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青年近卫军 - 《青年近卫军》小说——第十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一章
  因为有新一号井井长瓦尔柯的黧黑的手在严厉地管理着,所以在万尼亚和若拉加入的那一部分逃难队伍里,到处都已经秩序井然:汽车和大车分别排列成行,各处都挖了防空壕。矿井的卡车旁边放着储存的木柴——几米长的农家篱笆。玛丽娜舅母和邬丽亚在用新鲜白菜和猪油做菜汤。
  这个老茨冈瓦尔柯是一个真正的当家人。他带着他的工人和五个共青团员,迈着沉重的脚步,连在一起的浓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令人望而生畏,使人们不由得不给他让路。他一直向渡口走去,希望用自己强硬的手腕来干预这件事情。
  从瓦尔柯着手整顿秩序的那一刻起,奥列格就爱上了他,正像他不久以前爱上卡尤特金以及更早以前爱上邬丽亚一样。
  不可遏制的要活动的渴望,要充分发挥本身能力的愿望,要参与人们的生活和活动,以便献出自己的、比较完善的、比较灵活的、充满新内容的东西的愿望,——这种还不是完全自觉的、然而却充满他整个身心并构成他性*格的基础的精神力量述和评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控制着奥列格。
  “啊,万尼亚,我碰—碰到了你,真巧—巧极了!”奥列格高兴地、微微有些口吃地说。他和万尼亚并排跟在瓦尔柯后面走着。“我们碰到了,真好,我想你想得好苦啊。瞧,你居然还在念诗!啊—啊,老兄!……”后来奥列格尊敬地用目光和手指指着瓦尔柯的背影。“是啊,老兄,世界上主要的力量就是组织的力量!”他说,围着暗金色*睫毛的眼睛里射出锐利的光芒。“没有这种力量,最好的和最需要的事情也要垮台,就像编织的东西一样,破了一点,线头就要散开。但是只要着手去做,拿出毅力来——那……”
  “那你就小心要挨耳光。”瓦尔柯没有转过脸来,说道。
  青年们也很赞赏他的-阴-郁的幽默。
  越在前线,到了部队的第二梯队之后,就难于判断前方战斗的规模和剧烈的程度;同样,在渡口,待在最后一批等候过河的人里面,也就无法判断灾难的真正规模。
  越靠近渡口,渡河的人们的情形就越是混乱,越发不可收拾,大伙的怨气也积得越深。这股怨气日积月累,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恐怕已经没有一种力量能够使它消散。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都拚命要逼近浮桥,但是后面的车子紧抵着前面的车子,人群夹在车辆中间,挤得水泄不通,乱得不可收拾,因此除了逐渐向前推进,已经毫无办法来整顿秩序。
  天气本来就热,再一挤,格外热得难以忍受;人们汗流如注,心里又是万分紧张,似乎他们只要互相一碰,就会爆炸似的。
  管理渡口的那些军人已经有好多天没有睡觉。由于睡眠不足,由于从早到晚待在烈日之下,还由于几千只人脚和车轮不断扬起的尘土,他们的脸都变得黧黑,嗓子叫骂得已经沙哑,眼皮红肿,黝黑的手上全是汗水,他们的神经疲惫不堪,手里连东西都握不住了。但是他们继续执行他们的非人力所能胜任的工作。
  非常清楚,除了这些人做的那些事以外,其他已经什么办法也没有了,但是瓦尔柯仍旧一直走到桥头的堤坡上,他的沙哑的声音就在人声和汽车吼叫声中消失了。

  奥列格跟同伴们好容易挤到岸边。他脸上带着孩子般的紧张的注意、失望和惊讶的表情望着:只见在这一片尘埃和炎热之中,满载物件的卡车和大车,从松坍的、满是泥泞的河岸上一辆接一辆地开过去,人们不断地走着,虽然汗流浃背,肮脏不堪,满心怨恨,受尽屈辱,但是仍旧走着,走着……
  只有顿涅茨河本身,大伙从小就喜爱的、宽阔的、在这一带水势平稳的顿涅茨河——小学生们在它的中游不知洗过多少次澡,捉过多少次鱼啊,——它的温暖的、有些混浊的河水依旧滚滚流动。
  “不,真恨不得打谁一顿嘴巴子!”维克多·彼得罗夫突然说,他的神情忧郁的、大胆的眼睛不是望着渡口,而是望着河水。他是波高烈莱庄上的人,是在这条河边长大的。
  “可是你要打的人大概已经过了河了!”万尼亚开玩笑说。
  青年们用鼻子嗤了一声。
  “要打不该在这里打,应该到那边去打。”阿纳托里把戴着乌兹别克小帽的头朝西方点了点,冷冷地说。
  “一点也不错。”若拉支持他的意见。
  几乎就在他说这句话的同一刹那,响起了一声叫喊:“空袭!”
  高射炮立刻开炮,机枪也响起来,空中充满发动机的吼声,落下的炸弹的刺耳的啸声也愈来愈响。
  青年们都在地上卧倒。近处和较远的爆炸震撼着四周的一切,泥块和木屑纷纷落下,随着第一批飞机马上又飞来了第二批,跟着就是第三批。呼啸声、吼叫声、投下的炸弹的爆炸声、高射炮和机枪的火力,一时似乎充满了草原和天空之间的整个空间。
  但是现在飞机过去了,人们也开始从地上站起来。这时从不太远的地方,从若拉和万尼亚过夜的庄子那边,传来了隆隆的炮声。过了一瞬,就有炮弹带着巨响在逃难队伍里爆炸开来,炸起了一股一股的泥土和木屑。
  从地上站起来的人们,一部分又仆倒在地上,一部分扭过头去对着炮弹爆炸的那一面,同时眼睛却仍旧盯着渡口。看到管理渡口的军人们的脸色*和行动,大家明白,有一件无可挽救的事情发生了。
  管理渡口的军人们交换了一下眼色*,好像凝神倾听似地站了一会;突然,其中有一个军人跑进通浮桥的堤坡旁边的掩蔽部,另外一个沿岸叫喊着召集他们的队伍。
  过了一分钟,那个军人从掩蔽部里跑了出来,一只胳膊上搭着两件大衣,另外一只手拖着几个背包的背带。接着,这两个军人和警卫小队的战士们并没有排队,就撒腿在浮桥上奔跑起来,越过了那些重又向浮桥开过去的汽车和在浮桥上开动的汽车。
  跟着而来的事情发生得实在太突然,所以谁也讲不清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有些人跟在军人们后面拔腿就跑,一面叫嚷着。堤坡上的汽车突然乱成一团:有几辆汽车同时涌上浮桥,卡在一起,轧轧地响起来。前面的路虽然明明被这些汽车堵住,但是其他的汽车仍旧后面的顶着前面的,发动机响得可怕,继续向浮桥上这一堆汽车冲过来。一辆汽车跌到水里,跟着又跌下了一辆,第三辆眼看也要跌下去,幸亏司机拚命用力一扳,把车子煞住了。

  万尼亚本来是惊讶地睁着一双近视眼望着车祸,这时忽然叫了一声:“克拉娃!”
  就撒腿奔到堤坡上。
  不错,差一点跌到水里的这第三辆汽车正是柯瓦辽夫的车子,柯瓦辽夫本人、他的妻子、女儿和另外几个人都坐在行李上面。
  “克拉娃!”万尼亚又是一声高呼,他不知怎么已经到了汽车跟前。
  车子上的人一个个跳下来。万尼亚伸手去搀,克拉娃就跳到他面前。
  “完了!……他妈的!……”柯瓦辽夫这样一说,把万尼亚的心都说冷了。
  克拉娃浑身哆嗦,迷惘地斜睨着万尼亚。万尼亚却不敢老握着她的手不放。
  “你能够走路吗?你说呀,你能够走吗?”柯瓦辽夫迸出哭泣一般的声音向妻子问道,他妻子正用手捧着心,像鱼儿那样张着嘴吸气。
  “别管我们啦……你快跑吧……他们会把你弄死的……”
  她上气不接下气地嘟囔着。
  “怎么啦,出了什么事?”万尼亚问。
  “德国人来了!”
  “你跑吧,跑吧,别管我们啦!”克拉娃的母亲重复着说。
  柯瓦辽夫抓住万尼亚的手,眼泪直流。
  “万尼亚!”他含泪说,“救救她们,别扔下她们。你们要是能保得住性*命,就到下亚力山德罗夫卡去,那边有我们的亲戚……万尼亚,我一切都拜托你了……”
  一颗炮弹轰的一声在堤坡旁的车堆里爆炸开来。
  岸上的人,军人和非军人,都一声不响,像狂潮似的涌上了浮桥。
  柯瓦辽夫放开万尼亚的手,朝着妻子和女儿猛地迈了一步,显然是要告别,但是突然绝望地把双手一摆,就跟着别人一起在浮桥上奔跑过去。
  奥列格从岸上呼喊着万尼亚,但是万尼亚一点没有听见。
  “走吧,趁我们还没有被撞倒,”他对克拉娃的母亲说,态度严峻而镇静,一面过去挽着她的胳膊。“我们到那个掩蔽部里去。听见吗?克拉娃,你跟着我走,听见吗?”他的声音严厉而又温柔。
  在他们走进掩蔽部之前,他还注意到,高射炮旁的战士急急忙忙地把炮管上一些沉重的零件卸下,捧着它们往桥上跑,后来就把这些零件扔到水里。在整个河面上,在桥的上游和下游,都有人和牲畜泅水过去。但是这些情形万尼亚已经看不见了。
  他的同伴们看不见他和瓦尔柯之后,竭力不让迎面涌来的人流把他们冲走,都向自己的大车跟前跑去。
  “大家不要分散,我们应该在一起!”奥列格喊叫着,带头用自己有力的肩膀在人堆里开路,不时回过头来望着同伴们,他的眼睛气得发黄,恶狠狠的,里面燃着怒火。
  整个逃难队伍都骚动起来,大有土崩瓦解之势;汽车一辆挨着一辆移动,发动机咆哮着,凡是能够挤出去的,都沿着河岸缓缓地向下游开去。
  飞机来的时候,玛丽娜舅母正蹲着把柯里亚舅舅用炮兵短剑从篱笆上砍下来的木条添在火里。邬丽亚挨着她坐在草地上,想心事想出了神,因此她的脸上、嘴角旁边和秀气的鼻翼上都现出了忧郁的神情。后来她又望着谢夫卓夫:他刚给那个蓝眼睛的小姑娘吃过牛奶,现在抱着她坐在卡车踏板上,凑着她的耳朵说什么,逗得她吃吃地笑。卡车停的地方离篝火大约有三十公尺,保育院的孩子们由保育员看着在卡车周围游戏,他们的女主任坐在一旁,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保育院的大车、彼得罗夫的大车以及柯舍沃伊的马车,都跟别的大车排列在一起。

  空袭来得非常突然,谁也来不及跑进在地上挖的防空壕,大家都是就地卧倒。邬丽亚也扑倒在地上,她听到落下的炸弹的号泣声像旋风般增大着,仿佛越往下声音越响。在同一刹那,一声可怕的巨响,像闪电似的,似乎不仅在她头顶上,而且简直就在她身上爆炸开来。空气呼啸着在她头顶上掠过,背上洒了一阵泥土。邬丽亚听到天空发动机的吼声,接着又是这种号泣声,不过已经远了一些,她还是这样贴着地面趴着。
  她记不清她是什么时候站起来的,也记不清她怎么知道应当而且可以站起来。但是她骤然看到围绕着她的这个世界,从她的灵魂深处就冲出了一声强烈的、野兽嚎叫似的哀号。
  她面前已经没有新一号井的卡车,也没有谢夫卓夫和蓝眼睛的小姑娘——他们都不见了,近旁也没有他们的踪影。原来停卡车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圆圆的大弹坑,里面烧黑的泥土都翻了出来。在弹坑四周,遍地都是烧焦了的汽车零件和孩子们的断肢残骸。在离邬丽亚几步远的地方,有一截奇怪的东西,那截东西包着红头巾,粘着泥土。邬丽亚认出来这就是那个保育院女主任的上半身。她的下半截身子和她直接穿在袜子上的长统胶鞋,却不见了,根本没有了。
  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头僵硬地弯向地面,好像准备蹦跳似地把手甩在背后,在原地打转,跺着一只脚嚎叫着。
  邬丽亚身不由己地跑到男孩跟前,要把他抱起来,但是那孩子尖叫着在她手里抽搐起来。她把他的头扳起来一看,只见孩子的脸肿得像个大水疱,两只眼睛鼓了出来。
  邬丽亚朝地上一坐,痛哭起来。
  四周的一切都在奔跑着,但是邬丽亚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见了。直到奥列格来到她的身边,她才恢复知觉。他嘴里说着什么,他的大手抚摩着她的头发,好像打算把她搀起来,但她还是用双手捂着脸痛哭。大炮的轰鸣、炮弹的爆炸声以及远处的机枪声传到她的耳朵里,但是她对这一切都不在乎了。
  突然,她听到奥列格的非常年轻响亮的声音发抖地说:
  “德国人来了……”
  这句话,她听进去了。她停止哭泣,突然挺直身子。一霎间她认出了站在她旁边的奥列格和所有的同伴:维克多的父亲、柯里亚舅舅、手里抱着孩子的玛丽娜,甚至还有给奥列格和他的亲属赶车的老头。只是不见了万尼亚和瓦尔柯。
  所有这些人都带着异样的神情紧张地望着一边,邬丽亚也朝那边望了一望。刚才还围绕着他们的逃难队伍,现在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开阔的、浴满阳光的灿烂的草原。上面是炽热的天空,发出白茫茫的闪光。就在这片白茫茫的大气的闪光中,有几辆漆成雨蛙色*的绿色*德国坦克,在阳光灿烂的草原上朝着他们开过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波洛圣诞探案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我亲爱的詹姆斯:你一直是我最忠实最宽容的读者之一,正因为这样,当我受到你一点儿批评,我就为此感到极大的不安。你抱怨说我的谋杀事件变得太文雅了,事实上是太贫血了。称渴望一件“血淋淋的暴力谋杀”,一件不容质疑的谋杀案:这就是特别为你而作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你满意。 [点击阅读]
波罗探案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泰坦尼克号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一艘船。梦幻之旅。巨大、气派、豪华。彩带飘舞、彩旗飞扬。鼓乐喧天、人声鼎沸。画面所具有的色彩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里,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单一的黄颜色,仿佛是过去多少岁月的老照片、经过无数春秋的陈年旧物。我们似乎可以拂去岁月的灰尘,历数春秋的时日,重新去领略那昔日的梦里情怀。《我心永恒》(《MyHeartGoOn》)—一曲女声的歌,似从九天而来,带着一种空蒙、辽阔的豪放之感,在我们耳际回响。 [点击阅读]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的陨落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