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理智与情感 - 《理智与情感》影评——something about Dan Stevens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对英美文学知之甚少,不知道简·奥斯汀的小说在理论派看来处于何等地位。但若论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次数,简小姐一定可以上榜。她的小说总觉得说来说去都是差不多的事情,情节没有大曲折更谈不上奇情,妙的是任何时代都不会消失的男女情感的百转千回。奥斯汀的简单倒是给以后的改编提供了空间。如果考察一下人们重新讲述简奥斯汀的年代,考察一下彼时相应的社会心理应该会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也许会有重大发现。不过这个不是我能做的事情,只单说说《理智与情感》。
  其实真正读过原著的只有《傲慢与偏见》,纯粹是被Colin Firth的达西先生迷倒,才回硬着头皮去看英文。《理智与情感》好几年前看过95年李安的电影版,具体情节都忘了,只记得结尾处有个峰回路转,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次看08版bbc的迷你剧集,则完全是拜《唐顿庄园》所赐让我注意到了Dan Stevens。95版里休·格兰特演的爱德华总觉得有些木讷过头,说话慢半拍,让人等得很着急。(当然我没看过原著,只是就电影来说)Dan stevens的爱德华开场是很精彩的。人畜无害的微笑,柔软弹性*的声线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观众。当然花痴起来有时难免就忽略了故事的逻辑。开场的爱德华虽谈不上巧舌如簧,起码也是相当主动外向活泼的一个人,怎么到了后来图书馆赠书时就不会讲话了似的?不过也许,当一个人明确了自己心意的时候,反而会胆怯吧。
  另一个被粉丝津津乐道的场景是他在雨中劈柴,显然是在向达西先生致敬。(有粉丝惊呼,不穿白衬衫会死吗?!)爱德华和达西先生倘若脱下白衬衫,不知谁的肌肉更多一些?(但想必Dan Stevens那张被粉丝揶揄像气球样日渐膨胀的肉脸不管是打一拳抑或捏一下手感一定极好)爱德华在伦敦拜访Elinor,意外发现未婚妻露西在场,长开大嘴,久久憋出一声“啊”,神色*很是可爱。寒暄之后,爱德华想尽快摆脱这一尴尬场面,推说要去姐姐家,便与各位女士一一告别,撒腿就走,不想还是走得不够快,被露西叫住欲一同前往,爱德华猛一回头,如惊弓之鸟,(搁在现代,心里一定暗暗骂了无数句fuck)但也只能应一句of course,为女士开门。扮演露西的演员面相太老了些,很难想像爱德华与她见过几次面就私定终身整整四年。
  Dashwood家三姐妹演得都不错。扮演Elinor的女演员颇有英伦女子韵味,也很有理性*气质。也许因为很多人是艾玛·汤普森的粉丝,所以不能接受另外一个女演员演Elinor。不过结尾Elinor听说爱德华没有结婚突然大哭的情节实在是有太多95电影版的影子,两相比照08版这一幕大哭显得不够到位不够自然。95版里,爱德华直到这个时候都没有抢上去安慰Elinor,08版里,爱德华可是立马就追了过去,还说出那经典的三句告白。 Marianne的演员总觉得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来究竟像谁。Marianne在雨中的两场戏都极美,那种情感的积郁与爆发都很让人动容。只是威洛比实在是太难看了些,俨然憨豆与MJ的合体,难为女主角们还得惊叹他how handsome。布兰登上校也不错,但也确实很难超越Alan Rickman。
  Dashwood家的小女儿跟母亲说,我下辈子要做个男人,男人可以到处走,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女人只能坐在那里等。简奥斯汀的小说到现在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大概是因为社会结构仍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奥斯汀的小说结尾,问题总是能圆满解决,不仅是男女主角,所有人都各得其所。这是多么地能够满足读者的想象,尤其是在世事艰难的时刻,实在是绝佳的抚慰剂。简奥斯汀时代的贵族男女们,尽管衣食无忧,却仍然受到种种限制。与克制隐忍的古典爱情相比,无限自由的毫无顾忌的现代生活里,爱情有时反而显得苍白了。
  此片制作之精良自不必多说,画面和配乐都很出色*。PS:庄园戏实在是英剧的杀手锏啊……
  被Dan Stevens的Edward秒杀!!!(尤其是再听到声音)
或许您还会喜欢: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霍桑短篇作品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01牧师的黑面纱①①新英格兰缅因州约克县有位约瑟夫·穆迪牧师,约摸八十年前去世。他与这里所讲的胡珀牧师有相同的怪癖,引人注目。不过,他的面纱含义不同。年轻时,他因失手杀死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直到死,都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面孔。——作者注一个寓言米尔福礼拜堂的门廊上,司事正忙着扯开钟绳。 [点击阅读]
霍比特人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哈比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0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面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1她惊叫了一声。“怎么啦?”他问道。房间里的百叶窗关着,光线很暗,但还是能看清她脸上恐惧的表情。“刚才有人动了一下门。”“呃,八成是女佣人,要不就是哪个童仆。”“这个时候他们决不会来。他们都知道吃完午饭我要睡觉。”“那还会是谁?”“是瓦尔特。”她嘴唇颤抖着小声说道。她用手指了指他的鞋。他便去穿鞋,但他的神经多少也有点紧张,因而显得笨手笨脚,而鞋带偏偏又是系着的。 [点击阅读]
风流狂女的复仇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1矮男子闯进来了。矮男子头上蒙着面纱。“不许动!动就杀死你们!”矮男子手中握着尖头菜刀,声调带有奇怪的咬舌音。房间里有六个男人。桌子上堆放着成捆的钱。六个人正在清点。一共有一亿多日元。其中大半已经清点完毕。六个人一起站起来。房间的门本来是上了锁的,而且门前布置了警备员。矮男子一定是一声不响地把警备员打倒或杀死了,不然的话,是不会进房间里来的。六个人不能不对此感到恐惧。 [点击阅读]
风葬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雪江从早上开始心情就不好。要是平常的话,肯定会训斥浅见睡懒觉的,可是今天她看见小儿子,露出一副无奈的神情,转身就回自己的房里去了。听佣人须美子说,雪江连早饭也没吃。“我妈她怎么了?”“牙疼。”“是嘛?……”浅见似乎有点幸灾乐祸似地反问道。“是的,听夫人说,装的假牙不好,像针扎似地痛。”“哦,是那样啊,牙不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