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人间失格 - 人间失格 小说 在线阅读——手记之二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堀木出于爱慕虚荣和追赶时髦的心理(至今我也认为,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别的理由了),某一天带着我去参加了一个叫做共产主义读书会的秘密研究会(大概是叫r•s吧,可我已记不清了)。也许对堀木这样的人来说,出席共产主义的秘密集会,也只是他领着我“游览东京”的一环罢了。我被介绍给那些所谓的“同志”,还被迫买下了一本宣传册子,听坐在上席的那个长相丑陋的青年讲授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然而,那一切在我看来,却是再明白不过的内容了。或许他的确言之有理,但在人的内心深处,分明存在着一种更加难以言喻的东西。称之为“YuWang”吧,又觉得言不尽意,谓之曰“虚荣心” 吧,也觉得语不及义,即使统称为“SeQing与YuWang”,也仍旧词不达意。总之,尽管我也是云里雾里,但我总认为,在人世的底层毕竟存在着某种绝不单纯是经济的、近于怪诞式的东西。我是一个对那种怪诞式的东西极端害怕的人,所以,尽管我对唯物论,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而然地加以肯定,但却不能仰仗着它来摆Tuo对人的恐惧,从而放眼绿叶感受到希望的喜悦。不过,我却从不缺席地参加r•s(仅凭记忆,可能有误)。“同志”们俨然大事临头似的,紧绷着面孔,沉浸在诸如“一加一等于二”之类的初等算数式的理论研究中。见此情景,我觉得滑稽透顶,于是,利用自己惯用的逗笑本领,以活跃集会上的气氛。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吧,渐渐地研究会上那种拘谨古板的氛围被缓解了,以至于我成了那个集会上不可或缺的宠儿,这些貌似单纯的人们认为我和他们一样单纯,甚至把我看成一个乐观而诙谐的“同志”。倘若事实果真如此,那我便是从头到尾地彻底欺骗了他们。我并不是他们的“同志”。但我却每次必到,为大家奉献出作为“丑角”的逗笑服务。
  这是因为我喜欢这样做,喜欢他们。但这并不一定就可以归结为依*马克思主义而建立起来的亲密感。
  不合法。这带给了我小小的乐趣,不,毋宁说使我心旷神怡。其实,倒是世上称之为“合法”的那些东西才更加可怕(对此我预感到某种无比强烈的东西)。其中的复杂构造更是不可理喻。我不可能死守在一个没有门窗的寒冷房间里,即便外面是一片不合法的大海,我也要纵身跳将进去。哪怕是马上死去,我也心甘情愿。
  有一个说法叫做“见不得人的人”。它指的是那些人世间悲惨的败北者、背德者。我觉得自己打一出生便是一个“见不得人的人”,所以一旦遇到那些被世人斥之为“见不得人的人”,我的心就不由分说地变得善良温柔了。而且我的“温柔”足以使我自己也如痴如醉。
  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狂人意识”。身在这个世上,我一生都被这种意识所折磨,但它却又是我休戚与共的糟糠之妻。和它厮守在一起,进行凄寂的游戏,已构成了我生存方式的一种。俗话里还有一种说法叫做“腿上有伤痕,没脸来见人”。当我还在襁褓中时,我的伤痕便已赫然出现在我的一只腿上,随着长大ChengRen,非但没有治愈,反而日渐加剧,甚至扩展到了骨髓深处。每夜的痛苦就如同千变万化的地狱,但是(说来也怪),那伤口却逐渐变得比自己的血肉还要亲密无间。伤口的疼痛,在我看来就仿佛是伤痕活生生的情感,抑或爱情的呢喃一般。对我这样的男人来说,地下运动小组的那种氛围显得出奇地令人安心和惬意。总之,与其说是那运动本身的目的,不如说是那运动的外壳更适合于我。堀木仅仅是出于闹着好玩的心理,把我带到那个集会上向大家介绍了我。其实他也就只去过那一次。他曾说过一句拙劣的俏皮话:“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生产这一方面的同时,也有必要观察消费这一方面嘛。”所以他不去参加集会,倒是一门心思想着拽住我到外面去考察消费状况。回想起来,当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者:有像堀木那样出于爱慕虚荣、追赶时髦的心理自诩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也有像我一样仅仅因为喜欢那种“不合法”的氛围,便一头扎入其中的人。倘若我们的真实面目被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徒识破的话,那么,无论是堀木还是我自己,都无疑会遭到他们的愤怒斥责,并作为卑劣的叛徒而受到驱逐吧。但我和堀木却没有遭受开除的处分,特别是我在那不合法的世界中,居然比在绅士们的合法世界中更显得悠然自得和游刃有余,更显得所谓的“健康”,以至于作为前途无量的“同志”,被委派了种种工作。他们夸张地给那些工作披上一层过于神秘的色*彩,真让人忍俊不禁。事实上,我一次也没有拒绝过那些工作,泰然自若地接受了那一切,从不曾因为举止反常而受到“狗”(同志们都这样称呼警察)的怀疑或审讯。我总是一边逗人发笑,一边准确无误地完成他们所谓的“危险”任务(那帮从事运动的家伙常常是如临大敌一般地高度紧张,甚至蹩脚地模仿侦探小说,显得过分警惕。他们交给我的任务全都是一些无聊透顶的东西,可是,却煞有介事地制造出紧张的气氛)。就我当时的心情而言,成为*员而遭到逮捕,即使终生身陷囹圄,也绝不反悔。我甚至认为,与其对世上人的“实生活”感到恐惧,在每个夜晚辗转难眠的地狱中ShenYin叹息,还不如被关进牢房来得畅快和轻松。

  在樱木町的别墅里,父亲忙于接待客人,或是外出有事,所以即使同住一个屋檐之下,我和他有时接连三四天也见不上一面。我总觉得父亲很难接近,严厉而可怕,因此琢磨着是不是该离开这个家搬到某个宿舍去住。就在我还没有说出口的时候,从别墅的老管家那儿听说了父亲有意出售这栋房子的事情。

  父亲的议员任期就要届满了,想必其中还有种种理由吧,他无意继续参加选举。他打算在故乡建一个隐居的地方,似乎对东京并不留恋。我充其量是一个高中生而已,为了这样的我保留住宅和佣人,在他看来或许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吧(父亲的心事与世上所有人的心事一样,是我无法明白的)。总之,那个家不久就转让给了别人,而我则搬到了本乡森川町一栋名叫仙游馆的旧公寓中的Yin暗房间里。过了一阵子,我便在经济上陷入了窘境。
  在此之前,我总是每月从父亲那儿得到固定金额的零花钱。即使这笔钱马上告罄,可香烟、酒、Ru酪、水果等家里随时都有,而且,书、文具、衣服等其他的一切也可以采用所谓的赊账方式在附近的店铺里买到,所以,即便是款待堀木吃荞麦面或者炸虾盖浇饭,只要是在父亲经常光顾的这条街道上的餐馆,我都可以在吃完后一声不响地甩手而去。
  可现在一下子变成了宿舍的独居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在每个月的定额汇款中开销。我真是一筹莫展。汇款依旧是在两三天内便花个精光,我不寒而栗,因心中无底而变得几近发狂,交替着给父亲、哥哥、姐姐又是打电报,又是写长信,催他们快点寄钱给我(信中所写之事,几乎纯属逗人发笑的虚构。窃以为,要想求助于他人,其上策乃是引人发笑)。另一方面,我在堀木的教唆下,开始频繁地出入于当铺,可照样手头拮据。
  总而言之,我缺乏那种在无亲无故的宿舍中独立“生活”的能力。我感到兀自一人待在宿舍的房间里是那么可怕,仿佛顷刻间就会遭到某个人的袭击或是暗算似的,不由自主地飞奔到大街上,要么去帮助那种“运动”,要么和堀木一起到处找廉价的酒馆喝酒。学业和绘画也荒废了。在进入高中后翌年的十一月份,发生了我和一个年长于我的有夫之妇之间的殉情事件,从而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上学经常缺席,学习也毫不用功,但奇怪的是,在考试答题时却颇得要领,所以,一直瞒过了老家的亲人。然而不久,终因旷课太多,学校秘密地通知了身在故乡的父亲。作为父亲的代理人,大哥给我寄来了一封措辞严厉的长信。不过,比起这封信,倒是经济上的困境和那种运动交给我的任务带给了我更直接、也更剧烈的痛苦,使我无法以半带游戏的心境来泰然处之。我当上了不知叫中央地区,还是什么地区的——反正包皮括了本乡、小石川、下谷、神田那一带地区所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生行动队的队长。听说要搞武装暴动,我买了一把小刀子(现在想来,那不过是一把纤细得甚至无法削好铅笔的水果刀),把它塞进雨衣的口袋中四处奔走,以进行所谓的“联络”。真想喝了酒大睡一场,可手头没有钱。而且从p那儿(我记得,p就是党的暗语,不过,也可能记忆有误)不停地下达了任务,使我甚至得不到喘息的机会。我这副孱弱多病的身子骨实在是吃不消了。本来我就仅仅是出于对“不合法”的兴趣才参与这种小组活动的,如今一旦变成假戏真做,忙得手忙脚乱,我就再也没法控制自己了,不禁暗自在心中恨恨地对p内的人嘀咕道:恐怕是你们弄错对象了吧?那些任务交给你们的嫡系成员不好吗?——于是,我逃走了。尽管逃走了,却并没有换来好的心境,我决定去死。

  那时,恰好有三个女人对我表现出特别的关心。其中一个是我寄宿的仙游馆老板娘的女儿。每当我在参加运动后身心疲惫地回到房间,饭也不吃就躺了下来时,那姑娘总是会拿着便笺和钢笔走进我的房间,说道:
  “对不起,楼下弟弟妹妹们吵死人了,害得我都没法写信了。”
  说罢,她就在桌子旁坐下来,一口气写上一个多小时。我本来可以佯装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躺着,可那姑娘的神情好像是希望我开口说点什么似的,所以,我又发挥了惯用的那种被动的服务精神。尽管事实上我一句话也不想说,可还是让疲惫不堪的身体强打起精神来,趴在那儿一边吸烟一边“嗯嗯唔唔”地应付着。
  “听说呀有这种男人呐,用女人寄来的情书烧水洗澡。”
  “哎呀,那可真讨厌呐。是你吧?”
  “不,我嘛,只是用情书煮过牛nai喝。”
  “真是了不起。你喝吧。”
  我暗自忖度着:这个人怎么还不快点回去?写什么信啊,不是明摆着在撒谎吗?其实不过是在那儿鬼画桃符罢了。
  “把你写的信给我瞧瞧!”
  事实上我宁死也不想看。谁知这样一说,她竟连声嚷嚷道:“哎呀,真讨厌,哎呀,真讨厌。”她那兴奋的模样真是有失体面,让我大为扫兴。于是我想打发她去干点事。
  “对不起,你能不能去电车道附近的药店,给我买点安眠药呢?我太累了,脸上发烫,却反倒睡不着。对不起,钱嘛……”
  “行啊,钱好说。”
  她愉快地起身走了。我深谙,打发女人去干活,是不会惹她讨厌的。也就是说,如果男人拜托女人做事,她会高兴的。
  另一个女人则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文科学生,一个所谓的“同志”。因为运动的关系,我和她不管愿意与否,都得每天碰头见面。等碰头会结束以后,这个女人总是跟在我后面,不停地买东西给我。
  “你就把我当做你的亲姐姐好啦。”
  她这种酸溜溜的说法搞得我毛骨悚然。我作出一副不乏忧郁的微笑表情,说道:
  “我正是这么想的呐。”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点击阅读]
古兰经
作者:佚名
章节:116 人气:2
摘要:《古兰经》概述《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徒认为它是安拉对先知穆罕默德所启示的真实语言,在穆罕默德死后汇集为书。《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在纯洁和优美上都无与伦比,在风格上是达到纯全的地步。为了在斋月诵读,《古兰经》分为30卷,一月中每天读1卷。但是《古兰经》主要划分单位却是长短不等的114章。《法蒂哈》即开端一章是简短的祈祷词,其他各章大致按长短次序排列;第二章最长;最后两三章最短。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2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2
摘要:古希腊(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8世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一笔辉煌灿烂的文化财富。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就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世界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创作出了它自己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但也都有共同的性质。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梦的解析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我尝试在本书中描述“梦的解析”;相信在这么做的时候,我并没有超越神经病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第一种;它如歇斯底里性恐惧、强迫性思想、妄想亦是属于此现象,并且因为实际的理由,很为医生们所看重。由后遗症看来,梦并没有实际上的重要性;不过由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价值来看,其重要性却相对地增加不少。 [点击阅读]
百年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点击阅读]
科学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你那时还觉得我的探险之旅会凶多吉少,但是现在看来开端良好、一帆风顺,你对此一定会深感宽慰吧。我是昨天抵达这里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写信给你,让我亲爱的姐姐放心,而且请你对我的探险事业增加成功的信心。我现在位于距离伦敦千里之遥的北方,当我漫步在圣彼得堡的街头,微风带着一丝寒气迎面而来,不觉令我精神一振,一种快意不禁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