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趣味经济学 - 第十章 否定印证着你的存在(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章否定印证着你的存在(4)此后,海蒂·格林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看自己的财产,成为华尔街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一个典型的葛朗台式的守财奴。经济学感悟:只有善于将自己的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的经济体,才最有希望获得最大赢利空间。对于身处激烈竞争中的竞争者来说,这一点的意义极其重大。(5)摩根早年的故事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华尔街人物中,J.P.摩根是唯一一位至今仍在美国社会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有着高瞻远瞩的经济眼光,在他晚年的时候,一个国会委会员的法律顾问向他询问:“商业信贷的决定因素主要是贷款的金钱还是财产?”“都不是,先生,”摩根回答道,“最重要的是品德。”“比金钱和财产还重要吗?”“比金钱和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摩根强调,“金钱买不到品德……一个我不信任的人,即使他以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一切作抵押,也不可能从这里借走一分钱。”摩根早在孩童时代,就已经表现出对商业的热爱。12岁的时候,他和表兄弟吉姆·古德温组织了他们称之为“哥伦布登陆时期野生动物博物馆”的展览。摩根精确地记录了所有费用和门票的收入,展览结束后,还整理出了一张资产负债表。后来,摩根参加了工作,他的能力和敢于负责的精神立即就在工作中显现出来,并且很快就显示出快速果断的行事风格。有一次,公司派他到新奥尔良学习棉花经营,他却擅自用公司的汇票买了一船咖啡。当公司打电话强制要求他立刻把咖啡处理掉时,他已经赚了一笔可观的利润,并正在将支票寄回公司。经济学感悟:高瞻远瞩的经济眼光对于身处商业旋涡中的自由竞争者十分关键,这可以让他们看得比其他人更远,从而总是在竞争中占尽优势,把握商机。(6)德鲁的竞争招数福勒曾这样描述德鲁:伊利铁路在他的手里就好比单弦的中国竖琴,他只在上面弹两个音。伊利股票价格高涨时,他就会高唱:“谁买我的伊利股票啊,谁来买我们价值连城的伊利股票啊?买吧,快买吧。”伊利股票价格走低时,他也会高唱:“谁卖给我伊利股票啊,谁来卖给我一钱不值的伊利股票啊?卖吧,快卖吧。”德鲁甜美的嗓音打动了整个华尔街,华尔街的人们以高价从他那里买进伊利股票,然后又以低价卖给他。每天晚上,他都会梦见巨大的钱袋,并且在第二天梦想成真。财富就这样随着他的单弦琴响滚滚而来。实际上,这些财富都是来自伊利铁路。经济学感悟:在竞争中,为了让自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攫取利润,竞争者可谓无所不用。(7)历史上的经济衰退银行家们很善于把危机和衰退当做对付政府和人民最有力的武器来反复使用。1812年,由于美国第一银行被政府废除而招来了罗斯切尔德家族的报复,在此基础上英美爆发了战争,战争的结果是美国政府彻底屈服并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1837年,杰克逊总统废除了美国第二银行,欧洲的银行家们立刻在伦敦疯狂抛售美国债券,并收回各项贷款,致使美国经济很快陷入严重衰退,直到1848年,这种局面才有所好转。之后的1850年、1870年、1907年,为了迫使美国政府重新建立私有化中央银行,欧洲银行家再度联手制造经济衰退。这次联手的结果是美联储的诞生,美联储是一个完全私有化的中央银行,它的建立标志着个人金融机构完全控制了美国的货币发行权。
或许您还会喜欢: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诱婚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楔子医院头等病房床前,站着年过半白,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一名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最后,是挺直腰杆、沉稳伫立床尾的年轻男子,只为了病床上那名昏迷了三天,甫清醒的女子。不难想见,这三人必是她生命中最亲密、也最重要的三个人。她看起来极年轻,约莫二十多岁,白皙肌肤原是水嫩无瑕,或许是因意外之故,略略失了血色,仍不减清丽姿容。 [点击阅读]
谁动了我的奶酪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01年7月13日,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办105年之后,中国申奥终获成功;2001年底,中国将加入WTO……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人民币;198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964.4亿元人民币;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52.8亿元人民币;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 [点击阅读]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0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超越自卑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自卑情结”似乎已经驰名于世了。众多学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个名词,并且按他们自己的方式付诸于实用。然而,我却不敢断定:他们是否确实了解或正确无误地应用这个名词。例如:告诉病人他正蒙受着自卑情结之害,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做只会加深他的自卑感,而不是让他知道怎样克服它们。我们必须找出他在生活风格中表现的特殊气质,我们必须在他缺少勇气之时鼓励他。 [点击阅读]
跑步圣经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前言:一本别开生面的书本书的目的首先是要把你引入一个不同寻常的跑步运动的世界,其次是要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还没有跑步,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使自己变得健康愉快起来,而达到你从来没有想象过你能达到的程度。不管你的身体如何虚弱、肥胖、衰老、难看,也不管你曾经多少次地尝试过其它运动项目而无济于事,本书都能使你变得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愉快。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迷航昆仑墟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我住的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该算是一处“凶宅”。倒不是说这屋里死过人,或者发生过什么凶杀案,而是这周围的一片地区,时常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怪事,比如人员失踪、车祸事故、目击UFO、没有发射源的“幽灵电台”,更有种种没有办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好像是受到了某种诅咒,噩运始终纠缠着这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发生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在后面我会陆续讲到。 [点击阅读]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终场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罗琦琦看了下表,已经七点。初中部都是走读生,不用上晚自习,学生已经全部走空。她站了起来,穿过林荫道,走到乒乓球台旁。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应该被妥善维护过,看不出陈旧的痕迹,至少在罗琦琦的记忆中,和她罚站时,一模一样。她笑了笑,沿着乒乓球台一侧,进了教学楼,是个拐弯口,左侧应该是教室,右侧应该是老师的办公室。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