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二章
  第二章
  《每日电讯报》上的一篇文章——学术刊物之间的争论——彼得曼博士支持他的朋友弗格森博士——学者科内尔的答复——众人纷纷打赌——给博士提的各种建议
  第二天,1月15日,这一期的《每日电讯报》中刊登了一篇妙笔生花的文章:
  “非洲终于要公开它那辽阔荒野的秘密了。一位现代俄狄浦斯①将告诉我们60个世纪的学者文人没能识破的这个谜底。过去探寻尼罗河发源地(fontesNiliquoereres)总被视为异想天开,一个实现不了的梦。
  ①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巴尔特②博士沿着丹纳姆③和克拉珀顿④开辟的道路一直到了苏丹;利文斯通⑤博士从好望角到赞比西亚盆地反复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调查;伯顿⑥上尉和斯皮克⑦上尉发现了内陆大湖;他们为现代文明打通了三条道路。三条道路的交叉点可谓是非洲的心脏。但至今还没有一位旅行家能涉足该地区。我们的全部力量正应该使在那儿。
  ②1821-1865,德国地理学家、非洲探险家,着有五卷本巨着《中北非游记和发现》。
  ③1786-1828,英国早期探险家,曾任塞拉利昂总督。
  ④1788-1827,苏格兰探险家,着有《1822,1823和1824年北非旅行和发现记事》。
  ⑤1813-1873,英国传教士、探险家,在非洲南部、中部和东部旅行,传教达30年之久。

  ⑥1821-1890,英国探险家,曾翻译《天方夜谈》。
  ⑦1827-1864,英国探险家,第一个发现东非维多利亚湖的欧洲人。
  “不过,这些勇敢的科学攀登者们未竟的事业就要由弗格森-弗格森博士的大胆尝试来完成。他以往的神奇探险活动早已得到了读者们的赏识。
  “这位无畏的发现者打算乘气球由东至西穿越整个非洲。据可靠消息,这次惊人旅行的出发点将设在非洲东海岸的桑给巴尔岛①。至于终点,只有上帝知道了。
  ①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港口城市。
  “这次科学探险的计划已于昨天正式提交给皇家地理学会。学会大会表决通过拨发一笔2500英镑的款项作该活动的费用。
  “这次尝试是地理探险大事记中史无前例的,我们将随时向读者提供消息。”
  正如我们所料,该文引起了巨大反响。它首先激起怀疑的浪潮:弗格森博士被当成是一个纯粹虚幻的人物,是巴纳姆②博士的发明。后者在美国“工作”了一段时间,现在又准备打英轮三岛的“主意”了。
  ②1810-1891,美国游艺节目演出经纪人,常搞些稀奇古怪的展览、演出等,自称“胡诌王子”。
  日内瓦出版的《地理学会学报》二月号上刊登了一篇风趣的答读者信。文章巧妙地戏谑了轮敦皇家学会、旅行者俱乐部和那条鳟鱼。

  但是,彼得曼博士在哥达出版的“公报”中发表的文章,使日内瓦的这家学刊彻底闭上了口。彼得曼博士自己了解弗格森博士,而且愿意为他的勇敢朋友的无畏尝试担保。
  另一方面,很快就不可能再有怀疑了:旅行的准备工作正在轮敦进行着;里昂的几家工厂已接到生产制造气球用塔夫绸的大量订单。最终,不列颠政府允许弗格森博士使用《决心号》运输舰。该舰的舰长叫皮耐特。
  随即,成千上万件鼓励信、贺电纷至沓来。有关探险队举动的详情细节随着准备工作的进展全部发表在巴黎地理学会的学报中。在V-A-莫尔特一布轮①先生主编的《旅行、地理、历史和考古新年鉴》中登出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W-科内尔博士在《德国地理学报》上发表的一份详细分析报告,令人信服地证论了这次旅行探险的可行性、成功的机会、困难的性质和空中航行这种方式带来的种种好处。他仅仅对出发地点提出了批评。他指出,从马苏亚这个阿比西尼的小港口出发更好些。1768年,詹姆士-布鲁斯就是从马苏亚出发去寻找尼罗河源头的。另外,他毫无保留地赞赏弗格森博士的这种积极进取精神和这种想到、做到、决不回头的坚强毅力。
  ①法国地理学家,其父是巴黎地理学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董事长。

  《北美评论》看到英国得到这样的荣誉尤为不快。它把博士的计划当成了笑话,并不怀好意地怂恿博士半途中径直飞到美国来。
  总而言之,从《福音教会公报》到《阿尔及利亚与殖民地杂志》,从《传教年鉴》到《传教士新闻》,没有哪家科学杂志不用各种形式详叙此事的,更不用说全世界的报刊了。
  在轮敦,甚至在全英国,人们纷纷拿下面的问题打赌:第一,弗格森博士存在不存在;第二,旅行会不会进行;第三,这次探险活动能不能成功;第四,弗格森博士可不可能回得来。许多人投下了巨额赌注,活像是在埃普索姆②的赛马会上。
  ②英国的一个城市,以赛马闻名。
  这样以来,相信的、不相信的,外行、内行,所有的人都把眼睛盯住了弗格森博士。他不自觉地成了众人心目中的英雄。博士乐意提供有关远征探险的详细情况。他平易近人、淳朴自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诚恳的人了。不止一位胆大的冒险家找他毛遂自荐,想与他同甘共苦,但都被他不加解释地一律回绝了。
  许多研究气球转向机械结构的发明家向他推荐自己的发明,但他一个也不愿接受。有人问弗格森博士是不是已经发明了什么新的转向系统,但他概不回答。他更加积极地忙于探险的准备工作。
或许您还会喜欢: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诈骗圈套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一某一天黄昏七点过后,在新宿西口车站纷乱的人群中,田关宏看见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从数米远的地方朝田关宏这边走过来。田关瞥了一眼,谈不上对他怀有特别的兴趣,只是觉得老人的神采炯然。老人的额头宽大,胡子灰白发际上有一圈银丝。脸颊上的皱纹似乎是智慧的象征。老人看上去有七十岁了。这个老人真有贵族气派——这一感觉涌上了田关的心头。由于受到老人目光的吸引,田关又看了老人一眼。 [点击阅读]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