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 第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鹅毛管那天晚上应波洛邀请,我一吃完饭就去他家。卡罗琳看着我出门,脸上露出不乐意的神色,我知道她非常想陪我一起去。
  波洛非常客气地接待了我。他事先已把一瓶爱尔兰威士忌(这种酒我不太喜欢)放在一张小小的桌子上,旁边还放着汽水吸管和一只玻璃杯。他亲自调制热巧克力饮料,我后来才知道这是他最喜欢的饮料。
  他彬彬有礼地询问了我姐姐的情况,说她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女人。
  “恐怕是你的拜访使她有点飘飘然。”我非常冷漠地说,“星期天下午你们谈了些什么?”他眨着眼大笑起来。
  “我总是喜欢动用专家。”此话我不甚理解,但他拒绝加以解释。
  “你一定听到了不少闲言碎语,”我说,“这些谈论既有真的,也有假的。”“里面有大量宝贵的信息。”他平静地补充了一句。
  “比如——”他摇了摇头。
  “为什么不愿把真实情况告诉我?”他反问道,“在这块地盘上,拉尔夫·佩顿所做的一切必定有人知道。如果你姐姐那天没有路过那片树木的话,其他的人也会看见他们的。”“说得不错,”我粗鲁地说,“那么你对我的病人大感兴趣,又是怎么一回事?“他又眨了眨眼。
  “只对一个病人感兴趣,医生。只有一个。““最后一个?”我妄猜着。
  “我认为拉塞尔小姐是有趣的调查对象。”他含糊其辞地说了一句。
  “你是不是相信家姐和艾克罗伊德太太的话,认为她很可疑?”我问道。
  “哦?你说什么?——可疑?”我尽可能把自己的看法解释清楚。
  “她们都是这么说的吗?”“家姐昨天下午没跟你这么说吗?”“C’estpossible(法语:这是可能的)。”“毫无根据。”我严肃地说。
  “Lesfemmes(法语:女人),”波洛以概括性的语言说,“是不可思议的!她们毫无根据地随意推测——推测的结果往往是正确的,这确实是一种奇迹。真正的原因还不在这一点。女人能够下意识地观察到许多细节的问题,她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她们的下意识会把这些细节组合在一起——人们把这种现象称这为结果直觉。我对心理学是非常精通的,这些事我都清楚。”他非常高傲地挺起胸,模样十分可笑,我费了很大的劲才忍住没笑出来。他呷了一小口巧克力饮料,小心翼翼地抹了一下八字胡。
  “我希望你能告诉我,”我冲口而出,“你对这一切是怎么看的?”他放下杯子。
  “你想知道我对这一切的看法?”“是的。”“我看见的东西你也看见了,难道我们的看法不一致吗?”“恐怕你是在嘲笑我吧,”我语气生硬地说,“当然,对这类事我是毫无经验的。”波洛毫无顾忌地冲着我笑。

  “你真像一个想了解机器工作原理的孩子。你想了解这件事,但不是以家庭医生的身份来了解,而是以侦探的眼光来看待。侦探从来不认识任何人,不管他是谁。对侦探来说,所有的人都是陌生人,都有可能是怀疑的对象。”“你解释得太精辟了。”我说。
  “那么我就教你小小的一招。首先你得把那天晚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要牢记一点,说话的人可能是在说谎。”我扬了扬眉毛。
  “要持一种怀疑的态度。”“这是必要的——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是非常必要的。第一,——谢泼德医生八点五十分离开那幢房子。我是怎么知道的?”“是我告诉你的。”“但可能你没有说真话——或者你的手表走得不准。但帕克也说你是八点五十分离开的,这样我就接受了你的说法,确定你说的是真话。九点钟的时候你遇见了一个人——我们暂且把这个称作为神秘陌生人的奇遇——就在宅邸的大门外。这一切我是怎么知道的?”“是我告诉你的——”我回答说,但波洛不耐烦地挥手打断了我的话。
  “啊!你今晚有点呆头呆脑,我的朋友。你知道一切——但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好吧,那我就来告诉你,这个神秘陌生人不是你的幻觉,因为甘尼特小姐的女仆在你遇见他之前几分钟也见到过他,他也是向她打听去弗恩利大院的路。因此我就确定,确有此人。我们对他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他对附近这一带很不熟悉;第二,不管他去弗恩利大院的目的是什么,其中肯定没有什么秘密,因为他问了两次去那里的路。”“对,”我说,“这一点我明白了。”“目前我的任务就是要打听到更多有关这个人的情况。我知道他在思利博尔喝了杯酒,那里的女招待说他说话带美国口音,并说他刚从美国回来。你有没有注意到他的美国口音?”“是的,他说话确实带有点美国口音。”我停了一会儿才回答。在这短暂的停顿中我又回想起那天相遇的情景。“但美国口音并不重。”我又补充了一句。
  “Precisement(法语:确实如此)。还有这个,你可能还记得,是我在凉亭那儿捡到的。”他把小小的鹅毛管拿到我面前,我好奇地察看着,突然我想起了小说中读到的那些情景。
  波洛一直盯着我看,当他看到我那领悟的神色时便点了点头。
  “是的,海洛因,白粉。吸毒者是这样拿的,然后从鼻子里吸进去的。”“盐酸海洛因。”我不假思索地低语着。
  “在大洋彼岸,用这种方法吸毒是司空见惯的事。这又是一个证据,证明此人是加拿大人或美国人。”“是什么东西使你注意凉亭的?”我好奇地问道。

  “我的警督朋友认为任何去艾克罗伊德住宅的人都会抄这条近路,但当我看到凉亭后,我马上就想到任何去凉亭幽会的人也要走这条路。现在可以肯定那个陌生人既没走前门,也没走后门。那么是否有人从家中出来跟他们相会呢?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有什么地方比这小凉亭更方便的呢?我到凉亭搜寻了一番,希望能找到点线索。结果我找到了两件东西,一小块丝绢和一根鹅毛管。”“一小块丝绢?”我好奇地问。“是怎么回事?”波洛皱了皱眉头。
  “你没有动用你的灰细胞,”他冷冰冰地说,“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块上过浆的丝绢。”“我就看不出。”我换了一个话题,“不管怎么说,这人到凉亭来是跟某个人相会,那么要会见的是谁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波洛说,“你是否还记得,艾克罗伊德太太和她的女儿是从加拿大到这儿来的?”“这就是你今天指责大家隐瞒一些事实的含义吗?”“可以这么说。现在还有一点,客厅女仆的话你认为怎么样?”“什么话?”“她被解雇的那番话。解雇一个仆人要花半个小时?有关重要文件的事是否可信?你该记得,虽然她说她从九点半到十点都在自己的卧室里,但没有人能证明一点。”“你把我搞糊涂了。”我说。
  “对我来说,情况越来越清楚。但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并且有什么根据。”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
  “我只是草草地写了几条看法。”我抱歉地说。
  “非常好——你也有自己的办法,我现在就洗耳恭听。”我把写下来的看法读了一遍,从读的声音中可以听出我当时有点尴尬。
  “首先,看问题要带逻辑性——”“我那可怜的黑斯廷斯过去也经常这么说,”波洛打断了我的话,“但糟糕的是他从来不按自己说的去做。”“第一点——九点半时有人听到艾克罗伊德先生在跟某个人谈话。”“第二点——那天晚上拉尔夫·佩顿肯定从窗子里进来过,这一点可以从他的鞋印证实。
  “第三点——艾克罗伊德那晚很紧张,从这一点可看出他要会见的人是他认识的。”“第四点——九点半的跟艾克罗伊德在一起的那个人是来要钱的。而我知道拉尔夫·佩顿正缺钱用。”“从这四点可以看出,九点半跟艾克罗伊德先生在一起的那个人是拉尔夫·佩顿。但我们知道艾克罗伊德先生九点三刻时还活着,因此凶手就不是拉尔夫。拉尔夫离开时没有关窗,过后那个凶手就翻窗进入了书房。”“谁是谋杀者?”波洛问道。

  “那个陌生的美国人。很可能是他跟帕克合谋共同干的。敲诈弗拉尔斯太太的人可能就是帕克,他可能听到了一些风声,意识到这场游戏该结束了。他跟同谋商量后,由他的同谋出面去谋杀,而他向同谋提供那把行凶用的剑。”“这也是一种推理,”波洛不得不承认说,“看得出你也有某种细胞。但还有不少地方你没解释清楚。”“比如——”“打电话的事,被推动的椅子——”“你确实认为后者很重要吗?”我打断了他的话。
  “可能不重要,”我的朋友承认道,“可能被意外地推了一下,雷蒙德或布伦特在情绪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很可能无意识地把它推到了原来放椅子的地方。接下来就是丢失的四十英镑。”“艾克罗伊德把它给了拉尔夫,”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一开始拒绝给拉尔夫,后经再三考虑就同意了。”“仍然有个问题没有解释清楚。”“什么问题?”“为什么布伦特非常肯定地认为九点三十分的时候是雷蒙德跟艾克罗伊德先生在一起?”“你是这么认为的吗?这一点我并不强求。但请你告诉我,拉尔夫·佩顿失踪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更难解释了,”我不慌不忙地说,“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来看,拉尔夫的神经肯定失常了!如果他突然知道他的继父离开后几分钟被谋杀了——很可能他跟他的继父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唉,他很可能是受了惊吓逃走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往往会这么做的——他们的举动好像有罪,而事实上他们完全是清白。”“是的,你说得不错,”波洛说,“但我们不能忽略一件事。”“我知道你要说些什么,”我说,“动机。他的继父死后他可继承一大笔财产。”“那只是一个动机。”波洛在这一点上同意我的看法。
  “只是一个动机。”“Maisoui(法语:是的),你有没有意识到,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个互不相干的动机。有人偷了蓝色信封以及里面的信,这是确定无疑的。这是一个动机——敲诈!拉尔夫·佩顿很可能就是敲诈弗拉尔斯太太的那个人。你应该记得,哈蒙德说过,拉尔夫·佩顿最近没有向他的继父要钱。看来他的钱好像是从其它地方弄来的。接下来就是——你们是怎么说的——穷愁潦倒?——他怕这种情况传到他继父的耳朵里。最后一个动机就是你刚才说的。”“天啊,”我惊叫了一声,“这个案件确实对他很不利。”“是吗?”波洛说,“这就是你和我的分歧之所在。三个动机——好像太多了点。不管怎么说,我仍然相信拉尔夫·佩顿是无辜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