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九重紫 - 第三百一十二章 考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三百一十二章 考校
  “宋炎?”舅母错愕地望着窦昭,非常的意外。“是啊!”窦昭却表现的兴味盎然,“他父母双亡,家里没有旁的人了,跟着宋先生在真定过那些年,您也见过,性格最是敦厚不过,如果能招他入赘,再好不过了!”舅母回过神来。看见窦昭认真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道:“你不会是临时决定的吧?”如果自己说是临时决定的,以舅母行事之谨慎,肯定会一口回绝。窦昭矢口否认:“当然不是。我原来就有这打算,不过宋家底子太薄,是您说要找个读人家出身的,就只有宋炎最适合了。”她说着,逼舅母拿主意,“您就说可行不可行吧?若是瞧得中,趁着宋先生和宋炎还没有返乡,我让砚堂出面帮着做这个大媒。若是您不满意,我们再想办法。”说着,她小声嘀咕道,“这入赘,不是家里的三姑六舅越少越好吗?而且宋炎是我们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哪有比这适合的人选?”既然要招婿,家里肯定是子嗣单薄,虽说入赘之前都会定下财产继承、赡养之类的契,可随着父亲年老体衰,入赘的女婿精明能干,渐渐势大,最后谋了女方的钱财然后另行娶妻生子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也为是什么女主对招上门女婿很慎重,非常看重男主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点上说,宋炎的品行还真的让人没话说。只是由女方提出来,显然有些赶鸭子上架的嫌弃。舅母有些犹豫。窦昭自己则是越想越觉得宋炎合适——不仅相貌清秀,而且性格温和,手脚勤快,为人忠厚。舅舅、舅母以后老了,有宋炎照顾,日子肯定会过得不错。她见状忙道:“成不成,我们总得试试吧?表姐都二十岁了,您还能把留几年啊?”舅母想了想,还是走了手稳招,道:“你探探口风,如果宋家有这意思,我们到时候再去提亲也不迟。”窦昭“嗯”了一声。高高兴兴地去了前面的花厅。宋墨正和宋炎说话:“……没想到我们还是家?不知道你是哪里的人?今年几岁?你父亲是做什么的?家里还有些什么人?可读过没有?”宋先生只当宋墨是遇到了同姓的人好奇,并没有怀疑,那宋炎就更不会怀疑了。他恭敬地一一作答:“我是衢州人,今年刚刚及冠,父亲原是个秀才。靠坐馆为生,我三岁里病逝了,七岁时,母亲也病逝了,家里没什么人了。跟着伯父跟了几年,认得几个字。”他谦逊有礼,宋墨不由暗暗点头。又问:“既然已经及冠,可取了别字没有?”“取了!”宋炎道,“伯父赠我别字‘千里’。”宋墨听着,笑容更是亲切了。道:“那你平时都读了些什么?有没有下过场?”“平时不过跟着伯父读些四五经的,伯父说我水平有限,让我再多读几年再下场不迟。”宋墨即知道江南风鼎盛,寻常一个秀才都比北方要难考得多。而且宋炎父母双亡,宋与民又在真定坐馆。真定到江南行程万里,花费不少,怕也是没回乡科考的原因之一。“既然准备下场,想来制艺上彼有些心得啰?”他笑道。宋炎照例谦虚一番:“不过刚刚学着写,只能算是没有走样罢了。”宋墨笑道:“上次在岳父里看见一题,‘知所以修身,合下节’,这‘知所以修身’我倒知道,是‘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只是不知道这‘合下节’是什么?”原来笑吟吟地望着他们的宋与民和窦政昌、窦德昌不由敛了笑容。这是一道“截搭题”,需要艺制人熟读四五经,是艺制中最难作的题目。宋墨说自己不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宋与民和窦政昌、窦德昌自然不相信。可宋炎和宋墨无冤无愁的,他这样为难宋炎,是什么意思呢?宋与民不由坐直了身子。窦政昌和窦德昌兄弟则诧异地交换了一个目光。宋炎已笑道,“是中庸中的‘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他也听出点音来了,这位窦家的四姑爷——英国公府的世子爷这是要出题考他呢!可为什么啊!相比宋墨,他出身卑微,又功名,和这位贵胄怎么也扯不上关系,他怎么会盯着自己不放呢?宋炎满心困惑。就见宋墨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笑道:“《中庸》修身之理,于政之施者无不该。”宋炎一时间没明白宋墨是什么意思,好一会,他才认识到宋墨这是在《知所以修身,合下节》为题,做起了艺制章。可他看着自己干什么啊?宋炎在心里小声嘀咕着。宋墨却望着他但笑不语。宋炎这才恍然大悟。宋墨,这是要他接着往下做章!他不由得目瞪口呆。宋墨慢慢地端起了茶盅,轻轻地呷了一口,还赞道:“银毫披露,果真是好茶!”窦家今天招待他们的是江西双井绿茶。宋炎不由额头冒汗,求助似地朝宋与民望去。窦氏兄弟和宋与民醒悟过来,窦德昌正准备救场,谁知道宋墨已笑着问宋与民:“宋先生这是在哪里落脚?”宋与民摸不清楚宋墨的意图,含含糊糊道:“在一个朋友家?”宋墨却追问:“在城东,还是城西?哪个坊?”宋与民几不可见地皱了皱眉头。这样英国公府的世子爷,他在京都的这些日子没少听人提起,出身显赫不说,手段谋略也不可小视。他不过是个小小的读人,自然是能避则避,能忍则忍。“在城西崇安坊的四条胡同。”宋与民道,“借居在朋友家!”宋墨笑着点了点头,目光重新落在了宋炎的身上,好像在催他快点承题。好还宋炎的功底不不错,原准备随伯父回乡就下场的,这两年一直专注艺制,深深地吸了口气。平静下来,思忖了大约半柱香功夫,道:“举为政之经,自自而推者有其序。甚矣身之不可不修也。《中庸》于此,举政以该于身。而自身以推于政也。”语气虽然有些犹豫,章却流畅自然,前后连贯。这截题最要紧的就是把前后的句能连到一块了。何况是宋墨破题,宋炎承题。里的人都眼睛一亮。宋炎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心里多了几分底气,继续道:“独无意乎?子思述孔子答哀公问政之言及此,谓夫为政固在于修身。吾身之理。即在人之理也,诚知所以修身,则德立道行……一人之理,即万人之理也……然天下国家不可以不治。其政之经常者有九焉……”花厅外突然有人击掌:“好一个‘一人之理,即万人之理也’!”众人循声望去,就看见穿着朝服的窦世英笑眯眯地走了进来。“万里,没想到你的学问如此的扎实!”大家起身和窦世英见礼。又重新分宾主坐下。窦世英笑道:“你们怎么做起制艺来了?”宋与民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宋墨的身上。宋墨却毫无异然,笑道:“闲着无事。就聊了几句。”窦世英做为读人,自然希望宋墨也有一身好学问,闻言立刻来了兴趣,追问是怎么一回事。窦政昌忙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惹得窦世英心痒痒的,和宋与民讨论起制艺章来。宋墨却寻了个借口,找到了窦昭:“舅母怎么说?”“成了!”窦昭露出个胜利的表情,“只要宋家也有这个意思,就可以把亲事定下来了。”“宋家那边只怕还有些麻烦。”宋墨把自己考校宋炎的事告诉了窦昭,“他既然有这样好的学问,肯定是要科举入仕的,只怕不会答应入赘。”窦昭张大了嘴,讪讪道:“难怪舅舅和舅母忙了这些年都没有给表妹找个合适的夫婿。”“不过,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宋墨做了决定,可比窦昭坚韧得多,他沉吟道,“我已打听出宋与民的住处了,等会我就亲自拜访宋与民,势必让他答应这门亲事不可——宋千里既然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又受过宋与民的恩惠,若是宋与民答应了,他还能不答应不成?”“那你准备怎么让宋先生答应?”在窦昭的印象里,宋先生这人虽然温和,却不是那没有主见的老好人。“是人就有弱点。”宋墨道,“时间有些来不及,我先和他接触接触再说。”也只能如此了。窦昭有点丧气。连着两次做媒都不顺利,她果然没有当媒人的潜质,给璋如表姐找了个如意郎君之后,她再也不会管这种事了。两人一个回了后院,一个回了花厅。用过午膳,宋与民和宋炎告辞。过了一柱香的功夫,宋墨和窦昭也离开了静安寺胡同。窦德昌缠着窦世英:“七叔父,‘知所以修身,合下节’,是您给四妹夫出的题吧?”“我没有啊!”窦世英奇道,“难道不是宋先生出的题?”他怎么敢给宋墨出这么难的题,要是宋墨答不出来,岂不是破坏他们翁婿的感情?窦政昌和窦德昌不由面面相觑。窦世英急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们快给我说说!”※补7月10日的更新!迟来的补更,还好在预期的时间之内……⊙﹏⊙b汗……PS:今天晚上更新推迟到晚上12点左右,时间有点晚,大家明天早上起来看也是一样的。※RT
或许您还会喜欢:
奔奔族理财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理财观念误区一:我没财可理许多朋友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我没有钱可以理。”这句话的“出镜率”甚高。我几乎遇到过的80%以上的年轻朋友都会这么说,尤其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朋友更是如此。你真的无财可理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从中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小王,22岁,本科毕业,工作刚半年,未婚,月收入2600元左右;小刘,25岁,专科毕业,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1500左右。 [点击阅读]
宁为卿狂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轻柔绵浅的吟喃在风中低回,温柔得教人心都融了。“爱妻啊,咱们恋儿才刚满月呢,妳唸那么深奥的词儿给她当安眠曲,她听得懂吗?”“才不,我生的女儿可聪明得很,她一定懂得的!”女子娇娇柔柔的嗓音不服气地反驳。 [点击阅读]
巫妖王的崛起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风哭得像痛苦的孩童。锹牙鹿群挤在一起取暖,浓密厚实的毛皮保护着它们不受风暴的严重侵袭。它们站成一个圈,把哀叫发抖的幼犊围在中央,将自己顶着巨角的头低垂向雪地,紧闭眼睛抵御飞旋的雪花。尽管呼出的水汽冻结了口鼻,但它们仍然坚持牢牢驻立在原地。狼和熊蜷在各自的洞穴里等待风暴过去,前者可以和同族们相互慰籍,后者只能孤独的听天由命。 [点击阅读]
年轻人必知的160条说话技巧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第1章说话方式,八项注意(基础篇)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曾说:“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说话方式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深谙说话之“术”,就能得体地运用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表情达意,使所言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 [点击阅读]
幸福要回答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人生最没有悬念的事情就是我们都会变老,人生最大的悬念则是我们会如何变老。女人的相貌在岁月中悄然变化,更大的变化在于心态——杨澜“魔镜,魔镜,告诉我,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哪个?”皇后每天问同样的问题,并期待着同样的答案。烦不烦啊!每一次的问答都助长着她的骄傲,也加剧着她的恐惧。在内心深处,她一定预感到那个叫白雪公主的小女孩终究会超越自己成为最美丽的女人,但她偏要难为可怜的镜子。 [点击阅读]
影响力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一切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太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一天,我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这位朋友最近开了一间出售印度珠宝的商店。她那儿刚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想,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可能能够对这件事做出合理解释。这是故事是关于那些难以卖掉的绿松石珠宝的。那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店里顾客盈门。那些绿松石珠宝物超所值,但却怎么也卖不出去。为了把他们卖掉,她想了各种招。 [点击阅读]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第一部分投资前的准备工作在你打算购买股票之前,你应该对以下各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股票市场的整体情况,你对美国公司的信任程度,你是否需要进行股票投资?你所期望得到的回报是多少?你打算作短线交易还是搞长期投资?你对某些突发事件、不可预测事件以及股价暴跌的反应情况如何?最好在进行投资前明确你的投资目标以及分析清楚自己对投资的态度(我真的认为股票比债券更具有风险性吗?), [点击阅读]
心素如简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楔子传说,有一条路叫黄泉,有一条河叫忘川。忘川上的桥叫奈何,忘川河畔的花朵叫彼岸。走过奈何桥,看到望乡台,台边有一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在忘川边有一块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上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走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你就会忘却前尘往事,遁入下一个轮回。 [点击阅读]
悠情似雨浓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一章大清年间傲风堡偏厅。内首席端坐着一名老者,由外观看来,约已年届七旬,虽两鬓斑白,威严肃穆的神情却在无形中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犀利睿智的眼眸不但并无垂老之色,精锐中反而带着一股天生的权威气势,令人不由得心生敬畏。一旁卓然而立的男子抿紧了薄唇,英挺卓众的容颜散发着与老者相同的慑魄气势,轻拢的眉宇间有着凝然与苦恼。 [点击阅读]
意随君欢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灶房内,炊烟袅袅。一声直可比拟老母鸡的尖嗓拔地而起──“我说妳们这几个死丫头,动作还不快点,少爷正等着呢!要怠慢了客人,妳们一个个皮就给老娘绷紧一点!”角落里,一名年轻俏美的女子悄悄吐了下舌,在心底咕哝:妳要是少用那种活似母鸡杀没断喉的恐怖噪音来荼毒我们可怜的耳朵,相信所有人的动作都会快上许多。“那个谁,妳给我过来!”一片寂静,所有人的视线全落在她身上。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