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 8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到达亚瑞米亚古丘以后那一个星期,要想确切知道该注意什么事,是有点难的。
  由我现在所知道的情况来口顾当时的情形,就可以看出有许多小的迹象,但我当时一点也不曾看出。
  虽然如此,为了要把这个故事讲得适当些,我以为应该追忆当时实际上的想法——我当时非常困惑、不安,愈来愈觉得情形有些不妙。
  因为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那种奇怪的紧张感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真的。甚至那个毫不敏感的比尔-柯尔曼,也批评到这一点。
  “这个地方真使我火冒三丈,”有一次我听到他说,“他们老是闷闷不乐吗?”
  那是他对另一个助理员大维-爱莫特说的话。我感觉到他的沉默寡言绝对不是不友善。这里大家都不敢确定别人的感觉或想法如何。在一个充满不安气氛的地方,他有一种似乎是很坚定、很能增加别人信心的气质。
  “不是的,”对柯尔曼先生问的话,他这样回答,“去年不像这样子。”
  但是,他没有扩大这个话题,也没再说什么。
  “我搞不明白的就是: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柯尔曼先生发愁地说。
  爱莫特耸耸肩,可是没有回答。
  有一次,我在同詹森小姐谈话中,使我领悟到一点。她是一个很能干、很实际,也很聪明的人。显而易见的,她对雷德纳博士分明有英雄崇拜的心理。
  这一次,她告诉了我有关雷德纳博士从小到现在的生活情形。她晓得他挖掘的每个地点,以及挖掘的结果。我差不多可以确定,她能引用他每次发表演讲时所说的话。她对我说,他是当今最优秀的考古学家。
  “而且,他非常单纯。完全是天真无邪的。他不知‘骄傲’为何物。唯有伟大的人物才会如此单纯。”
  “你说的很对。”我说,“伟大的人物是不需要仗势凌人的。”、“而且他也有轻松愉快的气质。我们到这儿工作的头几年,我们的生活多有趣——我、瑞洽德-贾雷和他——真是难以形容,瑞洽德-贾雷同他在巴勒斯坦一起工作过。他们的交情已经有十年左右;唔,我认识他有七年了。”
  “贾雷先生多漂亮呀!”我说。
  “是的——我想是的。”
  她这话说得相当直率。
  “不过,他只是有些沉默寡言,你觉得对吗?”
  “他以前不是如此,”詹森小姐马上说,“这只是自从——”
  突然之间,她停下来不说了。
  “只是自从——”我提示她。
  “啊,”詹森小姐耸耸肩膀;那是她特有的一种举动。“如今许多情形都改变了。”
  我没说什么。我希望她会继续说下去——而且她是继续说下去了——不过说话之前先发出轻微的笑声,仿佛是转移目标,使她的话显得不那么重要。

  “我恐怕是一个头脑守旧的老顽固。我有时候想,一位考古学家的妻子如果是对考古不感兴趣,最好不必陪着一同勘查。她这样做才比较聪明些。反之,往往会引起摩擦。”
  “是麦加多太太吧?”我这样提示。
  “啊,她呀!”詹森小姐不理会我的提示。“我实在想到的是雷德纳太太。她是个很可爱的人——用一个俗语来形容——由此我们就很能了解雷德纳博士当年怎么会‘为她神魂颠倒’了。但是,我禁不住这样想:她在这里很不适合。她——在这里就天下大乱。”
  原来詹森小姐同克尔西太太有同感:这里充满不安气氛,雷德纳太太应该负责。但是,雷德纳太太自己的不安,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使他非常不安,”詹森小姐热诚地说,“当然,我——哈,我好像是一条忠实而又妒忌的老狗。我不喜欢看到他如此疲惫不堪,忧心忡忡。他应该全神贯注在他的发掘工作上,而不是终日陪着太太,为她那种无聊的恐惧而操心。假若她因为到偏僻的地方而神经紧张,那么,她就应该留在美国。对于那种到一个地方什么事也不做,只是发牢骚的人,我可不能忍耐!”
  然后,她大概以为怕自己说得过甚其词,便继续说:“当然啦,我很佩服她。她是个很可爱的人。她要是高兴的话,她的风度是很迷人的。”
  于是,那个话题就到此为止。
  我暗想:女人要是都关在一个地方,日子久了,一定彼此妒忌。这情形永远是一样的。詹森小姐显然不喜欢东家的太太(那也许是很自然的现象),而且,除非我想得大错特错,麦加多太太也相当不喜欢她。
  另外一个不喜欢雷德纳太太的是雪拉-瑞利。她到工地来过一两次。一次是乘汽车,另一次是同一个年轻小伙子骑一匹马来的——我是说,当然是骑两匹马。我隐隐的有一种感觉,她很喜欢那个沉默寡言的美国青年爱莫特。他在挖掘现场值班的时候,她往往停下来同他聊聊,而且我觉得他也爱慕她。
  有一天,雷德纳太太在午餐时评论到这件事——她的话我想是有欠考虑。
  “那个女孩子瑞利还在追大维,”她格格地笑着说,“可怜的大维,她甚至到挖掘场追你!女孩子有时候多痴情啊!”爱莫特先生没说什么,但是,他那黝黑的面孔有些红了。他露出一种非常奇怪的表情,正面望着她——那是一种直率的、坚定的眼光,其中有些挑战的神气。
  她微微地笑了笑,眼睛望到别处。
  我听到拉维尼神父低声说了些什么,但是,当我说“什么?”的时候,他只是摇摇头,并没有再说一遍。
  那天下午,柯尔曼先生对我说:“其实,我起初并不大喜欢雷德纳太太。每到我讲话的时候,她总是申斥我。但是,我现在已经开始更了解她了,在我认识的女人当中,若论亲切待人,她可以说数二数二的了。你会不知不觉的把你遭到的困难统统告诉她,结果,你会发现不知道说到那里去了。她对雪拉-瑞利有恶感,我知道,但是,雪拉有一次对她也极不客气。那是雪拉最大的缺点——她毫不懂得礼貌,而且脾气很坏!”

  这个我很相信,而且是有充足理由的。瑞利大夫把她惯坏了。
  “当然,她一定会变得有些唯我独尊,因为她是这里唯一的年轻女人,但是,她同雷德纳太太讲话的态度仿佛雷德纳太太是她的老姑婆似的。这也是不可原谅的。雷德纳太大并不是个年轻女人,但是,她是个非常好看的女人,颇像神话里的仙女,由沼泽的乱草堆里提着灯笼出来,把你引诱而走。”他又怨恨地接着说,“你是不会觉得雪拉能引诱人的。她只是会骂人。”
  另外,我只记得有两件值得注意的事。
  头一件事是:我因为修补陶片,把手指头弄得粘粘的,便到研究室去拿些丙酮洗掉它。当我到那里的时候,我发现麦加多先生在一隅,头伏在胳膊上,我想他是睡着了。我拿到我要用的那瓶丙酮便走了。
  那天晚上,麦加多太太出乎意外的抓住我。
  “你从研究室拿走一瓶丙酮吗?”
  “是的,”我说,“我拿了。”
  “你明明知道古物室老是有一小瓶丙酮准备着的。”
  她的话说得气势汹汹的。
  “是吗?我不知道呀。”
  “我想你是知道的。你只是想到处侦查。我知道医院里的护士是什么样子。”
  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她。
  “麦加多太太,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我严正地说,“我绝对不要侦查任何人。”
  “啊,不会,当然不会。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吗?”
  我思索了一两分钟。我实在以为她必定是喝醉酒了。我没再说什么,便走开了,但是,我以为这件事很奇怪。
  另外一件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有一次,我正用一片面包诱使一只小野狗过来,不过,那小狗很胆小——所有的阿拉伯狗都是如此——它觉得我一定是不怀好意的,便逃走了。我跟着它跑出拱门、来到屋角。我跑得太猛了,不知不觉中撞着了拉维尼神父和另外一个人。他们正站在一块儿:我马上就发现另外那个人就是我那天同雷德纳太太注意到的那个想往窗里偷窥的人。
  我向他们道歉,拉维尼神父笑了笑,同另外那个说了一句道别的话,便同我一起回来了。
  “你知道,”他说,“我觉得很丢脸。我在学习东方语文。可是在这个工地没一个人能听懂我的东方语言:这是很丢脸的,你说是吗?方才,我正在试着同那个人用我学的阿拉伯语谈话,看看我的话有没有进步。那个人是镇上的人——但是仍然不很成功!雷德纳说我说的阿拉伯语太纯粹了。”

  就是这个。但是,我的脑子里忽然掠过一个念头:那个人竟然还逗留在这房子周围。真是奇怪。
  那一夜,我们有一场惊吓。
  那是大约凌晨两点钟的时候。我是一个睡眠时非常警醒的人。做护士的人大多如此。到我的门开开的时候,我正坐在床上。
  “护士小姐!护士小姐!”
  那是雷德纳太太的声音,很低、很急。
  我划着一根火柴,点起蜡烛。
  她正站在门口,身穿一件蓝色的长晨袍,一副吓得发呆的样子。
  “我隔壁的房间里,有一个人——有一个人——我听见他在抓墙壁。”
  我跳下床来,走到她身边。
  “不要紧,”我说,“有我在这里。别害怕,亲爱的。”
  她低声说:“去找爱瑞克来。”
  我点点头,便跑出去敲他的房间。过了片刻,他就同我们在一起了。雷德纳太太坐在我的床上,喘息的声音很大。
  “我听见他,”她说,“我听见他——在抓墙。”
  “古物室有什么人吗?”雷德纳博士叫道。
  他很快地跑出去——于是,在这刹那间,我突然想:这两个人的反应多么不同。雷德纳太太的恐惧完全是个人方面的。但是雷德纳博士马上就想到他那些宝贵的宝藏。
  “古物室,”雷德纳太太低声说,“当然了,我多愚蠢!”她站起身,拉好晨袍,叫我同她一起去。她那惊恐的神气统统化为乌有了。
  我们来到古物室,发现雷德纳博士和拉维尼神父在那里。拉维尼神父也听到一个声音,所以起床查看。他说他看到古物室有灯光,就穿上便鞋,抓了一个火把,因此,耽搁了一会儿。等到他走到那里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什么人。不过,幸而那里的门是锁得好好的。在夜里,那门应该是锁好的。
  雷德纳博士看什么也没有丢,这才安心。然后,他便同他碰面。
  此外,并未发现什么。外面拱门已经上锁。守卫的人断然他说,谁也不可能由外面走进来。也许他们方才睡得很酣,这并不是确定的。但是,并没有人闯进来的亦象。
  方才拉维尼神父从架子上把那些匣子取下来,看看是否一切都是整整齐齐的。很可能是他的声音惊醒了雷德纳太太。另一方面,拉维尼神父本人也肯定地说,他听到脚步声由他窗外经过,并看到古物室有一个灯光一闪。
  另外没人听到什么,或者看见什么。
  这个偶发事件在我这篇记载中是具有价值的,因为,因此雷德纳太太才在第二天吐露隐衷。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将军的女儿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这个座位有人吗?”我向独自坐在酒吧休息室里的那位年轻而有魅力的女士问道。她正在看报,抬头看了我一眼,但没有回答。我在她对面坐了下来,把我的啤酒放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她又看起报来,并慢慢喝着波旁威士忌①和可口可乐混合的饮料。我又问她:“你经常来这儿吗?”①这是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波旁的一种主要用玉米酿制的威士忌酒。“走开。”“你的暗号是什么?”“别捣乱。”“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没有。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4:新希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另外一个星系,另外一个时间。“古老的共和国”是传奇的共和国,它的广袤无垠和悠久永恒远非时间和距离所能衡量。不必追溯它的起源,也不必寻求它的方位……它就是宇宙这一方的独一无二的共和国。在参议院的英明治理和杰迪骑土们的保卫下,共和国一度十分兴旺发达。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当财富和权力从受人倾慕而膨胀到令人畏惧时,奸邪之徒就会应运而生。他们贪得无厌,渐荫觊觎之心。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塔土尼星球。蔚蓝无云的天空中,恒星闪烁,炫目的白色光芒照耀着这颗行星上广袤的荒原。因此生成的热气从平坦的“沙质地表蒸腾上升,在巨大的断崖和高耸苍凉的山巅之间形成了一片晶莹的氤氲。这是这颗行星上惟一典型的地貌特征。大块大块风化的巨岩如哨兵般屹立,在潮湿的雾霭中俯视着一切。当飞车赛手呼啸而过,引擎发出狂野的嘶吼,炽热的光和空气似乎都在颤动,群山也为之颤栗不止。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