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狼穴巨款 - 第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伦敦有一位舞台设计家,名叫威利·埃利斯。他同时又是一个在大西洋两岸富豪中享有盛誉的室内装饰家;诺勒猜想,人们雇用他常常是因为他有着暴躁的脾气和演说家的才能,而往往忽视了他天生就要的搞室内装饰的本领。
  诺勒本人曾与威利合作过四次。他每次都发誓自己是最后一次和他共事了,然而每次他都清楚地知道还会有下一次的合作。
  事实上,诺勒特别喜欢威利。这个爱冲动的英国人不仅仅技术好、为人聪明,而且,当他冷静下来后非常善于思考,称得上是位舞台设计天才。同诺勒打过交道的许多同行中,没有一个人对设计史的钻研比得上威利广博。所以,抛开他性格中容易冲动的一面,威利又是个很有情趣的人。
  多年来,他俩一直保持着联系。每次诺勒来伦敦总要抽时间去拜访威利。这次他原以为停留时间少,恐怕见不到威利了。
  此时此刻,他感到非常需要威利的帮助。他通过伦敦一个问讯处查到了威利的电话号码,拨了他的电话。
  “诺勒,我的朋友,你神经是不是出了点故障?除了那些讨厌的叽叽喳喳的鸟儿和马路清洁工,这时候还没人起床呢。”
  “我遇到麻烦了,威利。需要你帮忙。”
  诺勒现在呆的那个小村庄对埃利斯来说并不陌生。他答应立即前去相助。
  三十分钟后,威利就赶到了,嘴里不停地骂着路上遇到的都是些白痴。
  诺勒上了他的车,握住了威利伸出的手,同时也止住了他那富有特色的辱骂。
  “你怎么搞得浑身上下这个样子?闻起来一股酒吧女招待的胳肢窝味儿。快打开车窗!告诉我,究竟出了什么事?”
  诺勒简要叙述了事情经过。没提具体人,也没讲任何细节。接着他说:“我必须去巴黎,可有人想阻止我。跟你说,我没干错事,更没干违法的勾当。除此之外我不能告诉你更多的情况了。”
  “错和对是相对而言的,对不对?至于违法嘛,一般是属于专门论述的题目或是高水平律师涉及的范畴。我能不能设想你引起了一位可爱的女士和她愤怒的丈夫的纠纷?”
  “太好了。你完全可以这样设想。”
  “这样一来,我也不至于受牵连。说说看,究竟是什么防碍你去机场乘下一航班去巴黎呢?”
  “我的衣服、皮箱和护照都在伦敦一家旅馆里。如果我到那儿去取,想阻止我的人就会发现我。”
  “瞧你这煞有介事的样子,这伙人还挺厉害哪。”
  “可不是。”
  “这事好办,我去旅馆取东西,结账。若说你是我在索霍贫民窟发现的一个任性的殖民地居民,难道会有人来跟我争这种特权吗?”
  “大概服务台那儿会出点麻烦。”
  “我想象不出会有什么麻烦。我付的钱是王国的硬通货。你再给我写个便条儿:他们可以核对笔迹嘛。”
  “但愿你说得都对。不过,我还想到一个问题,那些想找到我的人一定跟旅馆服务员取得了联系。他们可能会死乞白赖地打听出我在哪儿才让你取走东西。”
  “那我就告诉他们,”威利笑着说,“我把咱们呆的村庄和电话号码告诉他们,就说这是你下一个落脚点。”
  “什么?”
  “这事儿包皮在我身上了。对了,汽车仪表板的小贮藏柜里还有点科隆香水,看在上帝的面上,快往身上洒点儿。”
  埃利斯让洗衣店来人取走了被威士忌浸透的衣服,并要求他午后送回来。他随即离开舍尔西公寓,前往贝尔格莱维亚旅馆。
  诺勒洗过澡,刮了脸,把脏衣服放在门外的篮子里,接着给出租汽车公司拨了个电话。他解释了为什么不能亲自去爱尔德维特汽车修配站取车。因为英军方谍报部五处的人一定在那儿守候,如若他开起车来,英国人定会穷追不舍。
  出租汽车公司不情愿代劳,但舍此又无其它办法。如果想要车,只得公司出面去取。诺勒向他们表示了歉意,再三申明情况实在紧急,账单可以寄到他在纽约的办公室。
  他要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英国才行。无容置疑,军方谍报部五处的人会监视所有机场和通过海峡的一切过往船只的。他想,在飞机起飞前的最后一刻买一张去巴黎的机票,然后夹在众多的旅客中或许可以蒙混过关。不管运气如何,他都要在英军方谍报部五处获悉他离开英国之前到达奥利机场。好在飞往巴黎的短程航班很多,海关检查也不甚严格。另一个办法是买两张机票:一张去阿姆斯特丹,另一张去巴黎。他从荷兰航空公司检票口进入机场,再以什么借口从机场候机室外跑到飞往巴黎的班机的起飞地点。让威利带着行李在那儿等他。

  诺勒想的算是什么呢?行动方案?逃身之计?还是同谋诡计?总之,他现在无异于一个没有犯罪行为的罪犯,一个不能讲真话的人。因为讲明了真相就意味着极大的危险。
  他的心口窝又疼了,疼得大汗淋漓。他感到了虚弱,有点头晕。于是穿着威利的浴衣倒在长沙发上,闭上双目。此时,他脑海里又浮现出柯立清温馨白皙的肌肤和那张在飞机上见过的面孔。他仿佛清楚地听到了喊叫声。随后,就在充耳的喊叫声中入睡了。
  他突然醒来,觉得似有人站在旁边瞧着他。他不禁一惊,急忙翻身坐起。原来是威利站在他身旁。他这才如释负重地舒了口气。
  “看来你已经休息了一会儿,好多了。连上帝也对你身上的味儿满意多了。”
  “拿到我的东西了吗?”
  “拿到了。你的担心是对的。他们非常急于知道你在什么地方。我交完钱,经理出来了。他的一举一动就象个警方代理人。后来,也许是被我唬住了,他的怒气才平息下来。他还得到了一个电话号码,就是你现在住的这个地方的。”
  “我现在这个地方的?”
  “对。恐怕你的坏名声不那么容易变好,除非你动手术换换心脏。实际上,这是骑士桥一家医院的号码,它没有得到国家卫生部的正式营业执照。这所医院主要医治性病。那儿有个医生跟我很热。”
  “你太过分了。”诺勒说着站了起来,“我的东西在哪儿?”
  “在客用,我原以为你想换换环境。”
  “多谢了。“诺勒说完朝客房门门走去。
  “哎,你认识布诺凡托拉吗?”
  诺勒停住脚步,点点头说,“认识。”想起自己曾在里斯本机场给桑姆拍过三封海底电报,落款的地址是伦敦贝尔格莱继亚旅馆。于是又叮问一句:“他来过电话吗?”
  “来过好几次。我猜一定有急事。旅馆服务员说,电话是从库腊索岛打来的。”
  “我知道他的电话号码。”诺勒说,“我必须和他取得联系,电话费记在我账上。”
  五分钟后,电话里传来了桑姆刺耳的声音。在此之前五秒钟,诺勒意识到继续要求桑姆工程师替他撤谎是很难为他的。
  “麦尔斯一点也没闲逛荡,诺勒。他跟我说他发出了一份要你返回纽约的法庭传令。考虑到他们都是美国人,麦尔斯准备将它直接发到当事人手里。麦尔斯知道他们不能强迫你回来,但他说你受到通缉这件事瞒不过他们。诺勒,这事有些棘手。因为哪家主顾的工资单上也没你的名字。”
  “他说为什么了吗?”
  “他只说你那儿有他们需要的情报。”
  诺勒想,自己如能赶到巴黎,他希望布诺凡托拉能与他联系上。但给他留下具体地址似乎不大妥当,这会给他增加负担。于是便说:“听我说,桑姆,今天晚上我要离开这儿去巴黎。香榭里大街上有一家美国邮件传递办事处,如果有什么事就往那儿给我发电报。”
  “如果麦尔斯再打电话来,你看我该怎么说?我可不想再毫无准备,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
  “就说你跟我联系上了,把他正千方百计找我的事告诉我了。告诉麦尔斯,就说我答应尽快和他联系上。你就知道这些。”诺勒停了停,接着又说,“还可以告诉他我必须去趟欧洲,不过,不要主动讲这话。如果他再逼得紧,可以把美国邮件传递办事处的地址告诉他,我可以通过电话得到信件。”
  “还有件事要跟你说。”桑姆有些笨嘴拙舌。“你妈妈也来过电话。对她撒谎,我真感到自己是在犯罪。诺勒,你不该跟你妈妈撒谎。”
  诺勒听罢微微一笑。这位桑姆先生一生的奔波曲折也未能使他改变意大利人的本性。想到这儿,他问道,“我妈妈什么时候给你打的电话?”
  “前天晚上。她讲话真象个贵妇人。我对她说希望转天能接到你的电话。所以,我从昨天早上就开始给你挂电话
  “我到巴黎后结我妈妈打个电话。还有别的事吗?”
  “这些还不够吗?”
  “够多的了。过几天我再跟你联系。不过,你也知道有事该往哪儿给我发报。”
  “好吧。如果你妈妈再来电话,我也把这个通讯地址告诉她。”
  “如果方便的话。谢谢你,桑姆。非常感激你的帮助。”
  诺勒放下电话,发现威利·挨利斯早巳进了厨房并打开了收音机。威利是个有绅土风度的人,这是他的特点之一。
  诺勒在电话机旁坐了片刻,想理一理事情的头绪。妈妈打电话给桑姆询问他,这并不奇怪。自从两周前的那个星期六早晨分别之后诺勒还一直没有机会跟母亲通话呢。

  对麦尔斯可得刮目相看。赫克洛夫特不把这个侦探当作常人看待:他没有面孔也没声音。然而,麦尔斯却得出了某种结论,并且对此结论十分自信,他把诺勒同英国航空公司伦敦到纽约的591班机上发生的导致三人死亡的谋杀案联系在一起。而且死死抓住此事不放。如此下去,他就能制造出诺勒难以自我解脱的难题。换句话说,他可以要求国际警察的合作。一旦麦尔斯这样做了,人们的注意力就会一下子集中到他这位已摆脱众人干系的英国公民身上。
  日内瓦密约对这种注意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它可能因此而面临毁灭的威胁。唯一的办法是把麦尔斯稳住。可是,采取什么法子呢?
  他这片陌生的森林里市满了陷阱。他的每一个自卫本能都在力劝他撤回去。完成日内瓦密约的使命需要一个远比他更狡猾、更有经验的人,然而,他却不能打退堂鼓。狼穴的残存者决不允许他这样做。他自己也从心底里不愿那样做。他仿佛看到漆黑的森林里出现了一张脸,这张脸渐渐清晰起来。他必须还他父亲的本来面目。在这个过程中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曾经有一位极度痛苦的人,他以足够的勇气和洞察力认识到有罪就该赎罪。并且,他英明地确保他的信条至今还那么富有生机。
  诺勒走到厨房见埃利斯正在洗涤槽边洗茶杯,便说:“威利,咱们去机场吧。过两个星期我再来取那些衣服。”
  埃利斯转过身,眼含关切的神情。
  “我还能为你节省些时间。”他边说边从一个架子上拿下一个瓷制大口瓶。“你需要些法国货币,到那儿兑换可能不会那么方便。我每两个月就去法国旅行一趟,这是为去那儿准备的,有满满一瓶,你需要多少就拿吧。”
  “谢谢了。”诺勒接过瓶子,瞧着威利那高高卷起的袖管下健壮有力的双臂。看样子他能把人一扯两半。这两条肌肉发达的胳膊深深印在诺勒的脑海里了。
  为阻止诺勒而进行的一系列疯狂活动从希恩罗机场开始,到奥利机场又加剧了。
  诺勒在伦敦买了一张荷兰航空公司的去阿姆斯持丹的机票。他这样他的根据是英车方谍报部五处已将他提供的假情报核实并且信以为真了。当他从荷兰航空公司入口处进入机场后又向法国航空公司的班机飞快跑去时,一个穿雨衣的人正迷惑不解地、吃惊地望着他。此时,在一架飞往巴黎的满载旅客的班机前,威利正手持另一张机票等族他。
  奥利机场入境手续简便,只是队排得很长。乘等候之机,诺勒仔细观察着呆在海关检查站附近的一堆堆的人群,他还能看到通往候机厅转门处的情景,转门外有两个人,这一下子引起了诺勒的注意,也许是他们脸上那阴沉的表情引起的吧,因为接送亲朋好友的人决不会这样闷闷不乐。只见那两个人正平静地谈论着什么,两双眼睛却紧盯住从海关出来的每一个人。其中的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张纸,一张小而光滑的纸。那是不是一张照片呢?
  没错儿,正是诺勒的照片。
  他们不会是狼穴的人,因为狼穴的人一眼便能识别出他。况且,狼穴也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行事。看来,英军方谍报部五处已和巴黎特工人员取得了联系,这两个人在此己恭候他多时了。
  “先生,您的护照。”海关工作人员按常规在诺勒护照上盖了章。他拎起行李朝出口走去,仿佛正在走向一个不可逃避的陷阱。
  自动门慢慢沿向两侧。见到诺勒,那两个人立即转过身去。显然他们不打算走近他,而是准备……跟踪他。
  一切都明白了,诺勒费尽心机想出的不过是个很不高明的计策。
  候机室里人群熙攘。正前方挂着一块指示牌,上写:国内航线。
  法国国内航线有定期航班飞往祖国各地。这种穿梭般的短程运输非常使利。下列城市编在以下一条航线里占去了三个格:鲁昂——勒阿弗尔——卡昂……奥尔良——勒芒——图尔——第戎——里昂——马赛。
  诺勒迅速与那两人擦身而过,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他径直来到阅内航线售票口,排在只有四个人的队尾。
  轮到诺勒买票时,他先询问了有关飞往地中海和马赛等南线班机的情况,说是要在不同时间起飞的客机中加以选择。
  服务员告诉他,从奥列到地中游的班机在下列五个城市降落:勒芒、南特、波尔多、图卢兹和马赛。正好在法国西南部划了一条弧线。
  勒芒,到达勒芒需要飞四十分钟。从勒芒再驱车去马赛估计要三到三个半小时。现在是差二十分四点。
  “我就坐这班飞机吧,”诺勒说,“正好在预定时间到马赛。”

  “对不起,先生,去马赛有直达班机。”
  “有人到机场接我,早到也没用。”
  “那就随您啰。我看看还有没有座位。飞机再过十二分钟就起飞了。”
  五分钟后,诺勒已经站在通往停机坪的大门口了。他面前摊开着一份《先驱论坛报》,眼睛却越过报纸向那两个表情严肃的英国人望去。其中的一个人正在同一位年轻的小姐谈话。这位小姐恰是刚才卖给诺勒机票的服务员。
  十五分钟后,飞机起飞了。诺勒接连两次慢慢穿过坐席通道去盥洗室,边走边观察机舱里的乘客。他刚才见到的两个英国人都不在飞机上,也未发现任何人对他有丝毫兴趣。
  到了勒芒,他心里数着下飞机的人数。一共七个。所有旅客都下完了,填补他们座位的人开始上飞机了。
  诺勒从行李架上抓起自己的东西,奔到机舱口。他沿金属梯走下来,迅速进入候机大厅,站在一扇窗户前。
  飞机上再没下来人,也没有人盯他的梢。
  他看了看表,差十七分五点。他不知是否还来得及和贺尔汀·冯·泰波尔取样联系,但他想到既然他有贺尔汀的姓名和工作地点,不妨打个电话给她。他走到附近的一个公用电话间,心里感激威利想得周到,那个大口瓶里的法国货币马上派上用场了。
  他用简单的法语对话务员说,“请问巴黎加利马尔出版社的电话号码……”
  接电话的这位小姐英语讲得比一般美国铅克萨斯州的人还要好。她告诉诺勒,丹尼森小姐正上班,她办公室没有电话。不过,他若稍等一下,会有人喊她来接电话的。
  贺尔汀·冯·泰波尔讲起话来和她姐姐一样掺杂着葡萄牙语的怪调,但她俩讲话方式不同。贺尔汀讲话也带点回音,但没有犹豫不决的停顿。他还能清楚地忆起柯立清说话的声调。贺尔汀·冯·泰波尔,也就是丹尼森小姐,显然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来对付这个美国人。
  “为什么非要我见您呢?赫克洛夫特先生,我又不认识你。”
  “话相信我,我要和您谈的事情很紧急。”
  “我有生以来遇到的紧急情况数不胜数,早就烦透了。”
  “以前那些都不能和这次的相比,它们不是一回事。”
  “您怎么找到我的?”
  “有人……在美国,一些你不认识的人把您的工作单位告诉了我。他们说您虽然登记了住处,可是不住在那儿。我只得往您的工作单位打电话。”
  “他们对我这么感兴趣?连住处都调查了?”
  “是的。这是我要告诉您的所有情况的一部分。”
  “现在就把其它情况告诉我吧。”
  “不行,不能在电话里讲。”
  对方沉默了。待她再开口时,话音变了,显然有些害怕。“你究竟为什么想见我?我们之间会有什么要紧事?”
  “这事关系到您的家庭,也关系到我的家庭。我见到过您姐姐,也花了不少力气找您哥哥。”
  “我有一年多没跟他们通电话了。”贺尔汀·丹尼森打断他,“我帮不了您的忙。”
  “我要谈的事追溯到三十年前。”
  “我不想听。”
  “它涉及到一笔钱,一笔数目很大的钱。”
  “我的钱够花,生活没有困难。我需要的是……”
  “这不单是给您一个人的,”诺勒急切地打断了她的话。“而是为了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人。”
  对方又不吭声了。然后,她口气温和地问:“是不是关系到……关系到人们又要恢复战争?”
  “对。”诺勒闹不清她是否被说服了。
  “我们可以见面。”贺尔汀答道。
  “我们是否能这样安排……我们——”他不知如何措词才不致吓坏了她。
  “不要让那些监视我们的人发现,对吗?”
  “对。有什么办法吗?”
  “这方面我有经验,按我说的做好了。您现在何处?”
  “勒芒机场。我打算租辆车开到巴黎。这大概要用两、三个小时。”
  “好。到巴黎后把车存到一个修理厂,然后坐出租汽车到蒙马特大街的献心教堂。进去后一直往里走,走到尽头找到路易第九的祭坛。点着一枝蜡烛放到烛台上。接着,再取下放到另一个烛台上。这时你会见到一个人,他会带你到座落在广场高处的一家咖啡馆。您会在那儿得到指教。”
  “干嘛煞费苦心搞这么复杂?我们能不能就在一个酒吧或者饭馆见面?”
  “这不单是为了您的安全,也是为了我的安全,诺勒先生。如果我们发现您不是您自我声称的那样,不是只身一人,我就不会见您。我会在今夜离开巴黎到您无法找到的地方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