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人生是一场修行 - 第8章 心灵美是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和谐(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8章 心灵美是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和谐(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心灵美是人一生中所必不可少的修行。每个人都追求美,出众的外貌,美丽新潮的服饰,潇洒、婀娜的风度,都可令人倾倒,但那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内在美,却更能在人们心底留下烙印。心,是个没有刻度的容器,可大可小。心灵美的人,人们往往能从他及他平常的一言一行中,从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中看到他的魅力。一个人流露在外的美往往能迷惑人的眼睛,而内在美却可以深深打动人的内心。
  心存善念的人美在心里
  善良,是生命中的一种成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都能让一种热爱的情绪高涨起来。一个在时尚、喧嚣中成长起来的人,也许可以永无寂寥之虑,但他的生命往往会流于平庸,而一个懂得善良的人,就会于沉默中酝酿出惊人的美丽。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善良,因为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在生活中,无论时光如何斗转星移,拥有一颗健康、善良、美丽的心灵才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也是永葆青春活力的秘方,心存善意的人美在心里。
  善良的人,总是将心比心地对待别人,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相报,他们诚惶诚恐,就是怕对不起别人。如果他们不小心伤害了谁,自己则比受伤的人更痛苦不堪。他们也不会藏任何害人之心,若被别人伤了,也会很愤怒,但却绝对不会去以怨报怨,因为他们懂得,若与坏人一般见识,自己也就跟那坏人差不多是同类了。
  古时候,有个生性淡泊、与世无争的老和尚安静地住在一个村子边上,每天自己挑水浇园种菜,很得村民的尊重。
  一天,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未婚少女怀孕了,这在保守封建的当时、当地是件不得了的大事。人们纷纷责骂她,向她逼问孩子的父亲是谁。那个女孩子迫于人言,又想保护自己的情人,便说孩子是老和尚的。村民感到十分震惊:谁能想到看上去道貌岸然的老和尚竟然干出这种事情呢?
  村民觉得自己被愚弄和侮辱了,纷纷把鄙夷的目光和愤怒的唾沫星子丢向他,但老和尚没有辩驳。后来,那个女孩把孩子生下来后,村民们干脆把孩子也丢给了他。就这样,这个老和尚在大家心中的地位生生翻了个底儿朝天,转眼由受人尊重的高僧变成了一个人人所不齿的混蛋。可是他仍旧神态平和,行卧如常,照样念经种菜,他像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悉心照料那个孩子。这让村民们更加相信了此事和对他也愈加鄙视。
  一个老人要想拉扯一个婴儿,其艰难可想而知,可是没有人帮助他。直到有一天,那个女孩和她的恋人——村子里的一个年轻人再也受不了良心的惩罚,双双跪倒在老人的面前,请他原谅。村民们此时才明白冤枉了好人。可是老人却神色如常,只是微笑地扶起他们,并替他们向村民求情,请大家成全,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经此一事,人们对老和尚更加尊重了。可是老和尚却仍旧一切如常,每天只是念经、种菜。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如同故事中的老和尚一样,即使被冤枉,声名受损,但依然能悉心地照顾无辜的小生命,误会化解后又能替陷害自己的人开脱,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善良的人看到一只小鸟儿伤了,会捧回家里替它疗伤;听说哪里受大灾了,会无法安然入睡;路上发现骑自行车的母亲将孩子放得不舒服了,也会主动上去提醒。他们把善良物化成每天一点一滴的行动,也许是一句温馨的话,也许是一次的随手帮助,也有可能是给予了别人自己的所有。
  19世纪初的一个夜晚,有一个年轻人在回家的路上为生计发愁,他酷爱音乐、作曲,却贫穷得连作曲的纸都买不起。

  这时候,在维也纳街头,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在叫卖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他知道这孩子比他更穷。也许是于心不忍,于是他掏出所有的古尔盾(钱币)买下了那个小孩的书,而他自己却真正的一无所有了。然而,就在那本书中,他发现了诗人歌德的诗作《野玫瑰》,他一遍遍读着,在超越心灵的境界中完成了《野玫瑰》这首音乐宝库中的瑰宝。这个年轻人就是着名的音乐家舒伯特。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首名曲诞生的原因是因为一颗善良的心呢?
  由此看来善良真的是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美。授人玫瑰,他人闻香,自己手有余香!如果没有舒伯特当时的善良,也就不会出现后来举世闻名的音乐名曲《野玫瑰》了。上天是不会辜负善良的人的。
  所以,做一个善良的人吧,不以善小而不为,也不以恶小而为之。可能我们会在过程中感觉到辛苦,但内心也因为付出而感到充实和满足,度过每一天也会很安然很幸福。
  自私的人在别人眼中永远是丑陋的自私的人,总是时刻想着自己,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为了他而存在,而忽略了世间的其他人。他们总是想着扩张自己的空间,从不去想别人,也从不去看别人,只有在别人有助于他的时候,他才重视。
  这样的人在别人眼中永远都是丑陋的,他所渴望得到的东西,也往往难以得到。
  人在这个世界上,往往最爱的人就是自己,这一点无可厚非,因为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本能。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我能得到什么?是否会受到损失?
  其实,为自己考虑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过分地只想着自己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利益,甚至为了自己去牺牲别人的利益,那就是自私自利了。而这些人在人群中大都是最不受欢迎的,他们在别人眼中永远是丑陋的。
  在小时候,我们就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连幼儿园的小孩子都懂,就是做人做事不能太自私,要先人后己。可是,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忘记了最初受到的那些最浅显也是最重要的教育: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事要时时想着他人,不能光顾自己。这些道理是指引我们一生的明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
  下面是关于自私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一头驴和一只狗一同赶路,这个主人走到半路,坐在路边睡着了。
  驴子停下来又香又甜地吃着草,狗却没得吃,饿得难受,只好向驴子恳求:“亲爱的朋友,装饭的篮子就挂在你的背上,请你蹲下来,我想吃一点儿东西。”
  驴子只顾着低头吃草,没有理它。过了好大一会儿,它才对狗说:“你不要着急,等主人睡醒了,他就会拿东西给你吃的。”
  这时,从树林里蹿出了一只狼。驴子连忙向狗求救,狗却说:“朋友,不要着急,等主人醒了,他就会救你的。”
  狗正说话间,狼已经扑上来把驴子咬死了。
  驴子终因自己的自私付出了代价,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独自生存,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或多或少地需要与他人发生接触,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太过自私,可能会遇到和驴子一样的下场。
  其实,自私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品德有问题,总想占别人的便宜,但不愿付出任何代价;一种是生怕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处处都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即使吃一点点小亏都不肯。品德有问题的人终会为此而付出代价,这个可以不必说。但怕吃亏的人是完全可以将这一习性改掉的,我们帮助了别人,那么在我们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别人同样也会帮助你。有的时候,你将利益让给了别人,暂时吃了一点小亏,但是,你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和友情,这会让你收获更多。
  这个世界上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毕竟是少数,哪怕你给乞丐一枚硬币,他尚且还要跟你点点头,说句“谢谢”,更何况是与你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呢?

  自私者的算计到头来终将是一场空。
  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虞、虢两个小国,晋献公决定吞并这两个小国。于是他计划在公元前658年,先攻打虢国。
  但是晋军要开到虢国,就必须先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和虢国联合起来抗晋,晋国即使实力强劲,也难于招架。
  这时在位的虞公贪财无义,于是晋国的荀息根据他的这个弱点,提出用宝物贿赂虞公,以便“借道”先伐虢,最后再灭虞。
  结果,虞公接受晋国的礼物后,不但答应“借道”,甚至愿意出兵帮助晋军。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进谏,讲“唇亡齿寒”
  的道理,但虞公这时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就这样,在虞公的帮助下,晋献公轻而易举地把虢国给灭了。待晋军得胜回来的时候,就驻扎在虞国不肯走了,说是要整顿人马,暂住一段时间,虞公毫无戒备。谁知不久,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把虞国也灭掉了。
  虞公正是由于自己的自私,贪图小便宜,结果将自己的整个国家也葬送了。这个代价不可谓不重。
  这个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生存在这个世上,我们就要和不同的人来打交道。从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与这个社会各个方面的人发生了联系。这其中,有父母的关爱,亲朋好友的关心,或邻居的关照等。渐渐的,我们长大了,入学后,有了老师、同学,以及自己的朋友。等到了年龄,你找到了男(女)朋友,结婚、生孩子等等。在这些人里,无论别人怎么样,请你都不要自私!
  如果你是个自私的人,那你将会给身边爱你的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自私,那你会辜负了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当你自私的只去考虑自己的生活现状而不去努力改变你自己的话,那你的同学,你的朋友都有可能会离你而去。
  其实,为自己谋利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你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到别人,那样的话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恶果的。
  比如很多的贪官污吏,那都是自私自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后果。他们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利用职权之便,贪污公款,行贿受贿,实际上拿走的是国家的钱、纳税人的钱,所以,他们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如果他们不是私心过重,怎么会白白地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呢?
  总的来说,做人不可以太自私,否则,终有一天会因自己的自私而付出代价。
  太过自负的人往往看不到自身的缺点
  自负的人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他们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即使是明知别人正确,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
  自负,最准确的解释就是自信得过了头。由于自信与自负只有一步之遥,因此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容易将两者混为一谈。
  在行动上,人们也很多时候将自负炫耀成自信。如三国时期着名的历史事件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都是自负心理导致的恶果。据说刘备被陆逊所打败之际,他仰天长叹“我竟被陆逊所折辱,岂不是天意?”其实这哪里能归咎于什么天意,完全是他不冷静、不理智,为小怨而兴大兵、见小利而求速成造成的苦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自负使人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从而导致失败。
  可见,为了不让自己过于盲目,成为一个失败的人,当务之急是改变自己傲慢自负的心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认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有功劳。
  如果得不到他们理想中的被认可,还会觉得是他们怀才不遇。

  但是实际上,导致一个人自负的根本原因并非博学多才,而是因为他的无知和修养上的欠缺。相反,越是博学多才的人越是谦虚,有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个小故事,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个问题。
  苏格拉底学识渊博,富有智慧,但是他从来不以权威自居,为人谦虚而低调。即使是在辩论中,他也是循循善诱,让对方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他广博的知识和谦逊的品格,赢得了世人的普遍尊敬,人们公认他是最聪明的人。
  但苏格拉底却不这么觉得,他屡次纠正说:“不可能!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无所知。”
  可是人们仍然坚持,并且建议他到神庙中占卜一下,问问神灵的意思。苏格拉底推辞不过,只好到神庙中去占卜,结果占卜出来的结果与众人说的一样——他确实是城邦中最聪明的人。不过,即使面对神谕,苏格拉底仍然喃喃自语道:“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无所知。”
  但是大多数像我们一样的凡夫俗子,每天都在世俗社会中摸爬滚打,谁又能够达到苏格拉底的境界?大部分人都是“只要葫芦不要叶子”,自负得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结果成功无望不说,巨大的心理落差还会让人们叫苦不迭。
  毫无疑问,骄傲和自负是人性中最普遍的弱点,任何人都必须多加注意,戒骄戒躁。即使是那些已经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一旦骄傲自负,也会止步不前,甚至一落千丈,令人扼腕。即使是发明大王爱迪生也照样因为自负而“晚节不保”!
  年轻时,爱迪生自信而且谦虚,当他因为取得了很多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而被称为天才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所谓天才,不过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此后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又取得了多达一千多种的各类发明,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可是到了晚年,爱迪生的自信就变成了可怕的骄傲和自负,这让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他甚至对他的助手们说:“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也超越不了我的思维。”结果可以想见——因为他的自负,不仅使自己停滞不前,很多颇有才华的助手离他而去,因此直到去世,他再也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的成就。
  无疑,自负心理给爱迪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他自己也是全人类的巨大损失。正如那句老话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自己保持必要的自信固然很好,但是过分的自信却往往会令人们自绝于胜利,甚至遗憾终生。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在深圳某服装厂的例会上,厂长吴大海故作姿态地询问了那些唯唯诺诺的下属们:“大家看我这个方案怎么样啊?都畅所欲言啊!张工有没有建议?没有啊,那李工呢?也没有……既然都没有,那就执行!”然后他想当然地拍了板。
  “慢着!”新来的厂长助理小赵站起来,他不看大家惊讶的目光,不合时宜地阻止道:“吴厂长,我认为不能这样匆忙决定,咱们得搞一个可行性方案……”
  “你懂什么!”没等小赵说完,吴大海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
  “不能盲目乐观,否则很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现在金融危机越来……”初来乍到的小赵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旁边的营销部经理拉走了。
  “真是的,我走过的桥比他走过的路还多!把本职工作干好就不错了!”对于小赵的多事,吴大海不无气愤。
  “是,是!”几个部门经理附和着。在厂里,吴大海就是真理,小赵的劝谏无疑是自取其辱。
  结果不言而喻,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就像小赵所说的那样,金融危机越来越严重,分厂投产后不久便被迫停产,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习惯决定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第1章积极处世的习惯决定成功(1)成功源于自信没有自信心,好比没有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起来,谁还会拿去比赛。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近,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