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苦行记 - 第十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六章
  《摩门圣经》——《摩门圣经》神圣性的证据——《摩门圣经》是其作者的剽窃物——奈菲的故事——一场恶战——比基尔肯尼猫还要基尔肯尼猫
  人们都听说过《摩门圣经》,可是除了那些被“选中的人”外,很少有人看见过它,或者至少是很少有人费神去读过它。我从盐湖城带了一本走,对它充满了好奇。这是一本非常自命不凡的作品,然而读起来却很“沉闷”,叫人打瞌睡,是一个索然无味的神灵启示录的大杂烩。它是用三氯甲烷(麻醉药——译者)印制的。如果这本经书是约瑟夫·史密斯创作的,他能在创作中自始至终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本身就是个奇迹。如果根据传说,他仅仅是从某些古老而又神秘的,镂刻在铜箔上的文字翻译下来的——他曾宣称,这些钢箔是在某个神奇地方的一块石头下面找到的——基于同样的理由,这一翻译工作本身也同样堪称是个奇迹。
  这部书似乎是一部完全虚构的历史,内容平淡而烦琐。它以《旧约全书》为蓝本,紧步它的后尘却又出了一个从《新约全书》的剽窃本,作者煞费苦心地要使他的语句具有与钦定译本的音韵一样的古色古香,结果却成了个四不象——一半是今文的明快流畅,一半是古文的古朴庄重。后者显得笨手笨脚,别别扭扭;前者虽然自然,但对比之下却成了一副奇形怪状。每当他发现语句过分现代化——大概每隔一两句——他便插进去几个钦定译本中的短语,如“极其哀伤”,“接着发生之事述后”等等,使文字重新符合要求。“接着发生之事述后”是他最喜欢使用的一个短语。要是他把这个短语省去不用,他的圣经就会成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圣经扉页上的内容如下:
  《摩门圣经》:摩门亲手写的一份叙述,根据奈菲铜箔中一些箔片上的文字写成。
  因此,这是一个有关奈菲人,也是有关拉曼尼蒂斯人的记载的节本。他是写给拉曼蒂斯人看的——他们是以色列王朝的遗族;也是写给犹太人和异教徒看的。这部圣经是以圣训的形式写成的,也是用预言和启示的精神写成的。写成之后加以密封,然后藏在完全可以信赖的基督那里,以免受到损毁。以上帝的神力加以公布并作解释。由莫朗尼亲手密封,并藏于基督身边,届时由异教徒加以公布;它的解释要依靠上帝的神力。它也是天书的一个节本,是贾列德人的记录。在贾列德建造通天塔时,上帝使他们的语言产生了混乱,这些贾列德人也被驱散了。
  “藏起来”很好。“因此”也不错——不过,为什么要“因此”呢?用任何旁的话作回答大概也同样好——尽管听起来的确不那么富有基督教《圣经》味儿。
  接着是:
  三位目击者的证词
  各民族、各种族、各国人民以及将读到本件的人们:
  敬启者,我等,由于圣父及我主基督的恩典,曾经目睹载有本记录的箔片。这是奈菲人的记录,也是他们的兄弟——拉曼尼蒂斯人的记录,也是来自建造我们前面提到的那座塔的贾列德人的记录。我们还知道,它通过上帝的神力而被译出,因为上帝曾对我们亲口作了宣布。因此,我们的确知道它是真实的。同时我们还证明,我们曾经看见这些箔片上刻的文字,它们是依靠上帝的神力而不是靠人的力量显示给我们的。我们郑重地声明,上帝曾派遣一位大使下凡把箔片送到我们面前,因此,我们亲眼看到了那些箔片和它们上面的文字。我们知道,正是由于圣父和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我们才能看到并证实这一切都是事实。这在我们看来真是不可思议。但上帝有旨意,要我们必须为此作证。因此,我们遵从上帝的旨意,证实这些东西。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忠于我主基督,我们将使所有的人去掉我们身上的血衣,以清白无暇的身体出现在基督的审判席前,并且和他永世同享天国之福。光荣归于三位一体的上帝——圣父、圣子、圣灵,亚门!

  奥利弗·考德利
  大卫·惠特默
  马丁·哈利斯
  一些人还没来得及弄清事实的可信程度,便不得不出来提供证词。至于我呢,一个人告诉我他“曾经看见了箔片上的铭文”,还不止那些,当时还有一位天使在场,看见他看到了这些东西,或许天使是等着取走收条的吧,就在这时,我还是远不相信的,不管我是否曾经听这个人说过,更不管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这位天使姓甚名谁,也不知道他的仙乡国籍。
  接下去是:
  又有八个目击者提供证词
  各民族、各种族、各国人民以及将读到本件的人们:
  敬启者:小约瑟夫·史密斯,本件的译者,已将前面提到的箔片拿给我们看过,箔片看来像金质的。他翻译的那几页,我们悉数用手摸过。我们也看到了箔片上的铭文,整个看来极象年代久远的古代作品,工艺奇巧。对此我们严肃地作证:该史密斯已拿给我们看过,因为我们亲眼见过,亲手摸过,确知该史密斯得到了我们提到的那些箔片。我们把姓名公诸于世,并向世界作证,我们见到过,我们绝不撒谎,上帝可以作证。
  克里斯蒂安·惠特默海勒姆·佩奇
  雅各布·惠特默老约瑟夫·史密斯
  小彼得·惠特默海拉姆·史密斯
  约翰·惠特默 塞谬尔·H·史密斯
  在我远远不相信的时候,八个人,不论他们合符语法不合符语法,走上前来告诉我,他们也曾经看到过那些箔片,岂止看到过,还用手“摸”过,我相信了。假使惠特默全家人都已经出来作了证实,我对这一点不可能更满意、更放心的了。
  《摩门圣经》共有十五“卷”——它们是雅各布经,伊诺斯经,嘉戎经,奥姆尼经,莫西亚经,曾尼夫经,阿尔玛经,黑拉曼经,埃塞经,莫朗尼经,两“卷”摩门经和三“卷”奈菲经。
  奈菲经的第一卷是从《旧约全书》上剽窃来的,叙述了“列希的孩子们”从耶路撒冷出走的故事。接着还讲了他们在荒野长达八年之久的流浪生活,以及受到一个人神奇的保护,这个人叫做奈菲,是他们那一行人中的一员。他们最后到达了“富饶”之地,在海滨安置下营地。他们在那里逗留了“许多日子”之后——这比说出具体时间还更符合《圣经》的精神——奈菲接到上天的旨意建造一艘大船,用它“把人们载过海去”。他照诺亚的方舟依葫芦画瓢——不过,他还是按计划行事。仅仅一天的时间,他便把船造成了。在他工作期间,他的弟弟站在一旁,拿他的船——也拿他本人开玩笑。他说,“我哥哥是个白痴,竟然认为他能造一艘船。”他们没有等候木料干燥,整个部族——或者民族便于第二天登船启航了。后来,真实的性格冒过了点儿头,直爽的奈菲以其对圣经的虔敬的心情流露出了这一点——他们都兴高采烈地开怀痛饮起来!他们,“还有他们的妻子们都开始寻欢作乐,于是他们开始跳舞、唱歌,谈着粗野下流的话。是的,他们已极度兴奋,达到粗野放荡的地步。”
  奈菲竭力去制止这些可耻的行为,但是他们把他结结实实地捆起来,继续胡闹。可是,请注意先知奈菲怎样得到神力的帮助,用巧计制服他们的吧!
  接着发生之事述后:在他们把我捆绑起来以后。我无法动弹了,指南针——这是上帝给我们准备的——不转动了。因此,他们不知道把船驶向何处。海上突然出现狂风暴雨,是的,这是一场非常猛烈可怕的暴风雨。航船在海上漂流了整整三天的时间,他们开始惊慌失措,担心会沉没在大海里淹死。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开我。在第四天,航船一直随波逐流地漂着,暴风雨更加猛烈了。
  接着发生之事述后:我们已处在立刻就会落进海底的危险之中。这时他们给他松了绑。
  接着发生之事述后:他们把我放开之后,看哪,我去拿住罗盘,它开始转动了,我要它怎样它便怎样。接着发生这事述后:我向上帝祈祷,祈祷之后,风停了,雨住了,大海上一片平静。

  这些古人,由于携带着罗盘,似乎要比诺亚的条件有利些。
  他们的航行直指“希望之乡”——这是他们为这个地方取的最恰当的名字。他们平安到达了目的地。
  一夫多妻制是摩门教新近的特色,是约瑟夫·史密斯死亡后杨伯翰加进去的。在这之前,一夫多妻被认为是一件“坏事”。下面这段摩门经文出现在雅各布卷第二章:
  看哪,上帝这样说,这些人的罪恶愈来愈大,他们不懂得《圣经》,因为上面记载着大卫以及他的儿子所罗门的一些事,他们企图为自己的荒婬行径作辨解。请注意,上帝说,大卫和所罗门都是妻妾成群的,这在我看来是极坏的事。所以,上帝说,我已经把这些人从耶路撒冷的土地上领开,靠我的手,我的力量,我有可能从约瑟夫生的孩子中培养出正直的人来。因此,我——上帝,绝不容忍这些人仍象以往那样胡作非为。但是,计划失败了——或者说,至少是现代摩门人终止执行了——因为杨伯翰可以“容忍”。下面这段文字摘自同一章:
  看哪,你的兄弟拉曼尼蒂斯人,尽管由于他们的污秽不洁和身上背着恶名,你们恨他们,但他们却比你们正直,因为他们没有忘掉上帝的圣训。上帝训戒我们的祖先,他们应当只娶一个妻子,绝对不准纳妾
  下面一节(摘自奈菲卷第九章)似乎包皮含着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情况:
  接着发生之事述后:在耶稣升天以后,人们便散开了。每一个男人都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回到自己家中。
  接着发生之事述后:第二天,在人们又会集在一起的时候,看哪,奈菲和他刚从死人之中扶起的他的兄弟提摩西,还有他的儿子乔纳斯,还有马桑尼和弟弟马桑尼亚,库门,库门诺尼,杰列迈亚,谢农,乔纳斯,泽德吉亚和艾赛亚。这些现在都是耶稣挑选出的门徒的名字伴随我们的救世主一生中的一个最微妙的插曲而出现的景象,(在这十二个门徒看来)是多么壮观,多么别致,其他人的眼睛似乎是无法发觉的。为了使读者看到这些景象,我从同一个奈菲卷中再摘一节如下:
  接着发生之事述后:耶稣和他们讲话,并吩咐他们站起来。于是,他们从地上站起来,他对他们说,你们是有福之人,因为你们是忠诚的。现在,听我说,我十分高兴。他说完这些话,伤心地流下眼泪,群众证实了这一点,他逐个地抚摩他们的小孩,降福给他们,祈求圣父保佑他们。过后,他又哭了。接着他和群众讲话,对他们说,注意看你们的孩子。当他们注意看的时候,他们把眼睛朝天上瞧了瞧,看见天开了,而且看到天使们好象在火光中从天而降。他们来到地上,在小孩的四面围成一个圆圈。小孩子们被围在火圈当中,天使在照顾他们。群众都看见了,听见了,并且可以作证。他们知道他们的证明是确实的,因为他们所有的人都看见和听见了,每个人都是亲眼看到的。他们一共有两千五百人,包皮括男人,女人和儿童,他们还可能包皮括些什么呢?
  埃塞经是一部莫明其妙的“历史”大杂烩。一些内容大概读者是从未听到过的,民族之间发生的战争和攻城掠池,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篇幅。他们居住在一个地理书中还未记载的国家里。有一个国王,名字很奇怪,叫科里安吐姆尔。他和夏列德、里布、希兹、以及其他一些人,在“赫希隆平原”,“吉尔加尔谷地”,“阿克希荒野”,“莫兰地带”,“康诺山”和“立普里安卡穆海域”等等,等等,等等地方进行了战争。“接着发生之事述后”,在打了许多仗以后,科里安吐姆尔一计算损失,发现“死亡了两百万壮丁,还有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总共五百万或六百万之多——“他感到大为悲伤”。毫无疑问,是该悲伤的时候了。于是,他写信给希兹,要求停战,提出愿意放弃王位来拯救他的人民。希兹提出条件,声称除非科里安吐姆尔前去让他先把头砍下来才能停战,这是科里安吐姆尔绝对不会同意的。结果战争更加激烈地进行了三个月。然后双方花了四年的时间集结兵力准备决一死战——在这之后,紧接着发生了一次战斗,我认为它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许比不上基尔肯尼猫,它们之间有许多类似之处。下面就是这次集结与战斗的经过:

  七、接着发生之事述后:他们把各地没有遭到屠杀的所有人都召集起来,埃塞除外。接着发生之事述后:埃塞目睹了双方所有的活动。他看见支持科里安吐姆尔的人集合起来加入了科里安吐姆尔的军队,支持希兹的人集合起来加入了希兹的军队。所以他们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来积蓄兵力,以便能获得陆地上所有的人员和尽可能多的力量。接着发生之事述后:他们被召集起来后,每一个人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去到他要去的军队里。无论大人或小孩都进行了武装,有盾牌、胸甲、头盔,照打仗的样子穿戴起来。一个紧挨一个地向前线开拔,投入战斗。他们整整打了一天的仗,未分胜负。接着发生之事述后:夜晚,他们都已疲劳不堪,回到营账去歇息。他们各自回到营帐后,开始嚎陶痛哭,为阵亡的同胞进行哀悼,悲声之高,伤心之痛,真是惊天动地。接着发生之事述后:次日,他们又投入了战斗。这一天杀得难分难解,血肉横飞,但是他们谁也没有能取胜。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那哀悼阵亡同胞的痛哭嚎陶声又响彻云霄。
  八、接着发生之事述后:科里安吐姆尔又一次写信给希兹,请求他不要再打仗,而去接管王国,以拯救人民。但是,你瞧,上帝的精神在他们身上消失了,撒旦已完全占据了这些人的心,因为他们已陷入使自己遭到毁灭的冷酷与盲动之中。因此,他们再次进行战斗。接着发生之事达后:那天他们激战终日,夜间枕戈待旦。次日战斗更加激烈,一直打到傍晚。夜间他们都气得要发狂了,就象吃醉了酒似的。他们还是手不离剑地睡了一夜,次日又重新开战,傍晚时分,科里安吐姆尔剩下五十二人,希兹剩下六十九人,除此之外,都已作了刀剑下的牺牲品。接着发生之事述后:那天晚上他们仍是枕戈待旦,和甲而眠,次日又激战竟日,双方挥舞宝剑和盾牌,奋力决战。到了夜晚,希兹只剩下三十二人,科里安吐姆尔只剩下二十七人。
  九、接着发生之事述后:他们饱餐战饭、养精蓄锐,准备次日决一死战,他们都是膀阔腰圆的壮汉。接着发生之事述后:他们激战了整整三个小时,由于失血过多体力渐渐不支而倒下。接着发生之事述后:当科里安吐姆尔的人有了足以站起来走动的体力时,便打算逃命,可是,你瞧,希兹站起来了,接着他的人也站起来了。他怒不可遏,发誓要杀死科里安吐姆尔,否则他将死在自己的宝剑之下。因此他对他们穷追不舍。次日他便赶上了他们。他们挥剑再战,结果全部战死,只剩下科里安吐姆尔和希兹二人,而希兹由于失血过多已昏厥过去。接着发生之事述后:科里安吐姆尔柱剑稍事喘息之后,砍下了希兹的头。接着发生之事述后:他刚把希兹的头砍下,希兹手撑着地站了起来,然后又倒下去,喘了口气死了。接着发生之事述后:科里安吐姆尔倒在地下,好象也死了。上帝告诉埃塞,让他朝前去。于是他走上前走,看见上帝的话全都实现了;于是他作了记载。第一百回我没有写下来。
  他没有写完,这似乎很遗憾,因为他那前几章全部内容平淡无奇,叫人打瞌睡,而刚刚出现使人开始不打瞌睡的苗头时,他便停笔不写了。
  《摩门圣经》相当乏味无聊,读起来令人生厌,但是在它的教义中没有一点邪恶的东西。它的道德准则是无可非议的——它是从《新约》中“偷”来的,这丝毫不是过誉之词。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