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看见 - 第十三章 事实就是如此(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二〇〇七年,陕西农民周正龙称自己在一处山崖旁,拍到了野生华南虎,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这些老虎照片,宣布已灭绝二十年的华南虎再现。
  外界质疑很多,一些人觉得照片上褐红色老虎太假,一动不动,两眼圆瞪,呆呆地顶着大叶子,不像真的,但也只是狐疑,没有定论。
  我们开会,讨论做不做此事。
  有人说:“一张小破照片儿,有劲么?做什么呀?……找个第二落点吧。”第二落点,这是陈虻同志的常用语,意思是比别人高一个台阶想问题。我也犯愁:“找什么落点呀?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利益链条?……”
  开完会第二天,老郝说,麻烦了,南院里不管碰见谁,都问:“听说你们要去做华南虎啦?哎那照片是真的还是假的?”
  不管你的第二落点多漂亮,根本就绕不过去人的疑问:“真的,还是假的?”
  老郝、小宏、陈威、小毕、我,就这么坐了二十小时的火车,一路打着牌出发了。没一张策划案,也没有采访提纲,输的人兴高采烈贴着一脑门子白纸条,谁也不讨论节目——讨论什么呢?真和假都不清楚,未知的全在现场呢。
  镇坪县很小,有五万人,从离得最近的安康坐车过去也需要近五小时。县城像个豌豆,小而圆,散个步二十分钟就走完了。街上已经挂起大广告牌:“闻华南虎啸,品镇坪腊肉”,右下角印着只显眼的老虎,两眼直视前方,用的就是周正龙拍的照片。他拍照的相机是从亲戚那里借的,亲戚是县经贸局局长,正筹备注册镇坪华南虎商标,成立一个公司,开发虎牌产品。

  周家在大巴山脚下。去的时候山已经封了,说要保护野生动物。记者们进不去,都在周正龙家门口待着,青山弯里一棵鲜红的柿子树下,几把竹凳子,团团坐喝茶,都是同行,互相打招呼:“哟,也来啦?”
  周正龙正接受采访,细长眼睛,鼻尖唇薄,拿着尺把长的刀,讲当年作为一个老猎人是怎么把一头大野猪干掉的。
  我听了一耳朵,记者正问到:“现在你是很多新闻媒体追逐采访的对象,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化特别大?”
  “一天平均有五六班吧,一班人都有三四个。有时候搞到晚上十一二点,虽然我拿命把华南虎照片换来了,无非就是起这个作用,我个人也没什么好处。”
  记者问:“听说你那天晚上回到家以后落泪了,这是你这一辈子唯一一次掉眼泪,是吗?”
  周说:“我可以说五十几了没流过泪,包皮括我父母死我都没流过泪……一看到那个老虎照片……我都不想回忆了。”
  他有点哽咽。
  我们几个站边上闲聊,陈威和小宏都认为周正龙没撒谎。
  我和老郝对望一眼,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判断。陈威说,周正龙披个大黑袄,坐在一个山脚的菜地里,背景是漫山遍野的秋天,逆着点儿光坐着,他笑:“从镜头里看,那就是个老英雄啊。”

  “我也看着他像。”小宏说,“撒谎的人怎么敢直视镜头呢?”
  几个人聊了半天,事实不清楚时,每个人审美和直觉都不同,要靠这个来判断,谁也说服不了谁。牟森有次跟我聊天,说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主义,“所以人们对世界的知识不能来自评论,要来自报道”。“报道”就是对“事实和因果”的梳理。
  人都走了,我和周正龙,两只小板凳,坐在他家大门口树底下,开始采访。拿了几个小石子,请他摆一下树、岩石、他、老虎的位置。秋天日光还长,有的是时间问,不着急。
  我问:“华南虎照片是真的吗?”
  他的回答挺有意思:“我认为百分之百是真的,没有一点假。”
  接着往下问:“你当时大概离老虎有多远?”
  “从这儿就到上面那个树。”
  我回头看了看那棵山崖上的树:“那这么估计的话,不到五十米?”
  他说:“那不止的,我往前头爬的时候,它耳朵一下就竖起来了。”
  “隔了这么五十米之外,你能看到老虎的耳朵竖起来吗?”
  “哎呀,那就讲不清楚了,反正很近了。那个闪光灯我也不清楚,是怎么打开的,我也不太会使,反正这么一按,‘咔嚓’一下,当时我把那个机子都甩掉了。”
  我确认了一下:“你就没拍了?”

  他有点不耐烦:“它听到一响,‘嗷’的一声。那个时候你还拍什么?拍石头啊?!”
  我看了看手里的资料:“但是根据你数码相机的时间记录,你闪光灯亮起的时候,是三十多张照片当中的第四张。”
  他重复我的话:“第四张?”
  “对。”
  他像刚明白过来:“后面还有二十多张是不是?”
  “对,这是相机的记录。”我递给他看。他看了一会儿,说:“现在有点记不清楚了,到底是在这儿闪的,还是在那儿闪的,时间有点长了。”
  “拿证据来。”记者两手空空,就靠这一句话,从因果链条的终端倒着一环一环上溯。
  野生华南虎在中国未见踪影已经二十年,光靠照片不能认定它的存在。按照林业部门的工作程序,需要在尽短时间内,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对现场动物遗留痕迹作出专业的测量、拍摄、分类,对周围的植被地理等环境作出准确描述,还需要对当事人及周边群众进行调査走访,并作出记录和初步判断,以保证核查信息的及时可靠和完整。
  林业局负责实地调查的人叫李骞,是个小伙子。向他索要材料,才发现他没有任何资料证明有过这次核查。问到后来,他说:“我相信周正龙,因为他是个农民。”
  我问他的上司覃局长:“李骞当时有没有给你出示他认为拍照对象真实存在的证据?”
  “那就是口头上,就是这样。”
或许您还会喜欢: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村子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祝永达在村口那棵松树下碰见马秀萍是很偶然的事情,当时,他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有朝一日娶马秀萍为妻,从此甜甜美美地活人过日子。那是!”979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晌午。走在田地里的祝永达觉得明媚的春天仿佛是从他脚底下生长出来的,解冻了的土地酥软而仁慈,从枯萎的色泽中挣脱出来的麦苗儿扑面而来。远远近近的村庄里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鸡鸣狗吠声和空气中逸散出的各种细微的声音在表示大地苏醒了活跃了。 [点击阅读]
林徽因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