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罗兰小语 - 散文卷:今天的婚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朋友甲的女儿大学毕业了,大家免不了向她恭贺一番。朋友乙的女儿读到研究所了,大家更是赞美有加,推崇备至。但是谈来谈去,朋友甲和乙都提出一个要求:“有适当的男孩子,给我们留神着点。”
  这才憬悟,原来我们这里有大多数的家庭,对儿女的婚姻尚停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阶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是完全不足取,譬如说,因为它取决于成人,所以比较客观而能顾到实际的利弊。可惜的是,我们已经不再有职业性的媒妁;而如果需要媒妁的话,只有热心的朋友临时客串一下,权充媒妁,加上个现代名词,叫做“介绍”。
  但问题是,人们并不很热心做这种现代媒人:因为人家都知道,婚姻本来就很难期望它十全十美。夫妇婚后吵吵闹闹,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不可避免。以前不时兴离婚,所以大多数还能抱着“从一而终”的念头认命了事。现在却不再耻笑离婚,大家一语不和,就想分道扬鏕。因此,婚姻的不美满处格外易于暴露。媒人在这种情形之下,责任就显得特别重大,做错媒的事情也就格外容易发生。那么,谁愿意费了很大的苦心去促成一对怨偶呢?“管闲事,落不是”,还是免麻烦吧!
  亲友们既不愿做业余媒人,而时代又确是已经变迁到“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那么,再像以前一样的一味教女儿对男孩子绝对不假词色,安全是很安全了,但是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谁去帮她找对象呢?
  当然,也是因为大家看到有人过犹不及,误解新派,从母亲本身就浪漫风流,女儿尚未成年,就教导她们如何网罗世家子弟,以便捷足先得。结果女儿玩野了心,挑花了眼,朝秦暮楚惯了,名誉也败坏了,正当青年对她避之唯恐不及,婚姻前途当然悲观。
  又因为读书期间只顾交际,学无所成,想自食其力都办不到,自然只得归罪于父母的教法错误。
  我们接受西方的习俗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自从当年的时髦人物推翻旧时所谓买卖式婚姻以来,似乎始终停留在一种青黄不接的阶段。旧的去了,新的未来,都在误打误撞,婚姻真正是“碰”来的,当然危险。做长辈的想管又不知该怎么管。一方面怕晚辈嫌你落伍(连乡下女孩子都懂得自由恋爱,父母给订的再怎么好,她也要逃婚,去找个既野又坏的,以为那才是新派);一方面自己也确实没有办法去帮她物色。逢人便拜托已经是不好意思,当然更不能主动地去问人家的男孩子“要不要我的女儿?”而女儿本身又早已接受了“不许和男生来往”的教育,一向拘谨惯了,你这时再让她去和男生谈恋爱,怎么说得出口?

  何况再加上近年来,男女进学校读书的机会有偏差,联考办法有利于女生,特别是文学院,女生升学的机会多于男生。大学里男少女多,老实的、用功的女生,可能就无缘被月老发现,好容易“碰”到一个,来往一阵之后,一毕业,就又出国的出国。做事的做事,当兵的当兵,无形中就又拉远了距离。待走入社会,再想去自由恋爱,机会似乎更少,而且也不知道怎样去自由恋爱,真是难为了年轻人!
  再何况,为了结婚而才去恋爱,这件事的本身就很悲哀。恋爱是一种发乎自然的感情,它应该是不期而来的,应该是真挚而不附带任何目的的。它可能发展为婚姻,但不必一定发展为婚姻。相反的,如果为了要结婚而才去与异性交往,那就不叫恋爱,而仅仅是我们这青黄不接的年代中所独创出来的权宜办法,叫做“先友后婚”。
  因此,当一对男女为了要结婚而认识,在请看电影。吃馆子、逛阳明山等等过程中时,那不能说“我们在恋爱,”而只能说“我们在培养感情”。如果这感情培养出来了,那么就结婚;如果培养不出来,那么就吹台,也无所谓“失恋”。
  事实上,“先友后婚”的办法也不是大学以上的知识青年所乐于采纳的。他们无论是否拘谨,总都希望有机会自然而然地遇到可以恋爱的对象,然后再谈婚姻。直截了当地被亲友们牵着去“相亲”,在受过了大学教育的年轻人的感觉上,总难免觉得屈辱。
  于是就有许多聪明、懂事、教育良好的青年,做了这半中不西的求偶方式下的牺牲者。因此甚至有人说,不如索性回到旧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去,或干脆成立“婚姻介绍所”,以免自己胡打胡撞,结果还是一无所成。也确实有些年长未婚者证明,假如他们是生在媒妁之言的时代,不致有如此孤寂的下场。只因他们生性内向,而且从未学过如何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进入社交圈子,于是,只得忧伤以终老了。

  当然,既连主张回到“媒妁之言”的人们,也了解他们只是说说而已,成立婚姻介绍所似乎也有实际上的困难。时代潮流如此,也只有检讨我们何以致此的原因,去求补救了。
  何以致此呢?原因就在我们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的“自主婚姻”(不是自由恋爱,这名词不妥);而另一方面却未曾教导孩子们如何认识异性,也未曾给孩子们机会去学习社交。我们一方面赞成儿女们婚姻自主,一方面却自始就教他们躲避异性,让他们觉得和异性来往是大逆不道而且可耻。直等到了结婚年龄,才如梦初醒地问“你有没有男(或女)朋反啊?”你说让孩子怎么回答呢?“你不是一直不让我们交男(或女)朋友吗?”
  当然,防范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但是,既然你知道有那么一天,你会希望他们有异性朋友,那么为什么不把防范变为指导呢?这正如既然人人都不能永远关在家里,那么,你就不能因为街上有时会发生车祸而不让孩子上街一样。你要教他们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何避免车祸,否则,当他们成年以后,你就无权责备他们不敢上街了。
  走惯了交通繁忙的街道,你才会知所趋避,不会紧张。见惯了男生女生,你才知所选择,不致拘谨。常见从未与异性交往过的女孩子,偶尔见到一个可以来往的,就立刻魂牵梦绕,其实,他也许根本是平庸无奇。古时常有公子落难,小姐花园赠金的故事,也就因为小姐未曾出过闺房,因此偶有异性侵入,就会不择手段。
  现代读“纯女校”或“纯男校”的学生,如果家庭再不开明,也往往会发生这种过犹不及的现象。对异性存有太多的神秘感,结果不是不遑选择,就是因拘谨怕羞而逃避。
  因此,我们亟需确立一种新的观念,以减少问题的发生。所谓新的观念大致应包皮括:
  一、不要太限制他们,而要给他们辨识良劣的能力与机会。

  二、读书固然应该读得好,但是,教育应包皮括德智群美体诸育,智育只占其一,不能只顾智育。特别是在结交异性朋友方面,智识上的志同道合固然重要,课作或业余的消闲活动更是培养友情或爱情的最佳园地。青年人一向郊游、听音乐会、看画展、摄影,去教堂,以至于同学同事之间的小型家庭舞会等等,都能使大家自然而然地接近,由接近而增加认识,而互相了解,而发生感情。这样才有机会发展为自主的婚姻。而且这种活动也正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操,间接也就避免了大家所担心的性的泛滥。
  青黄不接时代的父母们多半仍然像旧时一样,避免对于女谈及有关性的问题。但他们未想到旧时男女隔绝,只有结婚时才与异性正式见面,当然可以由他们去。现代情形不同,在为了将来的婚姻铺路而必须鼓励他们互相接近的同时,就不能不及早灌输他们有关性的常识,好让他们了解“发乎情,止乎礼”的重要,和对“性”不小心所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一方面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来往,一方面指导他们安全的界限。父母所戒惧的,无非是性的问题,如果在这方面能施以有效的教育,则青年男女交往还有什么可限制的呢?
  除了给他们自由交往的机会以外,父母也不妨仿照西方,正式带成年女儿进入社交圈,专诚邀请亲友,把女儿或儿子介绍给他们,使大家有互相认识的机会。
  不久以前,一位老朋友的女儿订婚,这位老朋友为了遵守古礼,千方百计打听出男方家长和我有点头之交,于是示意男方家长,挽我充当介绍人,表演“问名”之礼。当下我情不可却,答应了。但在“表演”过程中,深觉这是何必?男女当事人早已面许终身,要这中间人何用?但新礼尚未生根,为了慎重,总不能无“礼”,于是也只得旧冠新戴,聊胜于无而已。
  我们保存不住旧的,又不能很有系统地接受或创造新的。在其他事情上后果尚不十分明显,唯独对青年男女的婚姻,如果不赶快想出一个具体可行的办法,形成一种新而且对的风气,恐怕再下一代的青年出了校门之后,所面对的婚姻问题,困难仍不会减少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村子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祝永达在村口那棵松树下碰见马秀萍是很偶然的事情,当时,他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有朝一日娶马秀萍为妻,从此甜甜美美地活人过日子。那是!”979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晌午。走在田地里的祝永达觉得明媚的春天仿佛是从他脚底下生长出来的,解冻了的土地酥软而仁慈,从枯萎的色泽中挣脱出来的麦苗儿扑面而来。远远近近的村庄里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鸡鸣狗吠声和空气中逸散出的各种细微的声音在表示大地苏醒了活跃了。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