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局外人 - 《局外人》评论——射出四颗荒诞的子弹后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射出四颗荒诞的子弹后
  ——关注《局外人》的枪杀事件
  文/3rdROCK
  重读《局外人》,我仍坚持,那段枪杀事件的记录不可获缺,小说(分两部)的第一部为其铺垫,第二部顺延它展开,可以说“枪杀事件”既是小说要反映的荒诞的结果,又是起因。
  与加缪推崇的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不同,同样是记录一起凶杀案,加缪在《局外人》中充其量只写了两页纸,而且运用了诗化的语言。阳光律动水 声变幻,让我们怀疑死亡总是平静而至,即使被人杀害。再看陀氏的《罪与罚》中描写拉斯科利尼为生计所迫举起斧子砍死放高利贷老太的一幕,不仅篇幅长(二十 多页),而且画面逼真,切换迅速。近景。特写。动作分解。一一呈现。场面内在的紧张度绝不亚于任何一场鏖战,我的心数次被陀氏高抛。
  陀斯妥耶夫斯基关心噩梦如何变成现实,他迫使我们把脸凑近流血化脓的伤口,加缪则通过平静的叙述,说明荒诞无时无刻地存在。荒诞在加缪的笔 下,并非默而索枪杀阿拉伯人的结果,也不是过程,它贯穿始终。这里,加缪没明说,却让每个人意识到伤口时刻存在,我们只要关心一下就可以发现,正如他在哲 学随笔集《西西弗的神话》中叙述的,作家是否提供答案是荒诞的著作和其他作品的区别。
  在此请留意枪杀事件中的一个细节——它曾一度使我困惑:为何默而索在开完一枪后,隔了几秒,又对准尸体开了四枪?后来的四枪似乎不同寻常,它们促使我有下去通过再次认真地阅读了解默而索这个特别的家伙。
  小说一开始就告知我们:默而索的母亲死了。下葬时,内心爱母的默而索非但没有哭,居然还在第二天去海滨游泳,并与女友玛丽去看电影(滑稽 片!)。然后在与女友一番温存后,面对女友的示爱,他(是爱玛丽的)说:大概不爱。默而索这样的人注定有叛逆的可能、生存的危机。被捕之后,默而索很快厌 倦了冗长单调的审讯。他希望律师给他同情而不是辩护。牢里,除了做回自由人的本能偶尔作祟外,默而索凭依想象的慰籍,已适应了狱中的生活。坐在被告席上, 他仿佛置身事外。我吃惊地看到他兴味盎然地观赏着他的律师同检察官进行辩论“表演”,他心里作着孰优孰劣的评判。被判死刑前,默而索考虑的并非身家性*命, 反而异想天开地揣测有多少种生还的奇迹发生。
  ——默而索不疯也不傻。通篇,拨开荒诞事实的障眼,他给我的感觉是敏感、理智和坚毅。结尾处,默而索毅然拒绝神甫对他精神上的招安,他认为: “但是我对自己有把握,对一切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他将这个观点奉为真理,也代表了默而索和他的创造者加缪对生死存 亡的观念。
  荒诞的存在是必然的,惟有死才能消解荒诞存在的物质基础——人体。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里关于自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的剖析证明了 我的推测:“一个人自愿地去死,则说明这个人认识到——即使是下意识的——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到人活着的任何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认识到日常 行为是无意义的。”
  也许无需找寻射出最后四颗子弹的深刻理由——也许根本没有解释的理由,那只是有悖于我们日常行为(认识习惯)。加缪对最后的四枪始终保持缄 默,抑或他作出解释的言语超脱一般的话语世界(这正是令我着迷的)。目前关于《局外人》里那四枪(甚至整个枪杀事件),对我而言,最具说服力的当推萨特对 小说的概括——它是“荒诞的证明”。
  默而索走近真实却远离了人群(反之亦然),他“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这个世界里会不时朝“我”射出荒诞的子弹。然而任何事情发生都有其 意义,子弹岂会白射?至少让人想到些问题表示些态度采取些行动(哪怕像临刑的阿 Q同志,在看客的哄喝声中吼出半句豪言)。《局外人》的文末发人深省——“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美,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 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抱以仇恨的喊叫声”。显然,在此,我也是“荒诞的证明”。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人间失格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低地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站台上,火车喷着蒸气,亲人们追着它跑过来。每一步,他们都高高扬起胳膊,挥舞。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车窗后。窗玻璃的下沿到他的腋下。他在胸前持着一束白色碎花,神情呆滞。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从火车站拽出去。女人是个驼背。火车开进战争。我啪的一声关掉电视。父亲躺在房间正中的棺材里。房间四壁挂满照片,看不到墙。一张照片中,父亲扶着一把椅子,他只有椅子的一半高。他穿着长袍,弯腿站着,腿上满是肉褶子。 [点击阅读]
元旦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她过去很坏……一向如此,他们常常在第五大道旅馆见面。”我母亲这么说,好像那一越轨的情景增加了她所提起的那对男女的罪过。她斜挎着眼镜,看着手里的编织活,声音厚重得嘶嘶作响,好像要烤焦她毫不倦怠的手指间编织的雪白童毯一样。(我母亲是一个典型的乐善好施的人,然而说出的话却尖酸刻薄,一点也不慈善。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分歧者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作品导读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印第安酋长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