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群山回唱 - 第七章(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他到底想要什么?找工作?”
  “差不多吧。”
  卡比尔走到沙发边上,脱掉鞋,抬头看了看阿德尔,冲他挤了下眼。比起阿兹马赖,阿德尔更喜欢卡比尔。阿兹马赖蛮讨厌,难得跟阿德尔说一句话。卡比尔和阿德尔打扑克,拉着他一起看DVD。卡比尔喜欢看电影。他攒了一堆从黑市上买的片子,每个礼拜都要看十一二部,伊朗的,法国的,美国的,当然还有宝莱坞的,甭管哪儿的,他统统不在乎。有时候,要是阿德尔的母亲不在屋里,而且阿德尔保证不告诉父亲,卡比尔就会把卡拉什尼科夫的弹夹倒空,让阿德尔端起枪,扮一扮圣战游击队员。眼下,卡拉什尼科夫就靠着墙,立在门边。
  卡比尔在沙发上躺下,两只脚搭到扶手上,开始翻看报纸。
  “他们看上去不像坏人。”阿德尔说,放下窗帘,转向卡比尔。他能看到报纸下面保镖的脑门。
  “这么说,我应该请他们进来喝杯茶。”卡比尔小声嘀咕着,“再给他们来点蛋糕。”
  “别开玩笑。”
  “他们全都不像坏人。”
  “巴巴江会帮他们吗?”
  “也许吧。”卡比尔叹了口气,“你父亲就像人民的河。”他放低报纸,龇牙一笑。“这句话哪儿来的?告诉我,阿德尔。咱们上个月看过的。”
  阿德尔耸耸肩,往楼上走。
  “《劳伦斯》。”卡比尔在沙发上叫道,“《阿拉伯的劳伦斯》。安东尼·奎因①。”阿德尔走到楼梯顶上的时候,卡比尔又接着说:“他们是秃鹰,阿德尔。别上他们的当,那都是装出来的。一有机会,他们会把你父亲啄得一根毛都不剩。”
  一天早晨,就在父亲离家去了赫尔曼德两三天后,阿德尔来到了父母的卧室。隔着门,音乐还是很响,很吵。他进了屋,发现母亲只穿背心短裤,在巨大的平板电视前,跟着三个汗津津的金发女人做着一连串的动作,或跳,或蹲,或扑,或伏。她在大妆镜里看见了他。
  “想跟我一起做吗?”她气喘吁吁地叫道,声音盖过了喧闹的音乐。
  “我就坐这儿好了。”说着,他一屁股出溜到地毯上,看着母亲像青蛙一样,在房间跳过来,跳过去。
  阿德尔的母亲叫阿丽娅,生得小手小脚,小鼻子微微上翘,长了一张漂亮的脸蛋,很像卡比尔有的一部宝莱坞电影里的女演员。她没什么肉,灵活,而且年轻——嫁给巴巴江的时候,她才十四岁。阿德尔还有一个年纪更大的母亲,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但是巴巴江把他们安置在了东部的贾拉拉巴德,每隔一个来月,等巴巴江带阿德尔去那儿串门的时候,他才能和他们见上一面。亲妈和后妈互相嫌恶,可是跟她们俩不一样,阿德尔和异母哥哥们相处得很好。到贾拉拉巴德看他们时,他们会带上他一起去公园,逛巴扎,看电影,还去看马背叼羊赛。他们和他玩《生化危机》,一起在《使命召唤》里杀僵尸,而且和邻居踢足球时,总是让他和他们自己一队。阿德尔非常希望他们也住在这儿,待在他身边。

  阿德尔看着母亲躺在地板上,两腿朝上伸直,再放下,她光着脚,夹着一个蓝色的塑料球。
  说实话,沙德巴格的乏味真让阿德尔受不了。住在这儿都两年了,他连一个朋友也没交到。他不能骑自行车去镇里,肯定不能自己去,这一地区的绑架案正在遍地开花,不过,他偶尔也能溜出去一小会儿,但只在大院周围活动。他没有同学,因为巴巴江不准他进当地的学校,他说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于是,每天早上都有一个家庭教师登门,给他上课。大部分情况下,能让阿德尔打发时间的只是读读书,自己和自己踢踢球,要不就和卡比尔一起看电影,翻过来掉过去,常常还是那些玩意儿。他无精打采地在巨大的房子里瞎转,在又宽又高的走廊里徘徊,每个大空屋都晃上一圈,要不然就坐在楼上自己的卧室里,看着窗外。他住的是大宅子,却生活在一个小世界。有些日子实在无聊,他连啃木头的心都有。
  他知道母亲在这儿也是极为孤独的。她想用按部就班的生活填满自己的日子,早上锻炼,淋浴,然后吃早点,然后读书,种花,到了下午,就看电视上的印度肥皂剧。巴巴江出门时——他经常出门——她总是穿着灰色的运动服、运动鞋,在房子里晃来晃去。她不化妆,头发拢到脑后,扎成发髻。她很少打开首饰盒,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戒指、项链、耳环,都是巴巴江从迪拜给她买回来的。有时她和喀布尔的家人聊天,一聊就是好几个钟头。每隔两三个月,她姐姐和父母会过来待上几天,只有这个时候,阿德尔才能看到母亲有了生气。她穿上印花的长裙和高跟鞋,抹上粉,化上妆,两眼放光,整幢房子里都能听到她的笑声。到那时,阿德尔才能瞧上一眼,隐约看出他母亲从前是个怎样的人。

  巴巴江不在的时候,阿德尔和母亲便互相解闷。他们玩拼图,用阿德尔的Wii打高尔夫和网球。但是和母亲在一起时,阿德尔最喜欢的消遣是用牙签盖房子。母亲在纸上画出立体的建筑图,有前门廊,人字形的屋顶,房子里有楼梯,各屋之间还有隔墙。他们先做地基,接着是内墙和楼梯,细心地用胶水把牙签粘好,消磨掉好几个小时,再让各部分晾干。阿德尔的母亲说,她年少的时候,没嫁给阿德尔的父亲之前,曾经梦想着做建筑师。
  有一次他俩盖摩天大楼的时候,她跟阿德尔讲了自己怎样和巴巴江结婚的故事。
  其实他想娶的是我姐。她说。
  娜尔吉丝阿姨?
  是啊。那是在喀布尔。有天他在街上看见了她,就是这么回事。他非要娶她。第二天他来了我们家,他,还有他五个手下。他们差不多是硬闯进来的。谁也没脱靴子。她摇了摇头,哈哈笑着,好像巴巴江干了件好笑的事,可她笑起来,又不是她平时觉得什么事好笑时的样子。你真该看看你外婆和外公脸上的表情。
  他们在客厅落座。巴巴江,巴巴江的手下,还有她的父母。他们谈话的时候,她在厨房沏茶。有个麻烦事,她说,因为她姐姐娜尔吉丝已经订了婚,许给了一个表哥,他住在阿姆斯特丹,正在读工程学。他们怎么可能解除婚约?她父母问道。
  就在这时,我进来了,端着个大盘子,里面放着茶和甜点。我给他们倒了茶,把食物放到桌上,你父亲瞅见我了,然后,我正要走的时候,你父亲他开了口:“也许您说得对,先生。解除婚约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您告诉我这一位也已经许出去了,那我恐怕就没有选择了,只能认为您看不上我。”说完,他放声大笑。我们就这样结了婚。
  她拿起一管胶水。
  那会儿你喜欢他吗?
  她微微耸了下肩。要说实话,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害怕。
  可你现在喜欢他,对吗?你爱他。
  当然了。阿德尔的母亲说,这还用问。
  你不后悔嫁给他。
  她放下胶水,停了几秒钟才回答。看看咱们的生活,阿德尔。她慢慢地说道,看看你身边。有什么可后悔的?她笑了一下,轻轻扯了扯他的耳垂。再说了,那我不就没你了吗。

  现在,阿德尔的母亲关掉了电视,坐到地板上,喘着粗气,用毛巾擦着脖子上的汗。
  “大早上的,你干吗不自己找点事做。”她一边说着,一边活动着肩膀。“我要去冲个凉,再吃点东西。刚才还想给你外婆外公打电话来着。好几天没和他们说话了。”
  阿德尔叹了口气,站起身。
  他的房间位于这房子另一头的二楼。回到屋内,他拿了足球,穿上齐达内的球衣,这是上一个生日,他十二岁时,巴巴江送给他的。下楼的时候,他发现卡比尔在打盹,报纸铺开着,像被子一样盖在胸口。他从冰箱里抓了一听苹果汁,溜出了门。
  阿德尔上了通往大院门口的石子路。武装警卫站岗的亭子空着。阿德尔知道,现在正是卫兵换岗的时间。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大门,走到外面,又把门在身后关好。一下子,他就感到呼吸比在墙里顺畅多了。有些日子,大院的感觉实在太像监狱了。
  他顺着院墙宽宽的阴影,往大院后面走去,离公路越来越远。在那儿,在大院后面,是巴巴江特别引以为荣的果园,占地有一二十亩,树木成行,并排而立,一眼望不到头,种的有梨树、苹果树、杏树、樱桃树、无花果树,还有枇杷树。阿德尔和父亲在果园里长时间散步的时候,巴巴江会把他扛到肩膀上,让阿德尔摘两只熟透的苹果,一人一个。大院和果园之间是一块空地,除了一个园丁们收纳工具的棚子,大部分地面都空着。此外就只有一个平平的树墩子,从外表上看,它以前是棵大橡树。巴巴江曾经和阿德尔一起数过它的年轮,最后认为,这棵树很有可能见过成吉思汗的大军由此经过。他悲哀地摇着头说,不管是谁把它砍倒的,都必定是个傻瓜。
  这是个大热天,烈日灼人,天空碧蓝如洗,蓝得就像阿德尔小时候用蜡笔画出来的天。他把苹果汁放到树墩上,开始练习颠球。他最好的成绩是连续触球六十八次,不让球落地。这个纪录是今年春天创造的,现在已是盛夏,他还在努力打破自己的纪录。颠到二十八下,他就发现有人在看他。是那男孩。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有个老汉想找巴巴江说事,这男孩就跟老汉在一起。此时,他正蹲在砖棚的阴凉里。
或许您还会喜欢:
老母塔之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下午,当我和我的随从们听到一个情况后,便决定在将要参加的审判会上采取强硬的态度。我们动身去“法庭”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见路上人很多。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不到座位,只好站着,以便能看见我们走过来。我们刚刚走进院子,大门就关了起来。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好兆头。看起来,穆巴拉克施加了影响,而且产生了效果。我们从人群中挤到听众广场上。那里本来只有一张椅子,现在增加了一条长板凳,笞刑刑具还放在那里。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随感集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白开元译1梦,我心灵的流萤,梦,我心灵的水晶,在沉闷漆黑的子夜,闪射着熠熠光泽。2火花奋翼,赢得瞬间的韵律,在飞翔中熄灭,它感到喜悦。3我的深爱如阳光普照,以灿烂的自由将你拥抱。4①亲爱的,我羁留旅途,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显现出你慰藉的笑容。--------①这首诗是赠给徐志摩的。1924年泰戈尔访毕,诗人徐志摩是他的翻译。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霍比特人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哈比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