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摩尔弗兰德斯 - 第1章 序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1章 序
  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
  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不错,本故事的原形已被转化成新的语言,这儿所说的有名的女人的风格也有所改变,尤其是她讲述的故事比最初的更加朴实,初稿所用语言与她在新门监狱里时的情形更吻合,而她后来就似乎变得越来越悔悟谦卑了。
  为完成这个故事,使之成为眼前的面貌,笔者在笔法上颇用了一番苦心,以便让其适合阅读。一个女人,年轻时堕落下去,甚至成为放荡邪恶的产物,现在要把自己为非作歹的事尽皆公之于众——甚至要忍辱屈尊,告诉他人她初次堕落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在长达60年间的犯罪经历——此时,笔者便不得不费尽心机,将其掩饰得清白无辜,以防对自己产生任何不利,尤其面对心怀不良的读者之时。
  无论如何笔者已竭尽所能,在重新修饰这部小说中避免引起婬思,给予不正当措词,让她的表述尽力完善。为此,她生活中的某些邪恶部分——这是无法给予恰当叙述的——被彻底省去,其余几处也颇有简缩。笔者希望眼前的篇章不会冒犯最高雅纯洁的读者,或最端正朴实的听者;即便这个最大恶极的故事,也采用了最佳方式予以讲述,因此笔者希望其中的寓意会让读者变得严肃庄重——即使有可能事与愿违。要讲述这段当事人为之后悔的邪恶的生活经历,必然要求邪恶部分与真实历史一致,从而使忏悔部分显得美丽可爱——假如叙述中不乏相当的精神活力,它无疑是最为出色光彩的。

  据说,讲述罪恶部分与忏悔部分,其活力、光彩不可能两相一致。若真如此,我得说是因阅读本身的情趣爱好各不相同;这差别与其说在于读物的真实价值,不如说在于读者不同的欣赏水平。
  因本书主要推荐给明白如何阅读并正确利用它的读者——其作用故事自始自终均体现出来——所以我希望,此类读者对于其寓意、教益和笔者意图之兴趣,远大于其情节、叙述和所描写的人之生活。
  本故事中不乏有趣的插曲,均被有效利用。叙述中,对这些插曲采用了恰当明智的方法,自然会给读者这样那样启示。她最初在科尔彻斯特与青年绅士的婬荡生活,为揭示罪恶提供了不少很好的途径,使所有情形与之相应的人得到告诫——即,其结果必然遭致毁灭,双方必然发生愚蠢轻率、令人厌恶的行为——这样,她对于自己愚蠢邪恶行为的生动描述便得到充分报偿。
  她的情人在巴思的那番忏悔;他如何受着公正的警示,为抛弃她感到阵阵难过;即使最亲密的朋友也受到合理的告诫,哪怕有合法的亲密关系;缺少了神的保佑,要维护美德最庄严的决定多么困难——就正确识别而论,这些篇章比所有那些有关色情的故事,才似乎具有更加真正的美。
  简言之,通篇叙述将一切荒婬放荡之事细加筛除,而着力于美德和宗教之作用的描写。无论谁,若对此或对我们出版本书的计划有任何指责,显然不公,他们也必然会感到内疚。
  在各个时代,提倡舞台艺术者据理力争,说服人们其戏剧有所教益,一个最讲文明、最为严谨的政府应允许它们存在。就是说,其意在于发扬美德,通过生动活泼的表演,它们不仅完全可以引人向善,让人产生高洁宽厚的节操,而且可以阻止、揭露各种邪恶及腐败行为——戏剧果真如此,能始终把这一准则用于检验其舞台表演,那么应对之大加赞赏。

  尽管本书内容极为丰富,但这一基本原则是严格遵守的。凡有恶行之处,不是当初就是最终遭致不幸;罪大恶极的坏蛋一出现于舞台,不是以不幸告终就是以悔恨结束;只要一提及坏事,它必然受到谴责(即便在本故事中亦如此),只要一提及善良正直之事,它必然受到赞扬。难道这些不是最符合上述准则吗?还需要推举另外一些典型之事,而这些事却不乏公正的反对——所谓另外的典型,即指邪恶的交往,诲婬的语言及诸如此类。
  本书即基于此点,推荐给读者,无论从哪一篇章中均可学到某些东西,得出某种公正严谨的结论;读者若乐于加以利用,将有所教益。
  这个名声不小的女人所有不凡之举,她对于人的损害,为诚实的人们提出了许多警告,暗示无辜者们是怎样卷入祸端、遭致偷盗抢劫的,从而明白如何避免。那个为去舞蹈学校被虚荣的母亲打扮得很美的小孩,却被她抢劫,类似的人便由此得到一个好的警钟;她在公园里从一名小姐身旁扒窃金表,同样如此。
  在圣约翰街的公共马车旁,她从一荡妇手中弄到一个包裹,在那炉火旁以及在哈威奇她窃得赃物——这一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提醒,要更加警觉,以防各种袭击发生。
  最后她一心要同流放的丈夫一道,回弗吉尼亚去过庄重勤劳的生活,这段故事对所有被迫出去重建人生的不幸者——或受流放之苦,或遭它祸之灾——都极富教益。他们由此可知,即使远在天涯海角,那种勤劳和意志也需应有的鼓励;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会太可卑可鄙,毫无前途,只要勤奋耐劳即可获得解救,最终从最卑贱的人在世上再次站起,重获新生。

  以上所述,便是本书一手引导我们得出的几个严肃结论,任何人把它推荐给社会,便有了极其充分的理由——而出版此书的理由则更加充分。
  后面另有两部分很好的篇章,本故事有所介绍,有所谈及,但因太长均无法在书中充分展现;我可以说它们本身就可自成一书。这两部分是:第一,女管家(如她称之)的生活。她似乎在几年间便有了颇不寻常的经历,当过淑女、妓女、鸨母;做过接生婆,接生婆总管(如人们称之);作过当铺老板、小孩收养者、小偷、赃物接受者;一句话,她自己也是一个窃贼,一个培养窃贼及诸如此类的人,而最终也心怀忏悔。
  第二,她被流放的丈夫的生活。他是一个拦路的强盗,似乎12年来行劫作恶都很顺利,但最终改邪归正,成为自愿流放者而非罪犯,其生活也相当丰富多彩。
  但正如我说,这些内容太长,无法在此展现;我也不能许诺使其单独成书。
  的确,我们无法说这一故事讲到了有名的摩尔·弗兰德斯人生的尽头,因为谁也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写尽,除非他们死后还能将其写出。不过她丈夫的生活是经第三手写成的,对他们两人都作了充分叙述:他们在那个地方共同生活了多久,约8年后又如何一起重返英国;此时他们已相当富裕,她在此生活到很老,但似乎没像当初那样怀着深切的忏悔;她好像只总是厌恶地讲述过去的生活,十分详尽。
  在马里兰和弗吉尼亚她最后的生活场面中,发生了许多愉快的事,这使她的此段生活十分惬意。可对于这部分生活的叙述,却没有她自述的那些优美;所以让我们在此打住,这样才更为有利一些。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冒险史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始终称呼她为那位女人。我很少听见他提到她时用过别的称呼。在他的心目中,她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艾琳-艾德勒有什么近乎爱情的感情。因为对于他那强调理性、严谨刻板和令人钦佩、冷静沉着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特别是爱情这种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他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但是作为情人,他却会把自己置于错误的地位。 [点击阅读]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赫尔曼·布罗德翻了个身,睁开一只眼睛。他睡得稀里糊涂,拿不准自己是在美国,在齐甫凯夫还是在德国难民营里。他甚至想象自己正躲在利普斯克的草料棚里。有时,这几处地方在他心里混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在布鲁克林,可是他能听到纳粹分子的哈喝声。他们用刺刀乱捅,想把他吓出来,他拚命往草料棚深处钻。刺刀尖都碰到了他的脑袋。需要有个果断的动作才能完全清醒过来。 [点击阅读]
午夜的五分前
作者:佚名
章节:2 人气:2
摘要:店内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满眼遍布的令人一看便联想到店名“圣母玛利亚号”的轮船模型、老旧航海图和小小的地球仪勉强算得上个性外,它与学生街上数不清的各色咖啡馆并没有太多分别。虽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过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来到这家店。在我和小金井小姐面前摆上两杯水,为我们点菜的店老板也没有变化。他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装裤,显然这样的装扮与咖啡店店主的身份不甚相称。 [点击阅读]
吉檀迦利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冰心译1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点击阅读]
吸血鬼德古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东欧,一四六二年自从她的王子骑马出征后,伊丽莎白王妃每晚都被血腥恐怖的恶梦折磨。每一夜,王妃会尽可能保持清醒;然而等她再也撑不住而合眼睡去后,她很快便会发现自己徘徊在死尸遍野、处处断肢残臂的梦魇中。她又尽力不去看那些伤兵的脸——然而,又一次,她被迫看到其中一人。永远是他那张伤痕累累的囚犯的脸,然后伊丽莎白便在尖叫声中醒来。 [点击阅读]
呼吸秋千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我所有的东西都带在身边。换句话说:属于我的一切都与我如影随行。当时我把所有的家当都带上了。说是我的,其实它们原先并不属于我。它们要么是改装过的,要么是别人的。猪皮行李箱是以前装留声机用的。薄大衣是父亲的。领口镶着丝绒滚边的洋气大衣是祖父的。灯笼裤是埃德温叔叔的。皮绑腿是邻居卡尔普先生的。绿羊毛手套是费妮姑姑的。只有酒红色的真丝围巾和小收纳包皮是我自己的,是前一年圣诞节收到的礼物。 [点击阅读]
哭泣的遗骨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初、高中的同班同学——现在长门市市政府下属的社会教育科工作的古川麻里那儿得知了这一消息。麻里在电话里说:“哎,我是昨天在赤崎神社的南条舞蹈节上突然遇到她的,她好像在白谷宾馆上班呢。”关于南条舞蹈的来历,有这么一段典故,据说战国时期,吉川元春将军在伯老的羽衣石城攻打南条元续时,吉川让手下的土兵数十人装扮成跳舞的混进城,顺利击败了南条军。 [点击阅读]
回忆录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银色马一天早晨,我们一起用早餐,福尔摩斯说道:“华生,恐怕我只好去一次了。”“去一次?!上哪儿?”“到达特穆尔,去金斯皮兰。”我听了并不惊奇。老实说,我本来感到奇怪的是,目前在英国各地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离奇古怪的案件,可是福尔摩斯却没有过问。他整日里紧皱双眉,低头沉思,在屋内走来走去,装上一斗又一斗的烈性烟叶,吸个没完,对我提出的问题和议论,完全置之不理。 [点击阅读]
园丁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仆人请对您的仆人开恩吧,我的女王!女王集会已经开过,我的仆人们都走了。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仆人您同别人谈过以后,就是我的时间了。我来问有什么剩余的工作,好让您的最末一个仆人去做。女王在这么晚的时间你还想做什么呢?仆人让我做您花园里的园丁吧。女王这是什么傻想头呢?仆人我要搁下别的工作。我把我的剑矛扔在尘土里。不要差遣我去遥远的宫廷;不要命令我做新的征讨。只求您让我做花园里的园丁。 [点击阅读]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我小时候,村里人使用的语言,词语就住在它们表述的事物表面。所有名称与事物贴切契合,事物和自己的名字如出一辙,二者像缔结了永久的契约。对多数人而言,词语和事物之间没有缝隙,无法穿越它望向虚无,正如我们无法滑出皮肤,落进空洞。日常生活的机巧都是依赖于直觉、无须语言的熟练劳动,大脑既不与它们同行,也没有另辟蹊径。脑袋的存在只是为了携带眼睛和耳朵,供人们在劳作中使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