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狼烟 - 一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
  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他们吸了两锅辛辣的旱烟,脱下脚上的洒鞋,垫在脑后,当做枕头,在柳荫下横躺竖卧,一会儿便扯起鼾声。
  两位大学生从颐和园正门,也就是从东宫门进入园内,又从仁寿殿绕到高耸著戏楼的德和园,路过临湖的宜芙馆、玉润堂、乐寿堂等处,从邀月门踏上长廊。
  盛夏,颐和园的湖光山色,正是全年最秀丽宜人的时节。但是,由于局势紧张,游人稀少,冷冷清清,只有有钱的达官贵人,寓居这裡避暑消夏,有閒的红男绿女,逍遥此处谈情说爱。
  这两位大学生,不像是有钱的人,也不像是有閒的人。他们虽然在长廊上漫步,却并不观赏枋梁上的油饰彩画,甚至不向昆明湖上的旖旎风光投去一瞥。他们走得虽然不急,但是步子很大,虽然装出悠閒神气,但是却看得出心不在焉,只想一步跨到长廊的尽头。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一里半,共分二百七十三间,中间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簷的亭子。东段有一道短廊伸向湖岸,衔接著对鸥舫,西段有一道短廊伸向湖岸,衔接著鱼藻轩。鱼藻轩北面又有一段短廊,连接著八面三层的山色湖光共一楼。长廊两侧古柏夹道,花木繁荫,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蜿蜒曲折,穿花透树;在长廊的每根枋梁上,画工们用他们那支生花妙笔,绘製了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彩画,有西湖风景,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共计一万四千多幅,将长廊装饰成五彩缤纷的画廊,真像一道九天落地的彩虹。
  两位大学生终于走到长廊西端的石丈亭,他们没有在石舫停步,从清遥亭向北,穿过听鹂馆外茂密的翠竹,踱过劳桥,沿迎旭楼下的幽静石路,来到湖滨船坞。
  在售票亭买了船票,他们走出栅栏门,沿石阶下到水边,跳上一叶扁舟,起了错,轻打双桨,小船便向绿波荡漾的昆明湖划去。
  这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深深嘘了口气。两位大学生,一位已经二十五六岁,穿一件雪青色杭纺长衫,戴一顶巴拿马凉帽,清秀的脸儿,高高的鼻梁上架著一副近视眼镜,目光柔和而天真,显得非常文静,书生气十足。另一位二十三四岁,上身穿一件漂白布汗杉,挽著袖子,下身穿一条米黄色酉装裤,脚下一双白网球鞋;他有一张黑红的圆脸,剑眉下两隻锐利的眼睛,一笑龇出两隻小虎牙,全身上下洋溢著火热的青春活力。

  “林壑,你要把我引向何方?”身穿雪青色杭纺长衫的大学生,迷惑地笑问道。“我今晚就要登车归裡,心情拳拳眷眷,可没有游山玩水的兴致。”
  “菖蒲,我要带你去见一位嚮导,”林壑神秘地笑眯著眼睛,“请他给你指明回乡的正路。”
  菖蒲四下张望,湖上碧波如镜,并无船踪人影。
  他们这隻小船,桨声咿呀,像一片飘萍,驶出港汊,进入了三千亩昆明湖的南湖。抬头仰望,只见从北岸一座瑰丽的牌坊起,经排云门、排云殿、德晖殿层层上升,好像平步青云,直达万寿山最高的突出点佛香阁。七月的阳光下,佛香阁金碧辉煌,雄壮而富丽,四外古本参天,天上朵朵白云。
  但是,小船并没有划向南湖湖心,林壑并不想陪伴菖蒲到南湖岛上游龙王庙,登月波楼,漫步湖上长虹十七孔桥,到全国最大的廊如亭上观光;而是用双桨拨转船头,转弯向西堤的玉带桥划去。
  掩映在绿柳垂杨中的西堤,自南向北六座桥:柳桥、练亭、镜桥、玉带桥、幽风桥、界湖桥。玉带桥是六桥之冠,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刻著千姿百态向云中飞翔的仙鹤;弧形高拱,形若玉带,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的倒影参差水中,在轻泛涟漪的碧波中浮动盪漾,风景奇丽动人。小船穿过玉带桥北上,是一片湖中之湖的水泊,一隻隻红蜻蜒,落脚在枝枝绿荷上。小船轻轻、擦著荷叶划行,看看将到自风桥,突然从远远的天边响起了沉闷的隆隆声,蜻蜒惊飞而起。

  菖蒲四顾茫然,自言自语地说了声“旱天雷!”
  “你睁大眼睛看!”林壑暴怒地喊道。
  话音未落,两架日本飞机带著震耳欲聋的轰鸣和令人毛骨惊然的呼啸声,从他们头上低飞掠过,机舱裡驾驶员那骄横跋扈的神气,都清晰可见。飞机带起一股强风,吹得湖上荷叶沙沙,岸边杨柳摇动。飞机远去,还在湖面上留下久久不能消失的可怕回声。
  “真是欺人太甚!”菖蒲忿忿地扣著船舷,“华北之大,再也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只怕很快就要安放不下一张饭桌了!”林壑心情沉重地说,“日本飞机低空侦察,炫耀武力,必将有所行动。”
  他们沉默了,菖蒲接替林壑打桨,穿过界湖桥,就是后湖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2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王小波《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书名:白银时代作者:王小波白银时代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