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八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八章
  第八章
  乔的重要性——“决心号”运输舰的舰长——肯尼迪的军火库——上货——饯行——2月21日启程——博士的学术漫谈——杜韦里埃和利文通斯——空中旅行详解——肯尼迪闭上了嘴
  2月10日左右,一切准备工作即将就绪。两只套在一起的气球已完全做好。充上气后,它们的各个侧面都经受住了强大的空气压力试验。这使人对它们的牢固性有了深刻印象,证明了制作它们时下的功夫没有白费。
  乔高兴得昏了头。他在希腊街和米切尔工厂之间不断忙忙碌碌地跑来跑去,脸上总是喜气洋洋的。他见人就谈有关旅行探险事宜的详情细节,也不管别人问不问他。他觉得最为骄傲的就是能陪主人一起去。我们甚至相信,带人看气球,给人一点一滴地讲述博士的想法和计划,让人透过半开着的窗子看上一眼博士,或博士路过大街时让人瞅瞅,这些都让机灵鬼乔赚了不止几个半克朗。不过也怪不得他,他完全有权利用当时人们的惊讶与好奇稍稍渔一点儿小利的。
  2月16日,“决心号”运输舰驶入格林威治港抛下了错。这是一艘载重800吨的螺旋桨推进式快船。该船曾负责给上次去两极地区探险的詹姆士-罗斯①爵士供应生活必需品,皮耐特舰长是位和蔼可亲的人。他对博士的旅行特别感兴趣。他早就仰慕弗格森博士。这位皮耐特舰长与其说是军人,倒更不如说像位学者。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舰船装上四门大炮。不过,这四门短炮身粗口径的大炮还从未伤过任何人,仅仅是用来发出世界上最和平的声音的。
  为适合安置气球,“决心号”的底舱经过了改装。2月18日白天,气球被小心翼翼地运来,以最稳妥安全的方式存放到了货舱尽头。吊篮及附属部件,锚、绳子、食物,到达马苏阿港口时必须装满水的水箱,一切物质都在弗格森博士的监督下用绳索紧固停当。
  此外,装到船上的还有制造氢气的十大桶硫酸和十大桶废铁。其实,根本用不了这么多原料。不过,考虑到制造氢气时有可能损失一部分,博士还是让人多预备了些。用于生产氢气的全套设备和30只桶也放到了船舱下面。
  这些烦琐的准备工作在2月18日晚上完成。船上为弗格森博士和他的朋友肯尼迪准备了两间舒适的舱房。这位怀疑论者一面发誓赌咒不去,一面上了船舷,全套的狩猎用具,两支上等的双筒后膛枪和一只经过爱丁堡市珀迪-穆尔-肯尼迪逊工厂全面检验过的马枪也一起带到了船上。用这么一支马枪,猎人能在两千步以外一枪打中岩羚羊的眼睛,而且百发百中,从未失过手。另外,他随身佩带了两支六响科尔特手枪以备万一。算上数量充足的火药、子弹袋、铅弹和子弹,全部重量加在一起没有超过博士允许他携带的重量。

  这三位旅行者于2月19日白天登船安顿了下来。他们受到了舰长和全体军官热烈而隆重的欢迎。弗格森博士依然相当冷静,一心想着他的探险;激动的狄克-肯尼迪拼命抑制住自己,不愿让感情流露出来;蹦蹦跳跳的乔语言诙谐,张口就惹人发笑,很快成了船员舱里最会逗乐的人。那里给他安排了一个帆布吊铺。
  20日,皇家地理学会为弗格森博士和肯尼迪举行了一个场面浩大的欢送会。皮耐特舰长和他的军官们也应邀出席。宴会气氛热烈,酒肴丰盛,话语醉人。大家为身体健康频频干杯。举杯次数多得足可使每位宾客相信自己能活到百岁。弗朗西斯-M××爵士主持宴会,他极力克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举止始终十分得体。
  令肯尼迪-肯尼迪感到十分困窘的是,很多次祝酒是冲着他来的。在“为无畏的弗格森,英国的荣誉”干杯后,又为“有勇气的肯尼迪,博士的勇敢伴旅”举杯,肯尼迪的脸变得通红,这被看作是谦虚的表现,大伙儿的掌声反而更响了,肯尼迪的脸也就更红了。
  宴会快结束时,收到了女王的贺信。女王在信中向两位旅行家致意,并预祝考察探险成功。这难免使得大家又为“神圣的女王陛下”干杯。
  午夜时分,在一番动情的告别和热烈握手以后,参加宴会的宾客们纷纷散去,各自回家。
  “决心号”的几条小船正等候在西明斯特桥口,舰长在乘客和他的军官们陪同下坐上小船。泰晤士河急速的水流把他们送往格林威治码头。
  1点钟,舰上的人都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2月21日早晨3点钟,运输舰的锅炉发出隆隆的轰鸣声。5点,船锚拉了起来。在螺旋桨的推动下,“决心号”运输舰向泰晤士河河口缓缓驶去。
  不用说,全舰上所有人的谈话都是紧紧围绕着弗格森博士的探险进行的。见到他,简直就相当于听到了他的声音。他使人们不由得对他万分信任,以至于很快,全船上上下下,除了苏格兰人以外,没有第二个人对博士的事业会不会成功产生怀疑。
  在这漫长闲暇的航行过程中,博士在作战会议室里给军官们上了一堂名副其实的地理课。这些年青军官们如醉如痴地倾听博士侃侃而谈四十年来人们在非洲的发现。博士给他们讲述了巴尔特、伯顿、斯皮克、格兰特等人的探险活动,描述了方方面面都成了科学调查对象的那块神秘土地。年青的杜韦里埃①在非洲北部考察了撒哈拉大沙漠,并且把图瓦雷格人的几位首领带到了巴黎。在法国政府的资助下,目前,两支探险队正作准备。它们一支将由北往南而下,一支由东往西而来。最后,两支队伍在廷巴克图会合。在南面,不知疲倦的利文斯通一直在向赤道进发。自从1862年3月起,他正在麦肯西的陪伴下沿罗沃尼亚河而上。最后,弗格森博士预言,六千年来非洲深藏不露的秘密必将于十九世纪大白于天下。

  ①1840-1892,法国的撒哈拉沙漠考察家,曾发表《撒哈拉-北部图瓦雷格部落的考察》一书。
  倾听弗格森博士谈话的军官们顿时对非洲探险产生了兴趣,尤其当博士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他旅行的准备工作后。他们更是来了劲头。他们想验证一下博士的计算,随即展开了讨论,连博士也坦诚地参与了进来。
  大家普遍对博士随身只携带那么一点有限的食物感到吃惊。一天,一位军官就这一点询问了博士。
  “这让您感到意外了,是吗?”弗格森博士反问道。
  “当然了。”
  “那么,您料想我的旅行要多长时间?整整几个月吗?那可大错特错了。假如旅行时间延长,我们就完了,就到不了目的地。您知道,从桑给巴尔岛到塞内加尔海岸,路程不超过3500英里,就算4000英里吧。就算气球每12小时飞行240英里,这个速度还没有我们的火车快,那么,如果日夜不停的话,七天时间穿越非洲也足够了。”
  “但是,那样的话,您就什么也看不到了。您既无法测定地理位置,也根本考察不了那个地区。”
  “您别忘了,”博士回答道,“既然我是气球的主人,既然我可以随意升降,只要我喜欢,我随时可以停下来,尤其是当气流过强,有把我裹走的危险的时候。”
  “噢,你会遇到的。”皮耐特舰长插话道,“有些飓风的风速甚至超过每小时240英里呢。”
  “您瞧瞧,”博士顺势说,“要是有这么快的风,12个小时内就能横穿非洲了。这样,早上在桑给巴尔岛起床,晚上就可睡在圣-路易岛。”
  “但是,”一位军官问道,“气球飞得能和风一样快吗?”

  “这事有过。”弗格森回答。
  “真的?气球经得住?”
  “完全经得住。拿破仑1804年举行加冕礼时就有过这种事。那天晚上11点,法国航空家加尔纳里安①在巴黎放了一只气球。上面写着这样几个金色大字‘巴黎,13年霜月②25日,教皇七世陛下为拿破仑大帝加冕。’第二天早上5点钟,罗马的居民看见这只气球在梵蒂冈上空游荡。气球越过罗马平原,掉到了巴塞罗纳的湖中,因此,先生们,气球是可以经得住这样的速度的。”
  ①1769-1823,法国航空家,第一个按正规方式使用降落伞,并从空前高度跳下。
  ②法国共和历的3月,即阳历的11月21日到12月20日。
  “气球能经得住,但是人呢?”肯尼迪试探着问。
  “是的,人也是一样的!因为,就气球周围的空气而言,气球是静止的。不是气球在运动,而是空气团自身在运动,所以,你在吊篮里点燃一根蜡烛的话,火苗连晃都不晃。如果一位乘客登上加尔纳里安的气球旅行,他一点也不会觉得在这种速度飞行下有什么难受的。不过,我还不想尝尝在那种速度下飞行的滋味。假如晚上我能勾住一棵树或绊住一块起伏不平的地面,我是不会放过的。况且我还带了二个多月的食物呢。再说,着陆时,没什么能挡得住我们这位精干的猎手给我们提供充足的野味。”
  “哇!肯尼迪先生!这回您在那儿真可大显身手了。”一位海军少尉羡慕地望着苏格兰人说。
  “何止这个,”另一位军官接过话头,“崇高的荣誉会使您更加快活的。”
  “先生们,”猎人答道,“对你们的恭维——我很——感动。我无权接受。”
  “嗯?为什么?”大家齐声发问。“您不去吗?”
  “是的,我不去。”
  “您不陪弗格森先生一起去了?”
  “我不仅不陪他去,而且我来这儿就是为了最后阻止他的。”
  众人刷地把目光全都转向了博士。
  “别听他的。”博士神情平静地答道。“这事不用和他争。其实,他完全清楚他会去的。”
  “以圣帕特利克的名义起誓!”肯尼迪大呼。“我保证——”
  “你什么也别保证了。肯尼迪老友。你的块头量过了,你的重量称过了,包括你的枪支、子弹、火药都过了磅。所以咱们就别再谈了吧。”
  的确如此,从那天起一直到踏上桑给巴尔岛,肯尼迪只谈其他的,再不开口提此事。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船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谁都不怀疑哈梅西是准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执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向都不断从她金色的莲座上,对他撒下无数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大家以为,考试完毕后,哈梅西一定要马上回家了,但他却似乎并不十分急于收拾他的行囊。他父亲曾写信给他,吩咐他立刻回去。他回信说,等到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马上就动身。安那达先生的儿子卓健拉是哈梅西的同学,和他住在紧隔壁。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福地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列昂·科恩——布霍尔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魔都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曲辰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