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药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个钢琴青年半夜开车撞倒一个串串店下班女工,没死。想了想,取下一把三十多公分的刀连捅八刀,这个过程,女工一直央求别杀了,家里还有两岁半的儿子需要照顾......青年没听,颀长的手指激情弹奏。一会儿,女工果真死了。
  大家知道,这个女工叫张妙。这个钢琴青年叫药家鑫。我把他简称——药。
  案子大家已很清楚了,该怎么判决也清楚,不清楚的拿把刀在自己身上举例,便清楚。我之所以把这简称为药,是因为发生在长安的另一些事情。这天,长安的法庭格外开恩,允许四百名群众入场围观,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为了方便整编制的长安乐府,也就是药的同学们接受调查问卷:药,到底该不该判死刑?此时民意前所未有的统一,药渣子药引子药罐子都答:该名同窗品学兼优、一贯温良,给他一个机会,给未来一片蓝天......场面感人,连天花板都为之动容。
  这个围观的场景很可怕,比那晚上药连捅八刀还可怕。药只杀一人,这时却杀四百人。这样的教育公然训练对人性说假话,这样的围观让人瞬间就变成了狼。经此一战,孩子们陡然明白:只有下手坚决,才能前途远大。这时你就知道,药,为什么会在并无威胁的情况下用弹钢琴的手连捅八刀。
  这就是药。中国的教育。一百年前围观做掉一条好汉命,表情被动而麻木,为了一个叫人血馒头的药。一百年后围观一个女工命,表情主动而邪恶,为了一个叫药的人血馒头。可见进步了,中国没有教育,只有药。中国没有老师,只有药剂师。

  这是药的语境。我不知道为什么法官允许这个与案情毫无关系的环节出现在法庭上,多坏的教育。也不明白为什么律师拿出药的道德信物即十三份奖状,奖状又怎样,如果好孩子杀人能减刑,要法院干什么?就该由学校荣誉室直接接管法庭。再后来就开始阐述激情杀人的原理了,从药的出生讲述到其性格温和、乐于助人,再到解构激情,一直激情到那天晚上。以至于大量围观学生潸然落泪,药也及时当场下跪......
  其实我也同意宽恕。一些人举例:韩裔青年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打死三十二人,却被遇难者家属当成第三十三个受害者点上烛光献上玫瑰升上安魂气球。可这例子拿到中国就开始失真。宽恕需要前提,前提是公平。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里宽恕,宽恕的就是豺狼虎豹,镇压的全是阿猫阿狗。
  我也不喜欢死刑,一个文明的国家最终应废除死刑。可是我看到现在一些人鹦鹉学舌地“暴力不可解决暴力”,真很奇怪,难道他们真全然不懂:在现行法律没有废除死刑时,必须依典判决。这么简单的法理,那些号称理性的人们在本该依循法律的时候,却不相干地谈起了人性、宽恕。可是,能不能问一句:为什么在马加爵时全国喊杀,轮到药家鑫时忽然就要刀下留人?
  我可不可以怀疑这些人们并非真的关心人性、宽恕,只是此时忽然想要哈里路亚的矫情。而这,貌似药的教育留下的自我催眠。

  我不关心药的一家是高官还是普通干部,我只关心法律是否公平。我不去干涉法院最后怎样判决,但我知道法律唯一的前提是公平,如果矫罪而后法,这不是法律而是红头文件。我还不明白李刚案、钱云会案、药家鑫案,每逢恶性交通事故时一个叫CCTV的单位,就要给杀人者以大把时段讲述心路历程,最后把一档新闻节目办成了心灵鸡汤咨询节目。专家不分析怎样治罪,却声情并茂讲述“人性弱点” “性格生成原因”。那一个叫李玫瑾的公安大学专家,一直剥啊剥,从性格深处剥到新新人类的社会属性,她其实应当直接说药家鑫有精神病,而精神病是可以不判死刑的。这时,大家一定要想得起——就是这个专家,当年高度赞成北大精神病教授孙东东“上访户都是精神病”。他们一直这样的,妙手做着司法春联,上联:上访户均为精神病,冤情不可信;下联:药家鑫实为精神病,不必判死刑。横批:老娘说不刑就不刑。
  这是怎样一个药的语境,用大家都熟悉的句式套在CCTV就是:你跟它讲法律,它给你讲人性;你跟它讲人性,它给你讲心理;你跟它讲心理,它给你讲圣人当初是宽恕的……否则就是偏激。我至今很难明白CCTV的逻辑,就像它至今都不知道到底是主权高,还是人权高,也不知道在刑事案件里法律重要还是人性重要。当国际上的老朋友快输了,就是主权高;老朋友快被绞就是人权高。有权的杀人了,就得分析人性,没权的被跨省,也是符合相关法律。

  这不是药一个人的激情,这是一个社会的药引,别怪药加鑫,药不过是药罐子的牺牲品。他正是在这个国家无以复加的利己主义教育下杀了人,也杀掉了年轻的自己。多可惜。
  我们没有想象中正义和仁慈,我们是神奇的围观人群。平时在微博上正义无比,大街上见个小偷都不敢呵斥;天天呐喊民主和自由,选个小组长都可能暗箱操作......这次,平时对“有法不依”恶相深恶痛绝的人们,忽然开始呼吁“酷刑改变不了犯罪”。这教育真是发了神经。如果你觉得这么说伤了自尊心,那我宣布,我说的是我自己。我还要说,不是什么样的人民有什么样的政府,而是什么样的政府决定什么样的人民,几千年如此。
  我并不关心药家鑫到底判不判死刑,社会新闻层出不穷,层出着你就淡漠了,淡漠了,就发现关注药加鑫不如关心“要加薪”了。我不求结果,只希望程序正义;我不能活得有尊严,但要死得有尊严;不能死得有尊严,也得围观得有尊严。谨以此句献给发明了“围观改变中国”,刚刚因故离开南方周末的笑蜀,共为此句节哀顺变。
  回望长安,不见威严的法庭,只见有家药铺充满激情。举国是一家很大的药铺,人人都是这个国的药引。
  该吃药了,都。
  31/03/2011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