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迷航昆仑墟 - 第二卷幻之卷 第十话 血战太原城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常保军两万余众,再加上四万厢军匆匆赶往太原助防,在离太原五十里的地方就遇到了金兵前锋,双方一场短暂而激烈的交锋,只用了一盏茶的工夫就同时退出了战场。
  这一阵,宋军折了三千余人,而金军因为主力未到,也不敢恋战。丁川第一次领教了金兵的凶悍绝伦,那些女真蛮子皆是长枪快马强弓硬弩,头戴皮裘身着铁甲,来去如风。在这种高机动的骑兵集团面前,大宋以步兵为主的军团只有原地挨打的份儿。
  统兵的宣威将军王凛心知肚明,同游牧民族的精锐进行野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只能尽快进入城中,凭借高墙深壕消耗对方的力量。为了避免被金兵主力包围在太原城外,全军都轻装疾进。
  就在宋军刚进太原城,也就是前后脚的工夫,金兵主力已到了城外,西路金兵统帅完颜粘没喝①带领三十万之众,号称五十万,只见旌旗蔽野,刀枪似林,把太原城围得铁桶一般。
  这时城中收到的最后消息是,金兵东路军已克燕京,指日就能渡过黄河攻到汴梁。如果西路金军攻陷太原,就可以同另一路金军会师,一举拿下北宋都城。现在太原军民所面临的选择只有背水一战了。
  大将王凛身经百战,见势头于己方不利,便打算出奇制胜,在禁军精锐中选拔了三千死士,借着夜色用绳索垂下城头,要趁金兵立足未稳之际杀他个天翻地覆。如果能尽快打乱敌军的阵脚,说不定就可以扭转战局。

  丁川眼明手快,武艺出众,自然也被选在其中。当天晚上乌云压顶,星月无光,丁川等人身裹软甲,饱餐了一顿战饭,各藏兵刃火种,准备出城偷营。但此时万万不敢开城,只好用长绳悄悄垂放城下,三千精锐禁军摸入了金兵大营。
  宋军待到近前,听得一声响箭为号,同声举火发喊道:“爷爷们踹营来也!”呐喊声中一拥而上,正要冲过去挥动刀枪乱杀乱砍,顺便再给他来个火烧连营。
  谁知事先竟然走漏了消息,那金营中早有防备,已是弓上弦、刀出鞘,只见伏兵四起,枪林箭雨地招呼过来,真是“刀砍枪挑锤打去,人头滚滚肉为泥”,顷刻间杀得血流成河。丁川仗着一身精熟武艺,恶战之际,只他这一柄长刀底下,就不知剁翻了多少金国兵将,又点火焚烧了一大片营帐,趁乱死战得脱。
  那三千偷营劫寨的大宋禁军,包括丁川在内,总共才有一百多人闯出重围。几乎是人人挂彩,个个带伤,都跟血葫芦似的,其余的兵卒则全部陷在阵中。
  城上的守军刚刚把丁川等人接上城去,金军便开始发动大兵攻城。宋军守将在城头一望,只见敌军密密麻麻犹如蝼蚁一般,怕是不下数十万之众。异族之间的战争,不同于一个民族内部改朝换代的战争,是没有任何人性可言的,不分男女老幼士农工商,在敌人的眼中都是一样的。

  能否守得住太原,事关大宋的生死存亡,此城一失,东西两路金军就能对大宋都城形成合围,举国上下必然动摇,这无异于把汴梁拱手送给金人。太原一旦失守,开封岂能保全?所以城中军民,无不抱定了死守的决心,举城出力,抢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准备了足够的防守器械。太原城防分为四方,除了精锐禁军之外,每方另外配备正规军数万余人。并且还有保甲民兵协助,共组织马步军四万余人,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要同金兵决一死战。太原城地势险要、民风强悍,真要死守坚城,虽然金兵势如破竹,却也未必能够轻易攻取。
  金兵首先发动了锁城法,把城中的水道粮道全部截断。使用五十余部炮车(投石机),以斗大的炮石射击城中的防御主体敌楼。
  敌楼一般采用砖木结构,一旦被炮石击中就会崩塌一块。宋兵为了保护敌楼就用城中居民的棉被和装满糟糠的麻袋一层层地铺到敌楼上减缓炮石的冲击力。
  太原城外有很深的壕沟,用来防止步兵对城墙的直接冲击,金兵用一种新型武器洞车对壕沟进行破坏。洞车中间是空的,可以装上木料,一车一车地推到壕沟前,把壕沟填平。而宋军就在城中挖了地道通往城外壕沟,等金兵填满了木料就放火焚毁。

  金兵又使用了一种大型攻城器械鹅车,这在当时这是一种攻守兼备的先进装备,两侧有木轮可以在里面推动,上面贯有铁皮,里面可以容纳五十名士兵。鹅车直抵城下,里面的金兵用铁锹凿挖城墙。
  宋军就用粗绳从城上钩拉,使鹅车失去重心倒下,后来绳子不够,就干脆把城内的青石台阶的巨型条石拆下,从城上将千斤巨石砸下破坏鹅车。
  在最危险的时刻,城中连一粒粮食一滴水也没有了,弓箭礌石全部消耗殆尽,城墙被挖得千疮百孔,城内百姓易子而食。为什么要易子而食?只因实在没东西可吃,不吃自家的小孩,那小孩也会饿死,但骨肉血脉如何忍心相食?只好与别的人家交换孩子来吃。守军则先杀战马,最后不得不煮皮甲充饥。
  攻方百计进攻,守方就应对而用百计防御,双方死伤不计其数,城上城下都堆满了尸体。
  这一场恶战,持续了足足半年,大宋外围的援军越来越多,眼见金兵大势已去军心惶乱。这时大宋朝廷竟然放弃了胜机,主动议和,写降书纳顺表,并向大金献出了和宋军尸体一样多的金银。
或许您还会喜欢: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国富论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本书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NNATIONS作者:[英]亚当·斯密(AdamSmith,LL.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把妹达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第1节谜男MeetMyStery屋子里一片狼藉。门板裂了开来,铰链也脱落了;墙上散布着串头、电话、花盆撞击的凹痕;贺柏为了逃命,躲到饭店去了;而谜男则哭着瘫倒在客厅地毯上。他已经整整哭了两天了,这不是那种正常的哭泣。正常的眼泪是可以理解的.但谜男已经超出常理,他失控丁。一星期以来,他游栘在极端愤怒与暴力,和一阵一阵间歇性,发泄式的呜咽之间。现在他威胁着要自杀。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3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当我围绕着美国与欧洲的货币历史展开研究时,一条脉络日益清晰起来,那就是,货币发行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权力之一。对这一关键权力的觊觎和争夺,贯穿了整个欧美近代史。从这一视角去观察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风云变幻,将会得到一种类似X光透视的效果。原来,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利益分配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货币发行。 [点击阅读]
九重紫
作者:佚名
章节:34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争执窦昭觉得自己可能活不长了。老一辈的人常说,梦死得生,梦生得死。她这些日子总梦见自己回到了小时候,坐在开满了紫藤花的花架子下摆动着两条肥肥的小腿,白白胖胖像馒头似的乳娘正喂她吃饭。有风吹过,垂落的紫藤花蔓挤在一起,累累迭迭的紫藤花籁籁作响,像群围在一起窃窃私语的小姑娘。她觉得有趣,笑嘻嘻地跑了过去,抓住一根藤蔓,顺手就揪下了一朵盛放的紫藤花来。 [点击阅读]
冰风之谷三部曲之二:白银溪流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我拉挖开了神圣的坑穴和地洞将仇敌地精放进浅坟之中我们今天的工作不要开始这矿场中,白银的溪水飞逝石头下的金属闪耀生光火炬将白银溪流照亮在此避开了窥伺的旭日这矿场中,白银的溪水飞逝锤子将纯粹的秘银敲响一如古昔的矮人矿场此处匠人的工作永无休止这矿场中,白银的溪水飞逝我们向矮人的神高声歌颂再将另一半兽人放进浅坟之中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已经开始这土地上,白银的溪水飞逝※※※在黑暗的宝座上,栖息着黑暗的龙。 [点击阅读]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父教”能赋予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 [点击阅读]
怎样提高智商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记忆力自主训练全案一、什么是记忆力1.记忆力的基本理论记忆是什么“记忆是智慧之母”--古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这句名言一直流传至今。记忆是一种人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究竟是什么呢?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亦可视作是经验的保持,有时在保持中还经历了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认知(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同时又密不可分的环节,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