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后裔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早上起床,用二甘醇牙膏刷牙,用氟砷自来水洗脸,喝一杯黄曲霉素牛奶,吃一笼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包皮子,嚼两口苯钾酰馒头,吞服两枚苏丹红萘酚咸鸭蛋,忽然意识到自这些年食品问题不断曝光后,老子一直很烂的化学课,无形中补好了。
  空气中有一坨一坨的感觉,让我对气体和固体的概念也产生一丝怀疑。当然比起娇气的外国人,我们很坚强。相信用不了多久,大街上的三个人种就一目了然:戴防毒面具的是外国人,不戴面具的是中国人,坐在配置远大空气净化器的奥迪A8里横冲直撞的,是官员。其实中国人已起到局部的光合作用,别国是树叶吸收二氧化碳,我们用肺叶去吸二氧化碳。我们还成为虫i的天敌,为地球物种演变做着无私贡献。刚刚在路上见一人被蝎子咬了一口,他没倒蝎子却死了。我问:你是谁?他说:欧阳锋,你呢?
  我顺手把被我毒死还叮在腿上的五步蛇扒拉下来,低低地说:欧阳雷锋。
  惺惺抱拳,各自飞奔而去......最近有家使馆在屋顶上安装了一个小盒子天天公布我国空气指数。我也觉得其用心险恶,表面是在议论一下气体,其实是在议论政体。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当然可以拥有独立主权的空气标准,我们还拥有自己的土壤标准、自来水标准、药品标准,按照历史学家雷颐的建议:下一步我国将把发烧的标准也上调到38度,低于这个的不叫发烧,不准吃药......这就叫中国特色,至于与之成反比的价格标准,那叫国际接轨。

  终于在一坨坨的感觉中游到了办公室,沏了一杯高档茶,熟练地把头道水倒掉,才喝。这是因为,这些茶俗称绿茶,其实学术名称是腈菌唑、氰戊菊酯、噻嗪酮......
  绿,是因为上了孔雀绿色素;色泽亮,是因为用工业石蜡炒过的。看,连老子都佩服自己的化学知识。打开电脑,看到一个叫王小山的家伙因为揭露蒙牛里面含毒,被迫跑路了。居然跑到香港去,那里的空气你闻得惯吗?那里的水喝了不拉肚子吗?那里生滚个猪肝粥都不含买一送一的重金属,这不亏大发了?归来吧,游子,你在真相的路上走得太远。
  我突然想百度一下中国到底有多少头奶牛:截至2010年是1230万头。考虑到奶牛不执行计划生育,就算现在有1300万头吧。又百度到:一头奶牛淡奶季和旺奶季平均下来每天最多可挤10公斤奶,但除去绝奶期只有250天可挤……也就是说,一头奶牛一年可挤2500公斤奶,全国1300万头一年可挤3250万吨也就是325亿公斤奶。假设中国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群也就是4.5亿人喝奶,每人每年可分到72公斤奶,但如果每个喝奶的人每天仅喝0.25公斤,一年将需求91.25公斤......91.25公斤,那其余的奶,哪儿来的呢?

  我沉思着,瞬间觉得老子不仅化学好了,数学也无敌。
  脑子昏昏沉沉,恍然到了中午,没叫洋快餐(奇怪为什么洋快餐到了中国就有问题),为避免地沟油的爆炒煎炸,我改叫了份蒜泥白肉,出于环保又来了根生黄瓜......在我吃的过程中,同事嘉许地看着我:有勇气。然后我就知道了,硫磷大蒜、蓝矾黄瓜——这么牛逼的学名。
  下午无事可做,翻看今年高考的作文题。我觉得出题的一定是高人,全都是暗喻。你看,四川的《手握一滴水》,要是我写——“心握一滴水,心里全是泪”,最近全国自来水大检查,百分之五十以上都不合格。湖北的《科技的利与弊》,要是我写——科技的弊,让我喝了牛奶后才八岁就长出胡须;科技的利,让早熟的我提前学会了打飞机。广东《你想生活的时代》——我只想生活在两个代,要么富二代,要么官二代,免得以后成为变种人一代。天津的材料作文《两条鱼在河里游泳》最有情节感,出题者给出很哲意的材料: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 ”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要是我写,会是这样的——老鱼挥手一耳光打过去:“妈逼这还用说,上游一家炼油厂两家化工厂,我作为鱼类都长出手,而你作为鱼类都长出三只脚来了,你说这河水清澈还是浑浊? ”

  终于下班了。看着以时速0.08公里堵在路上的车辆,我觉得以中国人不断力证达尔文进化论的能力,下一步,我们可能要长翅膀了。所以日本任命的“食品安全担当大臣”官阶居然高于国土防卫长官,这真可笑,打仗用得着无毒牛奶吗?打仗说不定用得着变种人部队......这时,那个在香港呆不下去的家伙终于潜回大陆了。我心头一热,说就到那家新开张的名叫HOW DO YOU D〇的火锅店吧,时尚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大家不会陌生,“好毒油毒”。
  我点了一盘甲醛白菜、汞蘑菇,他要了一份福尔马林牛百叶、二氧化硫金针菇,我不甘示弱又加烤了一串溴酸钾小馒头。他瞪我一眼,加要了一份次硫酸氢钠甲醛粉条,和十二串刷了上等鲜肉精的牛板筋......
  在祖国,老子点的是蔬菜,吃的是染料;吃的是粉条,咀嚼的是塑料;烫的是金针菇,涮出来化学分子式;消化的是猪肉,吸收的是矿产;刺身的是鱼类,附带送了避孕药......总之老子不仅增长了知识,还隐然有股当年神农尝百草的慨然气质。
  这一天,这一生,我们都是神农的后裔。
  09/06/2012
或许您还会喜欢: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芙蓉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001婚礼中的插曲1林静站在巨大的落地镜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陌生,不禁伸手抚触自己的脸庞。高挽着的头发,披着轻柔的婚纱,精致的妆容,有着一种妖冶的美,雪白的项颈装饰这耀眼的钻石项链,圆润的耳垂搭配着同一系列的耳环,巴黎空运过来的婚纱,镂空的设计衬托着她那姣好的身材,带着点妖娆。这是她吗?林静不禁在心底问自己。是的,是她,今天是她结婚的日子,而她就是新娘。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村子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祝永达在村口那棵松树下碰见马秀萍是很偶然的事情,当时,他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有朝一日娶马秀萍为妻,从此甜甜美美地活人过日子。那是!”979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晌午。走在田地里的祝永达觉得明媚的春天仿佛是从他脚底下生长出来的,解冻了的土地酥软而仁慈,从枯萎的色泽中挣脱出来的麦苗儿扑面而来。远远近近的村庄里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鸡鸣狗吠声和空气中逸散出的各种细微的声音在表示大地苏醒了活跃了。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老农民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打春一百,拿镰割麦。老天爷真怪,1948年的春脖子特别长,立春都快三个月了,紧靠黄河北岸的麦香村,村头的老槐树早已经满头翠绿,可地里的麦子才甩齐穗儿,还没有灌满浆。青黄不接啊,庄户人一个个黄皮寡瘦。可是,肚子里即使没有干货,也挡不住有人�〖堋R淮笤纾�雾气还没有散尽,外号“牛三鞭”的牛占山和外号“老驴子”的杨连地就来到黄河滩上较起劲儿来。 [点击阅读]
余华《第七天》
作者:余华
章节:44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1】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