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苦行记 - 第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三章
  摩门教徒和异教徒——提神的饮料和它对白米士的作用——盐湖城——鲜明的对比——一个摩门教的移民——和一位圣徒的谈话——访摩门“国王”——愉快的相似
  我们吃了一顿十分可口的晚饭,有最新鲜的肉、家禽和蔬菜,花样既多,又很丰盛。大约饭后,我们到街上闲逛,对店铺只偶尔看上一眼,每遇到一个摩门教徒模样的人,我们都禁不住要偷偷地盯着看一阵子。对于我们来说,这里实际上不啻是一处仙境——一块迷人的、神奇的、不可思议的土地。我们有一种好奇心,想问问每个孩子,每人有几个妈妈,如果他能分得清楚的话。每当我们经过一座房子,房门一开又一关,闪出人头、背、肩的影子。我们心里就一阵颤栗,因为我们极渴望仔细地、满意地看一看按传统形成一个家族同心圆的摩门教徒的庞大家庭。
  过后,准州代理州长把我们介绍给另外的“异教徒”,我们和他们一同愉快地度过了一个小时。“异教徒”就是非摩门教徒。我们的伙伴白米士先生那天晚间单个儿出去游玩,但他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成功。他十一点回到旅馆,冲进我们的房间,兴高采烈、满口胡言,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时而哽出一个含糊的词来,打的呃比说的话还多。同时,他把外衣放在椅座一边的地板上,把背心放在椅座另一边的地板,把裤子放在椅座前面的地板上,然后,毕恭毕敬地审视着这整个效果,象对待神明似的。最后宣布“他吃得太多了”,穿着靴子就上了床。我们害怕他是吃了点什么消受不了的东西。

  但是,我们后来才知道他是喝了点什么。是独特的摩门饮料“瓦利坦”。摩门人发明的瓦利坦(至少也是瓦利坦的一种)是一种威士忌或是威士忌的堂兄弟,仅产于犹他。据说,它是用火与硫磺酿成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杨伯翰禁止在王国里开酒馆,摩门教徒不得私自饮酒,除非只喝“瓦利坦”。
  次日,我们在那宽阔、平坦、笔直的大街上漫游,欣赏这座城市的令人愉快的新奇气象;它有十五万居民却没有到处闲逛的无业游民;看不到醉汉和惹事生非的人;每条街旁没有污秽狼藉的阳沟,却有一条清澈的溪水汩汩流过;一排排用“木架”和干砖坯建成的住房,整整齐齐的——每幢房子后面,显然还有一座繁茂的大花果园——街边的溪水还有一条条支流绕到花圃和果树中间盘旋闪耀——整个城市,无论是背街或是闹市,处处洋溢着一种整齐、完善、繁荣和舒适的气氛。作坊、工厂和各种工业设施比比皆是;专心致志的面孔和忙碌不停的双手到处可见;铁锤的叮当声,做卖买的欢笑声以及滚筒和飞轮怡然自得的嗡嗡声不绝于耳。
  我家乡那个州的州徽是两只任性的熊抱着一个破旧的木桶,上面还有一句中肯的警句:“合则存,(呃!)分则亡。”本书的作者一直觉得这形象太隐晦。然而,摩门教徒的徽章则一目了然,平易,简单,朴实,就象手套那样贴切,它是一个金色的蜂窝,全体蜜蜂都在工作!

  城市躺在一片平展展的平原的边沿上,(这块平原有康涅狄克州那么大小),蜷缩在高耸入云的、肩头上冬雪终年不化的祟山峻岭的脚下。从十二到十五英里远处一座使人目眩的高山上俯瞰下去,大盐湖城显得模糊而渺小,就跟雄伟的中国长城脚下的村庄一样,象一个小孩子的玩具。
  西南方有些山上,两周来连日下雨,但一滴也落不到城里。在暮春和深秋那炎热的日子里,市民们从不摇扇,也不抱怨,出门观看一下大山上纷纷扬扬落雪的壮丽景色,就算乘凉了。在那个季节里,每天都可站在远处观赏雪景,尽管没有一片雪花落到街下,或城外什么地方。
  盐湖城是个卫生的、十分卫生的小城。他们宣称全城只有一名医生,但每星期都定时把他逮起来,以移民法中“没有明显的维持生计的技艺”一条对他提起公诉(盐湖城的人经常为你提供反映当地实况的最扎实的文章,评论公允,重量也可观。如果你想把一份他们的最空洞的普通的报道称一称,你也得使用称干草的称,这种事很平常)。
  我们希望游览著名的内海——美国的“死海”——大盐湖,它离城十七英里,只能骑马去。在开始旅行时,我们梦到过它,谈论过它,渴望见到它,但现在近在咫尺,它却突然对我们几乎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了。于是,我们按照一般的作法把这次旅行推迟到第二天,这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我们和一些好客的异教徒一起吃饭,参观了巨大的寺庙的遗址,和那个精明的康涅狄格北方佬希伯·肯波尔(已故)——一个高贵的圣徒、豪富的商人作了长谈。我们参观了“什一税所”,还有“狮宫”,我不知道或不记得还有多少种类繁多、名目希奇的教会和行政建筑。我们四处游荡,享用每一个小时,捡到许多有用的消息和悦人的废话,到了晚上,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

  第二天,我们认识了斯特里特先生(已故),穿上洁白的衬衣去正式拜见“国王”。他是一个年约五六十岁的老绅士,表面看起来显得安静、慈祥、态度随和、威严而镇定,眼睛里闪着一种大概是固有的机智的光辉。他衣著朴素,我们进去时他刚要揭下头上的草帽。他同我们的州务秘书以及一些出席作陪的政府官员谈了犹他,印第安人,内华达和一般美国事务问题。但他一点也不理我,尽管我几次企图“引他”谈谈联邦政策和他对国会的高见。我以为,我提到的有些问题是满有意思的,但他只不过隔许久才转过身来看我一眼,就象一只慈祥的老猫回头去看是哪只小猫在搔他的尾巴一样。我渐渐沉默下来,一言不发,心中恼怒,一直坐在那儿脸颊发烧、满面通红,心里暗暗咒骂他的愚蠢,不开化。但他很安祥,和那些绅士们的谈话象夏日的小溪一样甜蜜,安宁,潺潺流淌。会谈结束,我们即将告辞时,他摸着我的头,用赞美的眼光打量着我问我哥哥:
  “啊,我猜,是你的孩子吧?是男孩还是姑娘?”
或许您还会喜欢:
女人十日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位年轻的女人,为活跃无聊的产房生活,十天内讲述了!”00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初恋、引诱、遗弃、强||奸、复仇、婚外情的荒唐、性*生活的尴尬……在妙趣横生兼带苦涩酸楚的故事背后,则是前苏联社会的fu败、男人灵魂的丑陋、妇女处境的悲惨,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渴望和执着追求……这便是《女人十日谈》向读者展示的画面及其底蕴。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
古兰经
作者:佚名
章节:116 人气:2
摘要:《古兰经》概述《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徒认为它是安拉对先知穆罕默德所启示的真实语言,在穆罕默德死后汇集为书。《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在纯洁和优美上都无与伦比,在风格上是达到纯全的地步。为了在斋月诵读,《古兰经》分为30卷,一月中每天读1卷。但是《古兰经》主要划分单位却是长短不等的114章。《法蒂哈》即开端一章是简短的祈祷词,其他各章大致按长短次序排列;第二章最长;最后两三章最短。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