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独门小户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王之双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8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槐树庄只有一户姓乌的,老家是内蒙古乌海市人。听老人们说解放前乌建明他爹逃荒逃到槐树庄,后来全国解放,他爹在槐树庄给他找了个媳妇,扎下了根。媳妇贤惠善良,勤劳能干。怀胎十个月,生下乌根,死于难产。乌根是在爹的怀里噙着乳头喂大的。
  乌根渐渐懂事,吃苦耐劳的乌建明摩破了肩,流干了汗在村头挖了一口鱼塘。撒下鱼苗,播种希望,期盼来年有个好光景。
  次年,满塘的鲤鱼成群结队,东游西荡,忽上忽下,窜出水面。过往的人们都直了眼,馋得口里流嘴水。乌建明在路边树上挂起木牌:此处对外垂钓。
  牌子一挂出,乌建明屁股后就跟着进来一辆摩托车,从摩托车上下来的是乡农行行长。农行行长给乌建明打了个招呼,从裤兜里掏出一张卫生纸垫在屁股下,垂下鱼竿,一会儿功夫就钓上几条大鱼。走时,农行行长假惺惺地问:“多少钱?”乌建明建鱼塘的钱是行长贷的款,乌建明把手一摆:“走吧,能要你的钱?”行长把伸进上兜的手又抽出来:“下次来了给吧。”骑上摩托车一溜烟跑了。

  一辆奥迪开进鱼塘。从车上下来几个大腹便便的人,乌建明一看是张乡长和税务所李所长。他们几个拎着高档渔具,连招呼也不打,旁若无人地垂下钓竿。临近中午,张乡长的手机响了,妻子说家里有客等他。张乡长掂着鱼,兴高采烈地扬长而去。乌建明憋了一肚气,“呸”的一声朝张乡长去的方向使劲吐了一口浓痰。
  乌建明正愁眉不展,这时又进来三个小青年。叼着烟卷哼着歌,戴着墨镜,穿着花布衫,鼻孔里喷出的酒气能把人熏醉。不用问这准是一伙地痞无赖。地痞无赖把钓到的鱼扔进鱼塘,又钓,钓到,再扔进鱼塘,嘻嘻哈哈寻开心儿。玩够了,他们提着鱼就走。乌建明上前拦住说:“钓鱼收费,交钱。”其中一个高个嘴一咧:“你没看看老子是谁?鱼塘不想开了?!”随手将乌建明推到一边,乌建明死死地拽住高个的衣服:“不交,你们别想走!”高个狠狠给了乌建明一巴掌:“有眼不识泰山。我吴老大钓鱼从来没出过钱!”乌根从屋里跑出来,一看爹嘴角流血,抱住高个的腿使劲咬了一口,高个凶相毕露,从腰里拔出匕首,架在乌根的脖子上:“兔崽子,找死!”乌建明浑身痉挛,扑通跪下:“求求你,饶了我的孩子吧,他是我的命根子。”高个双腿叉开:“想叫放过他,你先叫我一声‘爹’,再从我的胯下爬过。”乌建明看着儿子脖子上那寒光耀眼的匕首,昏倒在高个的胯下。地痞无赖一看人命关天,撒腿跑了。

  当天晚上,乌建明断了气。
  乌根哭得死去活来。如何惩治恶徒,只有去派出所报案。涉世未深的乌根哪里知道打死人抵命,吓死人不偿命。
  乌根变卖了鱼塘,跪在墓前:“爹,你的儿子一定会给你报仇!”起身投奔少林。
  几年回来,乌根已长得顶天立地,六七个人围攻都近不到他跟前。十里八里都知道槐树庄有个武生叫乌根。
  一天,小镇上‘地天泰”大酒店的老板杜幸福哭丧着脸来到乌根家。“我的酒店里经常有些头面人物,一吃一喝一擦嘴,站起就走。妻子拦住让他们结账,他们不耐烦地说:‘先记着,有单位在,黄不了。’结果他们一年不提,现在换了领导,新领导根本就不承认那回事。还有一些三教九流白吃不说,还拉住小姐陪他们跳舞,整夜整夜不能关门。一天晚上我熬得再也挺不住了,让他们明天再来,谁料扫了他们的兴,一怒把大酒店砸得一塌糊涂,还抓住我的头发要给我放血。我妻子吓得磕头求饶,他们才手下留情,拂袖而去。我的酒店赔得开不下去,想求你去给我撑撑腰,行不?”说着,酒店老板的泪扑嗒扑嗒掉下来。

  乌根就去了“地天泰”大酒店。杜老板答应给他月薪2000元。并且安了个副经理的头衔。那些钱权在握的头面人物点头哈腰再不敢赊帐。横眉怒目的三教九流闻风丧胆,一吃一喝一付款,老老实实,再不敢闹事。“地天泰”大酒店日渐红火。
  清明节,乌根回家给爹扫墓,正巧碰上那伙地痞无赖。乌根气愤交加,上前一把抓住高个,两傍随从的人慌忙跪下:“爷爷饶命!爷爷饶命!”乌根一拳下去打得高个口吐鲜血,栽倒在地,当场死亡。
  乌根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从此,槐树庄姓乌的绝了根。
或许您还会喜欢: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0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