎有着同样经历的人中间,走出理想主义的围城;他从马克思主义的营垒中来,"冒天下之大不韪",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下了绝对是"笨功夫"。中国的东方**主义,或者可以叫做皇权**主义的特点,在顾准这里得到确认。我读到有关章节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在心里浮现蚂蚁、蜜蜂和猕猴的形象:在蚂蚁王国和蜜蜂王国,蚁王和蜂王是"受命于天"的,那蚁群和蜂群奔波觅食,而蚁王和蜂王凌驾于群落之上的秩序也似乎与生俱来,亘古不变。比蚂蚁和蜜蜂在生物学上进化程度更高一些的猕猴,每一群落的猴王,都是其中最强悍的公猴,经过一两年至多三四年的任期,就要发生争夺王位的厮斗,一成年公猴要战胜群落内的全部公猴和群落外企图入群夺取王位的散猴,才能"成者为王",获得在猴群里一切优先包皮括以强凌弱的统治权,乃至优先占有发情母猴交配的特权(只有同时发情母猴超过四只以上,才允许副王染指)。一个猕猴群落不过几十只大小猴子,蚁群和蜂群则是成千上万,尽管这样,比起人类的群体来都是具体而微了;而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则是不存在理性的选择--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上述的模式,是不是可以说也正是从动物到人的进化和人类进一步文明化的重要标志呢?顾准论证了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产生不了科学和民主,要确立科学和民主,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传统思想。即以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来说,口头上的儒家本来就是牧民之学,而实际政治行为更多循着申韩之道,此所以权术以至阴谋诡计充斥着自古以来的政治史,这些都能在韩非的书里找到源流,韩非是最早对截至战国时代为止的君主**统驭术作总结的一人。顾准在"评法批儒"的**里认为韩非在中国的历史上没起一点积极作用,个人道义也毫无可取,此论同样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惜限于当时的条件,如同其他一些论点一样,未能充分地展开。不过,在今天的"国学"热里,在听到什么"用儒家的主体道德思想来培养'四有'新人"等调调的时候,顾准的字里行间仿佛吹出清新的风,荡涤着犹如地下宫殿里霉湿污浊的空气。我是顾准的晚辈,然而也是从理想主义走向经验主义,从诗走向散文的。我缺少他那样的理论功力,对他所提出的涉及那么广泛的诸多命题,不是一下子都能消化并参与深入探讨的。但是我以为我能够理解顾准,对他的精神历程感同身受,我发现我的心和他相通,尽管在思想上我是远远迟到的。四顾准执著于他的执著,他执著的追求和探索是为了接近真理,但他从来没有以掌握了真理自居。真理一旦被认为已经为人所掌握,尤其是为权威者所掌握,就有被绝对化的危险。似乎是莎士比亚留下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个金科玉律,就是没有金科玉律。"是不是同样可以说:"世界上只有一个绝对真理,就是没有绝对真理。"顾准曾慨叹"马克思的学生中未必有几个人能够懂得这一点"。而他,作为马克思的学生,没有把马克思视为教主,把自己视为教徒,而是作为马克思的同道和诤友,"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以马克思生前不断修正自己观点的风度看来,他是不会把顾准看成异己的。因此,我以为,倘若是一个与马克思有同样追求的人,或由这样的人形成的群体,有什么理由不能容纳顾准的思想以至顾准这个人呢?1995年10月23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