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一只安反的马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只是想讲些故事。
  1997年,我生平第一次当上房奴,以美好心情搞起了装修。我有幸碰上一家追求生活品质的公司,他们说,以发展的眼光看,一定要用中央供热系统,热水直接入厨入卫,才够中产。我是个虚荣的人,当即决定中央供热。屋子交付那天,我妈一边在厨房洗碗一边嫌热水出得太慢。我耐心向一个传统劳动妇女解释中央供热得等一会儿,这就是高科技。然后我转身上厕所初女蹲,冲马桶......感到有点热,然后闻到一股味道。
  以发展的眼光,他们把热水安反了,是的,安反了。
  同月8日,三峡大坝胜利截流。当时报纸说以发展的眼光看,大坝会让我国变得冬暖夏凉,是这片热土很大的一部空调。可是现在,这部空调貌似也安反了......当然这极可能是造谣,这个连小区下水道堵了没半个月都查不出原因的地方,最大一根下水道是否影响了祖国的气候,更是证明不出来。这两天官方强烈要求质疑三峡大顼者拿出证据来,否则就是造谣。这很像杨志碰上牛二,杨志要证明他的刀杀人不见血,除非把牛二剁掉,可剁掉就犯罪,不剁就是造谣。黄万里们要证明三峡大顼真让气候大变,除非把三峡炸掉,可炸掉就是反革命,不炸掉就是造谣。当科学遇到政治,就是杨志遇到牛二。
  我不懂科学和政治,我只是说些故事。七八年前,我很爱去诺尔盖草原骑马玩,中国最漂亮的湿地草原,那里有大片的花湖,风一吹过,花儿们就会弯下腰对你呵呵直笑。四五年前我再去,草原已有沙漠化迹象,很多山坡光秃秃地像长了癞疮。当地牧民说,一是为了大力提升GDP,领导要求多养牛羊马,牲口把草吃没了。二是因为大量开采优质能源“泥炭”,而泥炭恰恰是保存水量的重要资源,像海绵一样保护着黄河上游百分之三十的水分。三是因为三峡大顼……算了,牛二大哥又要说我们在造谣了。那个叫泽郎丹顿的藏族青年凝望了这片浩大的黄沙很久,回头认真地告诉我:再过十年,我们这儿就不养牛羊,改养骆驼了。

  是的,骆驼。如画的湿地草原养起了骆驼。不过当下一次红一、红四方面军经过时,就不会有战士掉在沼泽里了。这才是长征壮举。
  再有个故事是,昨天,著名革命根据地洪湖终于也旱了,七十年一遇的大旱,最深处才三十多公分。我小时候是看着“洪湖水,浪呀么浪打浪呀”剧情长大的,暗中曾很想跟女游击队长韩英一起躲在水里打游击。可现在别说打游击,下水洗澡连毛都挡不住了......即便当地渔民过不下去也不敢打游击,没有大片的荷叶与水草藏身,脑子里刚冒出点大泽乡的念头,联防队员十里之外就可漂亮全歼了你。可见旱有旱的好处,这样想来我们都肤浅了,三峡大坝除了是水利工程,也是一个维稳手段。

  以发展的眼光看,花季绿坝,三峡大顼,一坝更比一顼强,前者只控制思想,后者直接在身体上把你消灭。算了,我还是讲些故事。前些时候有登山的朋友来成都,我本想带他去龙泉看桃花,可现在成都连天气都在响应政府“节能型社会”的要求,从冬至夏,直接把春天节省了。刚从四姑娘雪山下来的他穿着挺厚的衣服,站在雨地里瑟缩一团,只见雪花不见桃花。他刚走,成都就三十四度了。我没好意思告诉他,去年十月,成都南门就飘雪了。西门吹雪算个屁。
  从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到现在每年一遇,讨论该不该炸掉。你看,修水坝是为了发电,发电是为了抗旱,抗旱就要修水顼,修水坝又得抗旱,这样生生不息。最新的消息是鱼米之乡的江苏盱眙停水了,上海也因缺淡水,海水倒灌进城区。好现象,以后阿婆们不用上街抢盐,直接从地沟里舀一碗就是含碘盐。这些当然都不是人祸,全是天灾。当做不到人定胜天,天本身就是灾,是厄尔尼诺。
  最后一个故事是:前天,重庆市交旅集团的豪华邮轮“长江黄金1号”下水。该轮是目前长江上游最豪华的邮轮,长136米,宽19.6米,高6层,1.2万吨级,总投资1.3亿元......董事长王永树称,最贵的总统套房每人3.6万元,船上有商业街、游泳池、桑拿中心、雪茄吧、电影院,不仅可停靠直升机,还可以打高尔夫,还有露天游泳池,就像一座漂浮在江面上的五星级度假村。“十二五”期间将陆续投资二十亿元人民币,长江上还将新增九艘五星级豪华邮轮,在长江沿岸各5A风景区游玩。

  看到这条新闻,我第一个反应是,不是都没水了吗?吃水这么重的船不怕搁浅?后来我以发展的眼光想了一想——可以再次启用纤夫,顺道解决下岗工人就业问题,为表明已是新社会,纤夫须得边拉纤边高唱红歌,高声歌唱我们的长江观旱旅游团,歌名就叫《2012,就是好,就是好》。
  很长时间,我为没深刻理解利国利民的工程原理而深深惭愧,这几天一通恶补大致搞明白,其实,它就是利用鸡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把高处的水先行存到一个叫三峡的水箱里,然后由_个叫三峡公司的阀门,爽了就冲一下,冲一下,不爽就憋着,憋着......至于什么时候它爽,什么时候憋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以发展的眼光看,它就是一只马桶,只不过安反了热水。
  25/05/2011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