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青春咖啡馆 - 第十一章 波洛登门拜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下午,我摁响马尔比农庄的门铃时,心中不免有几分忐忑。我搞不懂波洛究竟想查探什么事。他把这项任务全盘委托于我,到底为什么?会不会是他想隐身幕后,就像上次让我去盘问布兰特少校一样?对方是布兰特的话还好理解,而这一次,我似乎就看不出用意何在了。
  一名机灵的客厅女仆前来开门,打断了我的思绪。
  是的,福利奥特太太在家。我被领到一间宽敞的客厅,在等候女主人的期间,我好奇地环顾四周,只见偌大一间空荡荡的屋子,只装点了几件上好的老式瓷器,几幅精美的铜版画,加上有些陈旧的地毯和窗帘,处处令人感到女主人的教养并非泛泛。
  我正欣赏墙上那幅巴托洛奇弗朗西斯科·巴托洛奇(FranciscoBartolozzi,1725—1815),意大利著名版画家。的作品时,福利奥特太太走了进来。她是个高大的女人,蓬乱的褐色头发,笑容还挺迷人。
  “您是谢泼德医生?”她有几分犹疑。
  “我就是,”我答道,“贸然来访实在不好意思,但我此来的目的,是想了解从前曾受雇于您的一名客厅女仆的情况。她叫厄休拉·伯恩。”
  一听到这个名字,她的笑容霎时间无影无踪,热忱的态度也瞬间冻结了,只见她浑身不自在,惴惴不安。
  “厄休拉·伯恩?”她踌躇了半晌。
  “是的,”我说,“可能您忘记这个名字了?”
  “噢,不,当然了,我——我还牢记在心。”
  “据我所知,她离开您才一年多一点?”
  “对。对,没错。您说得很对。”
  “那么她在此工作期间,您对她的表现还满意吗?对了,她服侍您有多长时间?”
  “喔!一两年吧——确切的我记不清了。她——她非常能干,我敢保证,您一定会发现大家都对她特别满意。我不知道她要离开弗恩利庄园,完全在我意料之外。”
  “您能不能把她的情况介绍一下?”我问道。
  “任何情况?”
  “是啊,她是什么地方的人,她的父母亲是谁——凡此种种。”
  福利奥特太太的脸色愈显阴沉了。
  “我什么都不知道。”
  “她来您这儿之前是在谁家干活呢?”
  “恐怕我记不得了。”
  此时她的紧张之态中已隐隐浮起一丝怒气。她捋了捋头发,这动作令我隐约觉得有些眼熟。
  “非得问这些不可吗?”
  “那倒不是,”我吃了一惊,口气中也平添几分歉意,“我没想到您这么介意,真不好意思。”
  她怒气顿消,反而又变得困惑不已。
  “喔!我倒无所谓,真的没关系。我为什么要介意呢?只是——只是觉得有点奇怪,哎。就这么回事,有点奇怪。”
  身为职业医师的一大优势,就是每每总能识破对方在对你撒谎。单凭福利奥特太太的谈吐,我一眼就看出她的确非常不愿意回答我的问题——简直介意到了极点。她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其中显然大有文章。据我判断,她是个极不善于巧言令色的女人,所以当她不得不违心作答时,难免就异常局促慌乱。她这模样连三岁小孩都瞒不过。

  但她很明显也无意再对我多透露什么。无论厄休拉·伯恩身上隐藏了何种秘密,我都不准备从福利奥特这里继续着手追查了。
  我再次为打扰她致歉,然后拿起帽子告辞,无功而返。
  回来时我顺路探视了几个病人,六点钟左右才到家。卡罗琳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吃剩的茶点。看得出她正竭力抑制内心的欢欣雀跃,那副表情我早就司空见惯,这标志着她要么刚刚打听到了什么重大消息,要么就是刚刚把一条新闻散播出去,我不禁揣测又出了什么稀罕事。
  “今天下午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刚一屁股坐进我那张安乐椅,双脚伸到暖洋洋的壁炉旁,卡罗琳就开口了。
  “是吗?”我应道,“甘尼特小姐来喝茶了?”
  甘尼特小姐是村子里“长舌团”的主要人物。
  “再猜。”卡罗琳沾沾自喜。
  我又猜了好几次,好容易将卡罗琳的智囊团所有成员一个个猜了个遍。可每次姐姐都得意地摇着脑袋。最后还是她自己招供了。
  “是波洛先生!”她说,“哎,你有什么看法?”
  我脑中思绪万千,但却很小心地不泄露给卡罗琳。
  “他来干什么?”我问道。
  “当然是来看望我咯。他说呀,和我弟弟这么熟悉,就巴不得能有幸结识一下他那位迷人的姐姐——是你那位迷人的姐姐,我都糊涂了——反正你明白我说的是谁。”
  “那他都说什么了?”我又问。
  “他讲了好多他本人的轶事,还有办过的那些案子。你知道毛里塔尼亚的那位保罗王子吧——就是刚和一名舞蹈演员结婚的那个?”
  “他怎么啦?”
  “前几天我刚在《社会剪影》中看到一篇与她有关的短文,有趣得很。文中暗示她其实是俄国的一位女大公——是沙皇之女,设法从布尔什维克手下逃了出来。哎,波洛好像侦破了一桩牵扯到他们俩的谋杀案。保罗王子对他可是感恩戴德。”
  “那王子有没有送他一枚领带夹,上面镶嵌鸟蛋大小的翡翠呢?”我故意挖苦她。
  “这他倒没提起。怎么啦?”
  “没什么,”我说,“我还以为末了少不得来这一套。不管怎么说,侦探小说里可都是这么写的。大侦探的房间里堆满了红宝石啦,珍珠啦,翡翠啦,都是那些感激涕零的皇家委托人双手奉上的。”
  “聆听这些内幕消息真是有趣之极。”姐姐洋洋自得。
  对卡罗琳而言——估计是吧。我不由得对赫尔克里·波洛先生的足智多谋钦佩有加,他从自己侦破过的疑案中,准确无误地挑出了对一名中年村妇最具杀伤力的那一件。
  “那他有没有告诉你那位舞蹈演员究竟是不是真的女大公?”我追问道。
  “他不方便透露啊。”卡罗琳一本正经地说。
  我很怀疑波洛在和卡罗琳谈话时究竟讲了多少真话——多半一句都没有。他的暗讽都隐藏在挤眉弄眼、扭头耸肩之中了。

  “他扯了这一大堆,”我质问道,“你就傻头傻脑地当了跟屁虫?”
  “说话别这么难听嘛,詹姆斯。真搞不懂你是从哪儿学来这些粗话的。”
  “多半是从我和外界唯一的联系纽带——我的病人们那儿听来的。很不幸,我这份工作可无缘高攀什么亲王啦、有趣的俄国流亡者之类的。”
  卡罗琳推推眼镜,瞪了我一眼。
  “你今天可真够暴躁的,詹姆斯。肯定是肝火过旺,晚上吃颗药丸吧。”
  但凡在我家里见到我的人,都想象不到我本人居然是个医生。我们家的医生是卡罗琳,她不仅给自己开方子,连我该吃什么药她都给包皮办了。
  “让肝火见鬼去吧,”我火冒三丈,“你们是不是讨论了这起谋杀案?”
  “唔,那是自然,詹姆斯。我们这小地方还能有其他谈资不成?我成功地纠正了波洛先生的几个看法,他不光千恩万谢,还夸我天生就是当侦探的料——说我拥有杰出的心理洞察力,能一举看穿人性。”
  卡罗琳活像一只被喂饱了奶油的猫,骄矜自得地喵喵叫唤个没完。
  “他大谈特谈小小灰色细胞以及它们的功用,还说他自己的灰色细胞质量是第一流的。”
  “他这么说也不奇怪,”我酸溜溜地评论道,“反正‘谦逊’也不是他的中名。”
  “你可别像美国佬那么傲慢,詹姆斯。他认为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找到拉尔夫,劝他赶紧出面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还说到了验尸审讯的时候,拉尔夫的失踪会让人对他产生非常不好的印象。”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
  “我赞成他的看法,”卡罗琳煞有介事地说,“我还把人们街谈巷议的情报都和他分享啦。”
  “卡罗琳,”我正色道,“你把那天在树林里听来的对话也告诉波洛先生了?”
  “是啊。”卡罗琳好不得意。
  我站起身,来回踱步。
  “但愿你能意识到自己都干了些什么,”我按捺不住了,“你这明摆着是拿绞索往拉尔夫·佩顿的脖子上套啊!”
  “才不是,”卡罗琳不为所动,“你居然没告诉过他,我还挺惊讶的。”
  “我一直谨小慎微,守口如瓶,”我说,“我特别喜欢那孩子。”
  “我也是,所以我才说你是在瞎扯淡。我才不相信拉尔夫会杀人,把实话说出来不会对他有什么伤害。而且我们应该尽全力协助波洛先生。哎,你想想看,谋杀当晚拉尔夫很可能是和同一个姑娘出去约会了,假若果真如此,那他就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了。”
  “如果他拥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我反诘道,“那他为何不出来把话讲明?”
  “没准怕给那姑娘惹上麻烦,”卡罗琳自作聪明地说,“但只要波洛先生找到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肯定会挺身而出,为拉尔夫洗刷不白之冤。”
  “你好像自娱自乐地编了个浪漫的童话故事,”我说,“你读的垃圾小说太多了,卡罗琳。这话我不知讲过多少遍了。”

  我又坐回椅子里。
  “波洛还问了其他问题吗?”我又问道。
  “只问了问那天早上你接待的病人。”
  “病人?”我追问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啊,你的外科病人。有多少,都是谁,等等。”
  “这些你居然都能说得上来?”我不禁大感惊奇。
  卡罗琳太了不起了。
  “怎么不能?”姐姐趾高气扬地反问,“从这扇窗子望去,通往诊所前门的小路尽收眼底。何况我的记忆力又无与伦比,詹姆斯,告诉你,不知比你强多少倍呢。”
  “甘拜下风。”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嘟囔着。
  姐姐扳着指头数起名字来。
  “有老贝尼特太太;从农场来的那个弄伤手指的男孩;多莉·格莱斯来拔她手指里的刺;从班轮上下来的美国乘务员。我想想——这就有四个了。对了,还有老乔治·埃文斯来看他的溃疡。最后一个嘛——”
  她意味深长地拖长了腔调。
  “还有呢?”
  卡罗琳成功抛出了酝酿已久的高潮,只见她得意忘形,口中嘶嘶有声——偏偏她报出的这名字里“s”的发音还特别多。
  “拉塞尔小姐!”
  她坐回椅子上,饱含深意地盯着我。当卡罗琳饱含深意地盯着你的时候,想躲都躲不掉。
  “我不明白你说些什么,”我故意装傻,“拉塞尔小姐膝盖有毛病,难道就不能来找我看看?”
  “膝盖有毛病?”卡罗琳嗤之以鼻,“胡说八道!她的膝盖和你我一样健康得很。她是另有企图才对。”
  “什么企图?”我忙问。
  卡罗琳不得不承认她也不知道。
  “但由此可知,这就是他想要弄清楚的问题——我指的是波洛先生。那女人有点靠不住,他心里明白得很。”
  “你这套说词和昨天艾克罗伊德太太灌输给我的如出一辙,”我说,“她也说拉塞尔小姐鬼鬼祟祟。”
  “啊!”卡罗琳气呼呼地说,“艾克罗伊德太太!又是一个!”
  “又是一个什么?”
  卡罗琳拒绝解释。她只是频频点头,然后收起手中的毛线活儿,上楼去穿那件淡紫色的高领绸衫,还要戴上金首饰,这就是她所谓的更衣就餐。
  我待坐原地,怔怔凝视着炉火,心中反复咀嚼着卡罗琳的话。波洛此来果真是要打探拉塞尔小姐的情况吗?抑或只是卡罗琳那无事生非的头脑,把什么事情都按她的思路来演绎呢?
  拉塞尔小姐那天早晨的一举一动确实没有任何令人生疑之处。至少……
  我想起来了,她总绕着吸毒的话题打转——由此又将谈话引到各种毒药和下毒上面去了。可此案和下毒并无瓜葛,艾克罗伊德又不是被毒死的。但是,依然有些蹊跷……
  我听见卡罗琳在楼上尖涩地叫唤着:“詹姆斯,饭菜都要凉了。”
  我往壁炉里投了几块煤,乖乖上楼去了。
  只要家里太平无事,随她怎么胡闹都能忍。
或许您还会喜欢: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草叶集
作者:佚名
章节:364 人气:0
摘要:作者:瓦尔特·惠特曼来吧,我的灵魂说,让我们为我的肉体写下这样的诗,(因为我们是一体,)以便我,要是死后无形地回来,或者离此很远很远,在别的天地里,在那里向某些同伙们再继续歌唱时,(合着大地的土壤,树木,天风,和激荡的海水,)我可以永远欣慰地唱下去,永远永远地承认这些是我的诗因为我首先在此时此地,代表肉体和灵魂,给它们签下我的名字。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