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三家巷 - 1长得很俊的傻孩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周铁,日过一日,这孩子也慢慢长大了。他夫妇一来嫌孩子不懂事,总爱和同屋住的别家孩子打闹淘气,二来手头宽裕些,也想挪个地方松动松动,就放声气寻房子。恰巧官塘街三家巷有一个旗下的大烟精要卖房子,他同族的人怕跟首尾,宁愿卖给外姓。正岐利剪刀铺子的东家见周大身家清白,就一力保荐,做成了这桩买卖。
  刚搬进三家巷没几天,那年方九岁的孩子周铁就问他爸爸周大道:“爸爸,这巷子里住着六家人家,为什么叫个三家巷?”周大在他的后脑勺上狠狠地给了一巴掌,瞪大眼睛对他说:“叫你上铺子里学手艺,你不去,整天跑到城上面去玩儿!你又不是一个读书人,吃着饭没事儿干的,你管他三家六家做什么?”后来他悄悄问他娘,他娘也回答不上来,只是安慰他道:“你去招你那蛮老子干什么。没得找打!一条街、一条巷,都是皇上叫大官儿定的名字,谁猜得透是什么主意?只怕那和过番的李太白才能猜出几分呢!”当下周铁见问爸爸吃了大亏,问娘又不得要领,也就收起闲心,规规矩矩上正岐利剪刀铺子去当徒弟。过不几年,他也就成了一个又老实又精壮的家传铁匠了。
  在他们刚搬到三家巷居住的时候,那里的确没有什么有名有姓的人家。他们是不愁柴、不愁米的,其他的住户多半是些肩挑、小贩、轿夫、苦力之类,日子过得很艰难。比较好一点的,算是有一家陈家跟一家何家。陈家住在他们紧隔壁,只有一个单身男子,名叫陈万利,当时才二十二岁,靠摆个小摊子,卖些粉盒针线、零碎杂货度日。他既无父母叔伯,又没兄弟姊妹,一早锁上门出去,傍晚才回家做饭,静幽幽地像一只老鼠一样。何家住在进巷子头一家,离他们最远。当家的叫何小二,是在监牢里看门的狱卒。他老婆一连生四个儿子,都没养成,别人都在暗地里说那是报应。后来第五个男孩子养活了,名叫何应元,他夫妻俩把他宝贝得什么似的,不吃给他吃,不穿给他穿,凡是粗重一点的事儿,就摸也不叫他摸一下。这何应元当时也十五岁了,生得矮小瘦弱,尖嘴缩腮,挂了名儿是念书,其实是整天穿鞋踏袜,四处鬼混。
  出三家巷,往南不远,就是窦富巷。在窦富巷口,有一间熟药铺子,叫百和堂。百和堂里有一个大夫,叫杨在春。他看病谨慎,为人正直,虽然不算很行时,生意倒也过得去。他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叫杨志朴,年纪还小,大姑娘已经十八岁了。杨在春平日看见陈万利孤苦伶仃,勤俭过人,早想把女儿许给他。百和堂的老板猜出他的心事,就出来替陈万利做媒,果然一说就成,不久就娶了过门。这陈杨氏虽然从小信佛,但是生性孤僻,贪财势利。过门头一两年还好,后来就拨弄是非、吵街骂巷,搞得家门不静、邻里不安,有那些刻薄的人就给她起了诨名叫“钉子”。几年之后,她看见紧隔壁铁匠周大的儿子周铁慢慢长大成人,也学得一门好手艺,加上脾气忠厚,和他老子周大一模一样,就和她爹杨大夫商量,要把她的二妹许给他。杨在春一听,果然不错,就央百和堂的老板去做媒。可是周大和他老婆一商量,都觉得这陈杨氏已经是一个钉子,她的妹妹难保不是一个凿子;一个钉子在隔壁已经闹得六畜不宁,一个凿子进了门,那还能过日子?就这样,这门亲事就耽搁了下来。没多久,铁匠周大就生病死了。
  到了一千八百九十八年,陈杨氏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陈文英。吃满月酒的那一天,她外家的人都来了。周铁的娘亲眼看见了杨家的二妹。这位姑娘那年才十八岁,比周铁大一岁,长得相貌端正,性情温和,和陈杨氏大不相同。还有那待人接物的亲热劲儿,更加逗人喜爱。她一见周铁的娘,左一个周大婶儿,右一个周大婶儿,嘴上就像涂了蜜糖的一样,叫得周铁的娘心花怒放,当晚一夜没睡着,第二天一早爬起来,就去找那百和堂的老板。百和堂的老板昨天也去吃了满月酒的,把什么没有瞧在眼里,不用她开口就抓到了个八八九九,到了她真地开口,他就一心拿起架子来了。不管周铁的娘怎么央求,他只是不肯去提这门亲事。他说他从前做过媒,周家嫌人家是凿子,这回又去吃回头草,只怕杨家也不卖账了,人家的姑娘,又不是嫁不出去的黄花女,没得来白费唇舌。后来还是周大婶赔了不是,又许这,又许那,才把百和堂老板说活了。谁知他到杨家去,一说就成,跟着第二年就过门成亲。
  时间过得飞快,转一转眼就过了二十年。到了一千九百一十九年的时候,三家巷已经完全不是旧时的面貌了。

  三家巷如今是名符其实的三家巷。这儿本来住着六家人,陆陆续续地搬走了三家,只剩下周家、陈家跟何家了。当杨在春老大夫还在世的时候,他总爱当着他大女婿陈万利和二女婿周铁的面,讲一些世道兴衰的大道理。他说照他所知,五十年前,这三家巷本来叫做忠义里,住着安分守己的六家人。后来有几家人上去了,又有几家人下来了,只剩下三家人,那名字也改成三家巷。谁知后来那三家人又败坏了,房子陆续出卖,又变成了六家了,名字却没再改动。他十分感慨地说:“世道循环,谁也不能预先知道。只是阅历多了,就约莫有一个谱子。那贪得妄想的人,总是守不住的。经久不衰的,还是那些老实忠厚的人。”陈万利一向聪明伶俐,就接着嘴说:“爹说得一点不差。我宁可贫穷一世,再也不想做那贪得妄想的人。真正不义而富且贵,那又有什么光彩?何况富贵本来不过只跟浮云一样呢!”周铁生性淳朴,只是站着木然不动,把老丈人的话想了又想。
  如今已经是一千九百一十九年,老丈人杨在春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杨志朴已经继承他的衣钵,行医济世,而且人缘不错,名望一天天往上长。老丈人说的什么忠义里、三家巷的变迁,周铁已经没有什么兴致去管它,还有那什么世道循环、贪得妄想之类,他本来就不大了了,这时候更忘得一干二净。这二十年之中,他的周围的变动是很大的。第一桩大事就是皇上没有了。跟着就是辫子没有了。不过这些他不在乎,没有了就算了。最叫他烦恼的,是屋顶漏了,墙壁裂了,地砖碎了,没钱去修补。再就是一年一年地打仗,东西一年一年地贵,日子过得一天一天地紧。还有就是人丁越来越多,这个要这,那个要那,简直掇弄不过来。这二十年之中,他每天照样早出晚归,在打铁炉旁边干活,他老婆周杨氏也每天照样打水、破柴、洗衣、煮饭,跟老铁匠周大夫妇在世的时候一模一样过日子。周铁的手艺即使说不比周大更高明,也至少是不相上下,他们打出来的活儿,就是再有本领的行家也分不出高低。西门口一带的妇道人家总是挑着、拣着到他东家的铺子里买他打出来的剪刀,就是用了十年也还记得那店铺的名号。周杨氏还是和她做姑娘的时候一样,见人先带笑,又和气、又傻,别人因为她姐姐陈杨氏绰号“钉子”,就替她取了个诨名叫“傻子”。就是旁人有时仗势压她,或者嘲笑她贫穷破落,她也只是笑一笑了事。纵然他夫妇是这样手艺高明,贤德出众,可还是一天比一天更受熬煎。
  有一桩事,不论陈家、何家都比不上他们,也对他们羡慕得不得了的,就是在这二十年之中,他们养了四个孩子,除了第三个是女的之外,其余三个全是男的。别人都说,他们虽然财不旺,可是丁旺。这也算给他们争一口气。还有人说,这就是周铁一生忠厚的好处。在这上头,别说陈家万利比不上,就是何家应元也输了一筹。如今,这四个孩子全长大了。大儿子周金,今年十九岁,长得矮矮胖胖,浓眉大眼,性格刚强。早两年已经在石井兵工厂做工。活虽然重,工资还算不错,一出身已经比他爹强了。周铁常常摸着自己那又短又硬的络腮胡子笑着说:“我打剪刀,是绣花用的;他造枪炮,是打仗用的。这年头兴打仗,不兴绣花,该他比我赚的多!”二儿子周榕,今年十八岁,中等身材,长着一个高高的鼻子和一对长长的眼睛,性情又稳重、又温和,正在中学里念书。有人说毕了业可以当官儿,周铁也只是半信半疑。大女儿周泉,今年十六岁,也考进了中学了。她长得身长腰细,脸白嘴小,直像画里的美人儿。那时候,女孩子念书是很少的,她能考上中学,那才情已经出众,何况再加上她长得标致,别人都说要不反正,她准能考上个女状元。她的性情和她二哥周榕相象,只是比他更加驯良,更加温柔。周铁夫妇最偏心这个女儿,把她宠爱得像心头一块肉一样。惟有那小儿子周炳,却是一个奇怪的人物。他今年才十二岁,可是长得圆头大眼,身体壮健,已经和他大姐周泉差不多高。凡是见过他一面的人,没有不说他英俊漂亮的。还有人说,要是把他打扮成女孩子装束,他要比他姐姐周泉更加美貌。为了这一桩事,周铁已经很不高兴。他对周杨氏说:“咱们是卖力气的人家,有两只胳膊就够了,要那副脸子干什么!莫非他将来要去当堂倌!莫非他将来要去唱花旦?莫非他将来靠相貌卖钱?莫非他将来靠裙带吃饭?”那绰号“傻子”的周杨氏拿眼睛望着地,许久没有开腔,后来才慢慢地说道:“他年纪还小,你怎么就看准他没有大用?人养儿子都望他俊,哪有望他丑的!长得丑,不见得都有出息;长得俊,也不能说都没出息呀!”她话虽这么讲,可是暗地里也替周炳担心。因为一年之前,他还在小学里念书的时候,就不肯好好地用心上学。他既不是逃学,也不是偷懒,更不是顽皮淘气,打架闹事。他也和别的孩子一样,天天上课,堂堂听讲,可是总像心不在焉的样子,听了一截,忘了一截,成绩老落在别人后面。街坊邻里,师长同学,兄弟姊妹,亲戚朋友,都异口同声地说周炳是天生笨拙,悟性不高。还有人十分感慨地叹息道:“想不到他长的那么俊俏,却配上这么一副资质!难怪人说长皮不长肉,中看不中吃!这才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周杨氏听了,很不服气。有一天,她背着大家把周炳叫到跟前,紧紧地搂住他问道:

  “好儿子,你身上什么地方觉着不自在么?”
  他摇摇头说:“没有。”
  娘又问:“你的记性很坏么?”
  他又摇摇头说:“不。我的记性可好哪!”
  周杨氏拿指头点了一点他的前额,说:“别吹。老师教的你都听得懂么?”
  周炳听见妈妈这样问,倒诧异起来了。他用惊疑不定的眼光打量着周杨氏,说:“全懂得。我又不是傻子,怎么能不懂呢?”
  周杨氏笑了。笑了一会儿,就接着问道:“要是这样,为什么老师教的功课你全记不住?”
  周炳变得犹豫不安起来,回不上话了。歇了一阵子,他才自言自语地说:“记不住就是记不住。谁还知道为什么记不住呢?”
  妈妈突然严肃起来了。她说:“好的孩子什么时候都不扯谎。”
  周炳的漂亮的小脸蛋全变红了。眼睛呆呆地望着他娘不动,眼珠子里的光泽都变哑了,变迟滞了。妈妈瞧他这情景,知道他没有扯谎,就开导他道:“你想想看,总有个缘故的。你身上又不是不自在,记性又不是没有,听又不是听不懂,可你功课总是记不住,倒说是没有缘故,人家不把你当傻子看待?”周炳歪倒在娘的怀里,用小手轻轻拍着娘的脊背,好大一阵子没有做声。后来,他突然挣脱了娘的胳膊,跑到神厅外面去。不一会儿又跑回来,在娘的耳朵边悄悄说道:
  “老师讲的课不好听!”
  周杨氏打算问问他为什么不好听,哪一句不好听,他早就一溜烟跑掉了。她只好一个人坐着叹气。她十分可怜自己的小儿周炳,觉得他这么一副好模样,原不该配上这么一副傻心眼,真是可惜。又想到为了这副傻性子,不知要吃多少的亏。越想越心疼,不知不觉就流下了眼泪来。过了几天,她瞅着旁边没别人,就又问起周炳功课的事。周炳这回胆子大了一点,见娘问,就说了:
  “老师说世界上最蠢的东西是梅花鹿跟猪。猪是蠢了。梅花鹿怎么能蠢呢?梅花鹿不是世界上最聪明、最伶俐的么?”
  周杨氏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说道:“乖儿子呵,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管你念书,管那梅花鹿干什么?它蠢也好,不蠢也好,与你什么相干?你去跟它打抱不平,呆不呆?傻不傻?老师既是这么说了,想必是有点来由的,你只管听着就对了!”
  周炳接着又说:“还不光是梅花鹿呢!后来老师又说,世界上不念书的人都是愚蠢的。这越发不像话了!妈你说,爸爸、大哥跟你,你们都是没有念过书的,可怎么能说你们愚蠢呢?”
  周杨氏当真恼了。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嗐,傻小子!你尽管说这些疯话干什么?你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明白过来呵!书上说的归书上说的,咱们做人归咱们做人。人家又没有指名道姓,你动不动就东拉西扯地胡缠些什么?就任凭人家骂两句蠢,那又有什么?咱们不是蠢么?不蠢又怎么会穷?”
  这几年,铁匠周铁觉着日子挺不好过,柴米油盐,整天把心肝都操烂了,又听说出了这么一个糊涂儿子,一点不通人情,就和周杨氏商量道:“反正两个做工的养不活三个念书的。阿金也大了,还没有置家,老这么下去也不是法子。阿炳看样子也不像个知书识墨的人,索性不念那些屎片子,跟我打铁去吧!”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周炳退了学,每天跟着周铁上那间正岐利剪刀铺子当学徒去了。
  三家巷里,住在周家紧隔壁的陈万利家,这二十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变动。陈万利发了很大的洋财。他本人如今再不是什么摊贩小商,而是堂堂的万利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他的公司到底经营一些什么项目,连他的紧隔壁邻居、他的连襟周铁都说不上来。说到他是怎么发起洋财来的,他如今到底有多少家财,那全是永远不会揭开的谜。有人赌咒说他的发财和私运鸦片有关,另外有人甚至有证据可以判断他的发财和一个因为“欧战”回国的“红毛”商人有关。可是陈万利本人根本否认他曾经发过什么财,并且常常嚷着他的进出口公司是一桩赔钱生意。总之,那是一个真正的谜。别人只能私下议论,而哪种议论都有道理,都不能证实。大家亲眼看见的,就是陈家的吃用慢慢讲究起来,穿戴也慢慢讲究起来。后来,用的使妈也加多了。再后来,把他家另一边紧隔壁的房子也买下来了。而最后,把两幢平房都拆掉,在原来的地址上面建筑起一座三层楼、最新式的洋房来。到这时候,人们不再发什么议论了,他们只是拿陈杨氏那“钉子”跟周杨氏那“傻子”两姊妹做比较,感慨不已地说:“当年要论人才,谁能不挑二姐?可是,人都是人,一个就上了天,一个就下了地。这真是同人不同命,同伞不同柄!”

  不过,倘若说陈万利从此再没有什么烦恼了,那也不是公平之论。他是有美中不足之处的,那就是他夫妻俩养女儿太多,儿子太少。这二十年来,他们养了五个孩子,竟有四个都是女儿。大女儿陈文英,今年二十一岁,已经出嫁给香山县一个地主的儿子,叫张子豪的。大儿子陈文雄,今年十八岁,和他姐夫张子豪,和他隔壁周家的二儿子周榕,都是同一间中学里的同班同学。第三个孩子养下来,父母指望他是个男的,而她自己却长成个女的。陈万利给他二姑娘取了个吉利的名字,叫陈文娣,是要她必须带一个弟弟来的意思。她如今十五岁,也跟她大哥一道上中学。第四个孩子生下来,还是个女的。陈万利很不高兴,就给这位三姑娘取个名字,叫陈文婕,是“截”止再生女孩子的意思,今年也有十三岁。谁知截也截不住,第五个孩子生下来,又赫然是个女的。陈万利生气极了,就给这位四姑娘取个气势汹汹的名字,叫做陈文婷,是命令所有的女儿“停”止前来的意思。但是这么一停,就连什么都停掉,陈杨氏再也没有生养。在这上面,看来他是非输给周铁不可了。也许别人对于有钱的人心存妒忌,也许别人对于有钱的人爱开点玩笑,在陈万利觉着烦恼的问题上,还传出点闲言闲语。人们都爱传陈家的使妈跟主人陈万利的暧昧关系,也有当风流韵事传的,也有当为非作歹传的。还有人言之凿凿地传说某年、某月、某日,陈家的使妈阿发到香港去养孩子,不幸又养了个女的,就立刻送了给育婴堂。要是养下男的,陈万利就要光明正大地收阿发做姨太太云云,简直说得“像煞有介事”。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流言飞语,陈万利并不放在心上。他想谁也没有赃证。说说不妨事,也就一笑置之了。
  此外,住在三家巷里的,还有一家何家,就是何五爷何应元他家。这二十年,他家也发得很厉害。有人细细给他算过一本家账,算出他比陈家还有钱,不是多一两千、一两万,而是多得多。陈家的发迹是暗的,何家的发迹是明的。何家老太爷在世当狱卒的时候,据说就曾经干过一桩也许跟阴骘有关的事情而发了大财。何应元本身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出来办税务;往后在大灾荒的年头,又出来办赈济。这都是社会公认的肥缺。在这上面得到点好处,任何人都会认为理所当然。不久,他就收买了他旁边的一幢房子。又不久,他又收买了另外一幢。这样,他就和陈万利家变成了紧贴的近邻,而三家巷的六幢房屋,他家独点了三幢,也就是独占了半条三家巷了。除此以外,他又在广州城里和西关的热闹繁盛街道里,添置了许多产业,据说到一千九百一十九年,他拥有的大小房屋店铺一共有三十几幢之多。他曾经请许多风水、阴阳先生来仔细商议,都说他的好房子虽多,却没有一处比得上三家巷的祖居,因此他就在三家巷定居下来。他不喜欢洋楼,就把三家巷的三幢平房拆掉了,另外起了一座三边过,三进深,水磨青砖,纯粹官家样式的“古老大屋”,全家居住。其实这城里的房屋,也还算不得什么。据跟他算过细账的人说,何五爷在乡下置下的田地,那才是真正的家财。离城四十里,那儿就是他的乡下震南村。别的地方不算,光震南村的土地,就有一半是归在何福荫堂名下,也就是说,归何应元个人所有的。他娶头一个太太何胡氏的时候,那胡氏也是震南村人,一个十足的村妇,就因为有十二亩田做嫁妆,当初老太爷何小二才做了这门亲的。谁知她的八字生得那么正,竟把半条震南村的田地,不管原来属于哪一姓、哪一房的,一起带进了何应元家。可惜的是,何胡氏虽然能带田地来,却不能带儿女来,过门八年还没生育。到一千九百零一年,何应元娶了一个广西小商人的十六岁的女儿白氏做姨太太,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叫何守仁,如今十七岁。以后两房又都不生养。到一千九百一十一年,何应元着了急,又娶了一个人家的十六岁的丫头杜氏做三姨太太。说也奇怪,他娶了三姨太太之后的一年,那十八年没生育的正室何胡氏竟然头胎生下个男孩子,叫何守义,今年七岁。距今两年之前,三姨太太何杜氏又生了个女儿,叫何守礼。到这个时候,何应元才算放下一桩心事。因为在少年的时候,他就听到一种轮回报应的迷信传说,按那传说来推测,他们何家是应该断绝后嗣,灭了香灯烟火的。几十年来,他昼夜担心这件事。如今看来,那轮回报应的迷信传说,毕竟是虚妄无稽,不足置信的。他十分得意地自己对自己说道:
  “我姓何的比那糊涂人周铁,虽然还比不上,那不过应上了一句古话,叫做庸人多厚福!他三个儿子,我才两个。可是比那吃人不吐骨头的陈万利,我却是绰绰有余的。这口气也算争回来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0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0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喊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