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日本的黑雾 - 朝鲜战争的策划 十一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十一
  前面已经说过,关于朝鲜战争,南朝鲜方面的数据比较丰富,北朝鲜方面的数据不多。关于这次战争,北朝鲜所发表的尽是打败美韩军的经过以及自己这方面士气如何旺盛等,几乎完全没有分折形势的客观资料。
  如果北朝鲜方面发表的数据更丰富一些,那末人们对朝鲜―战争本身的分析和评价就会更加精确吧。
  北朝鲜方面数据“缺乏”的原因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任何国家都有弱点,都有可受指责的缺点。北朝鲜方面也许是担心如果发表数据,会被敌人利用来进行反宣传。
  因此,正如我屡次说过的,单凭报道战斗经过的新闻电讯,是难以了解朝鲜战争真相的。
  这场战争中还有细菌战的问题。
  据北朝鲜和中国方面宣布,美军曾使用细菌战术,把攻击范围从北朝鲜扩大到中国大陆。关于美国进行细菌战的证据,共产党方面曾列举了具体的事例。据报道,曾发现大量的跳蚤、蜘蛛、家鼠、田鼠、苍蝇、蛤蜊等。例如,北朝鲜的顺阳村曾发现集中在一起的跳蚤数千个。那个地区的人口稠密,每三、四平方米就有一个人;跳蚤被散布在三百平方米的土地上,选的是黑魆魆的地面,颜色与大群跳蚤一样。检查这些跳蚤的结果,发现带有可怕的细菌,尤其是黑死病、破伤风、炭疽病、霍乱等细菌。据说就在发现这些跳蚤之前,美国空军飞机曾在该地作低空盘旋,但没有投弹就飞走了。
  跳蛋、细菌、以及容器的碎片,被拍成照片,广为散发。北朝鲜和中国方面向全世界对这种不人道的作战方法提出了控诉。然而,这种细菌战术实际上究竟取得了多大效果,还不清楚。美国方面声称那是中国和北朝鲜的巧妙宣传。
  然而,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信美国曾在中国和北朝鲜的后方散布过细菌。
  这里我又想起战时在“北满”进行细菌研究的石井中将的七三一部队(参阅《帝国银行事件之谜》)。战争结束前不久,石井中将返回日本,美军总司令部立郞予以庇护,把他藏匿起来。苏联对这个部队的成员进行了审讯,并把审判记录译成日文,在莫斯科公开出版。苏联多次指斥石井中将是战犯,然而美国方面不但始终不把他引渡过去,反而加以庇护。
  现在仍有一些人相信美军总司令部的情报部或者公共卫生部曾参考过石井中将的研究成果。“帝国银行事件”的犯人使用的毒药就类似陆军特别研究所研究出的药品,因此有人甚至认为真凶说不定就是石井部下的军人或军队里的文职人员。这样一考虑,可以说日本在细菌战方面也对美军给予了协助。
  从石井中将没有成为战犯一事,令人想起石原莞尔少将的事情。
  他是“满洲国建国的有功之臣”,在“满洲事变”(指九·一八事变。——译者注)之际,曾担任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的作战方案为占领中国东北立下了“大功”。他理应同板垣征四郞大将等一起列为甲级战犯、在东京受审、判处徒刑的。
  可是他在美军手里受到了“保护”。据说他患病后还乡的时候,还由美国兵隆重地护送到会津。他住在东北地方的乡下,悠然自得地遥望着东京的审判。这些情况在马克·盖恩所着的《日本日记》中曾略微提到过。为什么麦克阿瑟要庇护石原莞尔呢?石原莞尔是对苏作战的“权威”,而且他似乎曾经考虑过与中苏进行分段作战的方案。这个意图同麦克阿瑟的想法不谋而合。如果允许推想的话,那末在麦克阿瑟从三八线向北追击北朝鲜军队,企图侵入中国东北与中苏进行分段作战的计划上,石原莞尔的建议说不定起过很大的作用。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癌病船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处女航一父母及幼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正围着一个在梳妆的少女淌眼泪。这是一套两间的公寓住房。父母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当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一张桌子。孩子们每天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埋头苦读。大女儿夕雨子,已经十三岁了。但她却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她得了白血病。开始时觉得浑身无力,低烧不退。父母整天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父亲大月雄三,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