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静静的顿河 - 《静静的顿河》读书笔记——顿河随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大约花了两周时间读完了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第二次捧起这部书,还是十分值得的。
  终于明白为什么说俄罗斯是一个苦难的民族,正如一篇介绍肖洛霍夫的文章中说的,“《静静的顿河》是俄罗斯悲剧的编年史”。在我读过的这些书中,这是最让我心情沉重的一本,那种悲伤的感觉,能一直通到你的心底。
  想起高中课本上对于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叙述,不过是简单的三四面纸的篇幅。在这些高度概括的历史下面,掩埋的是每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辛酸苦 楚,不论他是哥萨克、红军还是贵族……《静静的顿河》将这浓缩的历史展开,让我看到了真实的战争、真实的革命、真实的生活。
  葛利高里,书中的主角,确是个复杂而又简单的人物。这个稚气未脱的田间小子,正要初识生活时,战争便把他还本的生活打碎了,并且,再也没有把它粘和好。战 争改变了许多人,它让司捷潘重识家庭的温馨可贵,也让米吉卡丧失了人性*,同样的,它给葛利高里带来了巨大的转变。想想吧,战争初期,葛利高里会为杀死一个 人而苦闷很久,会为一个俘虏被杀与战友针锋相对,可后来呢,当他面对大片死去的尸体时已可以漠不关心了,当他砍死三名红军水兵时已没有理智可言了。战争的 残忍之处在于它让人变得更加残忍……可终于葛利高里没有真正丧失人性*,可他残忍得对待了自己的内心,疯狂杀死三名水兵后,他发疯似的大喊:“兄弟们,我到 底做了什么!”战争中又有谁真正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呢?这些原本毫不相干的人要为连自己都不甚明白的目的互相残杀,暴露他们最为凶残的一面。当他们清醒过 来,看到手中沾满的鲜血,会不会想到他们杀死的是一位母亲的儿子,是几个孩子的爹?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或许原本就不需要理由,要不需要原谅,甚至不需要一 颗有良知的心。葛利高里最终没有放弃良知,不论他是白军还是叛军,还有什么比一个人的良知更重要呢?
  《静静的顿河》对战争、对战争中的人的描写是十分真实的。战争的残酷在肖洛霍夫的笔下更显得撼人心魄。于是明白并不是所有人在面对死的时候都可以无所畏惧 大义凛然,作为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他要失声痛哭、跪地求饶,又有什么不对呢?战前他可能就是一个只关心家里那几亩地的当家,目不 识丁,战争不明不白的进行,他不明不白的追随,就像葛利高里一样,就算自己曾经思索着要找到一条道路,可终于还是在被迫做着选择。葛利高里复杂的内心深 处,渴望的不过是一个久违的故乡而已,这竟然也成奢侈。
  我曾为书中的许多人、许多事叹息悲伤,甚至热泪盈眶。彼得罗将自己抄好的“护身咒”塞到弟弟葛利高里手中,自己却最终难逃死亡的噩梦;在为祖国而战的战场 上,“钩儿”放走了德国的俘虏,自己却因为红军效力而落得横尸荒野;小米沙特卡搂住父亲葛利高里的脖子,为死去的母亲在他唇上留下深深的一吻……安娜与本 丘克美好但注定悲惨的爱情,葛利高里在阿克西尼亚、娜塔莉亚之间的摇摆与相继失去她们痛楚……这是一首首哥萨克的民歌,唱出的是整个时代的悲歌。
  书的结尾,葛利高里回到了家,尽管这个兴旺的家庭已是破败不堪,但他总算实现了自己最后的一点心愿:能照顾自己的儿子长大。生活留给他的最后一点是那么残 忍而又美好,不禁想到莫泊桑的小说《一生》的结尾说的:“生活从来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坏。”对葛利高里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朗热公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泰蕾丝修女地中海一岛屿上,有一座西班牙城市。城中有一所“赤脚穿云鞋”的加尔默罗会修道院。泰蕾丝女圣徒,这位名见经传的女子,一手进行了宗教改革,创立了一个新教派。这修道院中一切规章,从宗教改革时期严格保持至今,一成不变。这件事本身可能已使人感到非同寻常,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荡涤,伊比里亚半岛和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几乎全部被毁或遭到激烈冲击。 [点击阅读]
末日逼近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萨莉!”哼了一声。“醒醒,萨莉!”“别……闹!”她含糊地应道,这次加大了嗓门。他更用力地推。“醒醒,快醒醒!”查理?是查理的声音,是在叫她。有多久了呢?她慢慢清醒过来。第一眼瞥到的是床头柜上的闹钟。两点一刻。这会儿查理不可能在家,他应该在值班的。等看清了他的面孔,萨莉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出事了。丈夫脸色惨白,鼓着眼睛,一手拿着汽车钥匙,一手还在用力地推她,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她已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机器岛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如果旅行开始就不顺,恐怕到末了都会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这四位演奏家理直气壮地支持这种说法。现在他们的乐器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呢。原来,他们在附近的一个火车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辆马车刚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没人受伤吧?………”第一位飞快地爬起来,问。“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第二位擦着被玻璃碎片划得一道道的面颊说。“我也是受了点擦伤!”第三位应道,他的腿肚流了几滴血。总之,问题不大。 [点击阅读]
杀人不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英格兰!这么多年之后,终于又回到英格兰了!他会喜欢这儿吗?路克-菲仕威廉由踏板跨上码头的那一刻,这么自问着。在海关等候入境的时候,“这个问题躲在他脑子后面,可是当他终于坐上列车时,又忽然跑了出来。他现在已经光荣地领了退休金退休,又有一点自己的积蓄,可以说是个既有钱又有闲的绅士,风风光光地回到英格兰老家。他以后打算做什么呢?路克-菲仕威廉把眼光从列车窗外的风景转回手上刚买的几份报纸上。 [点击阅读]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HarperLee-ToKillAMockingbird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著PARTONEChapter1我哥哥杰姆快满十三岁的时侯,肘关节被扭断过。后来伤好了,他也不再担心今后玩不了橄榄球了,就不大为自己的伤感到不自然了。他的左臂比右臂稍短,站立或行走时,左手的手背与身体成直角,大拇指和大腿平行。这些,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只要能传球,能踢球就行了。 [点击阅读]
权力意志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与动物不同,人在自己体内培植了繁多的彼此对立的欲望和冲动。借助这个综合体,人成了地球的主人。 [点击阅读]
杰罗德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十月的微风在屋子的周围吹拂着,杰西听到后门不时地嘭嘭作响。秋天里门框总会膨胀,必须猛地一拉才能关上。这次,他们把这给忘了。她想,在他们沉醉于爱河之前,得让杰罗德回去关上门,不然的话,嘭嘭的撞门声会让她发疯的。接着她又想,考虑到眼下的情景,那会多么荒唐,会整个儿破坏情绪的。什么情绪呢?这可是个好问题。 [点击阅读]
校园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1这是芳草地学校夏季学期开学的那一天。午后的斜阳照在大楼前面一条宽阔的石子路上。校门敞开,欢迎着家长和学生。门里站着范西塔特小姐,头发一丝不乱,衣裙剪裁合身,无可挑剔,其气派和乔治王朝时期的大门十分相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家长把她当成了赫赫有名的布尔斯特罗德小姐本人,而不知道布尔斯特罗德小姐照例是退隐在她的那间圣洁的书房里,只有少数受到特别优待的人才会被邀请进去。 [点击阅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0
摘要:1864年7月26日,东北风呼呼地叫,一艘典雅而华丽的游船使足了马力,在北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海面上航行。英国国旗在船尾桅杆的斜竿上飘动,大桅顶上垂挂着一面小蓝旗,旗上有金线绣成的“E.G.”两个字母(是船主姓名(Edward&Glenarvan(爱德华·哥利纳帆)这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字的上面还有个公爵冕冠标记。这艘游船叫邓肯号,它属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所有。 [点击阅读]
梦的解析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我尝试在本书中描述“梦的解析”;相信在这么做的时候,我并没有超越神经病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第一种;它如歇斯底里性恐惧、强迫性思想、妄想亦是属于此现象,并且因为实际的理由,很为医生们所看重。由后遗症看来,梦并没有实际上的重要性;不过由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价值来看,其重要性却相对地增加不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