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蓝色特快上的秘密 - 第十七章清白的绅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您到过利维埃拉吗,乔治?”波洛在翌日清晨问他的仆人。
  乔治是个典型的英国人,从面部表情无法看出他的内心活动。
  “是的,先生。两年前,那时我在洛德-爱德华-弗兰普顿那里做事。”
  “可是现在,”主人小声说,“现在你是在赫库勒-波洛这里做事了,多么快的进步啊!”
  仆人有点不知所措,不知怎么回答他的话为好。
  过了片刻他问道:
  “给您拿来那件蓝上衣吗?先生,今天有点凉。”
  “上面有一个小污点。”波洛回答道,“星期二我在里茨吃饭时滴上了一点油迹。”
  “污点不在上面了,先生。”乔治回答道,“我已经把它洗掉了,衣服也熨平了。”
  “我对你非常满意,乔治。”
  “谢谢,先生。”
  停了一会儿波洛若有所思地说道:“乔治,假如你出身于一个上流社会阶层,就象你原来的主人洛德-爱德华-弗兰普顿那样,而自己却穷得没有一个先令,可是后来却娶了一个有钱的妻子!而你妻子又要同你离婚而且振振有词。那你将如何呢?”
  “那么,我一定想办法从她的财产中捞一部分。”乔治回答说。
  “用和平的手段,还是用武力解决?”
  “请原谅,先生。”乔治有点受扫曲似的说,“一个贵族决不会采取与本阶级不相称的手段的。”
  “你相信是这样吗,乔治?我有点不太相信这一点。但也许你是对的。”
  响起了敲门声。仆人出去了一下,带回了一封信。这是警察局长科写来的:“我们正在审讯罗歇伯爵。侦察官请您务必出席。”
  “快给我上衣,乔治,我马上要走。”
  一刻钟之后波洛已经到了侦察官的办公室。
  “我们得到一些令人失望的消息。”警察局长通知说,“一切迹象表明,伯爵是在凶杀案发生的前一天到达尼扎的。”
  “如果这消息属实,那么,先生们,一切就要从头开始了。”波洛回答道。
  卡雷热干咳了一声。
  “对于这个‘不在现场’要小心从事,”他宣布了一下。他的话音还未落,就走进一个高个子、黑头发的男人,西装革履,模样看来坦然而自信。人们只要想一想,伯爵的父亲曾在南特城(法国北部的一个城市。译注)当过一名贩买粮食的小商人,就会认为,他的这种极为高贵的架势,简直是对威严的一种侮辱。可是每当他以这副神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又会坚定的相信,他确实具有贵族的血统。
  “我来了,先生们!”伯爵显出很高傲的样子说道,“请允许我问一下,你们为什么要找我谈话?”
  “请您先坐下。”侦察官很有礼貌地说。“是关于凯特林女士死亡的事。”
  “凯特林女士死了?我简直不懂。”
  “我知道,您同这位女士很要好。”
  “当然,我同她关系很好!可是,这与本案有什么联系?”
  他把单片眼镜举到鼻梁上环顾一下屋里的人们。他的目光慢悠悠地转向波洛,而波洛正在天真地打量着他,仿佛正在向这位绅士献殷勤。

  “看来您还不知道,”卡雷热慢条斯理地说道,“凯特林女士也经被暗杀了。”
  “被暗杀了?真是太可怕了!”
  他所表现的那种对突发事件的感觉和由此产生的内心的痛苦相当逼真。或者说,他真的不知道?
  “凯特林女士在火车通过巴黎和里昂之间时被人勒死了。”卡雷热继续说,“她的首饰也被盗走。”
  “真惨!”伯爵不知所措地说道。
  “在女士的手提包里,”侦察官说,“我们找到一封您写给她的信。您同女士似乎安排过一次约会。”
  伯爵耸了一下肩膀,打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
  “阴谋会导演出一切。”他回答道。“如果您们绝对保密,或者只限于在座的几位知道,我就承认有个约会。”
  “您同她谈妥在巴黎会面,然后一起到这里来,是吗?”卡雷热问道。
  “这是我们原来说妥的事情,但是按照女士的愿望,计划改变了。我要在耶尔同她会面。”
  “本月十四号您没有同她在里昂站会面?”
  “相反,我在十四号这天早晨就到达尼扎了。您所说的那种会面是相本不可能的。”
  “当然,当然,”卡雷热说。“为了使事实更加全面,希望您能告诉我们,十四号的晚上和夜间您在哪里?”
  伯爵考虑了一会儿。
  “我在蒙特卡洛用的晚饭,然后去巴黎咖啡馆。从那里出来后,我就到了体育俱乐部。在那我赢了几千法郎。”说着他做了一个手势。“大约半夜一点左右我回到了家。”
  “请原谅,先生,您是怎样回家的?”
  “乘我的双座汽车。”
  “是一个人吗?”
  “是的。”
  “您能找出证人吗?”
  “当然,我可以把当天晚上相见的朋友都找来作证。但我是一个人吃的晚饭。”
  “是您的仆人给您开的别墅的门吗?”
  “我自己有钥匙。”
  “噢!”侦察官惊叹道。
  他叫了一声,门开了,走进一个记录员。
  “让女仆进来。”卡雷热说。
  艾达洛-马松走了进来。
  “请您凭良心讲,小姐,这位先生是否就是到过死者包厢的那个人。”
  女仆仔细端详了伯爵一阵子。当这种调查方式使这位绅士感到难堪之前,波洛就已经走到了他的面前。
  “先生,我不能确切地说。”马松回答道。“可能是他,也可能不是他。先生们,你们可不要忘了,当时那个人是背朝着我的。但是,我认为就是他。”
  “您能不能保证是他?”
  “不,我不能保证。”
  “您在您主人的住处见过这位先生吗?”
  马松摇摇头。
  “谢谢,已经足够了。”侦察官严厉的说道。看来有点失望。
  “请等一下,”波洛说,“我还想向女士问几个问题,如果您允许的话。”
  “当然,波洛先生,那当然。”
  “车票是怎么办理的,小姐?”
  “车票?”
  “是的。是您拿着从伦敦到尼扎的车票,还是您的主人拿着?”
  “卧车票是主人拿着,其它的都在我这里。”

  “后来,怎么样?”
  “我把车票给了法国列车的乘务员,先生,乘务员说不用把车票给他。我不应该这样做吗,先生?”
  “不,不,您做得完全。”
  科和侦察官都很惊奇的看着波洛。
  马松小姐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然后她向侦察官点了一下头,离开了房间,波洛在纸条上写了一些什么,把纸条递给了卡雷热。卡雷热读完纸条之后,脸上浮现出开良的神色。
  “怎么,先生们?”伯爵看着大家说:“你们还想长时间地留我在这里吗?”
  “决不,”卡雷热善意地赶忙解释说。“您已经全部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因为有一封您给死去的女士写的信,当然我们就有必要问您一些情况。”
  伯爵站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便走出办公室。
  “好,一切就绪。”卡雷热说。“波洛先生,您完全正确,最好是让他觉得我们对他没有怀疑。我们派两三个人日夜不停地盯着他,同时我们将‘不在现场’仔细调查一下。看来是要担点风险。”
  “可能是这样。”波洛深思着说。
  “我准备在今天上午把凯特林先生叫来。”侦察官继续说,“虽然我觉得并没有那么多的问题要问他。可是有很多的疑团……”
  “什么疑团?”
  “就是,”侦察官咳嗽了一声,“首先是同凯特林先生一起旅行的那个女士,他俩分住在两个饭店,这真有点奇怪。”
  “看来有点过于小心,是吗?”波洛问道。“我也是这样认为。”
  侦察官给了记录员一个信号,接着德里克-凯特林就进了屋。
  “您好,先生!”德里克回答道。“是您让我到这里来?有什么事吗?”
  “请坐先生。”
  德里克把帽子和手杖放在桌子上,然后坐下。
  “情况怎样?”他有些不耐烦地问道。
  “我们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情况。”卡雷热小心地说道。
  “有意思。”德里克满不在意地说,“您让我来难道是为了通知我这些吗?”
  “我们想,先生,关于案子的进展情况,理所当然地应该同您保持联系。”侦察官严肃地说。
  “即使没有什么进展,也要保持这种联系?”
  “除此之外我还想问您几个问题。”
  “那您就问吧!”
  “您能保证说,您在火车里既没有同您夫人谈过话又没有见过她?”
  “我已经回答过个问题。”
  “您应该尽量地保持耐心和克制。”
  德里克猜疑地凝视着他。
  “我——从——来——不——知——道——她——在——火——车——上。”他用一种过于清晰的腔调说话,就象人们对孩子和遇钝的人讲话一样。
  “不过这是您的说法!”卡雷热低声说道。
  德里克摸着下巴。
  “您还想得到什么呢?卡雷热先生,您知道现在我是怎样想的?”
  “那您是怎样想的?”
  “我认为人们过高地估计了法国警察。在‘蓝色特快’上竟会发生这样一桩案子,这是引人瞩目的,而法国警察方面对这一盗窃谋杀案却束手无策,那就更令人瞩目了。”

  “我们会抓到凶手的,请先生不用担心。”
  “据我所知,凯特林女士并没有留下遗嘱。”波洛突然用一种很不和谐的语调插话。
  “我也认为,她没有留下遗嘱,”凯特林说,“怎么?”
  “如果您能继承她的遗产,那是一笔不小的财产。”波洛说。“一笔不小的财产。”
  虽然他的目光没有同时转向德里克,但也发现了他那脸上顿时泛出了红晕。
  “您这是什么意思?您是什么人?”
  波洛现在不是看天花板,而是死盯着前面的这个年青人。
  “我叫赫库勒-波洛。”他回答说,“某些人认为,我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侦探。您能担保,在火车上您既没有同您夫人见面,又没有同她谈过话?”
  “您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难道您竟会无耻地认为,我会谋杀自己的妻子?”德里克突然大笑起来。“可是,我为什么要激动呢?这一切都是那么可笑!我要杀死她的话,又何必把她的首饰偷去呢?”
  “是这样,”波洛压低声音慢慢悠悠地说,“您看,我根本就没有这样想过。”
  “再没有比这次盗窃谋杀案更为明显的了,”德里克-凯特林说,“我那可怜的露丝!那颗该死的宝石断送了你的性命。我相信,由于这块宝石,肯定原来就有过一次谋杀。”
  波洛猛然地从坐椅上站了起来。他的目光豁然开朗,闪烁着蓝色,宛如一只兴奋的猫。
  “还有一个问题,凯特林先生。您能不能把您同您妻子最全一次见面的时间告诉我们?”
  “请略等一等!”德里克思考了一下,“应该是……三个星期之前。准确的日期恐怕很难记起了。”
  “您不必去回忆了。”波洛无所谓地说道。
  “还有问题吗?”德里克不耐烦地说道。
  德里克看着卡雷热。卡雷热却在看着波洛的反应,一直到波洛轻轻摇了摇头,他才说道:
  “没有了,凯特林先生,我不会再耽误您的时间了。再见,先生。”
  “再见。”凯特林轻声回答后出了门。
  凯特林刚一出门,波洛就严肃地问道:
  “请告诉我,您是什么时候同凯特林先生谈起过宝石的事?”
  “我从来没有同他谈过此事。”卡雷热说,“只是昨天我才从冯-阿尔丁先生那里得知有一块宝石。”
  “是的,但在伯爵的信中已经提起过此事。”
  “您想想,我怎么好对死者的丈夫提起那封信呢。”侦察官说道。他感到有点委曲,因为别人竟会怀疑他这样不审慎。
  波洛一再鞠躬,然后用拳头猛击了一下桌子。
  “他是怎么知道有宝石的呢?”他悄声地问。“女士自己不会同他谈,因为他们已经有几个星期没有见面了。冯-阿尔丁先生亲自和他谈这个事,那更不可能。报界也没有对这块宝石进行过任何的报道。”
  他站起身来,拿起手杖。
  “不,”他低声说,“关于宝石的事有人对他进行过详尽的报告。奇怪,真奇怪!”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