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千年一叹 - 中国人为他打灯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自从在哈马丹不期然地读到了伊朗史的第一、第二页之后,我就一直把目光投问南方。
  我坚持否认波斯文明的雄魂在德黑兰或在伊斯法罕的说法,尽管这些地方近几个世纪以来最繁荣也最重要。波斯文明的雄魂一定仍然在波塞波里斯、设拉子一带游荡,两千多年来没再挪移,游荡在崇山荒膜间,游荡在断壁残照里。它没有理由挪移.也没有挪移的迹象。
  因此,今天从伊斯法罕出发南行,心情急迫。我知道两千多年不会留下太完整的东西了,这不要紧,只要到那个地方站站就成。
  路途幸良远,有很大一部分还是险峻的山道。那些寂寞的遗迹怎么才能找到呢?在这儿.几乎役有英文路标,看来必须请伊朗新闻部门、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的专家带路。他们正好也乐意,于是开出一辆面包皮车领头,我们的车队随后。
  但是开了一阵之后,我们全体者体不耐烦了,时速六十公里,这哪里是我们的速度?赶上前去拦住他们商量,他们说,山路太险,交通部门警告过,必须限速。我们说,这样的速度半夜才能到目的地,深夜在山上开车岂不更危险?他们一想有道理,又为我们急干去看他们民族早已冷落的遗迹而感动,决定加快到时速八十公里,神情间有一些悲壮感。

  这样开了一阵还是不对劲,我们又一次超车把他们拦下,说交通部门的罚款由我们支付,你们的车跟在我们后面吧,只要有一个人到我们第一辆车上引路就行。这些专家神情异样地看着我们,都愿意到我们车上引路,我们只请了一位上车,便呼地一声蹿出去了,时速一百二十公里。看得出来,跟在我们后面的面包皮车迟疑了一阵,然后还是跟上了,只是故意保持了一段距离。
  就这样我们超过不知多少车辆,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坐在上面就像乘当年的老式电梯一样,中腔都在痒哩哩地发颇。一直开到晚霞满天,汽油即将耗尽,便拐进一个山间油站加油。那辆跟在我们身后的面包皮车就趁这个当口悄然超前去执行前与附壬务了,但我们谁也没有发现。加满油后上路不久,我们就在一个岔道口见到了它,不禁大吃一惊。难道它是飞越我们的头顶先期到达这儿的?他们笑笑,只是庄严地指着岔道说:这儿,就是居鲁士大帝的陵寝。
  这句话对我来说振聋发碳。根本顾不得他们超前的原因了,连忙催促车队赶快拐到岔道上向前开。推开车门跳下,谁也不做声了。

  这时太阳刚刚沉人大地,西天一片鱿拍红,平野千里间,只有眼前一个石筑。约/七术高,六米见方,由灰褐色的大石砌成,由于逆光,看不真切,却压人眼目。快速趋近,只见下面是阶梯式台座,上方是一个棺室,开有小门。
  整个陵寝构架未散,但大石早已棱磨角损,圆钝不整。
  除了这个不大的石筑,周围什么也没有了,不知平日是否还有人偶然想起,拐进岔道来看看?
  但是,我们就是为此而来。这里长卧的,是波斯帝国的真正缔造者,古代亚洲伟大的政治家居督士大帝。他的气概和魄力,他所统治的帝国之庞大,他在军事征战和行政管理上的才能,不能说古往今来无人比肩,但能比的人数确实不太多。
  在陵寝的东北方有他的宫殿遗址,当然早已是叫片断残石柱。我们摸黑走到了他接见外国宾客的宫殿,高一脚、低一脚地有点观唯。
  当地的文化官员指给我看一方石碑,上面用古波斯文写着:我,居鲁士大帝,王中之王,受命解救一切被奴役的人……
  我想他至少已经部分地做到了。我佩服他征服巴比伦后释放当年被尼布甲尼撒掳掠来的犹太人,发还本来属于他们的全部金银祭器,并鼓励他们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我佩服他把巴比伦强征豪夺来的各城邦神像归还给各城邦,而对巴比伦本身的信仰又极其尊重,对巴比伦末代君主也予以宽容和优待。

  他喜欢远征,但当时很多邦国对他的臣服,主要是由于他的政治气度。
  于是,我请求车队的每一盏车灯都朝这里照射,好让我们多拍几个镜头。今天,我们中国人为他打灯。到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今天我们会着了魔似的在高原险路上如此莽撞地往前赶一原来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召唤。如果晚一点,连夕阳的余晖也消失了,车队不可能再拐到这条岔路上来。现在四周已经一片漆黑,只有我们的车灯亮着,指认着伊朗高原的千年穴位。
  乍幻转而照向我,摄像机也已打开了灯光,引导我们来的伊朗专家们正站在我面前,我就对着镜头说了一番话,人意是:如果说历史像个舞台,那么走上台去的各色人等最终会划分出主角和配角,而主角永远是极少数;我们在黑夜里赶来,只因为这里站立过一个真正的主角。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设拉子,下榻Ho~旅馆
或许您还会喜欢:
韩寒《青春》
作者:韩寒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皮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点击阅读]
鬼车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4
摘要:这已经是苗我白近几天第4次在深夜3点钟被楼下的汽车报警器的鸣叫声吵醒了。他怒不可遏。从30岁起,苗我白的夜间睡眠改为一次性的:醒了当夜就再也睡不着,不管几点醒。这个毛病已经困扰苗我白6年。为了能睡一个完整的觉,苗我白每天下午从5点起就停止饮水,以防夜间膀胱骚扰大脑。和苗我白睡在一张床上的,是他的妻子鲍蕊。鲍蕊不是苗我白的原配妻子。苗我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崔文然,那是苗我白的至爱。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2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骚动之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鹰在头顶威严郑重地巡视了两圈,忽然一紧翅尖,以极其轻盈优雅的样子滑上峰顶,飘过黝森森的山林梢头,沉没到湖泊似的深邃清澈的天空中了。谷地上,那只天真灵秀的小布鸽,还在扑楞着翅膀,发出惊惧凄婉的呼救。“真他妈倒霉!”一丛枝叶张扬的山桃树后,跳起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不胜遗憾的目光朝着鹰去的方向望了几望,侧转身子,向旁边的一方草地,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草地极小,处在乱石棘棵之中。 [点击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