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穷”字,本义为“极也”,也就是到了头了。可以想见,一个“到了头”的人,也就是走投无路的人,没有前途的人。后来引申为阻塞不通,遭遇困厄,不显贵,不得志,等等。穷人并不单是指没有钱的人,单纯缺乏衣食钱财叫“贫”,当然,“贫”的人就可能“穷”,两者常常是相连的。
可见,穷人是指那种困境中的人,对现状不满的人,看不到希望的人。现在“穷”字简化为“穴”下面加“力”,仿佛穷人就是下力的人,这是很狭隘的。
在网上,“穷人”已经是一个外延模糊的词,便宜的汽车可以叫“穷人的车”,经济配置的电脑可以叫“穷人的电脑”,意甲联赛弱队打赢了强队叫“穷人的胜利”,街上流行昂贵首饰和简单T恤的搭配,也叫“穷人的时尚”。总之,钱不多就是穷人,钱多也可以叫穷人,只要你不自认为是富人。
在物质普遍比较丰富的背景下,“穷人”“富人”已经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的概念了。很多时候,你根本不能从外表上判断出谁是穷人谁是富人。比尔•盖茨出国开会也常常穿便装,城市里的打工仔倒是天天西装革履。
穷人和富人的概念需要重新界定,并非生活在温饱线下的人才叫穷人。
穷和富是相对的,一个在外资公司任职的白领,月薪5000元,还是觉得紧巴巴的;而一个退了休的老大爷,虽然每月只拿1000多元退休金,却对生活满足得很。
穷和富很多时候是一种感觉。在富裕地区,一个人即使有车有房(多半是贷款买的),可能仍然属于低收入者,每天仍得为生计奔波。但在另外的贫困地区,他这样的状况就足以让当地人垂涎三尺了。
收入越高的人越觉得自己穷,这并不是荒诞。收入高往往支出也高,反倒入不敷出了;收入高的人常常自视也高,总觉得身价还没抬够,还可以更高,当然他要叫穷。央视曾经做过调查,多数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达到小康,而部分月薪超过3000甚至5000元的人却认为自己的生活与小康标准还有很大距离。
“小康”只是生活的基本层次,权威机构定义小康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人均GDP达到800美元,还有一个就是食物消费支出低于家庭收入的50%。
看来穷富之分有一个最简单的参照物——谁还在为食物操心,谁就是穷人。
生活对富人来说才是生活,对穷人来说只是生存。
对于那些特别贫困的人来说,探讨“你为什么是穷人”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因为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他们对穷富的认识都是从有限的生活经验中得来,是根据对生活必须品的拥有量来判断的。而城市中的穷人,或者富裕地区的穷人,困扰他们的不是一日三餐,而是发展问题。
富不光荣,穷不可耻。我们不能完全以物质标准去评判一个人的价值。人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并非富人就是快乐的,穷人就很痛苦,人生的幸福很多时候并不由穷富决定。
多穷才是穷人?多富才是富人?有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
探讨穷富问题,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心理分析,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你,为什么是穷人呢?或者,为什么感觉自己是个穷人?
谁都可以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是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